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娘惹|娘惹文化淺談三:娘惹服、班頓、珠繡鞋、嚼檳榔、吐檳榔

2020-08-21 雜崩冷館

在新版《小娘惹》已播出的劇情中出現了很多的峇峇娘惹文化,已經揭開它們神秘的面紗,讓我們看看都有哪些比較有名的娘惹文化吧。

1.女性為尊

一般的峇峇家族家庭以最年長的女性為尊,在家裡都是長輩娘惹當家,人人都聽長輩的,除了對外的商務活動,其它都會讓長輩娘惹做主。這也是娘惹族群裡敬老、注重孝道的體現。比如說陳家老太太,話語權在黃陳兩家都很重,陳盛也不敢違抗老太太的想法拒絕美玉去娶菊香。

《小娘惹》陳家全家福

2.娘惹服

娘惹服叫格巴雅,上身是收腰的長衫,下身是過膝的直筒長裙,顯得十分優雅美麗,是一種在任何場合都適合穿著的服飾。娘惹服是在馬來傳統服飾的基礎上修改而成,長衫加上中國傳統的花邊修飾,服裝整體大多綴有中國傳統的花鳥魚蟲龍鳳呈祥的圖案,多為輕紗。

娘惹服

3.峇峇娘惹建築

中西兩種風格的碰撞與融合是峇峇娘惹建築的一大風格。土生華人基本都是生活富裕的,他們的房間擺設古董,家裡的牌門也是金碧輝煌的中國浮雕。氣派、華麗的峇峇娘惹建築結合了中式傳統和維多利亞時期英國的輝煌。有些峇峇娘惹家族的建築儼然是小型的峇峇娘惹博物館。

峇峇娘惹建築

4.班頓(Pantun)

通常是由四行組成一首,故稱為馬來西亞詩。歌詞多屬抒情,峇峇和娘惹互唱班頓表達愛慕之情。在《小娘惹》中,陳盛就特別喜歡唱班頓,跳弄迎舞,在當時看來,陳盛多少是有點不正經的,但是他長年收集民間的班頓並記錄下來,這就是一種傳承。在後期陳盛又建議月娘收集沒落峇峇家族賣掉或者是丟棄的娘惹器物,這也是一種傳承。

5.弄迎舞

馬來人的交際舞,男女之間嚴禁肢體接觸,所以借班頓互訴情意。

弄迎舞

6.珠繡鞋

製作珠繡鞋是娘惹們必備的女紅技能之一。每一個娘惹在少女時期就會開始學習珠繡。珠繡鞋的製作非常精緻,用彩色玻璃珠子一顆一顆縫在布上,縫出精美的圖案。娘惹珠繡鞋有兩種款式,全包式和露腳趾的,鞋跟也有低跟和高跟兩種,無論哪種都穿著舒適。

珠繡

7.一支牌(cherki)

在新版《小娘惹》中,一支牌的玩法與麻將類似,每次可以2-6人一起玩,每次牌局用兩副牌,一副牌有60張卡。玩遊戲的時候,每個玩家手上會有八張牌,只要湊齊三組三張一樣字的牌就贏了。

一支牌

8.嚼檳榔

在老版的《小娘惹》中,月娘教玉珠出嫁前應該學的事,比如說嚼檳榔,老娘惹都喜歡飯後嚼檳榔,當媳婦的一定要會給家婆準備檳榔。大富人家少奶奶,通常是一邊玩卡片遊戲,一邊嚼檳榔的。不只是要會嚼檳榔,還要會吐,要吐的準,要不然吐到滿地紅彤彤,難看。

檳榔

嚼檳榔

吐檳榔

在新版《小娘惹》的還未播出的劇情中可能還會有其它的峇峇娘惹文化,正在慢慢揭開它們神秘的面紗,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相關焦點

