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到底是假仁假義之人,還是真正仁德之士?看他怎麼對孟達

2020-12-10 野雲話史

劉備到底是假仁假義之人,還是真正仁德之士?看他怎麼對待孟達

三國時期群雄崛起,劉備也是其中的一位,作為漢朝的宗室,他帶領關羽張飛兩個結義兄弟,還收服臥龍先生諸葛亮為其所用,以仁德美名傳天下,在梟雄林立的三國中爭得一席之地。但是後世卻有不少人認為劉備的仁義並非真仁義,實則是假仁假義。那麼劉備到底是真仁德還是假仁義,今天就隨野雲一起來了解更多歷史故事吧。

假仁義之說因何而來?

劉備賢德素有美名,三國時期的袁紹、曹操和孫權等人皆對其讚譽有加,諸葛亮也曾說過,劉公雄才蓋世,據有荊土,莫不歸德,天人去就。如此為何有人還認為劉備是假仁假義呢?其實這其中也是有一些因由的。

我們來看一下這些事例和說法。在荊州的時候,劉表要讓與劉備,劉備再三推讓,不是因為不想要荊州,而是因為曹操正要對荊州開戰,劉備也不願意接手這個燙手山芋。再者劉備雖然拒絕過益州,但是後來的行動還是奪取了益州,這是言不由衷。趙雲七進七出單騎救出阿鬥,劉備怒摔阿鬥,其實當時是沙土地,而且劉備手臂比較長,摔一下根本沒大礙,其實根本就不是真摔,只是作秀而已。

劉備仁德之二三事

看完上面的事例,我們再來看一看覺得劉備仁德無雙的二三事。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話大家都不陌生,其實這也是劉備在臨死前叮囑自己兒子的話。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一個人在死前還要囑咐至親從善如流,如何會是一個假仁假義的人呢?有不少人認為劉備只是假裝仁義,那麼退一步說即使是假裝,偽裝了一生的善,那也就是真正的善了,你們說對嗎?

在劉備死的時候,已經投降曹軍的黃權還為其流淚哀悼。為什麼呢?因為黃權在投降曹軍之後,劉備不但沒有如別人所說的殺掉其無辜的妻兒,反而善待撫養了他的一家老小,如此仁德實屬罕見。

三國亂世之下,誰不是在為自己的利益蠅營狗苟,而劉備卻可以依然堅守自己仁義的本心,善待他人。要說最能見劉備仁德的還是在他對待孟達的態度上。關羽圍樊城的時候,孟達不發兵營救,導致關羽喪命,劉備痛失兄弟愛將大怒不已。但是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劉備依然赦免了其家人的死罪,此等心胸氣度並非一個假仁假義之人可以假裝出來的。

小結看法

作為一個在亂世中想要有一番作為的領袖人物,劉備代表的並不僅僅是他自己,他還有很多背後集團利益的考量,所以對於有一些行為,野雲覺得也是可以理解的。從整體大局來說,在整個三國中,劉備都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有仁德重信義的一方之主。

各位親愛的讀者,看完了以上的這些故事,您覺得劉備到底是否仁德之士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說說您的看法。

