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土狗兒」,過去抓來餵鴨,如今卻成稀罕美食,常年百元一斤

2020-12-09 騰訊網

在我們這邊的農村裡有個諺語,「聽見蝲蝲蛄叫就不種莊稼了?」對於這蝲蝲蛄,農民們是又愛又恨,為啥呢?主要是這個蝲蝲蛄的對於農田以及農作物的破壞力太強,不管是幼蟲還是成蟲都是如此。

它們主要生活在農田的土壤中,會在壤中挖掘洞穴,尤其是在5月到8月,它們會在土壤中挖出大量的隧道,從而造成農作物苗的苗根和土壤分離,從而使得作物根部失水導致死亡。

另外,蝲蝲蛄還喜歡吃各種農作物的根、莖、葉,從而造成農作物減產,因此很多農民都十分痛恨蝲蝲蛄。但蝲蝲蛄也有不少價值,合理的利用的話,也是十分不錯的,所以又使得很多農民很喜愛它。

那麼這蝲蝲蛄到底是什麼呢?它其實就是「螻蛄」,在民間常被俗稱為「土狗兒」或「地拉蛄」,相信很多農村長大的朋友一定對它不陌生,甚至很多朋友在兒時那會在捉過它,那隻吃過它。

前面筆者說了,螻蛄是農業一大害蟲,按道理痛恨它是正常的,那麼為何又會喜愛它呢?實際上螻蛄雖然有害,但它卻是一種集飼用、食用、藥用於一體的昆蟲,價值十分的高。

首先就是飼用價值,在過去的農村裡,很多人都會在夜間去田間地頭抓螻蛄。抓了之後就拿去餵雞餵鴨,據村裡的老人說,用螻蛄餵雞餵鴨,產的蛋不僅大,而且營養也更豐富。兒時那會,筆者家就養了不少雞鴨,而且那個年代的農田裡,土狗兒簡直不要太多,晚上基本不打燈,都隨便能抓個好幾堆,因此對其記憶尤深。

當然,這夜間抓螻蛄想要輕鬆也是有訣竅的,螻蛄是一種有強烈趨光性的昆蟲,用40W的燈一照,就會有大量的螻蛄聚集在燈光底下,用這種方法,運氣好一晚上抓個上百隻不成問題。不過在抓螻蛄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被它咬到,不然哭都來不及。

其次就是藥用價值,螻蛄作為藥材,其實在我國古代就已經有了,可以說至少有著近千年的使用歷史了,在《別錄》中就有記載:「螻蛄生於東城平澤,夜出者良,夏至日取,暴幹。」在《弘景醫案》裡也有記載:「自腰以前甚澀,能止大小便;自腰以後甚利,能下大小便。」

最後就是食用價值了,說到這個食用價值,很多朋友肯定會十分好奇,這玩意兒也能吃?實際上還真的能吃,尤其是油炸之後再爆炒一下,別提多美味了,相信很多農村長大的朋友,在兒時那會肯定吃過。

不過以前能吃到螻蛄的,基本都是生活在農村的朋友,也就是近些年昆蟲食物的興起,這螻蛄才慢慢作為食物出現在市場上,且被人們所接受,甚至在一些地區,還成了一種僅次於知了猴的稀罕美食,使得其售價常年在百元一斤呢。

當然螻蛄能吃是能吃,但是去農田裡抓的螻蛄最好不要吃,一個是野生的不衛生,二個是現在的農田裡基本上都會打農藥,螻蛄肯定也吃了不少農藥,食用的話不安全。這幾年螻蛄作為藥材和食材,在市場上的需求也比較大,所以人工養殖也應運而生,所以好奇螻蛄是什麼味道,且想嘗試的朋友,最好是購買人工養殖的,這樣對安全也有保障。

各位朋友,你兒時抓過螻蛄嗎?你們那有吃螻蛄的嗎?歡迎留言交流哦!

