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舞動深圳

2020-12-21 SZNEWS

國標舞、街舞、創意舞等精彩節目將在深圳舞蹈月上演。

原標題:

七月流火,舞動深圳

深圳舞蹈月明日開幕,舞蹈大賽、作品展演精彩紛呈

深圳新聞網訊 盛夏七月,深圳將迎來一場舞蹈的盛會。昨日,記者從第二屆深圳舞蹈月媒體通氣會上獲悉,本屆深圳舞蹈月將從7月11日持續到31日,屆時將有國標舞、街舞、創意舞等等精彩節目上演。

第二屆深圳舞蹈月由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由深圳市舞蹈家協會承辦。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張忠亮介紹,本屆深圳舞蹈月的主題為「七月,與舞蹈相約」,從頂級舞蹈賽事、高水平作品展演,到專業研討會、舞蹈藝術人才培養項目,力求從多元層面展現舞蹈魅力,推動深圳舞蹈藝術事業不斷發展提升。

國際文化交流平臺

記者了解到,作為深圳舞蹈月的重頭戲,舞蹈月開幕式暨2018世界盃第十六屆國際標準舞公開賽,將於14日晚在深圳福田體育公園體育館舉行。搭建起一個跨地域、跨語言、跨文化的國際文化交流平臺,吸引歐洲、美洲、澳洲、亞洲等近30個國家和地區選手參與,其中不乏代表國際標準舞最高水平的英國、美國、義大利、俄羅斯、烏克蘭、澳大利亞、摩爾多瓦、丹麥、波蘭、日本、韓國、菲律賓、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等國家鼎鼎大名的職業選手。此外,閉幕式的街舞展演,賽事裁判也享譽國際,比如世界街舞冠軍AYA、HHI世界街舞錦標賽中國區主理人及裁判長,將擔任本屆舞蹈月街舞展演中BATTLE賽事評委。

據了解,今年的舞蹈愛好者參與人數和隊伍再創新高,來自美國等30個國家,香港、澳門、北京、上海、浙江等40多個省市地區,416支隊伍參加比賽和展演活動,參加比賽和展演選手達到6495人。其中國標舞大賽組別首次突破11000組大關,共有313支隊伍,約5000人。新納入舞蹈月活動的廣東省嶺南舞蹈大賽則有70支隊伍超過1000人參與。

湧現大量本土原創精品

今年的舞蹈月首次承接廣東省嶺南舞蹈大賽,並且首次將福田舞蹈活動周和寶安獲獎舞蹈精品展等相關活動納入。這些活動將從更加多元的角度帶觀眾領略舞蹈藝術的魅力。同時,以更多的精品創作和本土原創舞蹈作品,向更廣泛的觀眾群體輻射,力求吸引各年齡、職業的市民參與。

以培養深圳青年舞蹈人才,推出原創舞蹈精品為主旨的「深圳舞蹈英才計劃」項目,15位學員創作8個原創舞蹈作品將首次在舞蹈月展演,接受觀眾檢驗。深圳舞蹈創意大賽湧現了50個本土原創舞蹈作品,其中進入決賽20個舞蹈作品也將在深圳大劇院展演。

此外,舞蹈月也將舉辦專家座談會,從理論層面梳理深圳舞蹈近40年曆程,探究未來深圳舞蹈發展方向。(記者 謝晨星李曉丹/文、圖)

 

