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澳兩地深化人才領域協同發展好在哪?學者、專家和企業家這麼說→

2020-12-13 央視新聞

澳門特區政府與珠海市代表28日共同籤署的《關於推進澳珠人才協同發展的合作協議》受到澳門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他們表示,兩地深化人才領域融合交流不僅有助於粵港澳大灣區西岸的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也將為澳門產業多元化以及青年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澳珠雙方籤署的協議明確,兩地將圍繞人才領域的政策融通、資源共享、平臺共建、要素流動、活動聯辦以及環境共造等六個方面開展合作,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高端人才集聚區、具有「一國兩制」特色的人才高效便捷流動改革試驗區。

協議提出的具體措施包括,將發揮珠海平臺作用,為澳門培育引進產業發展急需的內地人才及項目;允許澳門相關專業人士經備案後在橫琴執業,逐步推進人才職業資格互認;探索建立人才評定標準銜接制度,逐步實現「一地評定,兩地互認」,推動人才同步享受澳珠兩地扶持政策;鼓勵兩地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共同開展科技研發活動,共享科研設施和儀器,聯合開展重大技術攻關以及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在澳門設立澳珠人才工作聯絡處,統籌人才項目對接,等等。

「在引進人才方面,澳門特區政府將會迎來關鍵的一年。特區政府將制定人才發展的總體戰略,以及人才引進的法律法規,出臺人才培育的政策,希望打造更有吸引力與開放的人才發展環境。與此同時,通過珠澳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將有助於兩地加快吸引和聚集海內外優秀的人才,並在這個基礎上依託國家給予的政策優勢,可以打造一個具有『一國兩制』特色,人才高效流動的創新試驗區。」澳門特區政府人才發展委員會秘書長曾冠雄說。

△澳門科技大學在讀博士及某企業負責人李傑

一系列人才協同發展的政策舉措讓澳門各界人士倍感鼓舞。澳門科技大學在讀博士及某企業負責人李傑表示,人才協同發展合作協議讓他感到振奮,相信這會吸引越來越多像他們一樣從澳門生根發芽,在珠海快速發展的企業,更多的全球高科技人才到粵港澳大灣區從事高科技的創新創業。

「我們最近獲批了珠海的第一個先進智能計算的粵港澳聯合實驗室,澳大參與的琴澳科技深度合作項目『跨域多維電子圍網關鍵技術及應用』還獲得了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說,澳門大學將立足灣區,打造成為大灣區西岸的高端人才培養基地和科技創新轉化高地,通過珠澳高新技術合作,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的科創中心建設。

△澳門旅遊學院院長黃竹君

「澳門和珠海未來進一步推動旅遊領域合作,尤其是旅遊人才培養與交流,將有助於推動兩地旅遊產業整體規劃與發展,對澳門青年人發展來講也將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遇。」澳門旅遊學院院長黃竹君向記者表示。(總臺記者 肖中仁)

珠澳國際人才交流大會開幕 推進珠澳人才協同發展合作

(編輯 金律成)

