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編大師1年面試3000名學徒 找不出一位傳承人

2020-12-17 騰訊大浙網

「自從去年在東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微信公眾號登出傳承人招徒啟示、面向全社會招徒後,每天來學的人很多,平均一天有10人左右,但達到傳承人標準的一個都沒有。」

這些天,「東陽竹編金華市級非遺傳承人」、70後「金華女匠」蔡紅光再次向媒體求助,想為這門有著1200多年歷史的傳統工藝再做些事。

專注竹編工藝30年

設計產品揚名海內外

在東陽整個非遺領域,蔡紅光都有著相當的名氣。

46歲的她師承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東陽竹編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何福禮,從事竹編工作已有30年。

13年前,她曾因挑戰高難度,用比頭髮絲還細的竹絲編織創作作品《海螺》轟動一時,因此也擁有「用竹絲刺繡」的美術達人美譽。

走進位於東陽盧宅老街上的紅光竹編工作室可以看見,不大的空間裡,從地上、架子上延伸到天花板,目之所及堆滿了各式各樣的精緻竹編製品,籃筐、燈、手提包、扇子、茶具、蒸籠、熱水壺甚至電磁爐,都能用細細的竹絲做成或纏繞。

「我一直跟人說,竹編就是我的閨蜜,但凡能有用上的地方,我都會把竹編工藝融入其中。」聊天中,蔡紅光舉起了一個保溫杯,外面也用竹絲進行了包圍。

她說,這樣做的好處不僅能夠防滑,而且也是對竹編工藝的一種展示,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注意,讓傳統工藝生活化。

這些年,蔡紅光也設計了眾多時尚的竹編產品,並多次走出國門交流訪問、現場獻藝,她本人也隨著竹編時尚品揚名海內外。

堅信傳統工藝有市場

希望有人來傳承

如今的蔡紅光,除了擁有一手竹編絕活外,還在傳統工藝邁向市場化方面,有著諸多成功探索。

去年9月,在杭州舉行的第九屆浙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上,蔡紅光設計的竹編包驚豔展會,並在量產後取得了不俗的銷量。

「竹編包的靈感來自一次臺灣之旅,相比當時不少奢侈品牌推出的竹節包,我設計的竹編包更接地氣,真正把傳統工藝融入了現代時尚產品中。」蔡紅光說。

近年來,東陽大量的竹編廠均處於困境,使得不少人紛紛放棄竹編,轉向其他領域。對此,蔡紅光告訴記者,竹編輝煌的時候的確已經過去,但並不意味著下一個輝煌時代就不會到來。

「我們小時候,家裡用的菜籃子、凳子等很多東西都是竹製品,東陽竹編也是在那個時候最為盛行,當時村子裡基本是男的做木雕,女的學竹編。」蔡紅光說,雖然竹製品在進入21世紀後就逐漸退出了生活舞臺,但伴隨著生態事業的發展、大家對環保的愈發重視,竹編這一傳統工藝一定還會迎來新的曙光。

「前陣子省內有個村子特意找我訂了400個純手工製作的菜籃子,準備給每戶人家發一個,以此傳遞環保理念。我相信以後這樣的訂單還會越來越多,所以現在急需的是有人來傳承這門手藝。」

3000人中都沒找出心儀對象

相比悟性更看重的是態度

在目前東陽竹編的傳承人中,70後的蔡紅光已經是相當年輕。伴隨著老一輩的竹編藝人慢慢老去,年輕從藝者的減少,東陽竹編面臨後繼乏人的困境。

為此,蔡紅光定期開辦公益培訓班,免費向竹編愛好者傳授技藝。上周,她甚至早上5點就從家中出發,8點到達義烏火車站後,專程趕往上海參加一個竹編愛好者組織的學習交流會,為的就是在弘揚非遺文化的同時,尋找潛在的竹編傳承人。

蔡紅光告訴記者,去年她曾在東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微信公眾號登出傳承人招徒啟示、面向全社會招徒,平均每天都有10個人來她的工作室學習體驗。效果雖然很好,但尷尬的一點是,至今雖然已有超過3000人向她學習過竹編工藝,但符合傳承人標準的竟然一個都沒有。

「這3000人中絕大多數都只是跟著學了一兩天,能夠真正靜下心來把它當成一項事業來做的,目前尚未出現。相比悟性和編織水平,其實我更看重的是態度。」蔡紅光希望,趁著自己還年輕,再多帶些徒弟,以此為東陽竹編傳承盡最大努力。

