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竹編「編」出大產業

2020-11-06 光明網

11月5日,在貴州省赤水市大同鎮竹編非遺產學研基地,「赤水竹編」非遺傳承人楊昌芹(中)在指導學員學習竹編。 近年來,貴州省赤水市依託豐富的竹資源,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竹編產業,並不斷創新竹編工藝,開發出平面竹編、立體竹編、竹編套繪3大類8大系列3000餘種產品,產品遠銷海外。2014年,「赤水竹編」被列入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赤水竹編非遺產學研基地已培訓當地農民5000餘人,輻射帶動全市17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眾多農村婦女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新華社發(王長育 攝)

11月5日,在貴州省赤水市大同鎮竹編非遺產學研基地,當地群眾在編制竹編工藝品。 近年來,貴州省赤水市依託豐富的竹資源,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竹編產業,並不斷創新竹編工藝,開發出平面竹編、立體竹編、竹編套繪3大類8大系列3000餘種產品,產品遠銷海外。2014年,「赤水竹編」被列入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赤水竹編非遺產學研基地已培訓當地農民5000餘人,輻射帶動全市17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眾多農村婦女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新華社發(王長育 攝)

一名婦女在貴州省赤水市市中街道竹編扶貧車間編制竹編產品(10月24日攝)。 近年來,貴州省赤水市依託豐富的竹資源,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竹編產業,並不斷創新竹編工藝,開發出平面竹編、立體竹編、竹編套繪3大類8大系列3000餘種產品,產品遠銷海外。2014年,「赤水竹編」被列入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赤水竹編非遺產學研基地已培訓當地農民5000餘人,輻射帶動全市17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眾多農村婦女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新華社發(王長育 攝)

11月5日,在貴州省赤水市大同鎮竹編非遺產學研基地,一名婦女在編制竹編產品。 近年來,貴州省赤水市依託豐富的竹資源,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竹編產業,並不斷創新竹編工藝,開發出平面竹編、立體竹編、竹編套繪3大類8大系列3000餘種產品,產品遠銷海外。2014年,「赤水竹編」被列入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赤水竹編非遺產學研基地已培訓當地農民5000餘人,輻射帶動全市17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眾多農村婦女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新華社發(王長育 攝)

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赤水竹編」傳承人楊昌芹在展示細如毛髮的竹絲(2019年11月11日攝)。 近年來,貴州省赤水市依託豐富的竹資源,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竹編產業,並不斷創新竹編工藝,開發出平面竹編、立體竹編、竹編套繪3大類8大系列3000餘種產品,產品遠銷海外。2014年,「赤水竹編」被列入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赤水竹編非遺產學研基地已培訓當地農民5000餘人,輻射帶動全市17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眾多農村婦女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新華社發(王長育 攝)

11月5日,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赤水竹編」傳承人楊昌芹在竹林中砍伐製作竹編所需的竹子。 近年來,貴州省赤水市依託豐富的竹資源,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竹編產業,並不斷創新竹編工藝,開發出平面竹編、立體竹編、竹編套繪3大類8大系列3000餘種產品,產品遠銷海外。2014年,「赤水竹編」被列入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赤水竹編非遺產學研基地已培訓當地農民5000餘人,輻射帶動全市17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眾多農村婦女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新華社發(王長育 攝)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新華網

