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晚年又寫一首《峨眉山月歌》,水平或還在早年成就之上

2020-12-17 無心隨墨

思鄉詩是詩歌中很重要的一個大類,李白就是寫思鄉詩高手中的高手,他的一首《靜夜思》,短短二十個字,明白如話,又情意深長,真正做到了流傳千古,婦孺皆知。不過說起李白的思鄉詩,還不得不提他的《峨眉山月歌》。這首詩是李白離開故鄉蜀地,乘船趕往長江中下遊時所做,此時的李白大約二十五歲,正是風流瀟灑,壯志滿懷之時,所以這首詩裡,是既有著對故鄉的不舍之情,又有著對未來的無窮憧憬和滿滿自信的。這是李白的第一首思鄉之詩,他那首更有名的《靜夜思》是寫於這首詩後一年九月十五日的揚州旅舍。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自問世以來千餘年,贊其妙絕千古者有之,批其不合詩歌的要求,犯忌諱而不算佳作者也有之,可以說是爭議不斷。不知道李白要是聽到這些爭議,會有什麼表示。但總得來說,這首《峨眉山月歌》還算是肯定者多於批評者,而詩中犯忌諱連用五處地名詞,也被很多人找出不少稱讚的理由來,不僅不再是犯忌諱,反而成了李白不同尋常的證據。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很有名,但人們卻很少去注意一個事實,就是這個「峨眉山月歌」,李白不只是一首,除了李白早年的這一首外,在晚年,李白也曾經以「峨眉山月歌」為題,又寫了一首。第一首是七絕,而晚年的一首李白才用了古詩歌行體的形式,這都是李白所擅長的詩歌形式,而這首詩也同樣非常精彩,只可惜少有人知罷了。

他晚年的那首,全部題目是《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詩曰:

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

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裡長相隨。

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

峨眉山月還送君,風吹西到長安陌。

長安大道橫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黃金獅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談重玄。

我似浮雲殢吳越,君逢聖主遊丹闕。

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

從題目看得出,這也是一首送別詩,所送之人是一個蜀地來的僧人晏。中京就是大唐京城長安,歷史記載,在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原西京長安改為中京,上元二年(761)中京又改回西京。李白的這首詩應當即作於這一時期。那麼在這一時期,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因受永王案牽連,李白在潯陽入獄,獲救不久後又判罪長流夜郎(今貴州桐梓)。乾元元年(758)李白開始長流夜郎,乾元二年(759)朝廷因關中大旱,大赦天下,李白得以重獲自由,歸去途中作《早發白帝城》。之後李白來到江夏(武漢)。李白這首詩應該正寫於他大赦回到江夏的這個時期。

這首詩前兩句寫自己回憶在巴東看月,看月而憶峨眉,這裡月和峨眉都是家鄉的代表了。「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裡長相隨。」這一句境界闊達,把天上人間,海上明月,交融在一起,和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人情味則過之。

由月到峨眉,由峨眉到人,由自己又到蜀僧晏。在月與人的關聯與情思牽扯中,鄉情與峨眉之月連成一片月光。在月光中,送別的感嘆與祝福又生發出來。月光是有情的,他也會送鄉人到長安,看著這位蜀僧鄉人在長安遊丹闕,和人談玄論道,讓鄉人不孤單不寂寞,見證他的得意與榮耀。

最後四句,李白把自己比作飄蕩在吳越的浮雲,可見他對僧晏是有幾分羨慕的。結合李白的一生,和他剛剛遇大赦歸來後的心理,可知李白雖然對過往的不如意生活不滿意,仍然有著期許。他對僧晏的欣羨,何嘗不是自己理想的寫照。「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這句,看似是寫僧晏,細品,似乎倒是更是李白自己「功成身退」思想的抒發。

寫這首詩時,李白已經進入人生中最後的時期,他也剛剛度過一場人生大劫,但是他仍然對人生沒有失望,在對故鄉的思念中,在對鄉人的祝願中,欣羨著鄉人,也繼續葆有著自己的赤子之心,揮灑著自己濃濃的理想主義輝光。詩歌也如月光,如流水,極盡歌行體之妙,或許成就還在他第一首《峨眉山月歌》之上。

