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成語中感悟中醫文化
不過,或許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一些耳熟能詳的成語,如吐故納新、對症下藥、標本兼治、防微杜漸、中氣十足等,都是從中醫知識演化而來。 《讀成語 學中醫1》,作者:培松,繪畫:南窗,出版單位: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0年5月《讀成語 學中醫1》一書通過成語講中醫,通過中醫講故事,通過故事講文化,通過文化講歷史。
-
以成語典故解讀中醫的新嘗試!《讀成語 學中醫 1》出版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在「抗疫」戰場上,中醫又一次以嶄新的姿態走入大眾視野。近日,由河南大學出版社策劃的趣讀成語系列叢書《讀成語 學中醫 1》正式出版。這是趣讀成語系列叢書的第一本,也是以成語典故來解讀中醫的全新嘗試。
-
河南出版《讀成語 學中醫1》,用成語典故解讀中醫文化
在「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的5月,在中醫又一次以嶄新的姿態走入大眾視野的今天,由河南大學出版社策劃的「趣讀成語」系列叢書《讀成語 學中醫 1》正式出版。這是「趣讀成語」系列叢書的第一本,也是以成語典故來解讀中醫的全新嘗試。
-
品讀|在成語裡遇見中醫智慧
關於中醫,我們自己還需要對之有更深的了解。比如說,我們需要知道,中醫除了是一種治病的學科、手法,還是一門蘊涵著關於身體、自然的智慧之學。中醫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其智慧也沉澱、體現在諸多經典成語之中。成語,作為漢語言文字中尤為閃亮的那顆珍珠,是前人生活的積累和思辨的閃爍,是最能體現民族特色的詞彙。但是您知道嗎?在很多成語中,我們可以遇見中醫。
-
讀成語學中醫!這100個成語故事中,原來都藏著中醫智慧
2020年一場疫情的爆發,讓中醫又一次以嶄新的姿態走入大眾視野,並再次成為被關注的焦點話題。近日,一本由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讀成語 學中醫》,將中醫藥文化和成語典故聯繫起來。作者用講故事的形式,解讀了100個跟中醫有關的成語故事。
-
《讀成語 學中醫1》一書正式出版 以成語典故來解讀「中醫」的全新...
近日,河南大學出版社推出了解讀中醫藥文化和歷史典故的《讀成語 學中醫1》一書。這是趣讀成語系列叢書的第一本,也是以成語典故來解讀「中醫」的全新嘗試。據了解,本書作者培松根據多年的宣傳工作經驗,結合掌握的豐厚歷史文化知識,經過大量的採訪和學習,認真構思,精巧謀篇,用活潑通俗的語言,佐以風趣幽默的插畫,以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為切入點,從成語典故與中醫的淵源關係上,遴選了一批故事性強又有啟發意義的成語,以成語講中醫,以中醫講故事,以故事講文化……為讀者精心奉獻了這冊講讀中醫哲學和文化的讀本。
-
對症下藥(成語裡的中醫)
開欄的話「成語裡的中醫」欄目今天和大家見面了。為什麼要開這個欄目呢?主要想傳播一些有趣味性的中醫文化知識。中醫藥根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與古人的生存生活休戚相關。而成語是約定俗成、廣泛使用的短語,其中有不少反映了中醫治病救人的內容,如病入膏肓、對症下藥等;有的是文人學者借用中醫概念來說明社會現象的,如諱疾忌醫、無病呻吟等;還有一種情況,是其他領域的用語被中醫拿來改造後賦予了新內涵的,如起死回生、不寒而慄等。我們想通過介紹一個個與中醫有關的成語,來說明廣義的醫學、廣義的健康概念在中國文化中源遠流長、根深葉茂。
-
《讀成語學中醫1》|學成語知中醫,長智慧更健康
今天來說說跟中醫有關的成語故事。成語有故事,有世情,有歷史,有道義春秋,中醫是科學,是哲學,是文化,是大千世界。該書通過成語解講中醫,通過中醫講讀傳統文化,輔以妙趣橫生的漫畫插圖,讀來讓人忍俊不禁之餘,亦可了解中醫的發展歷史,領悟中醫與中國文化的內在關係,知曉中醫的博大與神奇。
-
南窗@培松 漫畫中醫成語《讀成語學中醫1》出版發行
這套叢書共六本,河南大學出版社將用兩年時間陸續推出,《讀成語 學中醫1》通過成語解講中醫,通過中醫講讀傳統文化,輔以妙趣橫生的漫畫插圖,讀來讓人忍俊不禁之餘,了解中醫的發展歷史,領悟中醫與中國文化的內在關係,知曉中醫的博大與神奇
-
趣談「針砭時弊、過猶不及、神魂顛倒」等成語中隱藏的中醫烙印
那有沒有成語是中醫的理論哲學呢?有的。我有個謬論:過猶不及,是中醫的理論哲學。(這個詞不僅局限於中醫)「及」且「不過」為「中」。「過」與「不及」皆為「不中」。「中」為生理,「不中」為病理。所以「過猶不及」,「過」如同「不及」,都不是「中」,都是病理狀態。「過」和「不及」同樣的,都是病理,所以中醫追求「中」,「中」就是生理。中醫治病,是將「過」與「不及」的病理狀態恢復到「中」的生理狀態。
-
聞雞起舞(成語裡的中醫)
