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場有幅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一出,讓人不太舒服

2020-12-13 天天讀詩詞

在我們熟知的文學體裁裡,小說、散文和詩歌是最常見的三種了,但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隱藏著一種特別的文學樣式,那就是「對聯」了。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這個句子幾乎個個中國人都能說得出來,可見「對聯」已經潛移默化地融入我們的生命中,甚至在火葬場裡也貼了對聯,上聯還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乍一聽還真有些道理。

由此可見對聯成為了中國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了。對聯也稱「對偶」、「對子」,因為常常在春節時貼在家中正門兩側,故而也被稱為「春聯」、「楹聯」等。至於對聯的發源,據史料記載,早在三國時代時就已經出現了。

明朝洪武年間(1368~1399年),出土過一架巨型的鐵十字架,經考證,應當是孫權時期(238~250年)所澆鑄而出的。在這個鐵十字架上,就有一副十分工整的對聯。上聯是「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字」,而下聯是「萬民懷大澤,金爐香篆藹千秋」,倒是頗有一股海納百川的豪氣。

此後,對聯的發展也越來越快,能夠應用的場景也越來越多,在不同的場景下對聯的名字也發生相應的變化,同時也伴隨著風格的轉變。比如在春節時張貼的就叫春聯,通常都是用各種祝詞來討個喜慶。比如春節時常常能看到的對聯「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樓」,就用「增壽」「福滿樓」來恭祝新年好運。

又或者用在新人結婚時,就叫作「慶聯」。用在悼念死者時的對聯則叫作「輓聯」,通常用來總結、讚頌、哀悼已故之人,比如金嶽霖給林徽因的輓聯就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將林徽因一身的才氣都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可是你能想到在火葬場也會貼對子麼?在我們的印象中,對聯最多還是用在春節、嫁娶的多,大多數時候聽到的對聯也都會以祝福、讚頌為主,即使是喪葬時用對子,到底還是個人家事。但公共設施火葬場,每天來來往往這麼多傷心的人,還要貼個對聯,難免不讓人感覺怪怪的。

而這個火葬場的上聯還是這麼一句話——「早來晚來早晚得來」,雖然的確是有些道理,但畢竟人生之痛莫過於生離死別,尤其在中華傳統文化裡,通常都會用「節哀順變」之類的詞語來安慰家屬。可這麼一句話,雖然說的確實是事實,人人最終都要走到這一步,可在此送別親朋好友的人們看到這句話,也難免會更添些悲傷吧。

而這個下聯更是直接——「先到後到先後全到」,這個下聯一出來,從對聯來看,跟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對得的確工整。從道理上而言,也的確是如此。但這兩幅對聯張貼在火葬場,令人感覺仿佛有一些詛咒的意思。

一個剛剛送別了家人朋友的人,一回頭看到這麼一副對聯,就難免會想到身邊重要的人也總會有來這裡的一天,而且「早晚」跟「先後」都是一個不確定的時間名詞,更是加深來人的憂慮和悲傷。再加上一個「全」字,更是把離人留給生人的傷口撕開,叫人更加悲傷。

但說到底,逝者已逝,生者應當帶著故人的祝福與期望繼續好好生活下去。生命中還有許多美好的事物,就像對聯除了輓聯之外,更多的其實還是用在春節團圓時和新婚洞房夜,這些不都是一樁樁美事麼?

而在《實用對聯大全》中就整合記錄了各種對聯,並且進行了科學分類以方便檢索查閱,不僅是一本非常好的工具書本,更是能夠讓我們從對聯中學習中華文化。原價圖書88元,現價僅需48元,一次購書,終生享用,欲購從速喲。

