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喵星人︱古埃及、猶太教和中世紀手稿中的貓

2020-12-07 澎湃新聞

       「喵星人的鏟屎奴」在當下儼然成了一大批愛貓人士「自輕自賤」又充滿驕傲的暱稱。對於眾多文藝青年,貓的優雅、嫵媚、神秘為他們的生活提供了無盡的安慰與溫馨。在歷史上,貓這種極富神秘色彩的生物也經歷了或備受尊崇、或慘遭屠戮的命運。

       根據2007年《科學》上的一篇研究,現代家貓的各種亞種在基因排列上與中東野貓群譜幾乎毫無差別,證明了家貓確實單一起源於中東地區。考古學家曾在賽普勒斯發現一隻約距今9500年的野貓埋葬在一個人的墓地中,為人類與貓的早期關係提供了一些證據。而在中國的泉護村遺址(新石器時代仰韶、龍山文化遺址),也曾發現距今5300年的兩隻貓的八件骨骼。而根據對其骨骼的膠原蛋白同位素分析,這兩隻貓的食物主要是肉食和粟類糧食,從而證明這些貓很可能是人類餵養的。

       在歐洲中世紀和近代早期歷史上,出現過多次針對貓的大規模屠殺,而且常常與獵巫運動聯繫在一起。為什麼中世紀後期的基督教文化對於貓有如此強烈的憎恨感呢?

       這個故事要從家貓的起源地,中東地區的古埃及文明講起。

古埃及的貝斯特神:喵星人的黃金時代

       在古代文明中,埃及人對貓的崇拜最為引人注目。在埃及神話中,太陽神拉曾經化身為貓,擊敗了阻止太陽東升西落的巨蟒阿波菲斯,人們因此將貓視為神明的化身。早在第二王朝時期(公元前2890年),在下埃及和尼羅河三角洲地區就出現了對貓神貝斯特的崇拜。而在上埃及地區,代表著戰爭和治癒之神的塞赫麥特(Sekhmet)主要是以獅臉女人身的形象出現。上下埃及統一之後,在公元前第一個千年左右貝斯特神和塞赫麥特神逐漸合一,以貓臉女人身的形象出現。尤其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遷都底比斯之後,貓神貝斯特的形象更加固定下來。

貓神貝斯特

       隨著家養貓在埃及地區的普及,其神明形象也從戰爭之神逐漸轉化為守衛家園的神祇,但是仍具有法老捍衛者的象徵意義。比如,在中王國時期的貝斯特神像雖然描繪的是貓臉,卻常常附加一個獅臉面具,以此體現其原初的野性和力量。

       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在公元前450年參觀過埃及的巴布斯提斯(Bubastis),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貓神崇拜記錄。他寫道,在這個地方,如果故意殺害貓,是會被判處死刑的;出於誤殺,則要按照女祭司的要求賠償相當數量的銀子。家養貓死去的話(多數由於食物中毒或被其他野獸咬死),全家人都要剃掉眉毛以表哀悼,否則貝斯特神就會降災。

       死貓要送到神廟中做成木乃伊後安葬。19世紀末期,人們在埃及發現過一處貓墓地,其中埋葬了大約三十萬隻貓。這些貓都塗抹上香料,做成了木乃伊,甚至在墓中還放著供貓嬉戲用的小老鼠和線球。此外,在火災的時候,如果古埃及人看到一隻貓從火場中走過,就要舉行盛大的哀悼儀式,因為這代表著貓神在替人減輕災難。

古埃及的貓木乃伊

       家貓在古埃及主要是防止老鼠偷吃糧食。另外,貓還能與蛇戰鬥,從而為貓賦予了一種高貴而神秘的力量,也符合埃及神話中拉神與巨蟒戰鬥的傳說。家貓除了捉老鼠之外,也常常隨同他們的主人外出打獵,在大英博物館中就陳列著一副古埃及時代的「喵星人狩獵圖」。

       新王朝時期,許多想要生育的婦女也會佩戴繪有貓神貝斯特的護身符,護身符上描繪的小貓數量就代表著她們希望擁有的子嗣數量。到了託勒密時代,埃及逐漸受到希臘化影響,而代表月亮的貓神貝斯特也被希臘人解釋為阿耳忒彌斯的變體。而當羅馬人佔領埃及之後,尤其是基督教的興起,使這種異教神崇拜逐漸歸於湮滅。

