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划龍舟,是要比過去的自己更快

2020-08-27 談資有營養

端午節要是看不到划龍舟,就像過年看不到煙花一樣,總會缺一點過節的氣氛。可是為什麼端午節要賽龍舟?傳說中,當然也與給後人留下三天假期、而不留下「全文背誦」的良心詩人屈原有關。

據南朝時宗懍所著的《荊楚歲時記》「端午」條記載,賽龍舟一開始是為了救屈原:

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名舟楫以拯之。

看到三閭大夫屈原投水,各族群眾自發劃舟前往救援——出發點是好的,但卻並非賽龍舟的由來。至於龍舟,更是出現於屈原之前。屈原自己的《東君》一詩,就已經有了龍舟字樣:

駕龍舟兮乘雷,載雲旗兮委蛇。

龍舟龍舟,究竟先有龍還是先有舟?據聞一多先生考證,古代中國南方水系眾多,居民常受水災之苦。他們發現能在水陸都任意沉浮、暢遊無阻、神出鬼沒且百無禁忌的動物中,蛇是佼佼者。出於對蛇的敬佩,南方先民不僅將蛇的斑紋塗畫在自己身體上,更形成了圖騰崇拜。當蛇被塗畫在日常出行工具——舟——之上時,蛇舟就出現了;再接著當蛇的形象一代一代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從樸素到華麗,增加了馬頭、鹿角、狗爪、魚鱗變成「龍」之後,龍舟就誕生了。

如今古文獻中最早記載龍舟的,是戰國時期的《穆天子傳》:

「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

這裡的天子指的是周穆王,也堪稱中國最早熱衷於旅遊的君王。後來龍的地位不斷升高,成為了皇帝的象徵,所以皇帝所乘坐的御舟便也成了龍舟。但把龍舟造成奢侈品、令後人瞠目結舌的,還要數著名的敗家子隋煬帝。《大業雜記》中記載他的龍舟高達四層,最高一層有正殿和內殿,中間兩層有一百六十間房屋,下一層則是水手。沿著運河兩岸,需要一千八百人來拉著龍舟前進,整個船隊長達「二百餘裡」。

這樣的東西與其說是龍舟,不如說是水上的龍宮。窮奢極欲的君王特供設施,當然是不能用於端午節慶祝活動的。駕這樣的龍舟去比賽?怕是還沒有一隻鴨子遊得快。

何況一開始,五月初五划龍舟也不是為了競速。

遠古時期,划龍舟的主要目的是祛病、消災、祭祀和紀念,也不一定只在五月初五才下水。秦漢魏晉之後,龍舟才開始越來越緊密地與端午節聯繫到一起。隨著吳越文化與中原文化逐漸對流,賽龍舟的習俗從長江中下遊地區,慢慢西進北上到長江上遊和華北地帶。

唐代之前,划龍舟的主要儀式是「招魂」,也繼承了古代南方楚越民族的傳統文化,因為《楚辭》裡的《招魂》就是極具地域色彩的篇章。當遠古文化漸漸遠去,更激烈、更刺激、更好看、更喜聞樂見的「鬥舸」就取代了其他一切龍舟方式,成為端午最引人關注的一項活動。這裡的「鬥舸」,其實就是以比賽速度為主的競渡。

競渡的起源更早於龍舟。古代原始社會物質不豐富,南方的水稻種植還遠未普及,居民每天的主要活動就是划著船在江河上覓食碰運氣。突然之間,甲部落的一艘船發現遠處水面上浮著一條大魚,但也幾乎在同一時間,這條大魚也映入了乙部落船隻的眼帘。接下來誰能飽餐一頓誰又飢腸轆轆,就要看誰划船劃得像飛一樣了。

只是唐代的競渡早已不為了搶食物,而是換成了更具象徵性的「奪標」。為了判定先後,組織者在終點設置一個「標」,其既是終點又是優勝者的獎品,奪標者即為冠軍。一開始有魚標、有鴨標還有鐵標,魚標鴨標入水就逃、鐵標入水就沉,要奪標除了划船快之外還要另費一番遊泳功夫。

再後來「標」又變成了一根長竿,上面纏錦掛彩、鮮豔奪目,故稱為「彩標」、「錦標」。如今現代體育常用的「錦標賽」,來源卻正是端午的龍舟奪標。唐朝詩人輩出,所以關於奪標的刻畫也是數不勝數:

