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信仰就是迷信嗎?完全不同的事情,切忌混為一談!

2020-12-17 如釋我聞

不知道大家對「民間信仰」作何看法,持何觀點。對於不信這些人的人來說可能會認為其是一種迷信思想,特別是對於現在的90後00後來說,對這個很多是持否定態度的。大多的是自己的自己的阿公阿婆還會堅持著這個習俗,相信民間信仰這一說。

如果站在我們這一代人來看民間信仰可能更多的是會簡單的認為這是一種迷信,比如說看手相,算八字一類的,以及對一些牛鬼蛇神的崇拜相信。但站在阿公阿婆他們那一輩去看「民間信仰」。它不是一個籠統的概念,不是只是簡單的一個迷信思想,更多的是一個思想,信仰。可以說是對宗教的一個信仰。一種期盼,願望,並不是愚昧的像傳統迷信一樣去做一些形式上的事情。更多的是對一件事的堅持,虔誠,從心裡出發,發自內心的去相信。而不是愚昧的破罐子破摔的拿錢消災。

中國傳統的民間信仰起初是對於自然界的各種自然現象的不了解,在各種水平能力不發達的情況下只有單純的通過自己的一些理解再加上上層統治者為了穩固自己的權利將自然現象神話論,天人合一等思想。就讓下層老百姓對各種自然現象,元素的一個膜拜,將自己的願望寄託於諸如風神,雨神之類的。虔心期待自己的心願。將他們列為自己崇拜的對象。長久的流傳下來就成為了一種民間信仰。

只是與現在我們所說的信仰不同的一點在於,那時的民間信仰對於信仰者是有一個明確的崇拜的對象的,再加上這個對象所具有的不切實際性,比如說乾旱年間祈求甘雨,就會特定指向「雨神,雷神」等具有神話了的降雨權利的假象神話的虛擬事物上。

慶新的是民間信仰不同於迷信與邪信。對於信者沒有強制性,民間也一直是「信則有,不信則無」。信與不信也並沒有什麼思想或者經濟等上面的負擔。只需要一顆簡單的虔誠的心。所以說在本質上看,民間信仰是本善的,單從其字面意思看也可以大膽的猜測它的本質。再加上比較其與迷信,邪教的區別,善惡在自己心中就有了區分定義了。

現在的信仰不同於以往的民間信仰,更與迷信和邪教有著天壤之別,現在的信仰更多的是對於自己的理想,願望的代名詞,一種動力所向。這也是全社會的科技,教育,經濟發展所至。

佛陀說的輪迴是輪轉五道,為什麼現在卻是六道輪迴呢?

學佛就一定要吃素嗎?在佛陀的時代,出家人又是怎樣飲食的呢?

佛陀時代只有精舍,為何傳到了中國卻出現了無數寺廟呢?