本文由野雲話史原創,歡迎關注,帶大家一起長知識!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三國裡的劉備是假仁假義之人,歷史上真的是這樣嗎?
    在漢末三國那個動亂的年代,曹操表現出縱橫天下的超人之才和非凡之能,用「奸雄」二字概括是很不確切的,問題主要是他的個人品格存在嚴重缺陷,如屠徐州、坑降卒,殘殺生靈無數,為人又詭譎多詐,崇尚獨夫哲學,誤殺呂伯奢全家而宣稱「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這在哪個時代都是站不住腳、會受到譴責的。
  • 一代梟雄劉備,他的義氣到底是真是假,到底是不是假仁假義
    一代梟雄劉備,他的義氣到底是真是假,到底是不是假仁假義在我國歷史上人們經常會稱呼一些人為英雄,奸雄還有梟雄,這三種名稱雖然類似但是意思卻是不同的,提到英雄,我們可能會想起楚霸王項羽在江東自刎之時的壯烈,提到奸雄就會想到治世之能臣
  • 劉備是仁義之君,還是假仁假義的偽君子?不要被《三國演義》騙了
    比如在劉備與趙雲分別時,他與趙雲執手相看淚眼,忍不住淚流滿面;送別徐庶時,劉備以淚洗面;趙雲七進七出救出幼主阿鬥時,劉備不僅直接將阿鬥扔到了地上,而且還與趙雲一同痛哭流涕;張飛因為醉酒而丟了下邳,導致劉備的妻子兒女被呂布俘虜,當時張飛打算自刎以謝罪,劉備也及時制止了張飛,他們三兄弟當即抱頭痛哭,似乎劉備並沒有什麼真本事,打仗的時候,劉備靠自己的兄弟,沒事劉備就裝孫子,似乎劉備為了他的大事,故意裝出一副仁義之君的樣子來讓更多的人被他所利用
  • 為什麼那麼多人都說劉備是偽君子,假仁假義?
    劉備,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劉雄之孫,劉弘之子,其父劉弘早亡,劉備年少時與母親織鞋販履為生。中年時的劉備結識了關張趙諸葛亮等人拉起了一夥兵馬,發育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慢慢地向川蜀地區發展,建立了蜀漢最終稱帝,諡號昭烈皇帝。
  • 悲劇:劉備生平看錯5人,3人毀他江山,其中2人還是劉備的親戚
    不難看出,劉備正是這種人,他早年在鬧市賣蓆子、草鞋,實際上則是當眾宣傳他的救國之路,後來集結關羽,張飛,並與之結拜,然後再討黃巾,逐漸成名。在18路諸侯討董卓之時,劉備便抓住時機,一下子把自己大漢皇叔的口號給報了出來,如此一來世人無不知道他劉備的存在。
  • 不要被小說誤導,其實劉備有4副面孔,絕不是愛哭假仁假義的人
    受《三國演義》影響,劉備普遍被人們貼上「假仁假義」、「愛哭懦弱」等標籤,漸漸的臉譜化。假仁假義可不是什麼好事,不由得會讓人聯想到春秋時期的宋襄公,他就因為對楚軍講「仁義」,不肯半渡而擊,反倒吃了大虧。劉備學成之後,雖然家裡非常窮,但他喜歡走狗跑馬、聽音樂、喜歡華麗的衣服,外表儼然一個公子哥的模樣,這就像一個很窮的人,借錢也要買高配車一個道理,人們就喜歡結交這樣的。為什麼說劉備性情寬厚,因為劉備平時沉默寡言,不輕易在臉上表現出喜怒哀樂,話少就不容易得罪人,至少讓人感覺是一個寬厚之人。
  • 從孟達之死,看蜀漢政權下小人物悲慘與無奈的一生
    孟達的死是悲哀的,甚至都難以劃定他最後所歸屬的國家,但是他的悲慘人生也是無奈的,是別無選擇的。孟達劇照奪取上庸三郡,孟達在劉備心中早已沒有了位置達將進攻上庸,先主陰恐達難獨任,乃遣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達軍,與達會上庸。漢中之戰後,劉備令孟達奪取上庸三郡。
  • 都說劉備假仁假義,沒啥真本事就會哭,你確定這就是真相嗎?
    在94版的《三國演義》中劉備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愛哭,因此也有人說他的江山都是哭出來的。說他表面仁義其實是假仁假義!而《新三國》中于和偉飾演的劉備,一改往昔的形象,變成了一個沉著、冷靜和積極進取的劉備。然後又有人開始噴劉備了,說什麼無論正史還是演義,劉備最突出的都不是什麼梟雄的特質,如果能讓人看出劉備是梟雄來,那就是塑造成別人了。有的說于和偉版的劉備跟孫彥軍的比,確實不咋地!
  • 關羽不死劉備不敢稱帝?不要再被欺騙了
    帝室貴胄,皇親國戚,是大漢皇權最忠心的一批人。很多人都說,劉備早年是賣鞋販席的平民百姓,當時天下宗室多如牛毛,他到底是不是皇室難說得很呢。確實如此,但劉備到底是不是皇室後裔並不重要,關鍵是所有的人都相信他說的話,劉備以他的姓氏和無雙的個人魅力徵服了他遇到的每一個人,在漢室傾頹,皇帝無為的時候,這樣一個皇室貴胄憑空出世,要「救社稷於危難,保大廈之將傾」,那些心懷漢室,有野心建功立業的人大都被他徵服,而願意為他鞍前馬後,關羽、張飛等人,就是他的死忠分子。
  • 三國演義:劉備到底是偽君子還是真英雄?只有成年人才看得懂
    如果你把他看成領導者,他就是極度虛偽,會覺得劉備是在賣仁義的人設。但如果從個人角度看,劉備所作所為皆是本性流露,一個虛偽的人是裝不了一輩子,瞞不了所有人的。亂世之中堅守本心,劉玄德大義也,看人要看本質。而在指責劉備的時候要注意的是,劉備已經是當時最仁義的軍閥了,矛頭是不是起碼應該指向後面幾位?更何況普通人的道德標準是不完全適用於君主的。