相關焦點

  • 李白晚年又寫《峨眉山月歌》,水平或還在早年之上
    這是李白的第一首思鄉之詩,他那首更有名的《靜夜思》是寫於這首詩後一年九月十五日的揚州旅舍。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自問世以來千餘年,贊其妙絕千古者有之,批其不合詩歌的要求,犯忌諱而不算佳作者也有之,可以說是爭議不斷。不知道李白要是聽到這些爭議,會有什麼表示。
  • 李白最早的一首寫月詩,晚年的他還思念著這輪山月
    在李白愛月歌月以月為友的一生中,有一輪山月伴隨他離開故鄉、辭親遠遊,直到晚年流放夜郎遇赦歸來時仍思之念之。它就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寫月詩裡所寫的故鄉的月-峨眉山月。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吧。《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此詩大約作於開元十二年秋天。
  •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漫遊山水之間,望月有感,便作此詩篇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李白遊歷過很多名山大川,對山水美景有著特殊的熱愛,長江、黃河、峨眉、廬山、天姥、天門……在他的詩中,到過和未到過的風景,都成為吟詠的對象。李白在描寫山水景色之時,格調也不是單一的,有的作品風格綺麗,充滿奇思妙想,而有的作品則靜謐高遠,寫景之中洋溢著濃情厚意。《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漫遊山水之間,望月有感,便作此詩篇。峨眉山,在今天四川成都西南峨眉縣。
  •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這首詩是李白早年初離蜀地的作品,節奏明快,語言淺近。在一個秋天的夜晚,一輪彎彎的月牙掛在天空,年輕的李白乘著輕舟,從峨眉到平羌江到清溪到三峽,一路順江而下,故鄉的月亮也漸漸遠離自己而去,這真令人神傷。
  •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如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李白早晨上岸在這裡休息,遇見了一位名叫廣浚的僧人,剛從峨眉山下來為他餞行。原來,峨眉山半山,有著名的萬年寺,歷史上叫普賢寺或白水寺,寺中供奉普賢菩薩。廣浚是寺中的著名僧人,善於彈琴。寺中有「唐廣浚和尚彈琴處」。李白登覽峨眉山賦詩,他早聞李白的大名。
  • 【掌故】李白跟峨眉山月的約會
    2017年4月18日,青神籍的民法學家梁慧星教授將捐建在樂山市市中區悅來鄉錦江山(俗名頂高山)麓的太白亭移交給了市中區人民政府,成就一段文化佳話。太白亭初建於宋代,為紀念李白在嘉州的行跡而興建,黃庭堅親筆題寫了「太白亭」三個大字。在太白亭附近,歷代還有「太白勝境」的稱謂。
  • 幼兒學唐詩之李白:峨眉山月歌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語文>正文幼兒學唐詩之李白:峨眉山月歌 2013-02-01 21:45 來源:網際網路
  • 李白,離開故鄉遠遊,寫下《峨眉山月歌》,表達了這樣的深厚感情
    李白在離開四川遊歷天下的時候,寫下了《峨眉山月歌》這樣的一首詩,「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這首詩很有意境,語言通俗易懂,語言清新明麗,很有韻味。讀起來讓人心情愉快,充滿了無限的希望。
  • 李白的一首山水詩,讚美了峨眉山的絕色風光,讀來令人驚豔
    李白是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世人稱之為「詩仙」。在李白的詩作中,很多讚美祖國壯麗山河的詩歌,風格雄齊奔放,富有浪漫主義精神。余光中評價他的詩歌:「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 美詩美文推薦:李白——《峨眉山月歌》,意境明朗,千古一絕
    說實話,直到現在說起筆者從小到大心裡記憶最清楚的那個詩人,首選自然就是帶著天然大唐氣象的李白。李白在筆者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和濃墨重彩的印象,那個「謫仙人」一直在我心中揮之不去,直到現在筆者還有每天閱讀李白詩歌的習慣,這樣的習慣自然也給我帶來了許許多多的好處。
  • 《峨眉山月歌》解析
    峨眉山月歌文/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背景:這首詩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大約作於725年(開元十三年的時候)以前。這首詩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時,寫的一首依戀家鄉山水的詩。
  • 鴻鵠志、孤獨行、思鄉情 ——《峨眉山月歌》賞析
    二十五歲那年,為了謀求政治出路,實現政治理想,胸懷「四方之志」的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在金桂飄香的八月下峨眉,入平羌,在清溪驛夜晚乘船前往渝州。當他仰望峨眉山上皎潔的明月,俯視月映清江迷人的美景時,感慨萬千,吟唱出膾炙人口的名詩《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 李白與峨眉山的月亮:這首詩竟然出現了6次!
    在古代詩人中,如果要選一位描寫月亮的代表詩人,小編認為李白應該是當仁不讓。「床前明月光」「舉杯邀明月」「明月出天山」「我寄愁心與明月」這些詩句我們耳熟能詳。李白遊歷了那麼多名山大川,可是他最喜歡的是哪個地方的月亮,你想過這個問題嗎?小編認為最讓李白魂牽夢縈的是峨眉山的月亮。
  • 二十五歲那年,李白離開四川後再也沒有回來過,一生夢縈峨眉山月
    二十五歲那年,李白離開四川後,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不管走到哪裡,他都認為月亮是他家鄉的月亮——峨眉山月。詩仙就是詩仙,他就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寫的。他其實是借峨眉山月來表達對家鄉的思念,他筆下的山月意象是他一生一世的鄉愁。
  • 平羌三峽與《峨眉山月歌》
    平羌三峽與《峨眉山月歌》   李白在蜀中,寫的《峨眉山月歌》極為有名:「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大詩人的足跡,給岷江流域尤其是平羌三峽,賦予了滔滔不絕的文化底蘊。
  • 李白寫峨眉山月,這2首都是絕唱,最後1首鬼斧神工!
    李白李白詩中常見峨眉山月,峨眉山月寄託的是他對家鄉四川的思念和眷戀。今天要介紹的這2首是小編認為他寫峨眉山月最好的,都是不可錯過的絕唱,最後1首鬼斧神工!1、《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裡長相隨。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峨眉山月還送君,風吹西到長安陌。長安大道橫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 唐詩來了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 李白詩詞賞析——《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賞析】:     這首詩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
  • 《峨嵋山月歌》:1296年前的秋天,年輕的李白離家去遠行
    這個年青人名叫李白,字太白。這是24歲的李白第一次離家遠遊,那天晚上的月亮很皎潔,清輝灑遍了蜀中的山山水水,行船江上的李白思緒紛飛,就寫下了這篇流傳千古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 如果只選一首 您認為李白最著名的詩是哪一首?為什麼?
    老街列出十首個人認為很多人能夠背過的李白作品,大家看看自己認為最著名的那一首是否在其中?一、 峨眉山月歌開元十三年(725年)前後,李白第一次離開蜀地,寫下了這首詩: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五用地名:峨嵋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但是並不令人感覺突兀和重複。《甌北詩話》評價:毫無堆垛之跡,此則浩氣噴薄,如神龍行空,不可捉摸,非後人所能模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