相關焦點

  • 竹編非遺傳承人徐建元 編就精彩人生路線圖(圖)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撫州訊 見習記者陶詩清、記者福 祥報導: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傳承人、江西省勞動模範、撫州市第四屆政協委員、撫州市首屆工藝美術大師、撫州市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撫州市優秀高技能人才、享受撫州市政府特殊津貼、全省迎奧運火炬手
  • 9項非遺融進一條竹編裙 你看的故宮是這個抖音大師修的
    東陽竹編傳承人何紅兵(抖音號:dashi961)說,他這輩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傳承流傳中華民族千年的竹編技藝。如他所說,他的抖音給出了答案。四個月左右的時間,他發布的竹編短視頻受到11.7萬網友關注,獲贊量達79.3萬。東陽竹編,與東陽木雕並稱為浙江東陽地方極具代表性的傳統工藝。它始於殷商時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
  • 這位木匠大師有些不同,不愁沒有傳承人,研究生也來當學徒
    這麼說吧,前些日子故宮和央視一起舉辦了一次全國木匠大比拼,全國海選出了1000多個木匠,辛全生獲得了第一名。「決賽時仿造養心殿木門做了個小木門,故宮專家看了以後,給評的第一。」辛全生自信地說。他就是響噹噹的木匠「大師」,傳統木工榫卯技藝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40多年木匠生涯辛全生家裡有兄弟姐妹五個,他自己行二。
  • 竹編大師的工匠之路:火山小視頻走紅 新媒體宣揚中國傳統文化
    作為竹文化發源地的中國,自古有著歷史悠久、精妙神奇的竹編藝術,這也是一門集竹的本質和氣節於一體的編織藝術。而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竹編技藝,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正在逐漸被人們遺忘。火山小視頻上就有一位「竹編技藝大師」,用自己的視頻記錄著這項珍貴的手藝,帶人們重尋傳統的記憶。
  • 【致敬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青神竹編大師陳嵐:傳承竹編技藝...
    全國勞動模範陳嵐 受訪者供圖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馮巧鳳):陳嵐是眉山市級非遺傳承人、竹編大師,他創新的竹編產品,融合了竹產業發展和文旅發展,推動了竹編文化的傳播,讓竹編成為青神聯通世界的名片。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陳嵐獲得「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隨父學藝 創新求變  陳嵐出生於竹編世家,其父陳雲華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神竹編代表性傳承人。
  • 奇人匠心X指尖竹編 非遺項目竹編技藝國家級傳承人——陳雲華
    人物簡介陳雲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世界竹編工藝美術大師、青神縣竹編協會會長、中國竹藝城創始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世界傑出人士。他的代表作《苦樂清涼》、《隱形觀音》、《幽遠》等竹編精品獲得國家級博覽會金獎。他受邀出訪了五大洲的18個國家和地區。
  • 凌文彬:一生痴迷竹編 在困境中堅守竹編夢
    東南網1月23日報導(福建日報記者 林升)傾心盡力編織《花木蘭》「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完成對泉州改良竹編藝術作品《花木蘭》的創作,這是我一生的夙願。」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泉州竹編技藝唯一傳承人凌文彬說道。67歲的凌文彬家住泉州市鯉城區西街613號。
  • 遂寧竹編非遺傳承人趙勤:與竹絲「共舞」的幾十年
    遂寧竹編非遺傳承人趙勤:與竹絲「共舞」的幾十年 2019-11-01 20:25:1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潘力維 責任編輯:潘力維
  • 小竹編「編」出大產業
    近年來,貴州省赤水市依託豐富的竹資源,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竹編產業,並不斷創新竹編工藝,開發出平面竹編、立體竹編、竹編套繪3大類8大系列3000餘種產品,產品遠銷海外。2014年,「赤水竹編」被列入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赤水竹編非遺產學研基地已培訓當地農民5000餘人,輻射帶動全市17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眾多農村婦女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 將鮮蕨臘肉蒿菜粑粑竹編技藝帶出大山 直播助農增收
    湘西竹編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湖南省工藝美術大師胡廷賢。胡廷賢在編織「土家背簍王」。胡廷賢在編織「土家背簍王」。紅網時刻3月26日訊(記者 李慧)從田間採摘蕨菜,炒制湘西特色鮮蕨臘肉;下地採摘白蒿草,製作蒿菜粑粑;還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竹編技藝工藝大師現場砍竹子,編織土家族工藝品……3月26日,「芒果扶貧雲超市」走進大湘西第二站,來到了永順縣萬坪鎮寨湖村,帶動農戶直播賣貨。