「鼓發南湖槎,標爭西驛樓。」——張說《嶽州觀競渡》

「齊棹爭渡處,一匹錦標斜。」——白居易《和春深》

「建標明取捨,勝負死生求。」——元稹《競舟》

除了志在奪標的直道競速之外,賽龍舟的方式還有不少:有不設終點、比試耐力的長途賽,兩隻龍舟在江河中不間斷地彼此追趕,直到一方認輸才能終止比賽;有往返競速賽,龍舟劃到目標後馬上按槳驟停,後橈變前橈立即反向回劃,先到起點者勝出;有不拼速度耐力、專拼整齊美觀的比賽,誰劃得更整齊、更優雅、更協調一致、更舒展大方,誰才是贏家。

傳統龍舟少則十數人,多則近百人。要讓這麼多劃端午節划龍舟,並不只是為了快手都步調一致,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古就總結了不少龍舟技巧,比如浙江溫州地區的「鬥龍經」:第一鼓要響,第二槳要齊,第三艄要正,第四纜要緊,第五調頭要快,第六腿貼船沿要緊。

這些技巧,即便在龍舟如今發展成為現代體育競技項目之後,仍然有相當的實用性。而一旦與現代體育接觸,龍舟就必然會面對來自西方文明的類似競技——

賽艇。

龍舟和賽艇最簡單的區別,就是龍舟槳手面對前進方向,而賽艇背對前進方向。但關公戰秦瓊,究竟誰更快?

去年9月8日,西安交大賽艇隊和瀋陽市水校的盛京龍舟隊,在瀋陽的渾河上進行了一場較量。比賽開始後賽艇一馬當先,在前100米都保持領先優勢;但之後龍舟的劃手開始發力,逐漸後來居上,並率先衝過終點。

似乎龍舟更快?其實這場比賽的娛樂性多於競技性。首先賽艇只有8名女生,而龍舟有22名男生,在體力上有不小差距;其次要拼絕對速度,賽艇其實是快過龍舟的。

2016年國際龍舟賽,22人龍舟500米冠軍的成績是1分56秒,速度大致是4.31米/秒。而賽艇的最快速度可以達到5.5米/秒以上,兩者的速度差肉眼可見。賽艇之所以更快,一是因為槳的支點固定,船槳可以做得更大更堅實,也使劃程更長;二是因為背向坐姿,可以讓槳手的背部肌肉和部分腿部肌肉都參與到划槳中來;三是賽艇的座位是滑座可以前後移動,能讓槳手使用更多的身體力量而不僅僅是手臂力量。

但更關鍵的,恐怕還是成本——賽艇的參與門檻比龍舟高實在太多了。一條八人標準賽艇的價格超過20萬,光是一條槳就要8000元,再加上後期維護的開銷,看上去普通的划船其實消耗不菲。而龍舟的船體則是價格低廉的玻璃鋼複合材料,船槳也是普通木質,製作工藝和成本遠小於賽艇。只要有合適的水域和足夠的選手,即便農村也能組織起一支像樣的龍舟隊來。

如果僅僅只求快,那麼在西方的賽艇上安一個中國的龍頭,也算一艘現代龍舟——可是又有什麼意義呢?普通龍舟有著比賽艇廣泛得太多的參與度和時代傳承,在賽艇已作為另一項競技項目得以開展的當代中國,實在沒有必要胡亂嫁接。

更重要的是,龍舟有比賽艇久遠得多的歷史人文意蘊。賽艇的歷史只有短短兩三百年,起初只是英國泰晤士河上負責擺渡船工之間的業餘比賽,後來因為在伊頓公學、牛津劍橋這樣的名校學生之間流行開來,才從下裡巴人的運動轉型為陽春白雪的貴族運動,並逐漸走上了競技化道路。

而龍舟的歷史,久遠過賽艇何止十倍?龍舟的起源於遠古先民的日常活動,經過端午節的文化融合,早已不僅僅是一項運動,更成為了中華文明的傳承載體之一。在全世界華人眼中,每年的龍舟雖然看似競速,但其意義卻遠遠不止於絕對速度。而龍舟也早已走向了世界,吸引了越來越多金髮碧眼的選手參與。

僅僅以絕對速度來衡量體育精神,實在顯得有些過於狹隘了。同樣是利用自身體能在水中行進,劍魚的時速可達130公裡/小時,是無論龍舟賽艇都遠遠望塵莫及的速度。努力不是為了超越競爭對手,而是超越曾經的自己,這才是真正的體育精神。當龍舟選手奮力划槳,從江河劃向大海、從遠古劃向未來、從農業文明劃向現代文明的時候,沒有人能否認它往日的輝煌,更沒人能視而不見它如今的與時俱進。

