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值過億的竹編產業如何持續發展呢?

2020-12-21 竹聆科技

竹編製品一直是中國南方地區的傳統用具,小到勺子,大到竹籮筐等。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綠色生活和原生態文化的追求,竹編工藝產品在市場上的需求逐漸增多。例如,浙江東陽的北後周與盧宅的竹編、蔡宅與溪口一帶的竹串絲工藝品、南馬的竹蓆以及千祥的宮燈已形成塊狀經濟,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年產值達3.2億元。

與此同時,隨著時代快速的發展,我們需將優秀的傳統竹編文化繼續發揚光大,以期得到更好的發展。

各地的竹編產業

我國的竹產區主要是南方地區,竹編產業自然也大多數集中在南方地區,尤其是浙江、福建、湖南、湖北、江西、四川、雲南、貴州等地。

湖南地區竹編:

湖南省位於我國東南中心地帶,是竹類資源的主要分布地區,主要竹種有毛竹、水竹、黃稈竹(金竹)、慈竹、桂竹、方竹、湘妃竹(斑竹)等。竹種豐富,為湖南地區的竹編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並由此形成了益陽竹編、湘西竹編、梅山竹編等獨具特色的竹編文化。竹編工藝品有水竹涼蓆、小鬱竹器等。

浙江安吉竹編:

作為「中國第一竹鄉」這裡的傳統竹編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竹編工藝分為細絲工藝和粗絲竹編工藝。如浙江安吉杭垓山旮旯竹製品公司,依靠得天獨厚的竹林資源,巧妙地運用從生活中日積月累得來的靈感進行竹籃編織,製作成竹籃包裝產品賣出去。

安徽六安竹編:

六安的舒城縣張母橋鎮傳承發揚傳統竹編手工藝,因地制宜發展壯大竹編產業。為讓竹製品走向高端,該鎮開啟了從粗製到精編的「改革」,竹編製品也由單一的簸箕、背簍等擴展到竹包、竹盒、茶道託盤等各種精緻的竹編工藝品,竹編產業在這裡煥發出勃勃生機。

除了上述提到的幾個地方,還有湘西的背簍、中方鬥笠,湖南梅山的「竹篾體」,雲南保山極具濃鬱地方特色的桌椅、箱子、竹蔸、籠子、扇子、細篩等,如四川長樂鎮的制竹編燈罩、竹編書畫、竹貼畫、畫屏等,等等。

竹編產業與非遺文化傳承

我國的竹編工藝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據有關考古資料顯示,考古學家們從浙江湖州的錢山漾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文物中,就發現了數百件竹編器具。

在商周時期,竹編得到了顯著的發展。最明顯的表現是人們開始習慣使用竹蓆、竹籃、竹背篼等竹編器具,竹編的編織花樣也變得豐富多樣,出現方格紋、米字紋、回紋、波紋等紋飾。

到了春秋戰國時代,竹編的編織工藝則越來越精細考究。那時的人們為了追求美感,還會用不同顏色的竹篾混合起來編織。如河南信陽長臺關戰國墓出土的竹蓆,就是用淡黃色和紫紅色的竹篾混編而成,席面上的編織紋樣則是別致的回紋圖案。

秦漢時期開始,隨著封建社會的大一統和不斷壯大,竹編工藝的發展也漸漸走向高峰。明朝以後,竹編工藝邁入繁榮時期。這時的工匠編織的竹器越來越精巧,還會和當下盛行的工藝美術結合起來,創造出別具一格的,精美又實用的竹製品。

在明朝,竹編工藝還和煎茶一同傳入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中國的竹編工藝自此開始影響世界。

2008年,竹編正式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此,這項珍貴的民族文化瑰寶得到更好地傳承和發揚,綻放出更強勁更持久的生命力。

而由此也讓更多的人看到竹編製品,從而形成竹編產業,帶動了竹產業的發展。如張母橋鎮生產的竹編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產品暢銷大陸、日本、韓國、歐美等地,竹編產業年產值達1500萬元,帶動周邊530戶群眾就業,其中,吸納貧困人口就業200人。

