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霽翔:故宮600歲!從看門人到開門人,他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2020-10-13 文化匠人館

文化匠人館,帶你了解不同領域的文化匠人,持匠人之心,傳播正能量,致敬中國文化匠人!


獲 | 紫禁城建成600年特展


開幕即刷屏,2020年9月10日 以「丹宸永固」為主題的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特展正式啟動,打破時空的屏障,這是一次跨越600年的回眸,上一個600年,我們沒趕上參與,下一個600年,我們趕不上參與,這一個600年,參與其中,不容錯過。


此次大展,共計展出文物及史料照片450餘件,由三大主題、18個歷史節點介紹紫禁城的規劃、布局、建築、宮廷生活,以及建築營繕與保護的概況,方便觀眾理解貫穿於紫禁城「時」「空」的歷史文化,感受宮殿建築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最高境界,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特展開幕已有月餘,熱度依舊不減,無論是私域朋友圈,還是開放的社交平臺,幾乎都能刷到故宮的美照及安利貼,「故宮六百年特展」也自動成了新晉網紅必打卡系列,並被歸納為「2020年不容錯過之最」。


六百年特展成功舉辦的背後,不得不提到這位大家並不陌生,自稱為故宮博物院看門人,也是故宮文化傳播踐行者的網紅院長單霽翔,本期文化匠人館,婭婭零將帶大家走進單霽翔與故宮文化的那些事兒。


根 | 起點:四合院情懷


單霽翔,公眾口中的親民網紅院長,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專業研究生,工學博士、博士生導師。曾任北京規劃委員會主任,國家文物局局長,故宮博物院院長,現任故宮學院院長,出版專著《城市化發展與文化遺產保護》、《從「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等。


讓故宮文化遺產活起來,是他一直強調的職責,就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期間,他實行了多項創新舉措,高高在上的紫禁城,因他而變得更加有人情味兒,將故宮完整的交給下一個600年,更是他賦予自己的使命。


生於四合院,長於四合院,於單霽翔院長而言,四合院是他文化情懷的起源地,從小,根深蒂固。青磚牆下蹣跚學步,大門巷中晝耕夜誦,老槐樹下與新娘交杯,退休之際「臨危受命」,接手故宮,成為了北京這裡最大四合院的守門人。


瞬 | 萬無一失,一失萬無


在《朗讀者》節目中,董卿曾用「終日奔波苦,一日不得閒。」來形容他,一身便衣,一雙老北京布鞋,歷時五個多月,單霽翔院長走訪了故宮的1200座建築、9371間房,據說,六百年來,只有兩個人走遍了故宮所有的房屋,一個是單霽翔,另一個是他的秘書周高亮



「萬無一失,一失萬無。」,單院長用此來形容自己的崗位,有今天,沒明天,擔著文物保護的責任,負重前行。所幸,單院長是個有睿智之心,持開放之態之人,在他的理念中,他希望自己眼中所看到的事物,都能呈現在大眾面前,這也便有了故宮文物的對外開放。


文物保護的重要性,也因他機智的層層分解壓力,分發到了每一個人的身上。「文物保護不僅僅是故宮從業者的權利和義務,而應該是大眾的,每個人都有保護文物的權利和責任。」,於是,他反其道而行,將從前封閉的文物,逐步展示在社會公眾面前。事實證明,他的這一舉措,的確取到了顯著成果。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文物保護的重要性。


問及他最大的願望,便是希望在任期間,可以把故宮博物院真正走向世界一流的博物館。時至今日,北京故宮博物院已成為「世界五大著名博物館「之一、而其他四大博物館分別是法國羅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以及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獨 | 故宮工匠精神:維護過去,保留現在,守衛未來


《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的爆紅,讓故宮背後的匠人們走進了大眾的視野。這部豆瓣評分9.4的紀錄片,甚至超過《琅琊榜》和《舌尖上的中國》,其中最讓單院長感動的是,觀看最多的竟然是90後、95後的年輕人,這也導致於第二年有數萬人報考故宮修文物。


什麼是真正的工匠精神?單霽翔院長提到了專家學者為尋得與古畫一致的材質,在安徽山上走訪多日,最終找到可用於修復古畫用的植物,而後又在當地找到能製作該工藝的傳承人,經過上百道工序將材質研發成功後,再重返故宮將古畫修復的案例。讓人感動的不僅僅是專家匠人們的耐心研究與執著,更多的是他們對於文物修復的理念。





