火葬場貼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看完下聯讓人不舒服

2020-12-11 飛鳶文史

引言

對聯的發展歷史十分的漫長,在我國古代文化中形成了一種獨特亮麗的風景線。在《與諸子登口峴山》中說到:「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歷史的沉澱其實就是那些過往人物一代代變換得來的。

我國之所以稱得上是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是因為我們的文化一直沒有中斷過。也正是因為這種悠久的傳承,讓中華文化一直矚目於世界。就算到了現如今這個充滿科技感的年代,這些文化也依舊給我們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精神上的供養。

01

歷史之所以可以得到流傳能夠被後人記載,其主要原因也是由於我們發明的文字。而且自從文字被發明出來後,我國古人就開始不斷地對這些文字進行創造,將他們寫成詩詞,而且其中最有趣的創造就是將它們寫成對聯。

對聯跟那些詩詞很多都是不一樣的,詩詞要求的規矩比較多,但是對聯規矩比較少而且還比較有趣味性。在過去幾乎每個百姓都能夠說一兩句對子出來,而且對對聯也是他們生活的一種娛樂方式。有關對聯的這種書寫格式也一直傳承到現在,除了它有一定的娛樂感之外,還有就是它是符合中國一直講究的對稱美。而且對對聯雖然說很簡單,但是在這些對聯中會蘊含著很大的人生哲學。

03

到了現在,這些對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是會經常的使用,每到新年的時候我們都會去貼對聯。不同場合貼的對聯都不一樣,比如藥店,就會貼上這樣的對聯:但願世間人無病,何愁架上藥生塵。因此,貼對聯似乎成了一種寄託或者對於固定一些事的紀念方式。

火葬場曾經就貼出了一副對聯,它的上聯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儘管我們都知道人終究會逝去,但是對於這件事還是會有一定的忌諱。人們對於火葬場這一類的地方都會有一點不喜,因為這個地方在人們的印象中就是充滿了離別的地方。

雖然說這副對聯寫的意思是很對很直白,也很符合火葬場的作用,但是念出來總會給人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即使世間萬物終歸是塵歸塵土歸土,但是這句話卻給人的感覺很難受。

現實中我們都會很避諱關於死這個話題,儘管我們知道我們最終都會有這個結果,但是我們依舊閉口不提。而且很多人在這個世界上會牽掛很多事情很多人,面對死亡還是會產生恐懼和不舍。而且這個對聯的下聯,很多人看到之後都感到更不舒服了。

04

這副對聯的下聯是「先到後到先後全到」,從對聯的角度來看這兩個上下聯對得非常的好。不管是在意思表達還是在對仗上都非常值得讚賞,但是他們所表達出來的意思卻總給人一種不舒服的感覺。

這個對聯其實主要也是說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所以我們不能夠去讓自己的生命隨意的浪費掉。我們要學會珍惜自己有限的時間,去努力的完成自己想做的每件事。這對聯說得很現實,但是這也確實是我們要面對的事情。

結語

關於對聯這個問題其實還有很多要講究的地方,他們還有很多的規矩。對聯看起來似乎是一件很簡單上手的事情,但是就像《冬夜讀書示子聿》中說的一樣:「紙上得來終覺淺」,想要徹底去弄明白其中的文化和道理,還需要不斷去練習。

關於對聯文化的傳承,我們需要一直延續下去,我們不能夠在歷史的發展中丟失了我們自己原本的文化。一個國家的文化傳承,對這個國家是否會長久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對聯對於中國人來說,不僅僅是一種化傳承,更是一種儀式的必需品。我們只有在不斷的傳承中才可以得到發展,在發展中才能夠得到突破。