如何持續發展竹編產業?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竹編工藝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我們傳統的竹編製品是相對粗糙的,能用但不夠美觀,這樣賣不出價錢,也做不成竹編產業。

例如,湖南和湖北地區竹編工藝歷史悠久,各具特點。為適應時代的發展,兩湖地區的竹編產業應在凸顯其自身特色的基礎上,與當前先進的製造技術、設計理念、營銷模式融合發展,從而實現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如藉助電商平臺拓寬產品銷售渠道。

實際上,發展竹編產業,需要結合竹編工藝文化,有文化底蘊的產品、產業才能獲得更長遠的發展。另外,也需要企業與手藝人與時俱進,更新技術理念,由粗糙走向精細,由簡單變成縝密,產品追求多樣化的同時,打造精品。

而地區在發展竹編產業時要主動爭取相關部門的關心支持,獲取產業扶持,繼而拓寬市場,把竹編產業作為脫貧致富的民心工程,逐步實現集約化、規模化和大眾化。如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貴州省赤水牽手竹藝發展有限公司經理楊昌芹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通過村集體扶貧資金入股方式,公司利益聯結177戶貧困戶,已分紅近10萬元。

圖為楊昌芹在為竹片刮青 

王長育 攝 / 來源:中新網

另外,近年來,雖然綠色生活理念的興起,竹木製品開始大量進入大家的視野,但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竹木替代品也在不斷出現,目前竹木原料只在建築建材領域有廣泛應用,如建築搭架、竹跳板、竹地板,及一些簡單加工的竹木半成品。而竹編製品不失為一家傳統竹木企業由粗放型產品向精細化產品轉變方向,從而提高產品生產利潤,促進竹編產業、竹產業發展。