相關焦點

  • 信仰是迷信嗎?信仰與科學矛盾嗎?
    據文獻考證,「迷信」兩個字首先出現於佛教《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四·明信品第十一》「七者有迷信,謂惡信,由顛倒故;八者不迷信,謂好信,由無倒故」,意思為:心因迷惑,而產生的是非顛倒的相信。佛教稱「惡信」;反之稱「好信」或「正信」。
  • 信仰虛幻嗎?科學發展的盡頭,應該就是信仰
    善商整編導 語科學與信仰各有自己的範疇,兩者性質不同,並不衝突。科學的盡頭,也許就是信仰的開始。人生要完美,我們需要科學,也需要信仰。科學、信仰與人生這是一個科學的時代,有人以為科學進步以後,信仰遲早是要被淘汰的;也有人以為如果一個人研究科學,他就絕對不可能有宗教信仰。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過去科學家認為很有把握的事情,在今天科學家已經認識到不那麼有把握了。
  • 弘一法師:佛法與迷信的區別就這5點,大多數人卻混為一談
    生活中許多人是無神論者,也沒有任何宗教信仰,這是個人自由,但是卻有人忽視了佛教中的哲學成分,將佛教與迷信混為一談,這其實是因為對兩者的區別不夠明確。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有很多的信仰者,其中李叔同便是其中一個。
  • 信仰是高層次的精神活動,對人生有很大幫助,而迷信則不然!
    信仰是高層次的精神活動,對人生有很大幫助,而迷信則不然! 這種相信帶有很大的盲目性,迷信的人往往還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 這種人往往固執己見,心胸狹隘,不能進步。 其實根據現在的社會現象來看,在某種意義上,迷信科學比迷信宗教的現象更為嚴重。不過很少有人指出來罷了!而信仰則不同。
  • 潮俗研究社:潮汕「眾神」信仰盛行,真的是「迷信」嗎?
    大家好,這裡是潮俗研究社,我是俗人,本期內容要分享給大家的是潮汕地區信奉眾神盛行,真的是「迷信」嗎?眾所周知,在潮汕地區,沒有什麼固定的教派,但潮汕眾神信仰,在潮汕的不同地方,他們供奉的神明有的相同,有的不同,而且在同一個地方,供奉的眾神,不單單只有一個,每個「神明」都有自己的職責,逢年過節都會祭拜,這真的是迷信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 民間信仰與迷信背後的心理學機制
    從訪談的資料可以看出,沒有一個受訪者非常肯定的回答是迷信或者不是,他們的態度相似,都認為有迷信的成分,只是比例的大小不同。總結下來無非有這麼幾種觀點:第一,稍微信仰,不影響自己的正常行為和身心健康的還是可以的。
  • 中國人的信仰是什麼
    中國人的信仰中國人有信仰嗎?『有』。為什麼我們這樣肯定地回答呢?因為我們談起信仰,大多數中國人把政治信仰和個人信仰混為一談。認為馬列主義實現共產主義是中國人唯一信仰,傳承五千年文化的儒釋道思想是迷信,所以中國人就沒有信仰傳承的歷史根基,也就沒有信仰。把看命、算卦、風水、巫婆、跳大神等一系列糟粕的東西都歸罪於儒釋道,認為是儒釋道是迷信、是鎖住人民翻身的鎖鏈。由於人們對信仰的錯誤認識,『破除迷信』的口號響了這麼多年,誰還敢有個人信仰呢。所以,大多數有個人信仰的國度把我們中華民族稱之為『野蠻民族』。沒有信仰怎麼野蠻掛上勾。
  • 信仰與迷信不同,維護信仰到迷信的程度,便使信仰毀滅
    所以他認為中國人的信仰不是宗教的,是哲學的。這樣的哲學信仰無需組織,不分場合,而是潤物無聲地自化於中國人的生活中。中國人的哲學信仰就是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大多數中國人之所以不需要從事宗教信仰的活動,是因為他們已經在每天的日常起居,為人處事中實踐者他們的哲學信仰。
  • 死後續存不是迷信,六道輪迴是生命序列裡的不同環節
    生命的去向有縱向的、自高至低很多層次,這要看心性水準;也有橫向的,在同一空間存在不同的世界,轉生到哪裡要看生命之間的緣分。六道輪迴並不是迷信。如果硬要說六道輪迴是迷信,那麼,何以人死如燈滅的說法就不是另外一種迷信呢?死後續存與死後無存,是對生命未來唯一的兩種判斷和解釋,非此即彼。
  • 中國人的民間信仰,一直都有神的參與,如何探尋現代迷信的根源?
    迷信是人們對自身的命運一種非理性的信仰和活動。傳統迷信和現代迷信在內容和表現形式上有很大的差別,但本質都是出自對命運的一種非理性的信仰。現代迷信具有非宗教性、非理智性、無意識性及文化制約性等特徵。對現代迷信的根源必須進行綜合的、整體的分析,必須考慮與其相關的社會因素、認識因素和心理因素。