參考資料

《與諸子登口峴山》

《冬夜讀書示子聿》

相關焦點

  • 火葬場掛一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則讓人不太舒服
    一般來說,上聯要貼在右,而下聯便貼在左,這與古人寫字習慣有很大的關係。當然,什麼場合什麼環境都有對應的對聯。火葬場掛的一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有」,大家猜猜下聯是什麼。一、遲早都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從古到今中國孕育出了不少的文化。文化的力量,能使人在這國度富有精神的生存。關於對聯,相信大家並不陌生。
  • 火葬場貼出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看了下聯讓人很不舒服
    既然火葬已成主流,那麼必然會出現相應場所,也就是火葬場。在我們看來,火葬場並不算是一個太吉利的地方,畢竟來到這裡就意味著家中有親人離世,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主動提及這一詞彙,也希望自己儘量不願意前往此處。然而在我國有一火葬場貼出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看了下聯讓人很不舒服,火葬場本身就讓人有所牴觸,他們為何又要掛上這樣一個容易引起爭論的對聯呢?
  • 火葬場貼一副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讓人很不舒服
    導語:火葬場貼一副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讓人很不舒服。 前言 很多人都嚮往「長生不老」。秦始皇在實現六國統一之後便開始致力於尋求長生不老藥。之後的歷代帝王都開始痴迷於此,但直至生命的盡頭也沒有成功。
  • 火葬場的一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讓人覺得不舒服
    但並不是所有東西都被禁止了,這其中,對聯就被一直好好地流傳了下來。每當新年的時候,人們便會摘下掛了一年的就對聯,換上精心挑選的新對聯。當然,所有的門口都會貼對聯,這是一種好的寓意,並不會專門避諱什麼東西。
  • 火葬場門前貼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讀完下聯,讓人很不舒服
    ,不得不提一下曾經被譽為「最牛」的對聯,這幅對聯貼在火葬場的門前,它的上聯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乍一看這一句沒什麼特殊的地方,但是一讀到下聯,就讓人很不舒服,那麼下聯究竟是什麼呢?,每個人最終都會死去,但雖說這是個事實,但是中國人對於「死」這個話題是非常的忌諱的,認為這很不吉利,中國人最講究的就是長命百歲,這也表現了對對方的一種美好祝願,但是在火葬場貼出來的那幅對聯,上聯為「早來晚來早晚都來」而下聯為「先到後到先後都到」,這麼兩句話看似普普通通,可是偏偏這幅對聯貼的地方為火葬場,這兩句話的意思相信大家都能夠了解,可以說是一目了然,給人一種很不屑的感覺,仔細一想還很不舒服。
  • 火葬場門前的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讓人很不舒服
    但大部只能選擇火葬的方式,而火葬場門前的一副對聯道盡人生真諦,上聯是「早來晚來都得來」,說的就是人早晚都會有一死,都需要到這裡來進行火化。對聯一般都由上下兩聯和橫批組成,據說這火葬場的下聯就讓人很不舒服。
  • 火葬場出一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讀完下聯讓人很不舒服
    有一火葬場,他們貼出一對聯,上聯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人們看見這家火葬場的下聯的時候,感覺會很不舒服。雖然掛上對聯是火葬場的自由,但人們對於火葬場本來就不喜歡了,為什麼還要貼上這麼一副對聯呢?02其實「早來晚來早晚得來
  • 火葬場貼出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讓人很不自在
    生死觀與對聯我國有一個火葬場貼出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這句話看起來感覺沒什麼太大問題,但它的下聯卻讓人很不自在,具體是什麼呢?火葬場,顧名思義就是焚燒屍體的地方,自從中國決定推行火葬廢除土葬之後,我們總是會不可避免的來到這個地方,親屬離世時我們要來到這裡,自己去世之後也要被送到這裡,這是沒有人可以避免的。
  • 火葬場有一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一出,讓人不舒服
    如果有人給你一個上聯「狗啃河上骨」,你會對什麼呢?我對「貓吃洞中魚」,別看這對聯不是那麼高雅,這幅對聯也是大有來頭。蘇東坡,作為宋代三蘇之一,與和尚佛印之間經常以對聯來打趣,他們都對佛法有著自己的見解,所以平時討論佛法的時候難免有爭執。這個上聯就是蘇東坡用來打趣佛印的,河上是蘇東坡用來暗指「和尚」,用狗啃來開篇,可見蘇東坡和佛印平時沒少打趣兒。
  • 火葬場一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讓人很不爽
    當然,除了新年的對聯之外,生活中其它場景也可以見到對聯的存在,比如說火葬場。有個火葬場就出了一對對聯,上聯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原本挺應景,但是下聯卻讓人感覺到很不爽。,不是你自己就是你身邊的人去世了,所以火葬場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是一個充滿著悲傷回憶的地方,也不吉利,所以自然是少提及了。
  • 火葬場貼出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看完下聯,讓人很不自在
    此外各種公共場所也會出現對聯的身影,比如學校的「園內桃李年年秀,校中紅花朵朵香」;醫院的「壽世壽人杏林春滿,為醫為藥桔井泉香」等等,都能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彰顯自身的職能。一副優秀的對聯能夠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但某些場所的對聯,讓人細細品來只覺得渾身不自在。比如火葬場的對聯,其中上聯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看完下聯後家屬紛紛表示:很不自在!