相關焦點

  • 共享平臺 深化川渝人才協同發展
    11月21日,由重慶市委、市人民政府主辦,四川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協辦的2020重慶英才大會在重慶市開幕。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正譜出席大會開幕式並致辭。今年以來,為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部署,川渝兩地人才工作緊緊跟進。
  • 蘇香玫:發揮兩地比較優勢,深化新時代滬澳合作
    上海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17日上午舉行第二次大會發言,澳門怡暉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滬澳經濟文化發展協會會長蘇香玫委員作了題為《發揮兩地比較優勢 深化新時代滬澳合作》的發言。發言中,蘇香玫表示,近年來滬澳兩地合作機制不斷完善,合作領域不斷拓寬。特別是2019年兩地政府建立了「滬澳合作會議機制」,兩地民間成立了滬澳經濟文化發展協會,為深化上海和澳門的務實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 服務珠澳成果豐碩 「二次創業」再譜新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為珠澳兩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曾是珠海最早最大企業和澳門最大中資企業之一,與澳門政府、駐澳機構和社會各界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珠澳經貿合作、珠澳現代金融服務、珠澳人資教育三大平臺相繼運營,大灣區旅遊教育合作、澳珠金融人才培訓、內地與澳門人力資源培訓三大中心先後落地,舉辦了多場兩地大型經濟合作和高端人才交流、教育培訓活動。
  • 珠海會展業推出「港珠澳大橋會展旅遊帶」
    城市品牌、口碑傳播和與港澳陸路連通的優勢為珠海注入了新動能。珠海會展業借勢推出「港珠澳大橋會展旅遊帶」,以港珠澳大橋為紐帶,探索推進港珠澳三地會展聯辦、資源共享,加快與國際高端要素接軌。  連日來,地處粵港澳大灣區西岸的珠海開放創新發展頻傳佳音:澳門大學—華發集團聯合實驗室及澳門大學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揭牌,將設立微電子、中華醫藥、智慧城市科技、轉化醫學、先進材料等研發中心,深度融入「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20個澳珠重點合作項目在「2019澳珠企業家峰會」上集中簽約,總投資額達198億元,涉及特色金融、跨境商貿、文旅創意、醫養健康等領域;第三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 澳門葡、英文媒體參訪團到訪我市 感受僑鄉魅力 深化江澳兩地交流
    江門日報訊 (記者/皇智堯) 12月11—12日,15名澳門葡、英文媒體負責人組成的參訪團到訪我市,先後參觀了開平碉樓與村落、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新會陳皮村、粵澳(江門)產業合作示範區,感受僑鄉獨特魅力,深化江澳兩地交流
  • 持續加大改革創新力度 不斷深化粵澳金融合作做大做強琴澳金融「大...
    原標題:持續加大改革創新力度 不斷深化粵澳金融合作做大做強琴澳金融「大蛋糕」   珠海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始終高度重視發揮金融作為現代經濟核心的重要作用,金融業已發展成為珠海的支柱
  • 港珠澳大橋背後的戰略意義何在
    圖片來源網絡港珠澳大橋是一條連接香港大嶼山、澳門半島和廣東省珠海市的大型跨海通道,作為中國建設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項目,港珠澳大橋自2009年開工以來就備受關注。圖片來源網絡港珠澳大橋所聯通的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兩個特別行政區(澳門、香港)與廣東九市,整體融合後將會形成一個規模龐大的超級大城市,港珠澳大橋對於大灣區而言,可以說是其支柱,廣東經濟發展,需要新的結構轉型;整個國家經濟發展,也需要新的結構轉型。大灣區各地在人才與產業上的潛在互補性,需要通過更高效的物流與溝通才能激發出來。
  • 同氣連枝 粵港澳大灣區挺進「協同發展時代」
    近年來,港珠澳大橋通車、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進一步加強了香港與內地的聯繫。「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等相繼推出,也促進了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全國政協委員、同心俱樂部主席、祥祺集團主席陳紅天。
  • 港珠澳大橋兩地車牌如何申請
    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大的跨海大橋,歷時8年時間,預計11月份將迎來全線竣工,年底將正式開通車輛。港珠澳大橋粵港兩地車牌的申辦事宜從2017年9月1日正式開始啟動。港珠澳大橋兩地車牌辦理條件首先說下申辦港珠澳大橋車牌的商務車輛要求是私家車,車輛的規格:車長不能超過6米,車上的座位不能超過8座,往來粵港兩地的商務車輛不能從事運營工作。港珠澳大橋兩地車牌的辦理條件是經粵港兩地政府部門基於很多因素考量確定的。
  • ​「珠澳同行」釋放高質量發展潛力