  • 班頓、白衣、上頭禮,一部《小娘惹》電視劇展現的婚俗文化
    在《小娘惹》的電視劇中,導演也有意識的將這些風俗都展現出來:01 娘惹的必備技能——烹飪和珠繡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去往東南亞的打拼的華人們也遵循著中國古代「男主外,女主內」的原則,峇峇們外出掙錢養家,娘惹們則操持家務,打理內庭,未出嫁的娘惹更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專心在家學習廚藝和珠繡。
  • 被《小娘惹》吸引的,還有娘惹峇峇文化
    雖然翻拍的新版電視劇《小娘惹》已經播完了,劇情跌宕起伏,好在結局月娘和陳錫有情人終成眷屬,完美落幕。即使劇集已經告一段落了,這部劇裡邊的很多部分都讓我覺得印象深刻。最喜歡的就是那獨特的傳統文化:峇峇娘惹文化。何為娘惹和峇峇呢?
  • 娘惹菜?上頭禮?你不知道的娘惹峇峇文化
    前幾天頭OK看電視劇《小娘惹》,才知道還有「峇峇」、「娘惹」這麼一說。他們是十五世紀初期從中國南方漂洋過海,定居在馬來西亞的南洋一帶(馬六甲、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的中國明朝或以前移民到東南亞的華人,大部分的原籍是中國福建或廣東潮汕地區,小部分是廣東和客家籍,很多都與馬來人混血。
  • 《小娘惹》「峇峇娘惹」的那些事兒
    電視劇《小娘惹》的熱播,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族群——峇峇娘惹。作為一個少見的族群,他們的風俗習慣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起了解豐富多彩的「峇峇娘惹」文化吧。18-19世紀,大多數的峇峇都進行豆蔻、檳榔和鴉片貿易,種植胡椒,投資開礦或房產,緊接著便開始涉足金融,在宗教、經濟、政治等重要領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娘惹的服飾之所以如此高貴,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取決於娘惹娘家和丈夫的經濟條件。在新加坡東南亞土生華人的文化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娘惹們生活中所融合的多民族文化色彩。
  • 《小娘惹》熱播,那什麼是娘惹與娘惹文化?
    01娘惹菜娘惹菜是中國傳統烹飪方法與南洋香料的巧妙結合。香蘭葉、香茅、薄荷葉、酸柑、肉桂、辣椒、檸檬、菠蘿、椰漿、蒜頭、小蔥頭、黃姜、山姜、香菜花、亞參膏、峇拉煎等多種調味料的搭配和融合,使得娘惹菜具有多汁且味濃的特點。
  • 翻拍《小娘惹》熱播,娘惹文化引人矚目
    翻拍《小娘惹》再度走紅,娘惹文化引人矚目最近非常紅的一部電視劇《小娘惹》,翻拍自2008年的同名電視劇,講述了嫁入黃家的女子天蘭和她的女兒菊香、外孫女月娘,三代人充滿磨難又勵志的歷程。《小娘惹》故事情節一波三折,緊緊地牽扯著每一個觀眾的心弦;但是,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卻是斑斕多彩的娘惹文化,包括娘惹菜、娘惹糕點、娘惹珠繡、娘惹服飾,娘惹婚嫁等等。
  • 翻拍《小娘惹》再度走紅,娘惹文化引人矚目
    翻拍《小娘惹》再度走紅,娘惹文化引人矚目 最近非常紅的一部電視劇《小娘惹》,翻拍自2008年的同名電視劇,講述了嫁入黃家的女子天蘭和她的女兒菊香、外孫女月娘,三代人充滿磨難又勵志的歷程。
  • 由《小娘惹》看峇峇娘惹的文化,娘惹竟是明朝時流落在海外的華人
    聽說翻拍劇《小娘惹》已經播放到大結局了,想起在2008年這部劇剛剛上映的時候,很多觀眾就已經被劇中堅毅又勇敢的小娘惹們吸引住了那時候的小娘惹還操著一口奇奇怪怪的普通話,她們穿著貼身剪裁的時裝,精緻的珠繡鞋出現在大眾的眼前。
  • 《小娘惹》帶熱「娘惹文化」 什麼是峇峇娘惹?
    實際上,早在2008年,由謝敏洋、盧燕金共同執導的《小娘惹》首次播出後,就風靡了整個東南亞,兩年之後該劇又在中國的幾家衛視播出,成為觀眾心中的經典。新版《小娘惹》劇照。來源:電視劇《小娘惹》官方微博華麗的宅邸、豔麗的服裝、精美的衣飾、可口的菜餚……充滿南洋特色的元素穿插在全劇中,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 《小娘惹》頻頻登上熱搜,背後的娘惹文化更令人震撼
    近期,翻拍劇《小娘惹》的熱播,引起廣大網友對劇情、演員以及娘惹文化的熱議和討論,該劇的開播不僅讓一部分觀眾重溫經典,也讓一部分新觀眾走進了娘惹文化。珠繡鞋娘惹們不光衣服講究,腳上穿的鞋子也很講究。娘惹的鞋子叫「珠繡鞋」(音譯),鞋子上面布滿一顆顆手工縫製的小珠子,早期的時候,這些小珠子要從波西米亞(現在的捷克共和國)進口,從大玻璃珠切割成小玻璃珠,然後再繡到帆布上。