相關焦點

  • 火葬場掛一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則讓人不太舒服
    一般來說,上聯要貼在右,而下聯便貼在左,這與古人寫字習慣有很大的關係。當然,什麼場合什麼環境都有對應的對聯。火葬場掛的一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有」,大家猜猜下聯是什麼。一、遲早都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從古到今中國孕育出了不少的文化。文化的力量,能使人在這國度富有精神的生存。關於對聯,相信大家並不陌生。
  • 火葬場出一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讀完下聯讓人很不舒服
    有一火葬場,他們貼出一對聯,上聯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人們看見這家火葬場的下聯的時候,感覺會很不舒服。雖然掛上對聯是火葬場的自由,但人們對於火葬場本來就不喜歡了,為什麼還要貼上這麼一副對聯呢?02其實「早來晚來早晚得來
  • 火葬場有一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一出,讓人不舒服
    如果有人給你一個上聯「狗啃河上骨」,你會對什麼呢?我對「貓吃洞中魚」,別看這對聯不是那麼高雅,這幅對聯也是大有來頭。蘇東坡,作為宋代三蘇之一,與和尚佛印之間經常以對聯來打趣,他們都對佛法有著自己的見解,所以平時討論佛法的時候難免有爭執。這個上聯就是蘇東坡用來打趣佛印的,河上是蘇東坡用來暗指「和尚」,用狗啃來開篇,可見蘇東坡和佛印平時沒少打趣兒。
  • 火葬場門前貼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讀完下聯,讓人很不舒服
    ,它的上聯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乍一看這一句沒什麼特殊的地方,但是一讀到下聯,就讓人很不舒服,那麼下聯究竟是什麼呢?,每個人最終都會死去,但雖說這是個事實,但是中國人對於「死」這個話題是非常的忌諱的,認為這很不吉利,中國人最講究的就是長命百歲,這也表現了對對方的一種美好祝願,但是在火葬場貼出來的那幅對聯,上聯為「早來晚來早晚都來」而下聯為「先到後到先後都到」,這麼兩句話看似普普通通,可是偏偏這幅對聯貼的地方為火葬場,這兩句話的意思相信大家都能夠了解,可以說是一目了然,給人一種很不屑的感覺,仔細一想還很不舒服。
  • 火葬場貼出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看了下聯讓人很不舒服
    既然火葬已成主流,那麼必然會出現相應場所,也就是火葬場。在我們看來,火葬場並不算是一個太吉利的地方,畢竟來到這裡就意味著家中有親人離世,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主動提及這一詞彙,也希望自己儘量不願意前往此處。然而在我國有一火葬場貼出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看了下聯讓人很不舒服,火葬場本身就讓人有所牴觸,他們為何又要掛上這樣一個容易引起爭論的對聯呢?
  • 火葬場一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讓人很不爽
    當然,除了新年的對聯之外,生活中其它場景也可以見到對聯的存在,比如說火葬場。有個火葬場就出了一對對聯,上聯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原本挺應景,但是下聯卻讓人感覺到很不爽。但是讓人驚訝的,就是這麼一個讓人避之不及的地方,居然貼出了一副對聯,實在是讓人意想不到。這幅對聯的上半句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這句話在別的地方的話,可能還會有點意思,但是到了火葬場,雖然是很應景,卻有點讓人感覺到膈應。裡面所說的「早來晚來早晚得來」,是說自己早晚都要死,還是嫌棄自己死得不夠快呢?
  • 火葬場貼一副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讓人很不舒服
    導語:火葬場貼一副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讓人很不舒服。 前言 很多人都嚮往「長生不老」。秦始皇在實現六國統一之後便開始致力於尋求長生不老藥。之後的歷代帝王都開始痴迷於此,但直至生命的盡頭也沒有成功。
  • 火葬場門前的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讓人很不舒服
    現在的人生活環境發展的愈加繁榮,人們的生活方式愈加多樣化,平均壽命愈加長壽,但死亡依然是每個人無法改變的事實。在大多數地方,人死之後需要經過特殊處理後入土為安,直接下葬的方式逐漸被取締,火葬和海葬成為主要的兩種方式,。但大部只能選擇火葬的方式,而火葬場門前的一副對聯道盡人生真諦,上聯是「早來晚來都得來」,說的就是人早晚都會有一死,都需要到這裡來進行火化。
  • 火葬場的一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讓人覺得不舒服
    那麼,貼在火葬場的對聯應該怎麼寫呢?畢竟,很多人在這裡過完自己的最後一程,如果是喜慶的對聯就很不穩妥。當然,生活中也有很多被創作出來專門用在這個場所的對聯,也非常的應景和合適。火葬場的一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讓人覺得不舒服。
  • 火葬場出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雖有道理,卻讓人不舒服
    再過80年,來到火葬場,通通化成灰,你一堆我一堆,誰也不認識誰?全都送到農村做化肥。」雖然帶著調侃的意味,但不得不說這很有道理,沒人會有反駁的理由。火葬的出現,不僅節約土地資源,還很環保。據歷史文獻記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某些地區就有火葬習俗。這在《列子·湯問》、 《呂氏春秋·義賞》、《荀子·大略》等篇均有記載。
  • 火葬場貼出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讓人很不自在
    中國從古至今,無數的偉人思想家都曾發表過對於死生的看法,其中司馬遷在《史記》中說的那句:「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流傳的要更加廣泛一些。很多人對死亡感到畏懼,其實是沒有這個必要的,莊子就說過一個人的出生是偶然,死亡是必然,既然我們無法改變這一結局,那麼就努力的過好每一天。
  • 火葬場出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一出,眾人啞口無言