單院長解釋道,可替代修復的材質其實有很多,操作也簡單方便,為何專家匠人們不用?因為他們的理念,需要為未來保護今天的信息,兩三百年後,若文物需要再次被修復時,後人可直接了解到古人所用的材質、技術、工藝等,這便是故宮提倡的工匠精神,完美保留古人遺產,一絲不苟,延續可延續的,保留現在的,守衛未來的。而這些專家學者,便是真正的文化匠人。



儀 | 文物有尊嚴的活起來


「讓文物活起來,有尊嚴的活起來。」,單霽翔反覆強調,文化遺產是有生命的,它們不但擁有燦爛的過去,還應該有尊嚴的現在,更應該有健康的未來。


公開演講論壇上,單霽翔多次提到過文物被隨意安置在庫房的例子,他形容當看到文物放置在地上,有幾個甚至是裹著海綿,像傷患一樣躺著時,他的心情是沉悶的,文物不應該是蓬頭垢面的形象,文物應該有尊嚴的被對待,所以在他的動員下,歸置不當的文物被重新整理後得到了展示,當他再次看到那些文物時,他發現,所有的文物都光彩照人,被尊重後的文物,有了更精神的面貌。



融 | 文化產品中間要加「創意」


近幾年,文創產品開發風生水起,故宮更是憑藉「萌萌噠」、「故宮美妝」等系列爆款產品,成功打造故宮文創IP,從「皇帝表情包」到「段子手」,從「故宮美妝」到「故宮初雪調味瓶」,所有人對故宮的印象大為改觀,明清帝王畫像的趣味惡搞讓故宮形象第一次被「萌賤」這個詞所形容。


《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等綜藝節目的延伸,更是將故宮博物院推上了超級網紅之路,「一座博物館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世界之最』,而是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貢獻,這才是最重要的。」。故宮文創的成功,單霽翔認為「秘訣」在於:「創意且符合人們的生活需求。」


傳播文化,不僅僅是靠文化產品,更多的是靠文化創意,文化產品中間應該加創意二字。什麼是文化創意產品?


單院長認為,首先需要研究人們的生活,根據人們社會生活的需求進行研發,人們才會喜歡。


其次,一定要深挖自己的文化資源,提煉出能夠與人們生活相結合的原創元素,如此,人們才願意把你的文化帶回家。故宮文創產品中,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筆記本,都一定要精美,一定要環保,一定要符合不同人群的需求。


關注故宮文創的人都知道故宮口紅,一票難求,為何如此難買,源於故宮口紅的製作,其所有元素信息都取自於故宮服裝、器具等,製作的過程中,需要將傳統文化與人們的生活相結合,工序時長由此拉伸。


隨著技術的增長,今天需要的是文化+科技,不能僅憑經驗修復文物,需要藉助科學技術手段,制定治療方案,再開始修復,因此,首個文物修復醫院誕生了。


傳 | 故宮守護人,文化開門人


故宮的神秘舞臺正一點點被拉開,而這位神秘舞臺後的「掌門人」正悄悄隱退。


2019年4月8日,單霽翔正式退休,卸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一職。故宮重擔從此放下?職位可退,職責卻不丟,同年5月,單霽翔受聘為故宮學院院長,成為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文化開門人。


結語


從故宮看門人到故宮文化開門人,他身體力行,是最佳的文化傳播踐行者,傳播經典,守正創新,致敬文化匠人單霽翔。


文化匠人館:


婭婭零帶你了解100位來自不同領域的文化匠人


這裡有來自各個領域的文化匠人,他們有著令人瞠目結舌的高超技藝,獨具匠心的原創作品,不斷創新的創作激情,精雕細琢的極致追尋。


他們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守護著中華文化的不同分支,並成為其中的佼佼者,他們是文化匠人,他們在弘揚中華文化!


文化匠人館,持匠人之心,傳播文化正能量,致敬中國文化匠人!