聞雞起舞是一個很勵志的成語,故事大家都不陌生,說的是東晉時期將領祖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他們在每天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鍊,只為練得殺敵本領,為國效力。
-
成語裡的中醫:杯弓蛇影
「杯弓蛇影」這個成語,其實講的就是「治心病」的故事。 《晉書·樂廣傳》中講到,西晉名士樂廣有個好友,很久沒來作客。樂廣一問,好友道出心結——上次來你家宴飲,剛要端起酒杯,卻發現杯中有條小蛇,心中百般不快。雖然勉強喝下了酒,可回家輾轉難測,不久就病了。 小小酒杯,斷然盛不下一條蛇。樂廣思忖,自家牆上掛著一張角弓,並用漆在弓上畫了蛇,好友怕是把酒杯中的角弓倒影認成了蛇。
-
老子《道德經》中的成語,各個蘊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學會受用無窮
《老子》中共包含成語100多個。雖然只有5000字,但該書字字珠璣,句句哲理。有些句子後來形成了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據統計,大約我們常用的成語出自道德經的有100多個。包括:功成身退、暴風驟雨、虛懷若谷、受寵若驚、紫氣東來、自知之明、知足常樂等等。
-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國符號:中醫、中藥
中醫是中華民族原創的,土生的,獨有的,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符號。她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深烙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印記,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其他形態相為連通,共成一體。中醫學所肩負的已不僅僅是醫學的本職,同時,還承擔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薪火傳遞。可現實是,在中國的文化大環境中,中醫處處被動挨打,甚至有些狼狽不堪;造成中醫從骨子裡缺乏自信,不得不依靠科學和西醫的大樹,所以,我們去中醫院也看不出與西醫院有什麼兩樣,中醫診療手段反而成了附屬和點綴,中醫特色成了口頭禪。
-
杯弓蛇影(成語裡的中醫)
「杯弓蛇影」這個成語,其實講的就是「治心病」的故事。《晉書·樂廣傳》中講到,西晉名士樂廣有個好友,很久沒來作客。樂廣一問,好友道出心結——上次來你家宴飲,剛要端起酒杯,卻發現杯中有條小蛇,心中百般不快。雖然勉強喝下了酒,可回家輾轉難測,不久就病了。小小酒杯,斷然盛不下一條蛇。
-
中醫之道,篆刻之美—文化藝術展 2
中醫之道,篆刻之美—文化藝術展 2,不斷汲取中華文化精華,歷代名醫留下浩瀚的醫學典籍,其中蘊含著「仁者壽」的道德健康理念,「醫者仁術」的醫德觀,動態平衡的健康維護,「治未病」的早期幹預理念和扶正祛邪的治療法則等等,升華了中華文化內涵,形成鮮明的中醫藥文化特色。
-
中醫之道,篆刻之美—文化藝術展 1
幾千年中醫理論與實踐的發展過程,不斷汲取中華文化精華,歷代名醫留下浩瀚的醫學典籍,其中蘊含著「仁者壽」的道德健康理念,「醫者仁術」的醫德觀,動態平衡的健康維護,「治未病」的早期幹預理念和扶正祛邪的治療法則等等,升華了中華文化內涵,形成鮮明的中醫藥文化特色。
-
中醫文化介紹:《難經》
中醫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書籍儘管都是古文言文,其實翻譯過來後,裡面蘊含的內容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今天的中醫文化帶大家來認識一下《難經》這本醫書。《難經》是中醫理論著作,原名《黃帝八十一難經》,作者用問答的方式,中醫理論著作。全書共分八十一難,對*腑臟功能形態、診法脈象、經脈針法等諸多問題逐一論述。但據考證,該書是一部託名之作。
-
成語中蘊含的中學物理知識!
我國古代詩詞和成語當中蘊含著很多中學物理知識,以下為一部分網絡上流傳已久的成語物理知識解答,希望能對中學生朋友們有所啟發。一.關於力現象的漢語成語1 刻舟求劍《漢語成語詞典》)(以下簡稱《詞典》)中是這樣解釋的:據說從前楚國有一個人過江時把劍掉在水裡,他在船沿上劍掉下去的地方刻了記號,等船停下後,他便從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找劍,結果沒有找到(見《呂氏春秋"察今》)。比喻拘泥固執,不知道隨著情勢的變化而變化。從物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此人錯選了參照物。
-
沁人心脾(成語裡的中醫)
沁人心脾這個成語的形成,受到了中醫理論的影響,其中出現了兩個器官名稱:心和脾。中醫認為:脾喜歡清爽,討厭黏膩和濁氣;心主神,而人的感覺、知覺是神的一部分。因此,吸入芳香清爽的氣味,正迎合了脾的喜好,使人內心舒適。這個成語最早可以追溯到宋詩《冷泉亭》裡的一句:「一泓清可沁詩脾。」中醫裡有五氣的概念:臊、焦、香、腥、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