  • 火葬場貼出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看完下聯,讓人很不自在
    此外各種公共場所也會出現對聯的身影,比如學校的「園內桃李年年秀,校中紅花朵朵香」;醫院的「壽世壽人杏林春滿,為醫為藥桔井泉香」等等,都能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彰顯自身的職能。一副優秀的對聯能夠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但某些場所的對聯,讓人細細品來只覺得渾身不自在。比如火葬場的對聯,其中上聯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看完下聯後家屬紛紛表示:很不自在!
  • 火葬場有幅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一出,讓人不太舒服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這個句子幾乎個個中國人都能說得出來,可見「對聯」已經潛移默化地融入我們的生命中,甚至在火葬場裡也貼了對聯,上聯還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乍一聽還真有些道理。由此可見對聯成為了中國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了。
  • 火葬場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該如何寫?網友的評論亮了
    一、火葬場親人的離世永遠讓人悲痛萬分,而火葬場也稱為了現代一個離別的經典場所。別的離別或許還會有重逢,但在火葬場的離別即是永遠。總之火葬場是一個讓人感到悲傷的地方。但是在火葬場也是對聯的你們知道嗎?大家對於對聯的印象應該都是逢年過節的喜慶日子,人們自己寫或者購買喜慶的句子,貼在門上。對聯無論什麼時候提及,人們首先想到的永遠都是一團火熱喜慶的紅色。
  • 火葬場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該如何寫?網友的評論亮了
    而火葬場就曾經以上聯對外徵集過下聯。它的上聯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不少人都寫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下聯。不過這些下聯反倒是衝淡了許多的悲傷,一起來看一下吧。這一輛車像極了一個人的一生,無論經過多少站,遇到多少人,到最後都會走向同一個終點站。火葬場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該如何寫?這些網友的評論簡直亮了。有一個網友評論道「先到後到先後都到」。上聯連起來就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先到後到先後都到」。
  • 火葬場大門上一副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讓人哭笑不得
    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商家會在火葬廠貼一些對聯,其中有一幅是這樣的,上聯叫做:早來晚來早晚都來,大家可以想一想下聯是什麼。火葬場大門上一副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讓人哭笑不得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會自己寫對聯了,而如今會寫對聯的人也變得非常少,大多數都是直接去店裡面買,寫對聯其實也非常的講究,裡面會有許多的規矩,比如對仗工整,平仄韻律,邏輯結構等等,對聯本來是一種習俗,是我們中國文化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後來中國把這些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對這些東西的研究都非常的有價值。
  • 火葬場出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雖有道理,卻讓人不舒服
    ,出了一個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這裡就不做對聯要對仗工整,還有很多條條框框的事情了。對對子經過不斷發展和優化之後,已經成為了一種有趣的娛樂方式了,重在參與。很顯然,火葬場這是調皮了,用簡單的幾個字就把人這一生總結完畢了,而且還凸顯出了自己的重要性。
  • 火葬場門口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道出了人生真諦!
    古代女子結婚都是比較早的,黃燕已經到了十五六歲,按照當時的規定來說,已經到了結婚的年紀了。但是黃燕不想嫁給那些有錢人,她想嫁給一個有才華的男人,於是她就想出一個對聯招親的辦法。她出了一個上聯: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月皎潔。當時很多人看到這個對聯後,都想不到下聯,結果一個乞丐卻對了出來:更更更鼓,五更更鼓更悽涼。
  • 火葬場門口有一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看了很滲人!
    火葬場門口有一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看了很滲人!大家都知道我國的文化積蘊十分深厚,有著上下5000年的歷史的我們可不是能被人小看的,在這之中,對聯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我們都會換上一副新的對聯來表示慶祝,最開始它只是為了驅邪的,但後來人們在上面籤上了各種各樣的詩句來表達自己對未來的美好希望和祝福。這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即使在現在,許多這樣的文化都已經消失了,可他卻仍然屹立不倒,很多年輕人也十分喜歡貼對聯這樣的活動,仿佛之後貼上了對聯,才能讓我們感到新年的到來。
  • 火葬場貼對聯,上聯寫:"早來晚來早晚得來",看完下聯人們很難受
    相信大家對對聯都不陌生吧。春節期間,貼上對聯意味著日子紅紅火火。三國至今,自誕生起對聯就已經廣泛出現在柱子、紙張、以及門等諸多場合,我們常見的表現形式有春聯,對子,門聯等。01對聯的發展,可以說是極其漫長了。它在我國古代的文化中就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