歡迎推薦各領域的文化匠人們~


推薦閱讀

非遺繩結藝術,傳女不傳男?NO,不分男女,只看手藝


《經典詠流傳》|80多歲高齡的她,讓《梁祝》的靈魂更生動

致匠心|小人物眼中的大人物:修身潔行吳文山,以物載道,以壺渡和

相關焦點

  • 單霽翔:從故宮看門人到文化開門人,他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他實行了多項創新舉措,高高在上的紫禁城,因他而變得更加有人情味兒,將故宮完整的交給下一個600年,更是他賦予自己的使命。來形容他,一身便衣,一雙老北京布鞋,歷時五個多月,單霽翔院長走訪了故宮的1200座建築、9371間房,據說,六百年來,只有兩個人走遍了故宮所有的房屋,一個是單霽翔,另一個是他的秘書周高亮。
  • 單霽翔:從故宮「看門人」到中華文化「看門人」
    高雨晴 攝在山西臨汾舉行的「第二屆大河文明旅遊論壇暨世界旅遊聯盟·黃河對話」活動上,單霽翔以故宮博物院故宮學院院長的身份圍繞文化遺產保護等作主旨演講。 高雨晴 攝中新網臨汾9月22日電 題:單霽翔:從故宮「看門人」到中華文化「看門人」作者 高雨晴依舊是一身中山裝,在山西臨汾雲丘山上,單霽翔開啟他的第N次演講。
  • 單霽翔:故宮「看門人」
    單霽翔的「故宮夢」就是「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看來,他的視線不只是盯著2015年,還望到6年之後的2020年。  那麼,2020年的故宮,是單霽翔心目中完美的故宮麼?  「不,我心目中的故宮比這還好。」單霽翔說,「這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我們只是盡好這一代人的責任。我的職責是看好故宮。」當別人用「故宮掌門人」來稱呼他時,他總要糾正:「我是故宮的看門人。」
  • 人物|單霽翔:故宮「看門人」是怎樣煉成的
    單霽翔9月10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在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開幕。故宮博物院曾有七任院長,他是第六任。他熟悉故宮的每一個角落,他記得有關故宮文物的每一個精準數字。他崇尚「工匠精神」,讓默默無聞、年復一年修復文物的匠人成為不一樣的「網紅」。他銳意創新,讓嚴肅的故宮在一次次認真「賣萌」中變得溫情。
  • 「看門人」單霽翔新書帶讀者深度遊故宮
    隨即,他抖了個書袋子——《明太宗實錄》卷二三一記載:「明永樂十八年十一月初四日,皇帝頒布詔書,昭告天下:……創建宮室……今以告成。」 「永樂皇帝昭告天下的日子,換算成公曆是1420年12月8日,所以今天是紫禁城建成600年的正日子。」他揭了謎底,全場聽眾頓時倍感興奮。
  • 人物|單霽翔:故宮「看門人」是怎樣煉成的
    單霽翔9月10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在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開幕。故宮博物院曾有七任院長,他是第六任。他熟悉故宮的每一個角落,他記得有關故宮文物的每一個精準數字。他崇尚「工匠精神」,讓默默無聞、年復一年修復文物的匠人成為不一樣的「網紅」。他銳意創新,讓嚴肅的故宮在一次次認真「賣萌」中變得溫情。他更願意把自己故宮「看門人」,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他就是建築學學者、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結緣已久 閱讀改變命運生於四合院,長於四合院,單霽翔的血液裡流淌著深深的四合院情結。
  • 單霽翔《我是故宮「看門人」》:去不了故宮的日子不妨讀讀「看門人...
    原標題:單霽翔《我是故宮「看門人」》:把「活」字寫入故宮大門關於故宮你知道多少?你知道故宮對自己所藏的文物數量可以精確到個位,且90%以上是珍貴文物嗎?你印象中故宮開放面積有多大?
  • 「看門人」單霽翔編著三本新書 為故宮600周年慶生
    「今天是紫禁城600周歲的正日子,作為『看門人』,我用這最新編著的三本新書給大家講述故宮博物院的古建築、珍藏文物及與我院有關的人和事。」12月8日,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在東城區圖書館舉辦新書發布會,並通過PPT課件向在場觀眾展示該院加大環境整治力度、提升遊客服務水平以及文物保護工作背後的故事,通過這些努力將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當天上午,單霽翔做了題為「歷史傳承與文化自信」的公益講座,在一個小時的演講中,他講述歷史傳承與文化自信的關係。
  • 單霽翔為何總說自己是故宮「看門人」?
    自當日起,紫禁城有了一個嶄新的名字——故宮博物院。當天究竟有多少市民進入故宮博物院沒有準確的統計,但據老員工回憶,當日下午,觀眾離去以後,僅從地上撿起被踩掉的鞋就有整整一大筐,說明故宮博物院從開院第一天就格外引人注目。人們為什麼要到故宮博物院來呢?
  • 專訪單霽翔:我是故宮的看門人,也是故宮的講解員
    中新網12月31日電 今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做客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視頻訪談,回應「故宮跑」、「2025年百年院慶」、「數字博物館」、「院內修繕」等熱點話題。再談到日常工作感受,單霽翔謙虛地說:「我是故宮的『看門人』,也是故宮的『講解員』。」「石渠寶笈」展引發的「故宮跑」。
  • 「看門人」單霽翔三本新書 為故宮六百周年慶生
