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指長江在武漢(下)

2020-10-15 詩意家庭

(續前)

看重建的歷史建築意義不大,但黃鶴樓卻不能不看,畢竟這樓的名氣也太大了,以至於我背不全崔顥那首《黃鶴樓》詩的事,從不願在人前提起,當然老伴兒還是知道的。這次也是因老伴兒能背詩卻沒見過黃鶴樓才過去看看的。我是早就知道了,黃鶴樓始建於和鐵門關同時代的東漢年間,最初是作為軍事用途的碉樓,後演變成為觀賞樓。可惜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清同治年間又建好,但又毀於光緒年間的火災,此後近百年再未曾重修過。崔顥寫詩時的黃鶴樓現在也說不好是啥樣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黃鶴樓,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的。和漢陽人復建鐵門關的動因一樣,1981年武漢進行黃鶴樓重建,1985年建成後對外開放。儘管知道是假古董,但黃鶴樓是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蹟啊。在這裡看看武漢還是不錯的制高點。登上黃鶴樓,武漢三鎮的旖旎風光歷歷在目;再想及前人流傳至今的詩詞和故事,還是很值得一遊的。老伴兒看得挺有興致,自然忍不住將崔顥那首詩吟來: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前留影


這詩我聽來每句都不陌生,但就是不能按正確的順序連續背誦下來,此刻自然也就沒有老伴兒那份兒自得了,老伴兒邊讚嘆著又以李白的評價為證,說李白見這詩都遺憾得嘆氣說:「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這時我的興趣不在古代文人雅趣上,就覺得和老伴兒來此一遊應當合照黃鶴樓留念相。只是這樓前適合拍照的位置都被營業性的攝影師們圈地佔據了,不過這也省事,讓他們給拍照比自己照要強啊。照片不一會兒就印出來了,我們又選了個鏡框把照片鑲上。這樣也算穿越一回同治年間,就算把黃鶴樓也帶回去啦!

浩渺長江


武漢人回望歷史的工作真沒少做,黃鶴樓隔壁的「紅樓」復原得很好啊,而且這座樓本身確實是當時的「原件」。武漢人所稱的紅樓是一座近代建築,主體建築為二層紅色樓房,因此得名。原址是清朝政府設立的湖北諮議局局址,於1910年(清宣統二年)建成。1911年(農曆辛亥年)10月10日,在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幟下集結起來的湖北革命黨人,蓄勢既久,為天下先,勇敢地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並一舉光復武昌。次日在此組建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推舉湖北新軍協統黎元洪為都督,宣告廢除清朝宣統年號,建立中華民國。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因其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直到1979年3月7日國家名譽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宋慶齡為本館題寫「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和「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兩方匾名。1983年初春國家文物局批准對舊址主樓實施第一期搶救維修工程。1993年5月04日國家文物局下文,同意本館延伸復原舊址東西配房施工方案。以前我也沒有來過這裡,這次趕到紅樓大院的大門前時,確實有一種穿越到一百年前之感。栩栩如生的孫中山先生雕像矗立在門前廣場上,大門上懸掛著車輪轂圖案的旗幟,紅樓內展品都是原件,會場裡陳設就像馬上要開會一樣……是啊,一百多年前,首義的革命者們就是在這裡籌劃著實現他們的共和理想。他們或西裝革履或現代戎裝,大家都把滿清服裝丟進長江。現在人們評論辛亥革命時總是說他們軟弱,但我覺得他們展示的是純真的理想之光。目標是就是驅除韃虜和建立共和畢其功於一役,沒有一個人想當皇上,奪取武昌後甚至連一個臨時的頭頭都沒人想當。黎元洪是被起義士兵們從兵工廠的鐵櫃地下拖出來的,他以為是要被拖出去槍斃,沒想到是士兵們覺得他待人不錯,把領導革命的責任讓他來擔當。大家都認為最高領導人是要德位相配,所以孫中山回國後能把臨時大總統來當,現在看來簡直是呼應了遠古的堯舜禹禪讓,對王座都能不爭不搶。武昌有過這樣的歷史,真是代表了我們民族的一段輝煌,在這裡參觀都覺得神清氣爽。

長江一如既往地流淌,這裡的故事說不完啊。但這裡似乎不太適合遊泳,因我看著渾濁的江水就像泥湯,能在這裡暢遊的人確實得有非凡的膽量。但長江太有名了,我也別白來一趟,怎麼說也得沾點長江的水啊。我走到了江灘最近江水的地方,再向前一步就跨進長江了。不可能再向前了,脫鞋試水也嫌麻煩。我蹲下來向長江伸出手去,用手指沾沾江水,好像做了一個什麼儀式。老伴兒問我這是幹啥,我說這叫武漢留念,染指長江。(完)