  • 機關算盡太聰明:論孟達之死
    彼時「篡漢大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作為蜀漢核心階層的一員,孟達的到來,無疑為曹丕「代漢受命」的理論,增加了輿論支持。註:從《孟達與劉備書》可以看出、孟達亦在「參與勸進」的一百二十人之中。書見《魏略》,文多不載。曹丕喜愛文學,有「文章者,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之謂。
  • 劉備是假仁假義的偽君子嗎?千古人傑諸葛亮跟著他是瞎了眼?
    劉備是假仁假義的偽君子嗎?那龐統徐庶諸葛亮等是被騙了?我們從小就對《三國演義》耳濡目染,多智若妖的諸葛亮、大奸自私的曹操、義薄雲天的關羽、七進七出的趙雲、喝斷當陽橋的張飛等等。看到劉備大家會想到什麼呢?
  • 歷史上的劉備到底是真君子還是假仁義?原來我們都錯怪劉備了!
    正史上的劉備到底是真君子還是假仁義,我們必須從史書上來尋找答案~ 劉備早年跟隨公孫瓚對抗袁紹立了大功,公孫瓚便表他做了平原相,但在平原國中剛好有個叫劉平的看不起劉備,就僱了刺客行刺。結果刺客見了劉備在平原的仁德治理,心悅誠服,遂放棄了刺殺。
  • 劉備愛民如子,是一個仁義之君,為何很多人卻背叛了他?
    自古亂世出英豪,就在東漢末年各地諸侯徵戰不休,這個時候出現了很多的有志之士,他們分別投靠了不同的人只為出人頭地。後來在眾多勢力之中唯有曹操和劉備還有孫權平分天下,其中劉備和曹操這兩股勢力的人才最多。雖然劉備非常的仁義,但是在眾多的人當中劉備手下也是出現了很多的叛徒,比曹操手下的叛徒還要多。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們都知道,劉備絕對是一個正人君子,而且劉備無論是在什麼時候都把百姓放在第一位。就像是當年劉備被曹操追殺,劉備都沒有放棄自己的子民,而是帶著百姓一起逃跑。劉備無論是對待百姓還是和自己結盟的朋友都是非常仁義,當初最早的時候劉備在徐州的時候只是暫居在徐州。
  • 諸葛亮諫殺劉封的原因:關羽毀敗、孟達叛蜀、上庸易主,都是表象
    所以,劉封之死與嶽飛之死,如出一轍,也是一種「莫須有」。劉封自裁之後,劉備「為之流涕」。但這有啥用?劉封還是被劉備跟諸葛亮弄死了。那麼,劉備和諸葛亮是一對兒小人嗎?他倆一個是趙構、一個是秦檜,合謀害死了無辜的劉封。
  • 霧看《三國》第148 呂布死之謎(中)
    勿怪呂布說劉備是最無信義的人!呂布臨死之時大罵劉備奸賊!很多讀者也認為劉備假仁假義,既然答應呂布救他幹嘛又出爾反爾呢?我不同意劉備是假仁假義的觀點,看一個人是真的仁義還是假仁假義,不能只看一時一地一事。
  • 劉備之子劉封不救關羽是否正確,他死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劉備對劉封的安排,和歷代王朝的親王們在外帶兵,思路異曲同工,這本沒有問題。五、孟達對劉封的命運看得很清楚劉封對劉禪的太子是默認的,這點從他反對孟達的勸降可以看出來。孟達對劉封的勸降非常直白:今足下與漢中王,道路之人耳,親非骨血而據勢權,義非君臣而處上位,徵則有偏任之威,居則有副軍之號,遠近所聞也。自立阿鬥為太子已來,有識之人相為寒心。孟達對劉封說劉備已經立阿鬥為太子,你的位置就很尷尬,所以很危險。
  • 劉備之子劉封不救關羽是否正確,他死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劉備對劉封的安排,和歷代王朝的親王們在外帶兵,思路異曲同工,這本沒有問題。五、孟達對劉封的命運看得很清楚劉封對劉禪的太子是默認的,這點從他反對孟達的勸降可以看出來。孟達對劉封的勸降非常直白:今足下與漢中王,道路之人耳,親非骨血而據勢權,義非君臣而處上位,徵則有偏任之威,居則有副軍之號,遠近所聞也。自立阿鬥為太子已來,有識之人相為寒心。孟達對劉封說劉備已經立阿鬥為太子,你的位置就很尷尬,所以很危險。
  • 葉之秋品三國:仁德之君的覆滅
    益州之主劉璋,在滿城百姓的哀哭中,在劉備謀士簡雍的陪同下,帶著益州牧的印綬,開城投降。當時,城中還有精兵三萬,糧草足可以支撐一年,官員和百姓都願意為劉璋死戰,可是劉璋還是選擇了投降。劉璋說:「父子在州二十餘年,無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戰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初看這段文字,多數人會很同情劉璋,甚至讚賞劉璋。
  • 三國演義:關羽之死,和劉備的決策有莫大關係
    關羽自跟劉備結義以來,對劉備可以說是披肝瀝膽。破黃巾,一起立足徐州。後被曹操攻破,劉備敗走投袁紹。關羽為了劉備妻兒,和曹操約三事。一是降漢不降曹,二是侍奉二位嫂嫂,三是一旦得知兄長下落,千山阻隔也將尋去,曹操答應了。曹操把心愛的赤兔馬也送給了關羽,還保舉關羽為「漢壽亭侯,」更有金銀美女無數,關羽皆不為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