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三國裡的劉備是假仁假義之人,歷史上真的是這樣嗎?

2020-12-10 歷史筱佰科

三國時代,曹操、劉備、孫權都是傑出的政治家。若論他們的德行、品格,曹、孫則遠遠不如劉備。劉備立身處事所表現出的品格特點,雖屬於中國傳統的政治思想理念範疇,但作為政治家的品格而言,至今不失為一面光亮的鏡子。

在漢末三國那個動亂的年代,曹操表現出縱橫天下的超人之才和非凡之能,用「奸雄」二字概括是很不確切的,問題主要是他的個人品格存在嚴重缺陷,如屠徐州、坑降卒,殘殺生靈無數,為人又詭譎多詐,崇尚獨夫哲學,誤殺呂伯奢全家而宣稱「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這在哪個時代都是站不住腳、會受到譴責的。孫權在個人品格上的毛病,主要是生性多疑,亂加猜忌,殺戳了不少無辜臣下,晚年更甚,使得朝臣人人自危。而劉備,從他舉事之初到稱帝之後,始終重百姓、講仁德、守信義,把握好處世為人的基本道德準則,在個人品格方面沒有什麼明顯的閃失。這是劉備在品格上不同於曹操、孫權之處,也是他大半生顛沛流離最終能成就鼎峙之業的重要內因。

但是為什麼說三國裡的劉備是假仁假義之人,歷史上真的是這樣嗎?

我一直都很奇怪為什麼會出現這個觀點。 後來我明白了,這不就是現在網絡上流傳最廣的聖人婊以及道德綁架嗎?劉備一定要和兄弟同生共死才不是假仁假義?一定要用幾千人馬抗擊曹老闆數萬追軍就不是假仁假義?仁義二字什麼時候到了一定要用死才能去證明?如果說劉備一心為蒼生,為百姓毫無私心而去抗曹興漢這是肯定不可能的。劉備他首先是個君主,是個政客。能做到的只有聖人或者空想家。曹操當時名為漢相實為漢賊這話是一點都不為過,我們現代人站在上帝視角去看待千年前的三國 首先自己的立場就擺錯了。

我們現在是說56個民族都是中國人,是當代背景如此。所以我們認為當時也只是內戰 說白了中國人打中國人而已。朝代改天換地是天經地義,統治王朝腐朽沒落了出現新的勢力要替換是歷史的必然。然後當時的人會這麼想嗎?從秦統實質上的統一中國開始,也不過到了漢經過幾百年。他們根本不可能會有我們現在的思想覺悟。用這個來指責劉備諸葛逆歷史潮流你不覺得太不負責任了嗎?發生了的才叫歷史,當時的天下還姓劉,天下還是漢的天下。劉備必須抗曹 諸葛必須抗曹。

曹丕廢了漢獻帝那刻漢就徹底完了,劉備不自立就相當於承認了曹魏政權的合理合法性。說劉備毫無私心被迫自立,我想這也不可能,誰不想當皇帝?但是因為這個又說劉備小人 你不是聖人婊是什麼?劉備一輩子打著復興漢室的旗號南徵北戰,漢都不存在了他要生存下去除了自立沒有第二條路。

仁義 仁德在一個君主的層面上只需要看他是否待百姓好,在百姓口碑中如何即可定義。劉備從骨子裡就是個仁德的人,刺客暗殺被他感動。再窮困潦倒也沒把主意打到百姓身上,接管徐州百姓夾道歡迎。新野治理多年 百姓寧願跟他一路逃亡。你憑什麼說他假仁假義?一個人能裝一時不可能裝一世, 司馬懿是典型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權利大了才開始動了心思。就如同曹操一開始也沒想過能做到現在這個地步。也有過年少輕狂 拋頭顱灑熱血的那麼一段時間。