相關焦點

  • 小竹編「編」出大產業「圖」
    近年來,貴州省赤水市依託豐富的竹資源,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竹編產業,並不斷創新竹編工藝,開發出平面竹編、立體竹編、竹編套繪3大類8大系列3000餘種產品,產品遠銷海外。2014年,「赤水竹編」被列入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赤水竹編非遺產學研基地已培訓當地農民5000餘人,輻射帶動全市17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眾多農村婦女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 竹編業後繼乏人,竹籬笆供不應求 小竹編如何編出大產業
    在夏履鎮,竹編業後繼無人也成為當地竹編產業發展的瓶頸。如雙橋村現有20多戶竹編專業戶,大部分生產建築業配套竹製品,但多數為老年人。「老一代竹編工匠年齡漸長,年輕人又不願從事這項傳統活,將會有嚴重的斷檔現象。」金建安對竹編產業有著深厚感情,但他也看到了存在的現實問題。除了製作人員的缺少,部分原材料的短缺也是一大原因。
  • 道明竹編「小課堂」,卻有「大作為」
    道明竹編「小課堂」,卻有「大作為」 2020-04-27 0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神奇的青神竹編:一把篾刀一雙巧手,沒什麼編不出的
    就在那個不打眼的小茶館,就那一群不起眼的庶人吹出了一樁十分扯眼的事來,吹生出了青神竹編藝術巨龍的誕生。三個月後,這群庶人泡製的竹編龐然大物,在樂山地區舉辦的 「春節燈舞調演」表演場地樂山公園燈光球場面世了,它踩著鑼鼓點子蹣跚出場滾動起舞,擺了個S型便把表演場地填得滿滿的。數千觀眾驚訝、歡呼、掌聲雷動。
  • 醉心竹編五十多年 七旬竹編藝人編出新「花樣」
    陳建德表示,這幾十年來,他創新探索了「篆體編織法」與「撇字編織法」,可編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書法字體,將其打造成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很受歡迎。十多歲時,為了減輕家庭負擔,陳建德跟著竹器社當時有著「竹編狀元」之稱的亦俤師傅學習竹編技藝,後來,又從棋義師傅那兒學到了花簍、花紋編織法。
  • 超簡單竹編教程,7步編出價值萬元的Gucci竹編包
    竹編的包包在時尚圈一直都是夏日寵兒,而且在大牌加持下每一個都身價過萬,比如這款手法還不如我外婆的Gucci竹編包,售價近1w人民幣。是的,外婆家後面就是一大片竹林,小的時候去她家過暑假,她和外公會給我編小小的背簍,背著上山跟大人們幹活兒。長大之後,外婆搬離了山裡,我也再沒回去過,看到竹編的各種器物依然覺得很親切,親切的記憶裡有外公在仔細切竹篾,外婆黑黑的手很靈巧,繞來繞去就做好了一個背簍。
  • 鎮平:小藤編編出大產業
    鎮平:小藤編編出大產業 2020-03-24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醉心竹編五十多年 福建七旬竹編藝人編出新「花樣」
    陳建德表示,這幾十年來,他創新探索了「篆體編織法」與「撇字編織法」,可編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書法字體,將其打造成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很受歡迎。十多歲時,為了減輕家庭負擔,陳建德跟著竹器社當時有著「竹編狀元」之稱的亦俤師傅學習竹編技藝,後來,又從棋義師傅那兒學到了花簍、花紋編織法。
  • 非遺竹編手藝人再度走紅:編出的二維碼能掃出來
    他堅持了4年,但始終放不下竹編手藝。「4年裡,我白天跑摩託,晚上拼命做竹編作品。每天都是凌晨才睡覺,就是為了編出精緻的竹編擺件。」李年根說,那時候還年輕,就想把最好的竹編作品做出來,讓大家都看得到。用竹篾編出《沁園春·雪》李年根哽咽於吃過的苦,也遺憾自己沒有接受過什麼教育。但只要提到竹編手藝,他瞬間自信起來:「我沒有文化,但對竹編全心全意。
  • 四川青神:傳承千年竹編文化 做強綠色竹編產業
    10月11日-13日,青神縣這座僅有20萬人口的西南邊緣小縣將迎來第九屆中國竹文化節,對於青神,這是一次對外展示自身千餘年竹文化、促進竹產業發展的重要機會。 蘇東坡與才女王弗在中巖相戀,東坡在中巖山上讀書,常被山上的蚊子叮咬,王弗見後十分痛心,於是回家請篾匠教她編了一把很精美的宮扇送給東坡,一把宮扇成為兩人的「定情物」。可見竹編在當時就已很流行,且被定以其他含義。   在青神,竹編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蠶叢氏的故鄉》有記載:古蜀王蠶叢氏「著青衣教民農桑,民皆神之」。