相關焦點

  • 四川眉山:海內外竹編大師齊聚竹博會 助力竹產業發展
    劉忠俊 攝眉山是四川省竹資源分布和竹產業發展的重點地區之一,該市竹林面積達108萬畝,竹類100餘種,竹產業年綜合產值達到65億元人民幣(下同),形成了「竹編、竹紙、竹鋼、竹桶」四大品牌。其中「眉山竹編」已經形成平面竹編、立體竹編、瓷胎竹編等25類、3000多種產品體系,遠銷歐、美、日、韓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交易額突破3億元。
  • 甲寅龍普村:竹編技藝是百年不忘的情懷和促村發展的產業
    龍普村計劃將通過設立村使館,重點展示彝族竹編傳承歷史,讓村民在一個良性循環的系統中更加深刻、更加自豪地了解自己的母體文化,成立龍普竹編工藝協會發展會員,主動融入全縣旅遊產業發展,突出龍普竹編工藝特色,因地制宜建設竹編工藝品集散中心,提高產業也覆蓋帶動效益。
  • 四川雅安:雅竹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作為林竹大省,2018年底,四川省出臺《關於推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鄉村竹林風景線的意見》。 雅安是長江上遊的生態保護屏障,是全省6個率先試點退耕還林的市(州)之一,擁有極為豐富的竹資源,現有竹林面積約216萬畝。 藉助全國、全省東風,如何做「竹」功夫,讓竹林成為美麗鄉村的一道風景線,促進全市的農業結構調整和助農增收?
  • 竹編業後繼乏人,竹籬笆供不應求 小竹編如何編出大產業
    在夏履鎮,竹編業後繼無人也成為當地竹編產業發展的瓶頸。如雙橋村現有20多戶竹編專業戶,大部分生產建築業配套竹製品,但多數為老年人。「老一代竹編工匠年齡漸長,年輕人又不願從事這項傳統活,將會有嚴重的斷檔現象。」金建安對竹編產業有著深厚感情,但他也看到了存在的現實問題。除了製作人員的缺少,部分原材料的短缺也是一大原因。
  • 四川青神竹編產業園區:打造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圖)
    據統計,青神作為全國唯一的中國竹編藝術之鄉,從事平面竹編及立體竹編編織的從業人員已達到6000多人。以平面竹編領銜,竹包裝、竹家具、竹家居,去年產值一年達到14億。今年初,同濟大學完成了《青神縣竹編產業園區總體規劃》,園區定位是以竹編文化為核心,集文化體驗、休閒旅遊、產業聚集、科研教育為一體的國際竹編產業園區,國家特色文化產業示範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
  • 林業產業丨四川高質量建設竹林風景線發展竹產業紀實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考察時指出:「要因地制宜發展竹產業,讓竹林成為四川美麗鄉村的一道風景線」,為四川竹產業發展舉旗定向。 牢記殷切囑託,川竹揚帆起航。 竹林小鎮,崇州市道明鎮,將傳統竹編工藝與現代設計美學、川西林盤風光巧妙融合,建成各具特色的民宿客棧、康養步道、農家文化大院,彰顯竹生態與竹工藝之美,帶動鄉村旅遊蓬勃發展,促進傳統鄉鎮轉型升級。
  • 四川青神:仿真竹編龍蝦紅了產業
    今年9月,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雲華竹旅有限公司榮列第十批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名單,省級重點龍頭企業是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最重要的經營主體,是助力鄉村產業興旺、建設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的重要力量。成績的取得是近年來雲華竹旅獨具匠心創新品、產業文化齊發力的生動回應。
  • 興仁:瞄準市場發展竹編產業 讓「綠寶石」成為村民「綠色銀行」
    為做活竹海這篇文章,推動竹林+產業發展,興仁市瞄準市場發展竹編產業,切實幫助貧困村民通過技能實現創業和就業增收。 近日,新龍場鎮冬瓜林村三道溝小學格外熱鬧,每天,竹編工藝老師們都會手把手地為學員們講解示範編織工藝品的每一道流程,學員們聽得非常專心,都認真跟著學習。
  • 小竹編「編」出大產業
    近年來,貴州省赤水市依託豐富的竹資源,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竹編產業,並不斷創新竹編工藝,開發出平面竹編、立體竹編、竹編套繪3大類8大系列3000餘種產品,產品遠銷海外。2014年,「赤水竹編」被列入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赤水竹編非遺產學研基地已培訓當地農民5000餘人,輻射帶動全市17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眾多農村婦女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 東陽竹編工藝創新帶動竹產業發展 年產值達3.2億元
    東陽竹編工藝創新帶動竹產業發展 年產值達3.2億元 2017年11月16日 08:42:51來源:金華新聞網-金華日報杜倩倩 王晨 胡祥林   金華日報消息(報導組 杜倩倩 王晨 通訊員 胡祥林)中國竹產業創新發展研討會日前在北京召開,東陽市高級工藝美術師、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竹工藝專業委員會主任黃學敏作了以「堅持竹工藝傳承創新
  • 九江:持續加力發展「兩茶一水」特色產業
    近年來,九江市大力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突出發展「兩茶一水」優勢產業,建設了一批優質、高效、綠色的種養基地,使九江市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不斷增強。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聚力做大做強『兩茶一水』特色產業,力爭『兩茶』產值過百億、『一水』產值過百億」的目標任務。「兩茶一水」中的「兩茶」指的是茶葉和油茶。目前,茶葉年產值約42億元,油茶年產值約7億元。