如果說劉備真的最後拿了天下他會不會殺功臣?我不知道 也沒有意義。殺不殺功臣不僅取決於君主本身 還要看下面臣子平時會不會做人。

相關焦點

  • 《三國》裡,劉備真的是假仁假義嗎?
    在《三國演義》裡,有一小段非常重要的文字。你如果看三國,必須深刻理解這小段文字,才能理解劉備這個人。這段文字的來歷是這樣的:當時劉備有奪取西川的機會,龐統力勸劉備進兵。劉備卻非常猶豫,「獨坐沉吟」。然後,他單獨對龐統說了這樣一段話:「今與吾水火相敵者,曹操也。
  • 劉備到底是假仁假義之人,還是真正仁德之士?看他怎麼對孟達
    劉備到底是假仁假義之人,還是真正仁德之士?看他怎麼對待孟達三國時期群雄崛起,劉備也是其中的一位,作為漢朝的宗室,他帶領關羽張飛兩個結義兄弟,還收服臥龍先生諸葛亮為其所用,以仁德美名傳天下,在梟雄林立的三國中爭得一席之地。
  • 為什麼那麼多人都說劉備是偽君子,假仁假義?
    那麼就是這個白手起家最後成為一代君王的劉備為何被那麼多人說成是偽君子,假仁假義呢?請大家往下看。飯桌上劉備覺得這次吃到的肉和以前吃到的肉都不一樣就特意問了一句,當得知吃的肉正是獵人的妻子,劉備也沒有責備獵人反而感動的哭了,後來劉備還給了這個獵人很多的黃金。有很多網友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明擺著奪取漢家天下,但劉備也是借皇叔之名,嘴上說匡扶漢室,實際和曹操一樣。當遠在千裡之外的漢獻帝劉協得知劉備稱帝的那一刻,臉上雖然笑了,但是心裡卻哭了。
  • 都說劉備假仁假義,沒啥真本事就會哭,你確定這就是真相嗎?
    在94版的《三國演義》中劉備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愛哭,因此也有人說他的江山都是哭出來的。說他表面仁義其實是假仁假義!而《新三國》中于和偉飾演的劉備,一改往昔的形象,變成了一個沉著、冷靜和積極進取的劉備。然後又有人開始噴劉備了,說什麼無論正史還是演義,劉備最突出的都不是什麼梟雄的特質,如果能讓人看出劉備是梟雄來,那就是塑造成別人了。有的說于和偉版的劉備跟孫彥軍的比,確實不咋地!
  • 有人說劉備是三國中最虛偽的人,事實究竟是這樣嗎,真相讓人佩服
    最近網上出現很多說什麼看了新三國之後才發現劉備才是個虛偽,假仁假義的人,對於這樣的驚人說法我不敢苟同,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就拿陶謙讓徐州的事來說。反觀劉備呢,自從討伐黃巾以來,只有關羽張飛二人忠心跟隨,並無特別政治遠見,而且官拜官職只是一個小小的縣尉,全都得靠劉備自己來判斷,但由於劉備秉持正人君子做事原則,所以他是一個講究仁義,心地善良的人,心向漢室,並不虛偽。
  • 不要被小說誤導,其實劉備有4副面孔,絕不是愛哭假仁假義的人
    受《三國演義》影響,劉備普遍被人們貼上「假仁假義」、「愛哭懦弱」等標籤,漸漸的臉譜化。假仁假義可不是什麼好事,不由得會讓人聯想到春秋時期的宋襄公,他就因為對楚軍講「仁義」,不肯半渡而擊,反倒吃了大虧。假仁假義再加上愛哭懦弱,如果劉備是這樣性格的話 ,那就不像幹大事的人,更別提最後建立蜀漢政權了,恐怕早早的就會覆滅。我們不能被小說帶偏,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劉備又是另外一副面孔。
  • 劉備是不是英雄?他們是這樣說的
    1.劉備有英雄之志從小,劉備就想坐羽葆蓋車~這是皇帝專車。這不算啥,劉家祖傳口氣。最有說服力的兩件,一件:劉郎才氣。另一件:髀肉復生。第一件,是徐州許汜去看望陳登,陳登對他很冷淡,獨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許汜去詢問劉備,劉備說:天下大亂,你忘懷國事,求田問舍,陳登當然瞧不起你。如果我,我將睡在百尺高樓,叫你睡在地下,豈止相差上下床呢?
  • 一代梟雄劉備,他的義氣到底是真是假,到底是不是假仁假義
    一代梟雄劉備,他的義氣到底是真是假,到底是不是假仁假義在我國歷史上人們經常會稱呼一些人為英雄,奸雄還有梟雄,這三種名稱雖然類似但是意思卻是不同的,提到英雄,我們可能會想起楚霸王項羽在江東自刎之時的壯烈,提到奸雄就會想到治世之能臣
  • 如果劉備最後真的統一三國,復興了漢室,會讓位給漢獻帝嗎?
    三國應該算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歷史時期,無論時間過去多久,三國都是經久不衰的熱門話題。由於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大多數人都對蜀漢集團抱有同情之心,希望蜀漢真的能一統天下,完成延續漢室的傳奇。那麼,假如劉備最後真的統一三國,復興了漢室,會把位置讓給漢獻帝嗎?
  • 為何說劉備假仁假義,他發動夷陵之戰目的,關羽泉下有知也會心寒
    為何說劉備假仁假義,他發動夷陵之戰目的,關羽泉下有知也會心寒劉備憑著一己之力,最終開拓疆土,成就一方霸業。雖如此,但是劉備這輩子仍然有好幾件事情做得並不是那麼漂亮。眾所周知,劉備對外宣稱一直以「仁義之君」自居。而且他所做的事情也似乎都是正道,匡扶漢室,懲奸除惡,這就是劉備的日常。歷史上的夷陵之戰,真的是為關羽報仇?