相關焦點

  • 任志民:「流火」七月
    走進七月,人們仿佛才真正到了炎熱夏季,驕陽似火,酷暑難耐。忽然間,我又想起了在黃羊灘上駐訓時的「風卷沙飛」,夏練在伏。七月過半,天上地下,國內國外,南來北往,飛來飛去,權且稱作「流火」七月:一方面講天氣太熱;另一方面就是時間如駒過隙,七月流火。
  • 「七月流火」冷熱說!
    一個就說,「剛進6月就這麼熱,馬上就要七月流火了,還不把人熱死啊!」已經是不止一次出現這種情況了,見過太多朋友把「七月流火」當成大熱天了!其實,也怪不得這些「望文生義」的人,實在是我們的老祖宗與現代人差了太多的代溝。
  • 西周時期「七月流火」
    古人形容夏天炎熱最出名的一句話,是「七月流火」。此說出自《詩經·國風·豳風》中的《七月》一詩,詩歌開頭即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周代曆法中的第一個月與夏曆(陰曆)不同,是夏曆中的十一月份,比夏曆正好提前兩個月,也就是說「七月流火」,實際是形容夏曆的「五月天」,相當於現在公元陽曆的夏季六七月。從「七月流火」來看,西周時的夏季氣溫確實不低,可能比現代要熱。
  • "七月流火"豈能望文生義
    昨天氣象部門發布高溫橙色警報信號,今天一大早,打開本埠報章,「七月流火」一詞充斥版面,尤其是電視媒體,美女主播為了證明自己不僅長相是超女,也還要證明自己「腹有詩書氣自華」。「七月流火」、「望江興嘆」不絕於耳,說起來很流暢,但聽起來很刺耳。為啥?「七月流火」本指天氣轉涼,而不是天氣很熱象火燒。
  • 又到了「七月流火」的季節
    轉眼又到了「七月流火」的季節~誒?馬上不都九月了麼?而且最近的天氣也開始變得涼爽,沒有之前那種「火熱」的感覺了呀,菌菌怕不是在騙人吧?哈~「七月流火」最早出自《詩經》中的《國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 學習成語:七月流火
    :指夏曆的七月,也就是今天農曆的七月,大致相當於公曆的八月。故稱「流火」。古人發現「七月流火」之時,也就是當「大火」星逐漸向西方流動、下墜的時節,天氣就會開始漸漸轉涼。出處《詩經·國風·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慄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
  • 寒露,曾經的七月流火
    《詩經·國風》中說:「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說:農曆七月之後,火氣旺盛的炎炎夏季像流水一樣逝去,轉眼就到了寒氣逼人的秋冬季節,要著手準備過冬的寒衣了。  讀到「七月流火」這句,想起當年高三畢業備戰高考時的情景。現在的高考是陽曆六月份,比我們那個年代的高考提前了一個月,主要是考慮到氣候和天氣原因。七月是颱風與暴雨比較頻繁的季節,現在高考時間安排是比較科學合理的。
  • 七月流火,你造嗎?
    七月流火?你們文化人就會胡咧咧,這也叫成語。沒文化的人如是說。七月流火?這你也不知道,真是沒文化。你抬頭看看天,「空氣在顫抖,仿佛天空在燃燒」。天那麼熱,你造嗎?有文化的人諷刺說。不過人大校長紀寶成不這樣這為,專門成立了國學院來研究「七月流火」。在迎接遠道來的灣灣客人時,不無自豪的說:「七月流火,但充滿熱情的豈止是天氣」。這個「七月流火」的版本,來自專家裡的大專家、校長裡的大校長之口,應該是最標準的。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人們就和「熱」聯繫起來,七月流火一詞也不例外,被大家理解為天氣越來越炎熱,天氣熱的像流火一樣。,酷暑難耐」、「流火的七月,天氣持續高溫」等等句子,仿佛給這種誤解添了「實錘」。2005年7月,人大校長紀寶成在歡迎臺灣新黨主席的致辭中,會借用這個成語來表示歡迎的熱情:「七月流火,但充滿熱情的豈止是天氣。」這個歡迎詞曾屢遭質疑,說一個倡導國學復興的大學校長居然誤用傳統國學文化的基本詩句。
  • 散文詩:七月流火
    1)七月,絕對的溫度,攝氏40度。高燒不退的天氣,時間越來越長,不肯停下繼續蔓延,天空的額頭燙手無比。2)七月,陣容強大,浮世的喧囂,需清純去汙,這個夏天一直在流火又流殤。那朵流落在塵世的花瓣,穿過亞馬遜潮溼的雨林,被風吻過,遺棄在地上。低下頭,才發現上面寫滿我的名字。它是時光的浮萍,輕易在我腳旁凋亡,生命葬送在七月流火。副熱帶的控制欲,像歇斯底裡的賭徒,出現萎縮的跡象。
  • "七月流火"的兩種釋義
    然而百密一疏,紀校長當頭一句「七月流火」還是讓網友抓住了把柄,一時間傳為笑談。   其實在這個問題上,紀校長倒真的有點委屈,因為「七月流火」本來就是古人留下來的文墨官司。宋人朱熹在《詩經集傳》中認為:「七月流火」說的是「七月暑退將寒,故九月授衣以御之。」但更早一點的唐人孔穎達在《十三經註疏》中卻明確認為,「『七月流火』者極言溽夏炎蒸也。流者,下注也;火者,狀其熾燃也。」
  • 天文專家解釋「七月流火」