大英博物館中的「喵星人狩獵圖」

猶太文化中的喵星人

       有人認為基督教對於貓的負面看法來源於《聖經》中並沒有對這一動物的記載。然而細究起來,這種解釋實在是過於牽強。

       《聖經》裡雖然沒有喵星人的身影,但多次出現過其他大型貓科動物,尤其是獅子和豹子。比如《創世紀》中,猶太人祖先雅各伯祝福兒子猶大時說:「猶大是只幼獅;我兒,你獵取食物後上來,屈身伏臥,有如雄獅,又如母獅,誰敢驚動?」

       有人認為《聖經》中不記載貓是因為埃及人崇拜貓神,猶太人視之為偶像崇拜而不予記載。可是埃及人崇奉的其他動物神,《聖經》中往往有所記載。後人的一些解釋說,雖然猶太人被囚在埃及四百年,但他們可能確實不知道家貓的存在。因為埃及人將貓奉為神明,不大容易被身為奴隸的猶太人所接觸。另外,希臘羅馬文明早期也幾乎沒有貓的身影,他們是在徵服了埃及地區之後才知道家貓存在的。

羅馬時期馬賽克畫中的喵星人捕鳥圖

       值得注意的是,《塔木德》中確實有關於貓的描述。其中一篇這樣說道:「如果上主沒有給我們頒布《託拉》(亦即摩西五經),我們就要從貓身上學習謙遜。」(Eruvin,100b)一份9世紀的拉比解經書中記載,貓的謙遜主要體現在它們常常將自己的臉遮擋起來。而且,貓有掩埋排洩物和清理身體的習慣,也使喜好清潔的猶太人將之視為生活中的美德導師。

       《塔木德》中也有關於貓的負面記載。一位拉比的學生問他,為什麼狗認識自己的主人,而貓卻不能?拉比回答說,因為貓吃老鼠,從而導致記憶力下降;貓吃的老鼠越多,記憶力就越差。但是,在猶太教的習俗中,並沒有後來基督教中對於貓、尤其是黑貓的忌諱。

《宇宙頌歌》中「家養和野生動物頌歌」一章

       大約創作於10世紀前後的猶太人宗教讀物《宇宙頌歌》中(Perek Shirah),描繪了各種受造物讚美造物主的場景,其中貓所唱的頌詞來自於《詩篇》中的名句:「我追擊我的仇敵,並且把他們捕捉,直到將他們除盡滅絕,決不返回。」明顯可以看出,貓作為捕獵者的形象,在猶太文化中還是頗受讚頌的。

       在中古時代,居住於隔都中的猶太人也會養貓,主要是防止老鼠啃噬《聖經》和偷吃糧食。在黑死病肆虐期間,猶太社區中家貓的存在也在很大程度上抵禦了鼠疫的蔓延。當然,一些研究指出,猶太人的飲食習慣與居住環境可能在更大程度上保護了他們。因為在中古晚期和近代早期,不少西歐底層人會吃老鼠肉,這也給傳播鼠疫的跳蚤們提供了更多機會,而猶太人因為清潔飲食律法而往往倖免於難。不過,這些反過來更加強了西歐人對猶太人和貓的仇恨感,認為正是他們在暗中擴散黑死病。

修道院與手稿中的喵星人

       基督教世界並非從一開始就對喵星人充滿敵意。在中世紀的修道院中,一直有貓的存在,而它們的身影也借著中世紀的手稿得以保存下來。除了動物寓言故事集之外,貓的形象更多地出現在中世紀手稿的邊緣補白處,頗有娛樂效果。根據聖伊西多爾的研究,貓的拉丁名字(catus)來源意為「捕捉」。雖然在詞源學上並非如此,這也表明了在中世紀人的眼中,喵星人的主要作用還是捕捉老鼠,被賦予了一種狩獵者的形象。

       老鼠一直是書籍的天敵,這些小動物咬噬的痕跡借著手稿存留了千年的歷史。

一份被老鼠啃咬過的波埃修斯《哲學的慰藉》手稿 © Corpus Christi College Cambridge, MS 214, fol. 122r        

       最讓人們難以接受的是,老鼠們還會啃噬教堂裡面的蠟燭,甚至會去偷放在聖體龕中的基督聖體(無酵麵餅)。這實在是極大的褻瀆!13世紀中期的一份動物寓言故事集裡就描繪了大貓們捉拿偷吃聖體老鼠的場景。