  • [三國篇·一]劉備是不是英雄?
    1.劉備有英雄之志 2.劉備有英雄之氣 3.劉備有英雄之魂 4.劉備有英雄之義~《易中天品三國·青梅煮酒》因為易中天先生主講的是青梅煮酒,對這四點介紹得少,我現在給其補充內容。1.劉備有英雄之志從小,劉備就想坐羽葆蓋車~這是皇帝專車。這不算啥,劉家祖傳口氣。最有說服力的兩件,一件:劉郎才氣。
  • 有人說劉備假仁假義,可我不認為!
    我其實很喜歡劉備,但如果說其假仁假義,我並不這麼認為,我認為是他施展的手段讓你覺得他並不高尚而已! 在古代,劉備是不是真的皇室後代先不說,先說他在自己的為人處世上絕對有一套,而且辦事的風格讓他自己從一個賣草鞋的做到了三分天下的蜀國開國皇帝,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說到為人處事
  • 三國故事之劉備真的是偽君子嗎?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應該對劉備比較了解吧!尤其是近日劉皇叔蹦迪的視頻在網上大火以後,他的名氣至今都居高不下,甚至還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延伸版本。其實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也是查閱了一些歷史資料,雖然都沒怎麼記住,但還是有些印象的。那麼劉備在正史中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他真的是偽君子嗎?
  • 三國那些事:劉備真的很窮嗎?
    《三國那些謊話》序:劉備真的很窮嗎?諸葛亮真的沒有軍事才能嗎?袁紹真的志大才疏嗎……在聊三國時,人們通常會對一些好漢人物有一些刻板的印象,甚至受一些謠傳影響,不加分辯地接收一些概念,甚至謠傳。本文本著恭敬別史的準繩,力爭復原三國風雲人物真實臉孔,讓三國歷史加倍接近秘聞。
  • 劉備是假仁假義的偽君子嗎?千古人傑諸葛亮跟著他是瞎了眼?
    劉備是假仁假義的偽君子嗎?那龐統徐庶諸葛亮等是被騙了?我們從小就對《三國演義》耳濡目染,多智若妖的諸葛亮、大奸自私的曹操、義薄雲天的關羽、七進七出的趙雲、喝斷當陽橋的張飛等等。看到劉備大家會想到什麼呢?
  • 劉備是仁義之君,還是假仁假義的偽君子?不要被《三國演義》騙了
    ,但其實在骨子裡,劉備似乎是一個假仁假義的偽君子。當年劉備被曹操擊敗而棲身於袁紹手下時,劉備看出袁紹不是能成就大事的人,於是他借聯結劉表為由,離開袁紹而投奔了劉表,當時劉表親自到郊外迎接劉備。在荊州的這七年時間裡,劉表對劉備算不上壞,也算不上好,因此劉備並不欠劉表什麼,但即便如此,在諸葛亮勸劉備直接攻打劉琮以奪取荊州時,劉備卻不忍心,從而放棄了這個佔據荊州的大好時機。
  • 劉備的江山真的是哭出來的嗎?
    有人說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偽君子,只會賣弄哭相,靠著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才能統一大業。有人說他也是亂世之奸雄,謀略手段不遜於曹總。那麼,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看過正史中的記載,應該能更好的認識劉備。劉備的智慧 東漢末年,漢獻帝因不滿曹操專權,派人刺殺曹操,董承聯繫上了劉備,劉備沒有用答應,但是生性多疑的曹操自然不可能親信劉備,於是利用
  • 一個無名無姓的三國小人物,卻差點改寫歷史,否則不會有三國鼎立
    不過客觀地說,大人物雖然對歷史進程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但他們也有著自己的局限,因此在很多時候,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歷史節點,小人物往往可以左右歷史的進程。畢竟歷史是由人書寫的,每個人都在歷史節點上發揮著他的作用。
  • 品三國:曹操得天時,劉備得人和、孫權得地利,但真是這樣嗎?
    品三國:曹操得天時,劉備得人和、孫權得地利,但真是這樣嗎?文|梨花獅子疏影品味三國,閱讀人生,且看眾生百態。在三國中,魏蜀吳三國的領導人總是被人提起的一個話題,而在這其中,都說曹操得天時成功的,劉備得人和發家的,孫權的地利江山不倒的,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依照歷史的走向來看,這三人未必。先來說曹操的天時,天時說白了就是社會發展的趨勢以及走向。
  • 歷史上的劉備真的是一個德行完美卻能力顯弱的人嗎?
    這樣看來,劉備確實挺仁厚的,不過真實的劉備是這樣嗎?有史學字說《三國演義》七分真三分假。劉備當時確實拒絕過陶謙,不過這原因可不是因為宅心仁厚。一、劉備不接手徐州是出於外部和內部的壓力當時劉備如果想要接手徐州是要冒極大風險的,陶謙死於公元194年,在那人時期,諸侯爭霸被分為了袁紹和袁術兩個陣營,曹操在袁紹陣營,陶謙和公孫瓚在袁術的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