相關焦點

  • 兒時用來餵鴨,生長5年才長成,如今卻要40元一斤,成稀罕美味了
    就比如5月的桑葚果實,在以前人們都覺得它只是一種可以吃的野果子,可發展到如今居然成為了一種可以持續發展的產業,還衍生出很多相關的東西,比如桑葚酒、桑葚果醬甚至是用桑葚作為調味料做成的烤鴨等食物,直接把桑葚當作一種產業來發展。不僅是桑葚,還有一些東西也是這樣,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這樣的水產品,兒時用來餵鴨,生長5年才長成,如今卻要40元一斤,成稀罕美味了。
  • 農村叫它「土狗子」,過去田裡多到沒人要,現百元一斤還成稀罕貨
    摘要:農村叫它「土狗子」,過去田裡多到沒人要,現百元一斤還成稀罕貨。「土狗子」的學名叫蝲蝲蛄,它是常年生活在泥土中的一種小昆蟲,晝伏夜出,經常會食用農作物的嫰莖,所以那個時候農民們也並不喜歡這種小動物。也就只有小孩子們會去抓抓玩。
  • 過去用來餵鴨的小河魚,如今成為香餑餑,80塊錢一斤,成下飯好菜
    過去農村的小溪小河裡面的野生河魚特別的多,不管是大的還是小的,多到人們只吃大的而不吃小的,那些小的河魚就用來餵鴨子,在當時用小河魚餵鴨是很常見的,但是現在因為環境汙染和過度捕捉,小河魚的數量銳減,如今小河魚卻成為稀有食材,成為餐桌上的香餑餑,80塊錢一斤供不應求,不管是小河魚炒青辣椒、剁椒醬蒸小河魚還是小河魚煮湯,都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下飯好菜,深受人們喜歡。
  • 以前一撈十幾斤,農村用它餵鴨子,如今成了高檔菜8元一斤
    在生活中若說哪種食物鮮美又好吃,相信很多人想到海鮮,而尤以貝殼類最受食客喜愛,比如牡蠣、鮑魚、蟶子,花蛤等等,這些食物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是所有食材裡最富魅力的美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前農村少人問津的黃黝魚,石螺、泥鰍啥的如今在成了稀罕菜,就比如河蜆,以前一撈十幾斤,農村人用它餵鴨子,如今成了稀罕菜8元一斤,人稱「土海鮮」。
  • 農村這隻「土狗」禍害莊稼,如今上百元一斤,而且還供不應求!
    說到病蟲害,農村的土地裡有各種不同種類的昆蟲,有一種被農民稱作「土狗」的動物也包括在其中,它禍害莊稼力氣大,可如今倒成了稀罕野味,城裡人叫它「土龍蝦」80塊一斤。這個害蟲其實是螻蛄,許多農村都叫它「土狗兒」或者「田狗兒」,遼寧一帶叫它「地蝲蛄」,青島叫它「瀘蛄」。
  • 過去農村山裡很多,如今卻成了稀罕貨,磨成粉30元一斤
    以前河裡隨便能捕撈的河鮮,如今也成稀罕貨,一斤30元成市場常態。另外很多人山裡的美味,如今也不多見,遇得上全靠運氣了。那麼今天筆者要介紹一種農村稀罕貨,在過去可能不算啥,畢竟以前農村山裡很多,有些人都不屑去挖。農村人對於葛根絕對不陌生。葛根的價值在於其根部,可食用也可藥用。
  • 全株都有毒,根卻稀罕貨,30元一斤常用來泡酒,俗稱「土沉香」
    導讀:全株都有毒,根卻稀罕貨,30元一斤常用來泡酒,俗稱「土沉香」在農村野外生長著十分多的野生植物,很多野生植物都有著自身獨特的價值,但往往由於各個地區對這些野生植物的認知不同,使得它們作用也就變得不同了。
  • 長得像芹菜,俗稱「蛇不見」,蛇見到就怕,百元一斤成稀罕貨
    導讀:長得像芹菜,俗稱「蛇不見」,蛇見到就怕,百元一斤成稀罕貨在農村的大山裡,生長著許多的野生植物,而大多數野生植物因具有獨特的價值,被生活在山區的農民朋友當成寶貝,而隨著人們對這些有價值的野生植物的開發,使得它們其中絕大部分都成了市面上搶手貨
  • 曾經農民撿去餵鴨子,如今賣到30元一斤,野生的幾乎絕跡了
    曾幾時偶爾回憶過去農村那些常見的東西,一直都回憶不起幾樣東西了。當下農村資源越來越稀缺的時代,能回憶起來的東西早已經成了稀罕貨了。就拿過去拿常見的河魚、河蝦來說,現在找遍了整條河可能都很難找到幾隻了。再說那些山上的野味,能跑的已經銷聲匿跡,不能跑的野果也被砍掉種植作物了。
  • 20斤割不出半斤,曾經拿去餵鴨子,如今成稀罕貨,80元一盤
    今天我們的主題是:20斤割不出半斤,曾經拿去餵鴨子,如今成稀罕貨,80元一盤。 每次下館子吃田螺的時候,人們總不叫吃田螺而是說吸田螺,只因田螺的肉都在殼裡面,需要用吸的才能吃得到,而且很多人在吸田螺這項技術上總是練不好,於是無緣這道美味。田螺是一道公認的下酒好菜,雖然個頭小,肉更少,但卻十分美味,炒上辣椒冬天還能禦寒呢。