老鼠偷聖體,貓捉老鼠,在底部還有一隻正在演奏樂器的喵星人,Harley MS 4751, f. 30v        

       除了啃噬手稿和到教堂偷聖體之外,老鼠們還會偷吃僧侶們的奶酪,這在當時的歐洲可算是相當昂貴的食物。在一部約11世紀後期的中世紀手稿中,描繪了一隻老鼠爬上餐桌偷吃希爾德伯特(Hildebert)的奶酪,希爾德伯特舉著一塊石頭準備捕殺。桌邊,有一隻被描繪成獅子樣的大貓正威風凜凜地守護著主人辛苦抄寫的手稿。最為有趣的是,仔細觀察希爾德伯特面前攤開的手稿時,赫然發現那上面寫著的竟是對老鼠的詛咒:「最為卑鄙的老鼠,你常常令我惱火。讓上帝摧毀你吧!」(Pessime mus, sepius me provocas ad iram; ut te deus perdat)

希爾德伯特與貓和老鼠,© Prague, Capitular Library, codex A 21/1, fol. 153r      

       一位9世紀的愛爾蘭僧侶曾為自己的愛貓寫下了動人的詩篇。在他的筆下,小貓的捕獵生活和自己的學術探索融為一體。著名動畫電影《凱爾經的秘密》(The Secret of Kells)中的小白貓就來自於這首名為《白盤谷》(Pangur Bán)的詩(節譯):

       我和我的小白貓盤谷,

       從事著相似的事務。

       它的樂趣在捕捉老鼠,

       我則整夜把文字追逐。

       

       那些世人的稱讚,

       遠不及獨坐與書、筆相伴。

       ……

       這工作對我們是多麼的甜美,

       我們對這工作是多麼迷醉。

       ……

       我們在工作中找到各自的寧靜,

       我有我的,我的貓盤谷有它自己的,歡欣。

       在我們各自的藝術中我們找到自己的狂喜,

       我有我的,它有它的。

       

       我在日夜操練我的技藝,

       盤谷也在完美它的技巧。

       我的智慧在日夜增長,

       將漫漫黑夜轉化成無盡的光。
        

       然而,不是所有的貓都這麼受待見。一份1445年的手稿中留下了貓爪印,想必手稿擁有者當時一定非常煩惱。不過,這還不是最苦惱的事兒。一份大約寫作於1420年的手稿中記載著對貓的詛咒,因為抄寫員發現:貓在他抄寫的手稿中撒了泡尿。因此,這位抄寫員不得不在這半頁上停止抄寫,並說明了原因和對後人的告誡:「此處並沒有遺漏,但是一隻貓在某個晚上把尿撒在了上面。我要詛咒那隻某天晚上在代芬特爾這裡,在我的書上撒尿的那隻貓,並因為它的緣故也詛咒其他的貓。一定要注意,在貓可能溜進來的地方,千萬不能把書開著就離開。」

留下貓爪印的中古義大利文手稿被貓尿毀掉的一頁手稿,© Cologne, Historisches Archiv, G.B. quarto, 249, fol. 68r        

       此外,在中世紀的描繪中,貓常常同弦樂演奏家聯繫在一起,這可能是源於它們的鬍鬚和琴弦的相似性。比如,一部14世紀早期的《時令書》(Book of Hours)中就描繪了幾隻小貓正在優雅地演奏三弦琴等樂器。