    每當此時,人們大都喜歡用「七月流火」來形容時下的天氣。天文專家則表示,「七月流火」一詞的真正意思並不是表示天氣炎熱,而是表示暑熱開始減退、天氣漸漸地涼了起來,如果用「七月流火」來形容盛夏天氣炎熱則是犯瞭望文生義的錯誤。  時下,全國很多地方高溫,因此,諸如「七月流火,熱浪襲人」「七月流火,酷暑難耐」之類的句子便頻頻出現在各種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傳媒上。
  • 「七月流火」的本意竟不是七月很熱!
    ▇▇▇▇▇50% 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裡 有一個詞叫「七月流火」 很多人用這個詞表示 七月份的天氣像"火"一樣熱 「七月流火」最早出自《詩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 七月孟秋 流火乞巧(物候)
    所謂初秋、孟秋、肇秋都是指七月是秋天的第一個月;所謂蘭月,是有些品種的蘭花在七月綻放,馨香無比,因此得名;七月按十二地支屬申,所以稱建申之月;按十二律,則屬「夷則」;至於鬼月,民間稱到這個月鬼門就打開,所以七月十五中元節又被民間稱為鬼節。
  • 七月流火到底是什麼意思?
    「七月流火」出自哪裡,原文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個成語出自《詩經·國風·豳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慄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到了七月黃昏,它的位置由中天逐漸西降,「知暑漸退而秋將至」。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作「七月流火」,就是「心宿二」晚上向西天慢慢落下去,預示寒冷的季節就快要來到,天氣逐漸涼爽起來。再來看這句詩就很明白了: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婦女縫寒衣。
  • 詩經七月:七月流火,那美麗黃昏裡的火星
    七月流火,來形容夏天的熱,錯了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詩經《國風》公曆的7月8月是一年中最熱的日子,35度以上的高溫經常連續出現,烈日燒灼,往往讓人如處在無處不是火的狀態。比如道路如碳,比如皮膚起水泡,比如中暑。這種天氣的熱稱為炎熱。
  • 七月流火,天氣漸漸涼爽起來了
    今天是農曆七月初一,到了所謂"七月流火"的時季。對於"七月流火",現在大多數人都認為是天氣炎熱,其實是對此詞的誤解。"七月流火",最早出自《詩經》中的《國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每年農曆六月,"大火"位於正南方,位置最高,而到了七月,它的位置由中天逐漸西降,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作"七月流火",其意是"知暑漸退而秋將至"。此處的"流"不是流星的流,而是下沉的意思;"七月流火"就是到了七月,"大火"位置下沉,預示夏去秋來,天氣轉涼了。
  • 「七月流火」是說天氣熱?你錯了,來聊聊七月流火,八月浮槎
    公曆的七月將近了,氣象臺也預報了連續幾天的高溫。孩子們集體打著盹兒迎接暑假的當口,咱們來聊聊這個常在生活中用錯的成語。「七月流火」多年來常被誤用來形容暑熱,至今仍不絕於各種媒體。然而,它的本意卻是指:天氣逐漸涼爽起來。
  • 七月流火,夏日悠長
    七月流火,夏日悠長。綠樹濃蔭裡,等一縷清涼。七月的天空,光芒萬丈。熱情似火的七月,擁抱著盛夏的陽光。光影流動中,是滾燙的驕陽。連綿而來的雨季,洗淨了七月的天空,風雨過後,雲淡天長。蓮花的香氣,穿透了七月,散入了夢鄉。凌霄向著天空爬上了短牆,剎那間一片光芒。蛙聲一片,水靜蓮香,穿過了水岸的風,縈繞於蓮葉之上。蟬鳴陣陣,低吟淺唱,悠悠的唱著夏天,飛過了池塘。映日荷花,翠霓紅裳。搖曳著,娉婷在水的中央。接天蓮葉,煙波雲影,掩映著,浮動於雲水之旁。七月,是燦爛的。
  • 「七月流火」中的「七月」相當於現在公曆的幾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啥意思? (二)"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啥意思 "七月流火",其實是一個成語 "七月流火"表達的真正意思是:到七月後,大火星西移,天氣將漸漸轉涼。 因《詩經》裡的"七月",使用的是周曆,若換成公曆,大概是九、十月份。 "九月授衣"這句話的意思是:到了九月,婦女們就開始縫製寒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