    12月10日,2020澳珠企業家峰會在珠海橫琴舉行,上千名來自兩地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代表參加。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參加人數最多的經貿盛事之一,峰會不僅促成了企業家交流對話的豐碩成果,也書寫和見證珠澳深度合作的奮進精彩。
  • 兩岸及香港、澳門專家學者鄭州共話物流業發展
    中新社鄭州12月6日電 (記者 董飛)「2019海峽兩岸暨港澳物流協同創新論壇」6日續在鄭州舉行。兩岸及香港、澳門專家學者和代表300餘人在論壇上共話物流業協同發展。此次論壇由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河南省商務廳、海峽兩岸暨港澳協同創新聯盟主辦。論壇設置了「網際網路時代的物流人才培養」和「物流業多式聯運現狀及發展」主題活動,參會者6日還赴河南保稅物流區、鄭州國際陸港物流園區實地考察。香港理工大學教授閻洪在論壇上稱,物流是一個很古老的行業,但物流的服務在不斷更新,物流的經營模式在不斷創新。
  • 粵澳經貿深度合作助力企業融入灣區發展
    澳門商會要凝聚商界力量,積極推進澳門參與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廣東和澳門山海相依,合作交往一直十分密切。」廣東省貿促會副會長範新林說,接下來廣東貿促會將促進兩地工商界對接互動,開展線上經貿交流活動。通過中國—葡語國家企業家聯合會中方委員會廣東聯絡辦公室等平臺,共同做好經貿合作大文章。
  • 港珠澳大橋全球最長能抗8級地震 橋下白海豚增多
    新華社發  建成通車後珠海香港兩地通行時間將從陸路約三小時、水路1個多小時縮減到30分鐘車程  全球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昨日正式貫通。據了解,大橋主體橋梁長22.9公裡,宛如一條巨龍橫跨在伶仃洋海面上,橋面上的「中國結」、「海豚」、「風帆」 三個巨型景觀在伶仃洋面上熠熠生輝,已成為港珠澳大橋以及伶仃洋面上的標誌性景觀。
  • 港珠澳大橋能帶動珠海嗎?
    服務業的核心要素不是機器和廠房,而是人本身,所以宜居、成本相對低是重要的加分項。過去,因為沒有港珠澳大橋,這些優勢也無處施展,現在有了港珠澳大橋,港珠澳成為一小時生活圈,兩地人員的通勤可以當天往返,珠海在地理位置上相對深圳的弱勢地位將大為改善,這對港澳服務業人才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回顧歷史可以發現,在自覺不自覺之中,珠海曾經錯過一些產業大發展的時機。
  • 讓川渝協同發展的人才活水汩汩而流
    對於川渝而言,要加快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部署,首先要在人才協同發展方面進行破題破局。<br/><br/>  激蕩人才活水要牢固樹立協同意識。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這是中央層面賦予川渝兩地歷史使命。對此,要打破原有的傳統觀念和地域意識,尤其是在人才交流發展方面,必須要打通關隘。
  • 劉忻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座談會
    劉忻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座談會會議現場12月8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忻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座談會,就市委《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建議。
  • 深港創新 灣區驅動 | 深港物聯網企業家交流活動成功舉辦
    本次活動以「深港創新·灣區驅動」為主題,聚焦當前物聯網行業的發展趨勢、核心技術熱點以及創新應用成果,邀請了來自深港兩地的知名專家、學者,就深入探索物聯網產業生態圈的新模式和新思路,推進大灣區深港合作步伐
  • 大咖論道謀發展,海峽兩岸暨港澳工業設計創新論壇在青島舉行
    本次論壇以「設計驅動品牌」為主題,來自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的青年企業家、榮獲國內外設計大獎的行業大咖、助力工業設計創新的專家學者等300餘人參加了本次活動,藉助論壇這一平臺,分享行業見解,展示創新成果,促進理論領域智慧碰撞和行業之間交流合作。
  • ​深港創新 灣區驅動 深港物聯網企業家交流活動在深舉辦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王志明)12月10日,由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指導,深圳市物聯網產業協會主辦,香港物聯網商會支持的「深港澳科技交流活動——深港物聯網企業家交流活動」在深圳東華假日酒店舉行。本次活動以「深港創新·灣區驅動」為主題,聚焦當前物聯網行業的發展趨勢、核心技術熱點以及創新應用成果,邀請了來自深港兩地的知名專家、學者,就深入探索物聯網產業生態圈的新模式和新思路,推進大灣區深港合作步伐,創造發展新機遇等話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 蘇朝暉:湘澳科教合作為湖南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特別是致力推行「教育興澳、人才建澳」的發展戰略,持續加大科教投入,高等教育和科技創新水平實現跨越式發展。湖南省政協委員蘇朝暉介紹,目前,澳門擁有10所高等院校、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9個教育部研究中心及基地、一批世界頂尖的專家學者和學術團隊,快速崛起的科教創新已經成為澳門的新名片。近年來,湖南與澳門兩地科教合作日益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