  • 電視劇《小娘惹》背後,還有幾百年的移民史和女性文化
    目前由肖燕、寇家瑞主演的新版《小娘惹》正在央視、優酷、愛奇藝等平臺熱映,劇中鮮豔的服裝、差異化的飲食、年代感的建築都給我們帶來一股濃厚的異域文化風,那麼「小娘惹」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娘惹文化又是一種什麼文化呢?
  • 《小娘惹》最近大火的「娘惹」到底是什麼意思——速懂!
    最近,翻拍的新劇《小娘惹》一經播出備受關注,新舊兩版都飾演三本洋介的戴向宇,也因為「凍齡臉」引發熱議。但你真的知道娘惹的意思和來源嗎?娘惹是早期的華人和馬來人通婚生下的後代。女孩就叫做娘惹,男孩則被稱為峇峇,他們也被稱為土生華人。
  • 看新版《小娘惹》,領略娘惹文化的獨特魅力
    她們大部分已不會說純正的漢語,而是使用一種結合福建方言和馬來語的語言;生活中她們繼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注重孝道、講究長幼有序,在文化習俗和宗教信仰方面十分「中國化」,同時又與馬來本土的文化融合,也受到印度文化、歐洲文化的影響,形成獨具一格的新文化——娘惹文化。《小娘惹》電視劇中,美麗的娘惹服飾、繡珠拖鞋,特有的娘惹菜,都是娘惹文化的鮮明特色。
  • 《小娘惹》中的珠繡你有見過嗎?
    起先以為珠繡也是蘇繡中的一種,後來長大了才知道,珠繡屬於粵繡中潮繡工藝的一種。珠繡是十分好玩的,和蘇繡搭配起來更是好看。你可以用蘇繡針法繡出一朵荷花,在花心中間繡上幾顆黃色的彩珠,或是再加上亮片。既有了蘇繡的細膩又添飾了珠繡的光彩多變,也使創作過程變得更為有趣。
  • 新加坡版《小娘惹》豆瓣8.4,新版《小娘惹》開播霸屏微博熱搜
    這是一部翻拍自2008年大火的新加坡電視劇《小娘惹》! 而在2008年,小娘惹這部勵志電視劇在新加坡播出,2010年才被引入大陸,在各個衛視熱播,於是掀起了整個亞洲的娘惹熱。 2020版本和2008是由同一個導演拍攝,同一個劇本翻拍而成。
  • 印象馬六甲:娘惹服飾 隨身的美麗風景
    今天(15日)的《印象馬六甲》,就帶大家去感受娘惹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娘惹服裝和珠繡鞋。  眼前這些色彩鮮豔、剪裁得體的衣服,就是被當地人稱為"sarung kebaya"的娘惹服。最原始的娘惹服為"長衣",經過改進,多數為輕紗材質。顏色不僅有中國傳統的大紅及粉紅,還有馬來人的吉祥色土耳其綠。
  • 新版小娘惹電視劇在線觀看全集 肖燕一人分飾兩角帶領娘惹文化賺足...
    新版小娘惹電視劇在線觀看全集 肖燕一人分飾兩角帶領娘惹文化賺足眼淚時間:2020-06-29 12:13   來源:中華管理在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新版小娘惹電視劇在線觀看全集 肖燕一人分飾兩角帶領娘惹文化賺足眼淚 由肖燕主演的的女性勵志傳奇電視劇《小娘惹》將於6月5日登陸東方影視頻道
  • 《小娘惹》裡的峇峇娘惹,南洋華人的歷史印記
    從《小娘惹》略窺峇峇娘惹文化近些日子改編版的《小娘惹》熱映,與原片相似的情節一下子將我帶回了十二年前第一次沉迷於菊香與陳錫、月娘與楊介的愛情故事中。而色彩豔麗、彰顯出女性曼妙身姿的娘惹服飾、以串珠繡成的珠繡鞋、巧奪天工的南洋瓷器以及濃鬱鮮香、融匯馬來菜與中國菜精髓的娘惹菜,都讓我念念不忘。
  • 娘惹們的法寶和枷鎖|大明後裔—峇峇娘惹
    峇峇娘惹文化十分忌諱數典忘祖,所以很多中華傳統文化都被很好地保存了下來。他們十分講究尊卑有序,一直保留著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結構,在一個家庭當中女子需要具備勤勞、謙恭、持家有道的品質。和中國傳統婦女需要從小學習女紅一樣,每一個娘惹從小就要苦學娘惹技藝,因為在馬來地區娘惹技藝就是女子最大的資本,娘惹們對於娘惹技藝的精通程度往往是一個娘惹是否適合婚配的評判標準。娘惹技藝一般是指馬來地區的精美的刺繡手藝和口味豐富的娘惹菜。
  • 《小娘惹》有珠繡娘惹菜,慶陽的隴繡香包惹人愛
    《小娘惹》裡陳老太太給孫子和曾孫選媳婦的時候都要著重考察珠繡和娘惹菜。這裡的珠繡源於我國的唐朝時期,興於明清時期,被華僑商人帶到菲律賓、馬來亞一帶,後來成了當地婦女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門手工藝。珠繡從刺繡演變而來,而我國的刺繡主要有蘇繡、湘繡、蜀繡和粵繡四大類,除此之外,還有隴繡可與四大繡齊名。隴繡發源於甘肅隴東地區,包括香包、龍鳳枕和鞋墊等手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