  • 苗族竹編傳承人
    2015年被邀CCTV鄉村大世界欄目組拍攝「玩轉萬盛」舂米舞道具的設計和編織。2016年6月至7月,在文教部非遺傳承人培訓計劃「重慶川美首期竹編研修班」學習,同年培訓作品應邀山東省非遺博覽會展出。今年四月為更好保護和傳承紅苗文化特成立閎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 竹編非遺傳承人姚元飛:經緯交錯,篾條「畫」出立體藝術品
    竹編的歷史相當悠久,在距今約5000年的良渚文化遺物中就有竹編器具。2008年,竹編列入中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技能聚寶盆」的世界技能博物館,當然也少不了展示這門古老而神奇的編織手藝。
  • 廣東鄉下遇見一位竹編老人,小工藝品5元1個,生意不好卻依然樂觀
    在雲浮鬱南縣,有一個人傑地靈的古村落——蘭寨,這是一個被譽為南江文化之魂的廣東歷史文化名村,在這裡有大量的明清老宅和古老的林氏宗祠,歷史上還曾出過狀元、進士,可謂俊傑輩出文化璀璨,在這個村子的中央,有一棵清朝狀元林召棠手植的古榕樹,當地人稱之為狀元樹。
  • 小竹編「編」出大產業「圖」
    近年來,貴州省赤水市依託豐富的竹資源,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竹編產業,並不斷創新竹編工藝,開發出平面竹編、立體竹編、竹編套繪3大類8大系列3000餘種產品,產品遠銷海外。2014年,「赤水竹編」被列入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赤水竹編非遺產學研基地已培訓當地農民5000餘人,輻射帶動全市17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眾多農村婦女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 傳承千年的竹編文化,《閃耀的平凡》看中國竹編藝術家張德明的匠人...
    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稱為「竹編史上的奇蹟,藝術中的藝術」。精美的青神竹編工藝品讓歐生·優麗驚嘆不已,青神縣竹編大師之一的張德明介紹道:「這些編制都是手工的,要把0.33毫米的竹絲做出來是非常難的。」 要把一根不起眼的竹子變成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從準備原材料開始,剪、劈、切、刮,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 紹興市竹編工藝美術大師劉毅:絲絲竹篾編織精彩人生
    除了實用性,竹編也具有獨特的藝術之美,在竹編藝人的巧手之下,編織出一件件精美的工藝製品。在我縣,有這麼一位能工巧匠,近30年來,他痴心竹編技藝,奔波於全國各地,尋訪國內竹編大師,潛心鑽研,用絲絲竹篾編織出自己的精彩人生。他,就是紹興市工藝美術大師、新昌縣青藤軒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毅。
  • 四川眉山:海內外竹編大師齊聚竹博會 助力竹產業發展
    精美的竹編製品。劉忠俊 攝眉山是四川省竹資源分布和竹產業發展的重點地區之一,該市竹林面積達108萬畝,竹類100餘種,竹產業年綜合產值達到65億元人民幣(下同),形成了「竹編、竹紙、竹鋼、竹桶」四大品牌。其中「眉山竹編」已經形成平面竹編、立體竹編、瓷胎竹編等25類、3000多種產品體系,遠銷歐、美、日、韓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交易額突破3億元。
  • 福州茉莉花茶傳承人及大師會考|人才「焙」出
    福州茉莉花茶傳統窨制工藝傳承人、傳承大師賽第三窨現場考核在福州茶廠如期舉行。其中,23名選手參賽福州茉莉花茶傳統窨制工藝傳承人評選,12名選手參賽福州茉莉花茶傳統窨制工藝傳承大師評選。據悉,福州茉莉花茶傳統窨制工藝傳承人、傳承大師賽自2010年開始,每兩年舉辦一次,至2020年,已是第六屆,累計授予
  • 用「赤水竹編」幫助貧困婦女,非遺傳承人楊昌芹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日前,在全國婦聯表彰決定中,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赤水竹編」傳承人、赤水市牽手竹藝文化發展中心負責人楊昌芹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公司負責人楊昌芹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赤水市少數民族代表、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她說:「作為『赤水竹編工藝』第六代非遺傳承人,我覺得肩上的責任就是將這份手藝一代代傳承下去,發展才是最好的傳承!我就是想利用發展竹編技藝幫助別人,帶領群眾一起奔小康。」
  • 東陽竹編
    竹編大師簡介   竹編狀元 馬富進   馬富進(1860~1933年),曾名馬府君,佐村谷岱   馬富進(1860~1933年),曾名馬府君,佐村谷岱村人。11歲學藝,竹編技藝超群,是清末民初東陽竹編傑出代表、著名匠師,創造了許多珍品傑作,名聲流傳於世。他為吳寧清朝翰林李品芳家製作的1對3層託籃。化工3年半,油漆3個月。構思奇妙,編織精巧別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