  • 浙匠360︱安吉竹編,巧手編出時尚大牌範兒
    這些竹編包在市場上頗受歡迎,能賣出少則四五百元、多則四五千元的價格,把一根毛竹的附加值放大了成百上千倍。安吉傳統竹編,正逐漸更新換代,躍上時尚大舞臺。時間磨礪出巧手在生產車間,女工們忙碌編織,靈巧的雙手不斷飛舞,只聽見竹子摩擦發出刷拉刷拉的聲響。竹編包、竹提籃、竹簍,一件件工藝品在她們手中逐漸成型。
  • 廣寧阿婆:傳承竹編非遺工藝,用雙手「編」出脫貧致富路
    地面上擺放著竹籃、竹扇、竹籠等30多件各式各樣的竹製品。「竹扇一把5元,竹籃小的一隻5元,大的一隻25元。」阿婆還特別推薦了「小竹籠」,「小竹籠一隻5元,不貴,主要是意頭好,寓意『豬籠入水』,賺錢多多。」
  • 尋訪肇慶廣寧竹編的故事,用雙手「編」出致富路
    在竹海大觀旅遊景區棧道出入口,今年71歲的阿婆陳火女坐在小凳子上,細心地編織著小竹籃。地面上擺放著竹籃、竹扇、竹籠等30多件各式各樣的竹製品。「竹扇一把5元,小竹籃小的一隻5元,大的一隻25元。」阿婆還特別推薦了「小竹籠」,「小竹籠一隻5元,不貴,主要是意頭好,寓意『豬籠入水』,賺錢多多。」
  • 抖音非遺竹編手藝人再度走紅:編出的二維碼能掃出來
    李年根想過打工,卻又舍不下竹編手藝,「我去不了。我從小做篾匠,一生一世都是篾匠。」    實在維持不了生計,李年根決定跑摩託車。他堅持了4年,但始終放不下竹編手藝。「4年裡,我白天跑摩託,晚上拼命做竹編作品。每天都是凌晨才睡覺,就是為了編出精緻的竹編擺件。」李年根說,那時候還年輕,就想把最好的竹編作品做出來,讓大家都看得到。
  • 四川青神:仿真竹編龍蝦紅了產業
    今年9月,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雲華竹旅有限公司榮列第十批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名單,省級重點龍頭企業是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最重要的經營主體,是助力鄉村產業興旺、建設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的重要力量。成績的取得是近年來雲華竹旅獨具匠心創新品、產業文化齊發力的生動回應。
  • 產品變商品,小竹編編出殘疾群眾「沒有煩惱」的新生活
    由於編織技藝粗放、品種單一,村民的竹編製品大多自用,很難賣出好價錢。村民編織的產品 2016年底,馬桑壩村群眾寫信給雲南省殘疾人聯合會(下稱「省殘聯」),說明該地適宜開展竹編生產,尤其利於殘疾人就業,希望得到培訓方面的支持。
  • 70歲福建福清市竹編手工技藝傳承人陳建德醉心竹編編出新「花樣」
    葉秋雲 攝   一進屋,擺放在沙發上的帶有「花開富貴」「福祿壽喜」等字樣的竹編手工半成品令人眼前一亮。陳建德表示,這幾十年來,他創新探索了「篆體編織法」與「撇字編織法」,可編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書法字體,將其打造成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很受歡迎。
  • 產值過億的竹編產業如何持續發展呢?
    竹編製品一直是中國南方地區的傳統用具,小到勺子,大到竹籮筐等。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綠色生活和原生態文化的追求,竹編工藝產品在市場上的需求逐漸增多。例如,浙江東陽的北後周與盧宅的竹編、蔡宅與溪口一帶的竹串絲工藝品、南馬的竹蓆以及千祥的宮燈已形成塊狀經濟,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年產值達3.2億元。
  • 一款竹編長方小盒教程,4個步驟就可以編出,收藏學習!附圖解
    前面有幾期小愛也和大家分享一些作品和編法,大家可以在回顧一下~今天,為了大家更好的學習,小愛同學結合竹編方盒教程再和大家一起學習。竹料選材竹編工藝使用的竹材是經過嚴格挑選,經過破竹、烤色、去節、分層、定色、刮平、劃絲、抽勻等十幾道工序,全是手工操作,製作出精細的竹絲。
  • 一根竹子「編」出一個產業
    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板橋鎮竹編產業已有50多年的歷史,當地人利用周邊山坡生長的竹子,經制骨架、編織、去毛修整、上漆、漂白等步驟,製作成椅子、茶几、提籃、帽子等十餘種手工產品,具有生態環保、經久耐用的特點,深受消費者喜愛。   目前,板橋鎮掌握竹編技藝的村民有400餘人,當地還成立了竹編協會,鼓勵村民加入農村淘寶,竹編產業呈現出產銷兩旺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