  • 俗稱:「土狗」,一直以來作為害蟲存在,現在卻百元1斤不愁賣
    導讀:俗稱:「土狗」,一直以來作為害蟲存在,現在卻百元1斤不愁賣農村有句俗語叫做:「聽見拉拉蛄叫,就不種莊稼了嗎」?這也是莊稼不收連年種的寓意,莊稼該種還得種,不能因為有了拉拉蛄的存在就畏手畏腳,放棄了播種的希望。
  • 這種野菜酷似火柴頭,30年前不稀罕,如今被譽為人參一斤賣12元
    一轉眼30年過去了,以前不稀罕的東西轉而成了稀罕貨,而當年的大哥大卻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特別典型的就是一種酷似火柴頭的一種野菜,30年前大家都不稀罕,如今卻被譽為人參一斤賣12元。這野菜曾在30年前就被農民廣泛種植,當時在農村沒飯吃了就吃它,而且每家每戶都吃不完,直到後來生活好了,這東西還照樣那麼多,家裡吃不完了就拿去餵豬了。
  • 農村水邊一種野草,過去用它做蠟燭芯,如今當藥材種植百元一斤
    導讀:農村水邊一種野草,過去用它做蠟燭芯,如今當藥材種植百元一斤農村野草多,有一些野草是危害農田的「害草」,還有一些野草則有大用,從古至今被人們當成寶。古時候沒有電,也沒有廉價的棉線當蠟燭芯,燈芯草這種天然的植物便成了最好的蠟燭芯來源。
  • 大媽超市賣「稀罕物」,80元一斤,每天賣百斤,回頭客就認老味道
    大媽超市賣「稀罕物」,80元一斤,每天賣百斤,回頭客就認老味道。大家好,我是琦哥說美食,祝大家開心每一天。鄰居告訴我,家附近這家超市裡,一位大媽賣的特色小吃,顧客排長隊買,一斤80元,吃過的人都說好。要知道,美食的誘惑我是拒絕不了的,趕緊來到這家超市,在一個櫃檯,看到一位六十左右的大媽,正在賣貨。離遠看,真沒看清是什麼東西,離近看原來是肉脂渣,酥香濃鬱的香味,吸引了很多人。
  • 曾是餵蠶的主料,如今卻成名貴蔬菜,一斤20元,作用類似於人參
    導讀:曾是餵蠶的主料,如今卻成名貴蔬菜,一斤20元,作用類似於人參說到蠶,很多農村長大的朋友肯定不陌生,在以前的時候,養蠶可是大部分農民種植農作物以外的主要副業,特別是在南方的一些山區裡,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樣一些蠶。
  • 過去一撈幾十斤,常用來餵鴨子,如今成奢侈美味,僅十分之一能吃
    導讀:過去一撈幾十斤,常用來餵鴨子,如今成奢侈美味,僅十分之一能吃兒時那會,一到夏季就喜歡和父親去山裡的溪水或者河邊玩耍,涼快不說,還能在山溪裡、河裡摸魚捉蝦子,玩累了還能摘些野果來解解饞,等到天快黑的時候,再從山溪裡撈一些野味回去加餐
  • 農村這野生植物俗稱「石橄欖」,如今1斤80,是稀罕物,遇見請珍惜
    說到農村的這個石橄欖,應該很多人都覺得非常的陌生,甚至有一些農村的小夥伴連聽都沒聽說過呢,其實這種野生動植物的老一輩的人稱之為生長在石頭上的仙桃,因為它是一種常見附著在石頭上生長的生物,而且這類植物在中國的分布並不是多麼的廣泛,在中國一些山地或者是荒野當中也只有在潼南地區才有,當然它是一種非常美味的是他由於常年生活在深山當中
  • 農民見了連根拔,如今卻成稀罕貨,價值珍貴,10元一斤
    隔壁的大爺見著下雨連走帶跑往自家屋頂跑去了,擔心那晾曬一屋頂的稀罕物被雨水打溼了。大爺是個中藥迷,對於中草藥有一定的了解,農村裡的孩子有些小毛病都能讓他輕易處理。這段時間村裡人興起挖野菜,大爺卻自顧自己忙著找中藥材,尋了一籮筐又一籮筐,這幾天趕著天晴晾曬著。
  • 它是專毀莊稼的「兇手」,農民看見就煩,如今上百元一斤成稀罕貨
    記得兒時父母們會把蕨菜做成各種美食。其實除了大家熟知的覺此啊外,還有像蒲公葉,魚腥草等等。總之十分多。在這個講究吃的健康,吃的綠色的當下,野菜也了人們瘋搶的食物。但與此同時,農村的許多昆蟲也被紛紛的班上了餐桌,比如大家熟悉的蠍子,金蟬等。這「一葷一素」就滿足了人們所需要的營養。
  • 這種「泥鰍」60元一斤,過去被農民嫌棄,抓到就扔掉,不多見了
    摘要:曾被農民嫌棄,抓到後用來餵鴨子,如今60元一斤,遇到要珍惜 文/農夫也瘋狂 在南方這個季節晚稻也早已經收割了,因為秋冬季節降雨少了,這個時候的水稻田裡基本也沒有水了。而農民也沒什麼農活了,有些農民就會去水田裡面挖泥鰍、抓黃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