相關焦點

  • 這個端午節 一起划龍舟
    瀏陽沙市划龍舟  說到沙市,自然是湖北荊州的那個名氣更大。但論景致,瀏陽的沙市鎮也不遑多讓。今年端午假期,瀏陽沙市將舉辦龍舟邀請賽。  沙市位於瀏陽北鄉,當地的體育氛圍十分濃厚,村民自己組建了多支龍舟隊、籃球隊、舞蹈隊。因此緣故,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沙市選擇以體育旅遊為突破口。
  • 淮安:洪澤湖荷花盛開,划龍舟迎「端午節」
    2020年6月22日,洪澤湖漁民在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西順河鎮張福河水域划龍舟,迎接「端午節」的到來。2020年6月22日,洪澤湖荷花盛開,漁民在張福河水域划龍舟,迎接「端午節」的到來。2020年6月22日,洪澤湖漁民在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西順河鎮張福河水域划龍舟,迎接「端午節」的到來。
  • 吃粽子、划龍舟都不算什麼,千奇百怪的端午節習俗
    承載著祭祀意義的端午和作為傳統節日的端午,又非常具有中國氣派——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中華文化的根脈,不從來都是與祭祀有著最緊密的關聯麼?下面就介紹一些各地的端午節民俗。01 賽龍舟,龍船飯,做香包廣州划龍舟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趁景」,二是「鬥標」。
  • 福州連潘女子龍舟隊端午划龍舟 聚鄉情
    連潘女子龍舟隊划龍舟 東南網記者 張立慶 攝東南網6月6日訊(本網記者 張立慶)賽龍舟、吃粽子,是中國人過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每年端午節在福州光明港一帶,河面龍舟競技,岸邊觀眾吶喊助威,氣氛熱烈。在數支龍舟隊伍中,一支小有名氣的女子龍舟隊,七年來,依然沒有因為城市面貌的改造,在鄉裡鄉情的感召下,訴說著「誰說女子不如男」的龍舟運動精神。在端午節前夕,記者走近這支特殊的女子龍舟隊。
  • 端午節划龍舟的習俗,原來不是因為屈原,而是源自古人的日常習慣
    其中祭祀龍祖的習俗後來逐漸演變成為划龍舟的習俗。古人紀年、月、日、時的時候都會用到天幹地支法,按照幹支紀年法的順序來推算,每年的第五個月是「午月」,所以五月的午日就是「重午」,並且午日又在幹支紀年法中又被稱作「陽辰」,故而端午也被大家稱作「端陽」。而在端午節的那一天蒼龍七宿會運行到正南的中天,就是後來《易經》中描寫的飛龍在天。古人認為在端午這一天的,飛龍在天的天象大吉大利。
  • 生動描述端午節划龍舟的詩句
    生動描述端午節划龍舟的詩句2012-12-19 09:25:48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源於紀念屈原。端午節詩句  端 午 [唐] 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 午 [唐] 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 外國人也過端午節:日本人豎起鯉魚旗,歐美人划龍舟
    外國人也過端午節:日本人豎起鯉魚旗,歐美人划龍舟 哈羅各位,端午節到啦,你是在家吃粽子呢還是吃粽子呢還是吃粽子呢……?
  • 英文介紹有關端午節的習俗:划龍舟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美文化>正文英文介紹有關端午節的習俗:划龍舟 2012-06-19 17:35 來源:滬江英語 作者:
  • 外國人過端午節:日本人豎鯉魚旗 歐美人划龍舟
    (原標題:外國人也過端午節:日本人豎起鯉魚旗,歐美人划龍舟)哈羅各位,端午節到啦,你是在家吃粽子呢還是吃粽子呢還是吃粽子呢……?但是,現在「歪果仁」們在端午節玩得不亦樂乎呢…韓國人端午忙洗頭「小的時候,媽媽會讓我們用菖蒲水洗頭,然後再洗澡,據說這樣一年可以非常健康。韓國到現在很多人到了端午節這一天,還保持著用菖蒲水來洗澡、洗頭的風俗習慣。」一位旅居中國的韓國女士這樣回憶。在韓國,全國性的端午習俗已日漸淡化,只有江陵地區的「江陵端午祭」保留下來。
  • 這樣的划龍舟,不要也罷
    端午節將至,划龍舟和吃粽子是大家的最熟悉的傳統。吃著各種餡的美味的粽子,聽著龍舟的鼓聲來到河邊,為自己支持的隊伍吶喊助威,是很多人對端午節的固定認識。6月3日溫州瑞安市發出通知,「市政府決定,今年繼續在全市範圍內禁止民間划龍舟活動」。
  • 關於全市2020年端午節期間禁止划龍舟和大型集會活動的通告