演奏樂器的喵星人1演奏樂器的喵星人2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喵星人在歐洲中世紀的悲慘遭遇:是怎樣的偏見,讓它們慘遭迫害?
    早在原始社會末期,貓與狗就成為了陪伴人類左右的重要寵物,有人曾經對貓和狗對人類的作用下了一個有趣的結論:「狗是最有用的寵物,而貓是最無用的寵物。」直到今天,在世界各地依然有眾多的愛貓人士,而個別人類的虐貓行為更是會激起公憤,可見當今喵星人在人類社會的地位十分重要。
  • 古埃及人把喵星人當作神來崇拜,但中世紀的歐洲人卻視其為邪靈附體...
    古埃及人崇拜貓,視貓為女神的象徵。而中世紀的歐洲人則仇恨貓,認為貓是女巫,是邪靈附體,是魔鬼的象徵。在古埃及,貓是他們宗教崇拜的對象。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女神巴斯特就被描繪成貓頭人身的女人,被當作豐產和康復之神加以崇拜。
  • 猶太人和猶太教啟示錄
    了解猶太教就要了解猶太民族,猶太民族面臨過許多毀滅性的災難和嚴酷的生存環境,猶太教是猶太人在此過程中形成的產物,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宗教。猶太教的主要教義來自於《聖經》的前五卷。大多數猶太人散居在世界各地散居幾千年,語言和文字已經被同化,所以猶太教是現在存下的唯一共同的猶太文化。
  • 基督教源自猶太運動,而猶太教卻因這兩次起義失敗而被摧毀
    歷史原創作者:溫侃來講歷史基督教源自猶太運動,之後就迅速發展為獨立自治的宗教,其中聖保羅的影響非常大。猶太教自身也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因為公元70年和135年兩次猶太起義的失敗使得朱迪亞城被徹底摧毀。4世紀時,基督教已得到教皇的支持,猶太人仍然可以信奉猶太教,但比起過去,現在的許可令多少有些勉強。狄奧多西封殺阿里烏斯派和異教時,特別指明要保護猶太人。但早期的基督教神學家對猶太教多持貶抑的態度,最多也就模稜兩可。
  • 貓與人類傳染病:貓在歷史上的功過
    家貓是貓科動物中唯一被馴化的物種,在除南極洲以外的所有大陸上都能繁衍生息。它幾乎可以在任何氣候和棲息地茁壯成長,是世界上最具生態學侵略性的物種之一。在這段共同的歷史中,貓既被人類辱罵,也被人類尊敬。 在中世紀的歐洲,一些宗教機構認為貓是邪惡的,導致數以千計的貓被屠殺。然而,後來老鼠身上的跳蚤傳播的黑死病有助於讓貓得到救贖。哈珀和懷特注意到,人類急需這些貓發揮捕鼠專長。貓的聲譽得以挽回。養貓又流行起來了。
  • 喵星人@你,世界上最治癒的擼貓勝地
    它們在土耳其烤肉店和茶館前悠然進出,在聖索菲亞大教堂前曬太陽,在藍色清真寺院子裡追趕、玩耍,甚至能夠在託普卡帕皇宮肆意進出。貓比當地人更像這裡的地道原住民,身形靈動的它們好似才是這座城市真正的主人。說起來,貓和伊斯坦堡的關係,可以說源遠流長。
  • 日本極道刺青貓(上) Horitomo【手稿特輯】
    Monmon cats系列作品將日式紋身中的宗教神鬼、浮世繪武士、龍、鯉魚等題材,巧妙的融入到貓的形象中。本來不敢直視的厚重傳統風格瞬間變得人見人愛了有沒有!(對比一下咯)=============================== 關於創作動機,在書的引言中作者寫道「很多朋友認為我創作刺青貓是因為我是一個愛貓的紋身師,確實如此,但絕不僅如此,我有自己的理由。」
  • 寫貓、畫貓、養貓、偷貓,宋朝關於喵星人的那些事
    屋外風雨大作,屋內暖意融融,陸遊和「狸奴」宅在家裡。「狸奴」是誰?姬妾?書童?丫鬟?都不是,「狸奴」是一隻貓。把「其一」和「其二」連起來,就知道十一月四日當天陸遊的狀態:外頭天氣不好,陸遊窩在家裡裹著毯子、烤著火、擼著貓,然後睡了一覺,做了一個夢。
  • 科學家告訴你:喵星人是如何徵服地球的?
    科學家們對生活從1.5萬年前至18世紀的200多隻貓進行了大規模DNA測序。這項研究的結果在9月15日的一個研討會上被發表出來。因為家貓和野貓的行為習慣、解剖結構存在著明顯的區別,所以關於家貓是否馴化動物一直以來存在著爭論。目前,研究者們對貓的的馴化過程仍一無所知。「我們不知道喵星人的歷史,不了解它們的起源,不知道它們怎樣分布到各處。
  • 喵星人萌化簡史(徵服兩腳獸)續
    上文書我們說到,喵星人與古中國的兩腳獸遺憾擦肩而過,此後,兩腳獸與喵星人等待了數千年終於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約在1.8萬年前,喵星人中的亞洲野貓種群來到了現今以色列與中東地區,因為它們發現這一地帶嚙齒類動物數量巨大,食物豐沛。
  • 魔鬼在細節中:中世紀魔鬼聖經中有撒旦的肖像