  • 犯太歲是迷信嗎?
    犯太歲是迷信的說法嗎:  犯太歲是地道的民間信仰,在嚴格的佛教教義立場上來看,是徹頭徹尾的附佛外道。還有一點希望您搞清楚,那就是什麼是迷信,迷信是指:對一樣東西沒有透徹的或正確的了解,就人云亦云迷迷糊糊的去信仰去崇拜。對於民間信仰只要不反人類反社會那就隨他去吧。既然存在,那就一定有存在的道理。畢竟都有端正人心的功效。如果說他有靈驗那也不會比皈依三寶的靈驗。這東西歸根到底還是劃在迷信範疇內的。  什麼是太歲?
  • 心中有信仰,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有一個年輕的爸爸,抱著5個月大的孩子,爸爸又高又壯,孩子在他手裡就像個玩具一樣。孩子轉過來,長得就是爸爸的翻版。只是這世間,大的東西都不精緻,不可愛!人也不例外,就像這小孩,醜得可愛,醜的精緻,醜得漂亮!鄰座是一家子,姐姐和妹妹,50歲左右,姐妹倆長得極像,瘦高個,收拾乾淨利落!
  • 信仰何以墮落為迷信?(下)——士師記裡隱藏的福音
    米迦:出於私意進行崇拜,把製造的偶像當作耶和華神去敬拜,結果是打著耶和華信仰的名義製造了一個奇葩怪胎——偶像崇拜的混合主義宗教形態。光有屬靈熱情,卻不照著真理而行,何等的可悲!而且,他還天真地想當然地認定「耶和華必賜福與我」。受蒙蔽何其深!年少的利未人:完全是一個宗教上的投機分子,漠視自己應有的使命和職責,只關心計較酬勞,有奶便是娘,毫無節操可言。
  • 臺灣政治為何「迷信」? 專家:民間信仰很有影響力
    但是,在臺灣社會中,民間宗教信仰依然十分普遍,各類宗教廟宇星羅棋布,每隔三五裡就有一個小的廟宇。廟宇不僅扮演地方信仰中心的角色,還能起到凝聚社區、團結地方民眾的作用。因此,幾乎臺灣所有政治人物都對廟宇十分尊重,通過參拜地方廟宇、積極參加宗教活動向地方群眾示好,提升知名度。同時,臺灣社會還是一個移民社會。從臺灣發展的歷史上看,大量的民眾是跨過臺灣海峽來臺灣「討生活」。
  • 國家公務員面試熱點:官員信仰缺失迷信鬼神
    段爾煜表示,「一些政府內部的紀律管理、幹部教育和權力決策管理鬆弛,給了官員迷信滋生的土壤。」     「領導幹部和政府部門不同於民間百姓,是社會的管理者,迷信風水是一種倒退。」金子強認為,官員迷信將帶來負面示範效應,傳導社會負能量,會帶來更多併發症,引發更多的社會問題顯現,為滋生官場腐敗提供了土壤。
  • 求籤解夢就是迷信嗎?
    在中國,兩人中就有一人迷信求籤,四人中就有一人迷信星座,五人中就有一人迷信周公解夢。然而,五十個中國人中,只有一個人具備基本的科學素養。這比起發達國家來,落後了二三十年。根據我在生活中遇到的這方面的事情和切身經歷來看,我不贊同這一看法:有的人認為,我們的國家是一個迷信的國家。
  • 那些年你在寺院許下的奇葩願望,都實現了嗎,是信仰還是迷信?
    每個城市都有佛寺,去寺院祈福、許願是大多數人都會幹的一件事情。人們希望能得到佛祖和菩薩的保佑,從而實現自己的願望。關於暴富的許願最最好笑的就是那什麼「一夜暴富」,虧你想的出來啊!這哪裡是什麼許願,這哪裡是什麼信仰!
  • 牛頓也迷信!牛頓最後為什麼信仰神?證明上帝的存在
    當今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信仰宗教,當人們遇到難題時,總是會把希望寄託給神明。很多人認為這就是迷信,那是因為我們沒有信仰,真正有信仰的人是十分相信神明的。我們如今的社會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科學,不再愚昧。
  • 科學和宗教不能混為一談
    ▲2017年未來科學大會 圖片來自新華社10月28日,潘建偉院士和來自北京、天津的中小學生對話,有學生問起如何看待「物理學發展到極致就是哲學,哲學發展到極致就是宗教」這個表述。潘院士直言這種表述,對科學和宗教的關係的解釋是完全錯誤的。
  • 專業概念的嚴謹性——以「迷信」為例
    說到把民間信仰稱為迷信,其實是站在精英文化的立場,對草根文化進行批判,這很難說沒有偏見。精英知識與民間信仰有矛盾,它隱含的邏輯是——在關於ABC的爭論中,「我」是正確的,所以「我」在ABCCDEF……方面都正確的。精英文化有優勢,堅定地認為所有的正確都在自己手裡,精英文化教育普及的結果必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