    為有效防止人員聚集,進一步抓緊抓實抓細「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全力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讓群眾過一個快樂、祥和、安全的端午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和《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和國家、省、婁底市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相關要求,經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研究,決定2020年端午節期間在全市範圍內禁止划龍舟及各種大型集會活動。
  • 划龍舟迎端午
    划龍舟迎端午  2020/06/22/ 14:54-甘肅日報 王 將 划龍舟迎端午
  • 安慶的「端午節」,海納百川的文化習俗
    安慶「端午節」文化表面看,沒有自己特色,但其實已經形成自己獨一無二的特色,那就是「海納百川」。一、安慶「端午節」划龍舟習俗與全國大部分地區一樣,安慶人過端午節也划龍舟。農曆4月28,安慶人的龍舟下水「試水」,當地人稱「劃跑水」,就是熟悉一下水域,試試龍舟性能和安全,同時也告訴大家今年划龍舟五月初五進行。
  • 又是一年端午,除了吃粽子和划龍舟還有哪些習俗
    ,端午的起源說除了源於屈原外,還有紀念伍子胥,孝女曹娥,介子推,廉吏陳臨,越王勾踐等多種說法,其實不然,據聞一多先生在《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中考證認為:端午起源於吳越先民以龍為主題的圖騰祭祀。跟其他的傳統節日一樣,端午節的氛圍也慢慢變淡了,對現在的大多數人們來說,端午節更多意味著假期,僅此而已,最多買一兩個粽子吃,吃完了可能還會吐槽,這麼好吃難怪扔河裡餵魚,慢慢地已經沒有過去的那種節日的氛圍了。除了粽子和龍舟,還有哪些傳統呢?讓我們回憶一下小時候的端午節。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划龍舟還有哪些很少聽說的習俗?
    五月初五,大家又迎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要說這節的起源,在民間影響最大,流傳最深遠且老百姓最信服的便是屈原投汩羅江自盡殉國,人們為紀念這位愛國詩人建立此節。當然,還有一種很常見的說法就是在東漢的時候,有一個孝女名為曹娥,她的父親在划龍舟迎潮神時不幸掉入江中淹死,很多天也沒見到屍體,那時年僅14歲的曹娥晝夜沿江號哭,七日七夜未有音信後,在五月初五這天跳江尋父,終於尋得屍體。
  • 端午節習俗之龍舟競渡 看歷朝端午節划龍舟圖片集錦
    端午節划龍舟舉辦龍舟賽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民俗活動。相傳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投汨羅江自殺,楚國百姓划船追趕屈原的遺體,避免被魚兒吞食,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以後逐漸延續下來。
  • 今年莆田人怎麼過端午?有人這樣划龍舟……
    一天下來,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能感覺到,莆田今年的節味沒有以往濃烈……莆田人喜好過節,在民俗方面講究許多。為此,端午節在莆田又稱「五日節」,算是莆田一個較為隆重的節日。關於端午節,一直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爬龍舟,初六嘴觖觖」。
  • 「乘風破浪」的端午 | 吃粽子、划龍舟的同時,也是養生的好機會
    端午節  馬雷養巢俱樂部健康管理師周娟老師指出:「端午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在感受美好節日的同時,也有必要關注養生,因為端午也蘊藏著豐富的養生保健知識。」  5、適當運動賽龍舟  端午期間,划龍舟是很受人喜歡的一項運動之一
  • 湖北端午節習俗考
    這裡的端午節習俗應該是湖北省端午節習俗最豐富的地方。秭歸的端午節分為「小端午」、「大端午」、「末端午」三個,五月初五為「小端午」;五月十五「大端午」;五月二十五為「末端午」。其中最為重要的應該是五月初五小端午,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投江殉國,作為屈原故裡的秭歸縣,每年都要舉行盛大的端午節屈原祭,從2015年起更是舉行大型的端午節文化活動。在秭歸划龍舟從民間祭奠活動升級成了大型文體活動,秭歸民間有雲「寧荒一年田,不輸一次船」,大家把龍舟賽的頭名當成了這一年興盛的開端。
  • 吳奶兒 最愛端午划龍舟 敲鑼打鼓爭上遊
    12月30日,回憶起這些年來端午划龍舟的變遷,今年75歲的吳奶兒滿懷著自豪和歡喜。  吳奶兒退休於市紡織器材廠,曾擔任龍淵街道北隅龍舟協會管事20多年,還是龍舟上的鼓手。每年的端午節期間,他都會和愛好龍舟文化的夥伴們一起參與划龍舟,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龍舟,龍泉人又稱為「華船」,始於南宋,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