相關焦點

  • 武漢二七長江大橋下的虞美人
    面朝長江武漢二七長江大橋是武漢市的第七座長江大橋。 今日風清雲淡,大江大湖的武漢漸漸恢復了往日的車水馬龍虞美人有白粉色,有紅色,有橙色,有玫紅色,在藍天、白雲、清清長江水的映襯下,虞美人顯得更加嬌媚動人。
  • 武漢重啟:欣賞武漢長江大橋,萬裡長江第一橋魅力
    武漢值得打卡的景點非常多,當然長江大橋也會是武漢必去的景點。這座1957年建成的長江大橋,歷經滄桑,見證了城市的繁榮和發展,是武漢真正的城市名片。我們在去年五月份去的武漢,首先要看的便是武漢長江大橋。我們被長江大橋的恢弘氣勢所震撼。我們在江邊看著城市的夜景,看著江邊的人快樂地遊玩,感受著城市的魅力。
  • 保護長江生態對武漢全面有利 長江生態保護勢在必行
    (記者汪文漢)關鍵詞長江生態保護影響全社會新城新區與「生態區」就是同義詞「以後建設新城、新區或者別的新城區,有一個含義肯定是不變的,那就是一定保證生態品位」,省黨代會代表、武漢化工新城建設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工程技術部項目經理李洋這樣理解「長江生態保護」:保護的是長江,著眼的是人們周邊的家園建設。
  • 壯哉,美哉,武漢長江大橋!
    1956年6月,他從長沙到武漢,第一次遊泳橫渡長江,初見武漢長江大橋顯崢嶸,他很清楚歷經清朝、民國、新中國5次測量規劃,近百年數代中國人苦苦追求盼望的夢想即將成為現實武漢長江大橋,一座新中國發展的豐碑!
  • 甘肅 唐志祥|武漢,您是一首情詩(一)
    (8) 一口氣 北方黃河千年淘洗的吶喊 等你不屈的消息彼此 長江也用沉默對話激情的烈酒立下戰鬥的誓約 (12) 順著 時光的脈搏我是那縷) 武漢!移動 (17) 武漢! (19) 武漢!
  • 武漢長江二橋下的江灘,薰衣草田都開了
    武漢長江二橋下的江灘,薰衣草田都開了武昌江灘 薰衣草開了 有時間 可以耗上一天來武漢旅遊的人,少不了要去漢口江灘逛一逛。相比於武昌江灘和青山江灘,漢口江灘歷史最為悠久,不了解武漢的人甚至還會疑惑:還有武昌江灘和青山江灘?三個區域的江灘,屬漢口江灘最熱鬧,在江漢路的幫襯下,周末的江灘總是熱鬧非凡。武昌江灘沒有漢口江灘的現代化,反而多了幾分粗野之氣,所以人流也少一些。
  • 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助力長江環境保護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位於武漢園博園內,分別由以長江及其流域文明為展覽主題的長江文明館、以「長江對話世界大河及其文明」為布展理念的貝林大河生命館、園博園景觀三部分組成。     以長江對話世界大河  一直以來,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通過「長江之歌 文明之旅」常設主題展覽,以「水孕育人類,人類創造文明,文明融於生態」為主線,以提取長江經典的自然與文明元素為重點,全方位、多視角、立體化地展現長江流域優美風光與生態文明,為人們進一步認識長江、熱愛長江、保護長江和建設長江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
  • 簰洲灣長江大橋來了!武漢六環線昨日開建!
    12月7日 新港高速雙柳長江大橋及接線項目 開工建設 標誌著武漢城市圈大通道(六環線) 正式啟動建設!
  • 老照片:萬裡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宣傳畫
    1956年夏天的時候,毛主席第一次橫渡長江,當時寫下了一首詞《水調歌頭 遊泳》: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這裡所說的就是舉世矚目的武漢長江大橋,人稱萬裡長江第一橋。歷史上,武漢長江大橋修建於1955年,1957年通車運營。
  • 柿紅霜降吟丨文/蔣衛平(武漢)
    柿紅霜降吟 文/蔣衛平(武漢)柿樹彤彩映天際,張燈結彩情懷漾柿紅熠熠暖陽下,漫山遍野炫繽紛,璀璨生輝耀大地。潑墨濃彩似畫卷。政工師,愛好詩、書、攝影等,曾在《長江日報》丶地產信息刊等發表報導及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論文等作品。在《人民曰報客戶端》《中國風》《今曰頭條》《香港視界》《國際詩書畫》《文藝星空》《國際文學社》等權威平臺丶書刊發表詩文,人民文藝家丶中國好詩等編委、籤約詩、作家,「文苑」顧問,中國網絡作家等協會會員,並榮獲各獎項。
  • 萬裡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遊記
