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獁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梁新慧
2020年是不平靜的一年,也是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共同戰鬥的一年。在「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的5月,在中醫又一次以嶄新的姿態走入大眾視野的今天,由河南大學出版社策劃的「趣讀成語」系列叢書《讀成語 學中醫 1》正式出版。這是「趣讀成語」系列叢書的第一本,也是以成語典故來解讀中醫的全新嘗試。
據悉,該書共10餘萬字,分為序言、內文和後記三個部分,配以80餘張漫畫作品,從成語典故與中醫的淵源關係上,遴選了20個故事性強又有啟發意義的成語,以成語講中醫,以中醫講故事,以故事講文化,以文化講歷史,以歷史講盛衰興替,深入淺出,可讀性和趣味性並存,讀者可以在成語典故中學習醫學知識,在漫畫笑點中體會先人智慧,是對傳統醫學和成語的有效呈現和完美融合。
該書開篇「不為良相,則為良醫」講述了扁鵲、倉公、孫思邈等早期幾代中醫醫家的故事以及近代魯迅棄醫從文的故事。在「以毒攻毒」篇中,講述了中醫在歷史上很早就有了免疫醫療的探索和論述,並解讀了中醫了不起的辯證思維。在「禍從天降」篇中,講述了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幾起「醫鬧」,指出任何社會問題都有它生存的土壤,換了土壤,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建議從根本上著手,徹底解決「醫鬧」這一痼疾。在「知母貝母」篇中,通過幾個令人啼笑皆非的醫林笑談,指出中醫學的博大精深,非得下一番真功夫才,非經年累月的摸索總結才能洞悉精深的警示。在「高山流水」篇中,詳細講讀了音樂和中醫的淵源,以及歷史的名人雅士利用音樂健身養生的故事等。
通過一篇篇的故事解讀和剖析,《讀成語 學中醫1》系統梳理了中醫和傳統文化的關係,中醫在歷史上的發展演變,中醫對國人生活方方面面的影響等。
《讀成語 學中醫1》語言輕鬆活潑,詼諧幽默,將歷史上一些影響深遠的醫案娓娓道來,並結合當前社會現實加以點評,融入了個人的人生閱歷和生活智慧。該書作者培松是資深媒體人,閱歷豐富,自幼酷愛讀書,多有著述,語言風格流暢自然,多有金句迭出。其所參與策劃和個人作品,多次入選「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的百本優秀圖書」,兩次榮獲「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而書中的漫畫則是點睛之筆,配合閱讀文字內容,讓讀者在哈哈大笑中領會文中深意,在碎片化的時間裡掌握知識,收穫笑點。
成語有故事,有世情,有歷史,有道義春秋。中醫是科學,是哲學,是文化,是大千世界。用該書編輯的話說,《讀成語 學中醫1》有趣,有料,有故事;好讀,好玩,好幽默。
河南大學出版社有關負責人說,「趣讀成語」系列叢書,未來兩年預期將陸續發行六本以上,都以成語為切入點,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沉浸在成語和文化的氛圍裡,在輕鬆愉悅中收穫知識和生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