    本報訊(記者 張恩傑)「今天是紫禁城600周歲的正日子,作為看門人,我用這最新編著的三本新書給大家講述故宮博物院的古建築、珍藏文物及與我院有關的人和事。」12月8日,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在東城區圖書館舉辦新書發布會,並通過PPT課件向在場觀眾展示該院加大環境整治力度、提升遊客服務水平以及文物保護工作背後的故事。單霽翔說,希望通過這些努力將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當天10時至11時,單霽翔作了題為「歷史傳承與文化自信」的公益講座。
  • 世代傳承我是故宮看門人
    作為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被外界尊稱為故宮的「掌門人」,但他自己一直自稱為「看門人」。行走在有近600年歷史的故宮古建築群裡,單霽翔說他感覺故宮是「有生命的空間」,「每一組院落、每一座宮殿建築、每一扇朱漆大門、每一段石板橋樑、每一塊青磚黃瓦、每一件宮廷陳設、每一幅樑枋彩畫都承載?豐富的歷史符號、文化信息」。
  • 建投書局直播分享會|單霽翔:我是故宮「看門人」
    歡迎來這裡找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他是第一個走遍故宮 9371 間古建築房屋的人,也是第一個將故宮藏品數量精確到個位數的人。他是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2020年思享會第一期,跟隨單霽翔一起,從故宮「看門人」的角度, 解鎖一個屬於博物館的下午。
  • 2020故宮看門人單霽翔直播內容及嘉賓介紹(附直播入口)
    2020故宮看門人單霽翔直播  ➤直播內容介紹:  應人民網文娛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邀請,4·23世界讀書日20:00,單霽翔攜新書《我是故宮「看門人」》做客文藝星開講,與網友讀者直播互動。單霽翔平時喜歡讀什麼書?
  • 故宮「看門人」亮相南國書香節
    歡迎來這裡找志同道合的小夥伴8月29日,羊城書展「名人云分享」直播間迎來了備受讀者喜愛的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單霽翔。帶著新作《我是故宮「看門人」》,單霽翔與讀者分享了他與故宮的不解之緣。單霽翔院長介紹到故宮收藏了186萬多件文物。有讀者提問單院長最喜歡的文物是哪一件。單霽翔院長的回答是紫禁城古建築群。他幽默地表示,紫禁城或許是世界上常駐人口最少,流動人口最多的一座城。這座古建築群本身就是一件展品,中軸線兩側平緩開闊的對稱格局,不同院落的功能、秩序、色彩與環境,都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底蘊。
  • 獻禮紫禁城建成600周年,單霽翔新著《我是故宮「看門人」》
    他是「第一個走遍故宮9371間古建築房屋的院長」,是「第一個將故宮藏品數量精確到個位數的院長」,是被媒體誤傳「上任之初的5個月穿壞了20雙鞋但他說,我是故宮「看門人」。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的新作《我是故宮「看門人」》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作為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的獻禮之作,該書由三位近百歲學界泰鬥聯名推薦。
  • 《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看門人講的故宮故事
    演講之初,單霽談道,今天對故宮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明太宗實錄》卷二三一記載:「明永樂十八年十一月初四日,皇帝頒布詔書,昭告天下:……創建宮室……今以告成。」單霽翔說:「永樂皇帝昭告天下的日子,換算成公曆是1420年12月8日,所以今天是紫禁城建成600年的正日子。」發布會現場。
  • 《我是故宮「看門人」》:從「文物保護」走向「文化遺產保護」
    他就是自稱故宮「看門人」的網紅、故宮博物院前任院長單霽翔。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單霽翔的新作《我是故宮「看門人」》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這也是為2020年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的獻禮之作。
  • 故宮「看門人」單霽翔做客蘭大
    "把工作當學問做,把問題當課題解"2012年,單霽翔初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時,就發現大多數觀眾進了故宮後,目不轉睛地往前走,累了就坐在臺階上拿出自己帶的水和乾糧解決午飯,在規定好的50分鐘內遊覽完所有景點,然後統一乘車離開。他不禁思考:"一次難得的故宮之旅,人們離開後能獲得什麼?我們應該怎麼對待他們?"
  •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把600歲紫禁城完整地交予下一個600年
    中新網南京10月24日電 題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把600歲紫禁城完整地交予下一個600年  記者 朱曉穎  24日下午,在南京歷史文化名城博覽會上,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踩著一雙布鞋,站立120分鐘,對臺下百名中國博物館人訴說他的夢想:把600歲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