    由於兩人都屬於天縱英才之人,所以,兩人私交甚好,時常吟詩作對。而在其中,兩人間最有名的那一副對聯便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水流東坡屍(東坡詩)」。不過,除此之外,還有一副對聯,也值得人們關注。 關於這幅對聯的故事是這樣的,蘇東坡是一個愛開人玩笑的人。一次他去找佛印玩,但正好,佛印和尚不在,蘇軾找不到人,自然不肯輕易離去。
  • 火葬場貼出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看完下聯,讓人很不自在
    一副優秀的對聯能夠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但某些場所的對聯,讓人細細品來只覺得渾身不自在。比如火葬場的對聯,其中上聯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看完下聯後家屬紛紛表示:很不自在! 但是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對死亡的認知始終水平有限,所以東西方不同的文明中也都有了對鬼神和祖先的敬畏。從《左傳》中的這句「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也足以看出古人對待此事的態度。生命的死亡不可避免,更重要的是要擁有樂觀豁達的態度,比如太史公司馬遷說的「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就激勵了無數人。但也並非人人都能夠做到如此灑脫,更多的人還是很忌諱這個「死」字。
  • 火葬場貼出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看完下聯,讓人很不自在
    一副優秀的對聯能夠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但某些場所的對聯,讓人細細品來只覺得渾身不自在。比如火葬場的對聯,其中上聯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看完下聯後家屬紛紛表示:很不自在!但是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對死亡的認知始終水平有限,所以東西方不同的文明中也都有了對鬼神和祖先的敬畏。從《左傳》中的這句「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也足以看出古人對待此事的態度。生命的死亡不可避免,更重要的是要擁有樂觀豁達的態度,比如太史公司馬遷說的「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就激勵了無數人。但也並非人人都能夠做到如此灑脫,更多的人還是很忌諱這個「死」字。
  • 火葬場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該如何寫?網友的評論亮了
    而火葬場就曾經以上聯對外徵集過下聯。它的上聯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不少人都寫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下聯。不過這些下聯反倒是衝淡了許多的悲傷,一起來看一下吧。二、「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網上有一輛520公交車很火,因為它經過了絕大部分人一生基本上都會經歷過的地方,比如民政局,而它的終點站是火葬場。
  • 火葬場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該如何寫?網友的評論亮了
    而火葬場就曾經以上聯對外徵集過下聯。它的上聯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不少人都寫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下聯。不過這些下聯反倒是衝淡了許多的悲傷,一起來看一下吧。二、「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這一輛車像極了一個人的一生,無論經過多少站,遇到多少人,到最後都會走向同一個終點站。火葬場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該如何寫?這些網友的評論簡直亮了。有一個網友評論道「先到後到先後都到」。上聯連起來就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先到後到先後都到」。
  • 「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上聯出自火葬場,有人給出下聯更絕
    「早來晚來早晚都來」,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其實這就是一副對聯的上聯,意思特別好理解,大概意思就是遲早都得來,本來大家也覺得聽起來也還好,但是聽到它的出處之後,你可能就不那麼淡定了。因為這是從火葬場傳出來的對聯,在對比早來晚來都得來,你的想法是不是完全不同了,上聯更深層次的意思就是,不管你生前身份有多麼高貴,或者你多窮苦,你都得來火葬場,最終只剩下這些骨灰。
  • 火葬場門口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道出了人生真諦!
    經過幾年的學習之後,黃燕儼然已經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才女。古代女子結婚都是比較早的,黃燕已經到了十五六歲,按照當時的規定來說,已經到了結婚的年紀了。但是黃燕不想嫁給那些有錢人,她想嫁給一個有才華的男人,於是她就想出一個對聯招親的辦法。她出了一個上聯: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月皎潔。
  • 火葬場貼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看完下聯讓人不舒服
    對聯跟那些詩詞很多都是不一樣的,詩詞要求的規矩比較多,但是對聯規矩比較少而且還比較有趣味性。在過去幾乎每個百姓都能夠說一兩句對子出來,而且對對聯也是他們生活的一種娛樂方式。有關對聯的這種書寫格式也一直傳承到現在,除了它有一定的娛樂感之外,還有就是它是符合中國一直講究的對稱美。而且對對聯雖然說很簡單,但是在這些對聯中會蘊含著很大的人生哲學。
  • 火葬場門前一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是什麼?嚇人又實在!
    火葬場門前一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是什麼?嚇人又實在!每到過新年的時候,我們都會在自家門前貼上春聯,以祈求好運,帶來平安。所以,我們會貼上帶有願望祈禱的對聯,但是並非所有的地方,所有的人都會貼上這種祈禱性的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