    中世紀僧侶一生中有很多時間是在沉思中度過的。在中世紀基督教世界的修道院和修道院的聖旨牆內,兄弟們度過了沉思三位一體,沉思魔鬼,沉思天堂,進而沉思地獄的日子。然而,有一位僧侶不僅僅是在沉思魔鬼,而是在世界上最大的(也是世界上最奇怪的)中世紀手稿中為他創作了一幅巨大的插圖:因此被命名為魔鬼聖經。該手稿的學術名稱是codex gigas,或者拉丁語中的「巨著」。
  • 我們在中世紀的書中發現的最奇怪的意外
    上面照片中的聖經從16世紀就和我們在一起了。如你所見,一隻相當大的鳥,很可能是一隻雞,拖著沉重的腳步穿過打開的書頁,留下了泥濘的腳印。但有時貓和雞不是唯一的書的預兆。在中世紀,孩子們通常通過賓夕法尼亞大學圖書館的Kislak特別收藏中心、珍本和手稿中心,通過令人信服的藝術和人文學科,畫出長著方頭和長腿的成人形象在上面的照片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看起來很方頭的人,可能是一頭牛或山羊。
  • 主角是喵星人的小說,《回到過去變成貓》、《我是貓大王》上榜
    今天,龍龍就來給大家介紹幾本主角是喵星人的網絡小說,《回到過去變成貓》和《我是貓大王》均在其中。陳詞懶調的《回到過去變成貓》是龍龍看的第一本主角是喵星人的小說,應該也是最為出名的此類小說。這部小說的主角是一隻擁有人類靈魂的黑貓,黑貓的主人給它起的名字是黑炭。
  • 歷史的軌跡-《啟示錄》-中世紀文字的力量和特權
    在中世紀後期,為越來越多的讀者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書籍,但即使到了那時,在基督教世界中,識字始終是少數書籍的儲備。這種情況與猶太教形成鮮明對比,猶太教至少在理論上要求每個成年男性都能抄寫聖潔的經文。在18世紀初期,這種情況在英國仍然持續存在:大多數人都無法籤名。
  • 盤點四種出場自帶霸氣效果的喵星人,果然帥氣的貓和男孩子最配!
    城市中養貓的人越來越多,人們為了打發無聊的生活,為了緩解工作生活帶來的壓力,而紛紛投入喵星人的懷抱,希望在可愛的喵星人身上獲得溫暖與安慰。而喵星人也的確不負眾望,憑藉賣萌俘獲了大批貓奴的心,並且越來越受歡迎。
  • 世界歷史:亞伯拉罕時代對猶太教的貢獻
    事實上,從紛繁複雜的亂象中找出真相,正是學術的價值所在。而我之所以堅持「亞伯拉罕時代」的存在,主要是因為:我們尋求的是宗教價值,而不是歷史價值。如果將這個時代從猶太教中抽掉,不僅摩西是不可理解的,而且整個猶太教都不能被理解。當然,「亞伯拉罕時代」在猶太教史上的價值還遠遠不止如此。首先,亞伯拉罕時代奠定了猶太教的一神教的牢固基石。
  • 假的救世主彌賽亞層出不窮,這只是猶太教的神秘主義在作祟?
    因此,在中世紀,猶太教除了拉比傳授的正統神學教義之外,神學思想的發展還有兩個方向,一個是理性主義,另一個則是神秘主義。事實上,不僅僅是中世紀,而且在近代,乃至現代猶太歷史上,都有著神秘主義的「魅影」。那麼,什麼是猶太教的神秘主義呢?關於這一點,我們在了解神秘主義產生的歷史和政治背景之後,就能明白了。
  • 歷史上的秘密圖書館
    阿卜杜勒巴塞特·阿拉罕爾(Abdulbaset Alahmar)是一名常客,他告訴BBC:「一定意義上,這間圖書室讓我回到了過去的生活。就像身體需要食物一樣,靈魂同樣需要書籍的供養。」歷史上,由於宗教或政治原因,也曾有書籍被收藏在秘密或私人場所,其中一處被稱為「洞穴圖書館」。洞穴圖書館
  • 世界上最大的中世紀手稿——《魔鬼的聖經》
    封面《吉加斯法典》是現存世界最大的中世紀手稿1594年,《魔鬼聖經》被作為禮物獻給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魯道夫二世的皇家圖書館,整個藏書在三十年戰爭中被瑞典人於1648年視為戰利品,手稿現在保存在斯德哥爾摩的瑞典國家圖書館,面向普通公眾進行展示。《魔鬼的聖經》抄本的裝訂是皮革覆蓋木板,華麗金屬防護裝置和配件。它長92釐米,寬50釐米,厚22釐米,是已知的最大的中世紀手稿。
  • 喵星人是怎樣來到日本的(中)
    這段故事之中,為柏木與三公主牽線搭橋的紅娘就是一隻唐貓——這隻唐貓在奔跑的時候,脖子上繫著的繩子將帘子高高掀起,屋外的柏木因此得以窺見帘子後面的三公主的體態容顏,並就此種下了刻骨的相思。結果,一直到江戶時代甚至是近代,日本人都在習慣上將貓看做是一種「魅惑之物」。江戶時代的不少文學作品和畫作之中,都喜歡在青樓女子身邊安插一隻貓來表現慾念。總而言之,在平安時代末期以前,由於從唐朝運到日本的貓咪數量稀少,養貓的風氣局限于于宮廷和貴族之中,又因「唐物」在當時的日本是高雅的象徵,故而被稱為「唐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