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港珠澳大橋通車,它會給珠海帶來哪些發展機遇?
適逢港珠澳大橋開通的歷史時刻,這座世紀大橋會給珠海帶來怎樣的改變?這個話題著實讓人好奇,我找到2016年發表在《南方日報》的兩篇文章,現把兩篇文章整合再一起,並做了一些刪減,分享如下:
港珠澳大橋通車,它會給珠海帶來哪些發展機遇?
圖源:圖蟲創意
有人說香港早已完成產業轉移的浪潮,現在正面臨產業空心化的危機,珠海從香港那裡可能得不到被帶動的機會。其實不然,香港的製造業的確已經所剩無幾,但最核心的服務業,仍然深閨待嫁,有較強溢出動力,它們正面臨高成本的壓力,急需一個新的產業轉移平臺。
比如,香港的金融、醫療、教育、娛樂、電信等產業都是非常優秀的,與內地相比還有很大優勢,但在過去,這些產業因為政策限制的原因,不能在內地直接開展業務。但近年來,政策之門已經悄然打開,珠海的機會之門也隨之打開。
2016年,國務院發布《關於內地對香港、澳門服務提供者暫時調整有關行政審批和準入特別管理措施的決定》。根據這個《決定》,內地進一步向港澳服務業降低審批和準入門檻,涉及電信、海運、辦學、營業性演出、開辦娛樂場所、展覽以及民用航空7個行業。
有些領域的開放力度是前所未有的,比如允許港澳到廣東開辦獨資娛樂場所,允許港澳服務商到內地開展電信業務,允許港澳資本以合作辦學的方式進入內地從事職業教育。藉助《決定》,粵港澳之間可能正在迎來一次全新的產業轉移浪潮,未來就看誰能抓住這個機遇。
和臨近港澳的一些城市相比,珠海的優勢是宜居、成本相對較低、產業與人口的容納空間大。服務業的核心要素不是機器和廠房,而是人本身,所以宜居、成本相對低是重要的加分項。過去,因為沒有港珠澳大橋,這些優勢也無處施展,現在有了港珠澳大橋,港珠澳成為一小時生活圈,兩地人員的通勤可以當天往返,珠海在地理位置上相對深圳的弱勢地位將大為改善,這對港澳服務業人才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回顧歷史可以發現,在自覺不自覺之中,珠海曾經錯過一些產業大發展的時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沿海城市普遍大力發展出口加工業,珠海則把注意力集中在旅遊與部分高新技術產業上。因為起點較高、時機不成熟,當時珠海的產業沒有實現大的突破,城市的經濟體量也始終沒有做上去。
到本世紀初,珠三角其他城市紛紛開始轉型升級,從「山寨經濟」逐漸走向「自主創新」的道路。珠海因為沒有經歷過大力發展出口加工的階段,在資本積累和產業鏈方面與其他先進城市相比還有差距,但也同時讓珠海拒絕了很多低端產業。
但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珠海過去一些短板,事實上已成為了當前珠海發展的後發優勢。相對其他地區而言,珠海的低端產業較少、土地開發強度小、人口素質較高、生態環境好,使珠海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有了更好的基礎。
近年來,珠海以先進裝備製造產業為核心,加快構建「三高一特」現代產業體系,著力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經濟發展呈現良好態勢,在珠三角乃至全省的表現都相當亮眼。
當前,珠海又面臨一個全新的發展契機,即新經濟的時代浪潮、粵港澳進一步深入合作、「一帶一路」加快推進的機遇,珠海是廣東自貿區的重要一極,被賦予了連接港澳、服務內地、面向世界的重要任務。面對難得的黃金髮展機遇,珠海就要做好跨越式發展的充分準備,實現經濟規模和質量的顯著提升。
面對新的發展機遇,珠海需要充分做好迎接的準備。具體來說,一是繼續提升營商環境的美譽度,針對港澳企業提供更友好、更高效、更便利的營商環境;二是繼續提升社會管理的水平,解決好港澳人才到珠海就業、創業甚至落戶的問題;三是要密切關注港珠澳大橋對土地價格、房地產市場帶來的影響,防止出現產業沒發展起來、房價先漲起來、成本先高起來的局面。
房價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看看國內幾個熱點城市的房價規律就能發現,炒樓資金往往比產業資本的反應速度更快,當一個城市出現重大利好的時候,房價會比產業先動起來,導致產業資本的後續進駐面臨成本壓力,產業布局的困難較大。相對港澳,珠海在房價上還存在明顯的窪地效應,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會進一步放大這個窪地效應,這對珠海樓市的誘漲效應是不容忽視的。
當然,港珠澳大橋給珠海帶來的機遇,不僅僅是港澳服務業轉移與外溢的可能,還可以有更多的想像空間。當前,包括珠海在內的珠江西岸「六市一區」已成為「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製造業是珠海以及整個珠江西岸產業經濟的核心支點,要堅定不移地發展製造業。
在這樣一個大戰略中,珠海可以扮演一個「橋梁」的角色。簡單來說,珠江西岸城市群的製造型企業做大之後,比如融資、理財、會計、跨國投資,這些需求的最佳供應者就是香港這個成熟的國際金融中心,但因為內地香港兩地暫時還不能完全融通,香港的高端服務業要高效率地服務珠西和粵西的企業,就需要一個「橋梁」,作為經濟特區與自貿區試點城市的珠海,在跨境商務上具備豐富的經驗,是這個「橋梁」的最佳扮演者。
所以,面對港珠澳大橋給珠海帶來的機遇,珠海一是要承接好港澳優質服務業的轉移和外溢,實現珠海產業經濟的結構式提升;二是在基礎設施上加強與粵西地區的對接,做到內聯外通,成為港澳服務業輻射粵西地區的「橋梁」,力爭成為珠江西岸城市群的生產性服務業中心城市。
特別值得一說的是,在國務院2015年批覆珠海城市總體規劃時,明確珠海是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這說明無論是國家的定位,還是珠海自己的規劃,珠海都不會滿足於做一個宜居的濱海小城,而是要立志於成為珠江西岸的核心城市,改變珠江兩岸發展不平衡的格局。
如果我們對珠海的未來進行大膽展望,可以把廣東的三大城市群與美國加州的三大城市群一一對標,廣佛肇正如洛杉磯都會區,深莞惠正如舊金山灣區,珠中江則如聖地牙哥都會區。
珠海能否真正坐實廣東第三大城市群的核心位置?目前來看,房價已經率先坐實了。這對珠海來說,既是激勵,也是壓力,因為房價向來都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反映人才和資本對城市的認可度,同時也會對產業經濟帶來擠出效應,珠海需要仔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