  • 【致敬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青神竹編大師陳嵐:傳承竹編技藝...
    全國勞動模範陳嵐 受訪者供圖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馮巧鳳):陳嵐是眉山市級非遺傳承人、竹編大師,他創新的竹編產品,融合了竹產業發展和文旅發展,推動了竹編文化的傳播,讓竹編成為青神聯通世界的名片。  隨父學藝 創新求變  陳嵐出生於竹編世家,其父陳雲華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神竹編代表性傳承人。在父親的影響下,陳嵐從小就喜愛上竹編,並從15歲開始系統學習竹編技藝,並最終成為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神竹編代表性傳承人。  陳嵐的最大願望是繼承和發揚青神竹編藝術。
  • 四川青神:傳承千年竹編文化 做強綠色竹編產業
    10月11日-13日,青神縣這座僅有20萬人口的西南邊緣小縣將迎來第九屆中國竹文化節,對於青神,這是一次對外展示自身千餘年竹文化、促進竹產業發展的重要機會。 可見竹編在當時就已很流行,且被定以其他含義。   在青神,竹編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蠶叢氏的故鄉》有記載:古蜀王蠶叢氏「著青衣教民農桑,民皆神之」。早在5000多年前,先民們就活動在青神,那時,他們便開始用竹編簸箕養蠶、編竹器用於生活。   上下五千年,竹編文化卻是一脈相承。
  • 「十三五」時期北京文化產業發展質量持續提升
    1月13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北京市文化產業專場。北京市委宣傳部一級巡視員、市文促中心主任梅松在發布會上介紹,「十三五」期間,北京文化產業發展邁入新階段,呈現規模持續增長、結構持續優化、質量持續提升、韌性持續增強等特點。數據顯示,2019年,北京全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實現收入12849.7億元、增加值3318.4億元,均為「十二五」期末的1.7倍。
  • 輕工商會考察眉山藺草及青神竹編產業
    本報訊3月11日至12日,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張杰一行對四川眉山市藺草、青神竹編產業發展情況及共建出口基地的相關籌備工作展開考察,四川眉山市委常委宣迅、市長助理萬怡挺陪同。  考察中,張杰一行深入四川眉山幸達工藝品有限公司、四川森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藺草企業以及青神美聯家居製品公司、四川青神縣雲華竹旅有限公司、青神竹海竹藝有限公司等,實地參觀企業生產車間,了解企業發展經營情況,並與公司管理層就企業研發、生產經營等方面開展了座談交流,提出了不少中肯建議。張杰一行還參觀了青神中國竹編藝術博物館,對青神中國竹編藝術博物館的現狀、發展及規劃深入調研。
  • 小竹編「編」出大產業「圖」
    近年來,貴州省赤水市依託豐富的竹資源,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竹編產業,並不斷創新竹編工藝,開發出平面竹編、立體竹編、竹編套繪3大類8大系列3000餘種產品,產品遠銷海外。2014年,「赤水竹編」被列入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赤水竹編非遺產學研基地已培訓當地農民5000餘人,輻射帶動全市17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眾多農村婦女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 竹編產品如何實現智能化生產?
    竹編工藝歷史悠久,極具文化特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中國、日本、印度、泰國等東亞、東南亞國家被廣泛應用。當下,國內竹編產業遍布的區域較多、產量較高的地方有浙江東陽、四川青神、福建、雲南等,產業傾向於藝術性,多採用手工藝模式,每件竹編產品都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編織成本非常高。
  • 四川眉山「青神竹編」亮相廣交會 遠銷世界多國
    據介紹,大文豪蘇東坡的故鄉——四川省眉山市竹資源豐富,竹文化底蘊深厚,眉山人創作的「青神竹編」與蜀繡齊名,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眉山先後被命名為「中國竹編藝術之鄉」、「中國特色竹鄉」、「國際竹手工藝培訓基地」,竹編工藝列入了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2018年中國動漫行業產值將突破1700億 動漫產業融資金額持續上升(圖)
    目前,中國動漫產業仍處於發展階段,存在產業鏈不成熟,商業模式不清晰等問題。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大量推廣和普及,大量的動漫類APP持續上線,推動著中國動漫產業的快速發展。
  • 與竹「牽手」的「90後」全國人大代表楊昌芹:非遺竹編「編織...
    圖為楊昌芹在培訓竹編。 王長育 攝赤水市是中國十大竹鄉之一,擁有竹林面積132.8萬畝,有20萬人在這裡從事與竹相關的產業活動,逐漸形成以生態竹產業為支撐的種植、加工、旅遊等全產業鏈。赤水竹編工藝是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