    來到長江邊就看到武漢長江大橋「一橋飛架南北」的雄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武漢長江大橋實在算不上什麼了,橫跨長江的大橋,從上遊到下遊,總有幾十座了吧。但倒退60年,在新中國剛成立不久的1950年代,武漢長江大橋的建設,可是新中國標誌性的建築成就。
  • 武漢長江大橋橋頭下的「大漢皇帝」墓,有些悽涼,知道的人不多!
    武漢長江大橋是萬裡長江上的第一座大橋,始建於1955年並於1957年正式通車,同時也是中國第一條修建在長江江面上的鐵路公路兩用橋,毛主席曾為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題詞「一橋飛架南北,天鑑變通途」。建成後的武漢長江大橋一舉成為武漢市的標誌性建築,因此武漢長江大橋不僅作為武漢市最重要的交通設施,承載武漢交通的重要使命,更是成為中外遊客到武漢來最想一睹風採的首選「景點」。
  • 武漢來信(詩歌)
    武漢來信 文/心曠>一夜風雨,梅花們落了一些那些在空中飛舞著的她們不甘心苦候的一場雪,候成了這種結局——還在枝頭倔強堅持的姐妹們這是一個悲慘的世界《枉凝眉》、《紅豆曲》、《葬花吟》最後,只剩《春天裡》——春天,荊楚大地,山河無恙殯葬車一輛接著一輛告別長江
  • 武漢長江通信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系列)
    武漢長江通信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第五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於2010年2月4日在公司三樓會議室召開。會議應出席董事9人,現場出席和委託出席9人,其中,副董事長馮列毅先生委託董事劉守根先生按授權委託書的授權行使表決權,董事宴俊女士委託董事任偉林先生按授權委託書的授權行使表決權。公司監事和部分高管人員列席了會議,符合《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規定。
  • 武漢長江大橋遭人噴漆塗鴉!
    武漢長江大橋在武漢人心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地位在他們看來武漢長江大橋是留給這座城市最美的情書是城市奮鬥與成長的見證者更是這座城市的核心名片然而有人竟然在武漢長江大橋的人行道上記者看到橋上護欄大部分比較整潔只有人行道上這幾處塗鴉比較扎眼記者隨後向城管部門反映了此事工作人員稱將轉給責任部門處理看到長江大橋變成這樣網友既心疼又氣憤……武漢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修建的第一座公鐵兩用的長江大橋,也是武漢市重要的歷史標誌性建築之一,素有「
  • 武漢其實有二處詩情畫意的「鸚鵡洲」(圖文)
    此詩中的「鸚鵡洲」是指武漢市武昌區的古鸚鵡洲,但古鸚鵡洲已經消失沉於武漢長江之下,但目前武漢還有一處「鸚鵡洲」,位於武漢市漢陽區的長江邊,武昌的古鸚鵡洲與漢陽的新鸚鵡洲現在被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連在了一起。我們現在來看看武漢兩座鸚鵡洲的滄桑歷史變化吧! 「城頭黃鶴樓,城外鸚鵡洲」。古鸚鵡洲靠近武昌一側。
  • 武漢那些橫跨長江的橋梁工程,真的美哭了
    4、武漢軍山長江大橋 武漢軍山長江大橋是武漢第四座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中最西的一座),武漢繞城高速西部段的重要組成部分。
  • 檔案|宣傳畫裡的武漢長江大橋
    1956年夏天的時候,毛主席第一次橫渡長江,當時寫下了一首詞《水調歌頭 遊泳》: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這裡所說的就是舉世矚目的武漢長江大橋,人稱萬裡長江第一橋。
  • 堤內洪水「壓境」堤外平靜如常——武漢長江二橋上看長江
    2020年7月13日,長江中下遊洪水洪峰順利通過漢口江段,長江幹流漢口站最高水位達到28.77米。14日,趕到武漢長江二橋,在橋上看水。水位略降,一眼望去,江面開闊,煙雨蒼茫。一江洪水東去,江城安然無恙。
  • 刀尖漢印·城市地理丨方寸朱色裡的武漢印象(一)
    刀筆之下,方寸之間,篆刻家們在一塊塊小小的石頭上傾情發揮,點、化、切、衝、疏、密、朱、白……字與字、線與線、色塊與色塊之間動靜起伏,印刻下武漢的各大地標名稱。自建成起,武漢長江大橋便已成為城市符號,在明信片、書籍、郵票上,都很容易找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