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零壹財經」(ID:Finance_01),作者:任俊東,36氪經授權發布。
疫情爆發以來影院停擺,電影企業業績受損明顯,其中萬達電影Q1虧損6.06億元、中國電影Q1虧損2.27億元。尾部電影企業面臨更大的出清壓力,截至6月底,已有321家電影類企業註銷。
7月16日,國家電影局官網發布《國家電影局關於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在經歷了長達半年時間的「停擺」之後電影院終於開門了!7月24日,電影院復工後的第一個周五,據貓眼專業版顯示,全國的單日票房時隔182天重回千萬。
在新基建和防控措施常態化的背景下,電影產業鏈迎來升級。阿里影業、商湯科技、螞蟻區塊鏈、百度區塊鏈、騰訊區塊鏈等科技企業在在線協同製作、區塊鏈版權存證、VR/AR視頻製作、遠程傳輸、影片在線存儲、票務精準營銷、人臉自動檢票、VR/AR播放等電影新基建應用場景提供服務。此外具備網際網路基因的阿里、騰訊、百度、字節跳動等網際網路巨頭也紛紛布局電影產業。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電影產業鏈是受損最為嚴重的之一。影院停擺,收入端幾近停滯,而成本費用支出相對剛性導致電影板塊業績虧損嚴重。主要電影產業鏈上市公司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業績受損明顯,其中,萬達電影、中國電影、金逸影視等頭部企業均出現了較大虧損。
表 1:部分上市電影公司一季度業績情況(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Wind,零壹智庫整理
而尾部影院融資實力弱、抗風險能力較差,面臨更大的出清壓力。企查查數據顯示,今年3月以來影院相關企業吊銷、註銷數量呈快速上升趨勢。
圖1:2020年上半年國內影院註銷數量(家)
數據來源:企查查,零壹智庫
從外部競爭而言,短視頻、直播等平臺崛起使泛娛樂內容更加豐富化,用戶注意力進一步被分散,同時文娛線上化進一步加劇視頻平臺與線下影院的競爭趨勢。
為應對內憂外患,電影行業也在積極應對,靜待拐點到來:
4月29日,國家電影局召開電影系統應對疫情工作視頻會議,提出要進一步加大幫扶力度,積極協調出租方減免租金,推動電影專項資金給予貸款貼息,支持各地購買發放電影票券等。
5月12日,對全國 3000 個左右的困難中小影院貸款進行貼息,其中貼息支持貸款額度上限 100 萬的 1000 個左右,50 萬的 2000 個 左右,貼息期限最多不超過 12 個月。
5月13日,對納稅人提供電影放映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徵增值稅(一般為票房的3%左右);免徵文化事業建設費(一般為影院廣告業務的 3%);湖北省免除 2020 年度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湖北以外免除前 8 個月的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一般為票房的5%)。
7月16日,國家電影局官網發布《國家電影局關於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
疫情衝擊下,龍頭公司率先推動資產整合,上海電影、橫店電影、金逸影視等相繼設立併購基金,行業整合意向開啟。年初以來,萬達電影公布定增計劃,華誼兄弟啟動定增引入阿里、騰訊、豫園股份等戰略投資者,唐德影視、慈文傳媒等國資相繼入股。
長期看,融資能力強、經營穩健的龍頭公司的調整有助於規範內部治理、整合行業資源,電影行業市場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今年兩會,16位政協委員聯名遞交了《關於推動中國電影產業轉型升級的提案》,建議國家加強全面規劃和總體部署,推動高新電影技術的研發和產業應用,建設面向未來的影視技術「新基建」體系、面向多渠道的電影發行播映體系和院線多元化的經營模式。
在新基建和防控措施常態化的背景下,電影產業鏈又將會迎來怎樣的變化呢?
自電影產業自誕生起,它的發展就一直隨著科技進步的演進。面對不知何時終止的疫情、防控措施常態化、以及消費習慣的改變,使得擁抱新基建,加速產業鏈升級成為了電影行業當下最大的「勢」。
目前電影產業鏈包括電影製作、電影發行、電影院線和影院四個環節,因為新基建,當下每個環節都產生了新變化、新模式。
圖2:電影產業鏈
數據來源:Bilibili衝浪普拉斯
零壹財經對在線協同製作、區塊鏈版權存證、VR/AR視頻製作、遠程傳輸、影片在線存儲、票務精準營銷、人臉自動檢票、VR/AR播放等8個電影產業新基建應用場景進行了整理分析,供業界參考。
表2:電影產業新基建應用
數據來源:零壹智庫
通過線上化製片管理,製片人可第一時間掌握項目數據、實時看到項目的各項進度、降低風險的發生概率。運用AI技術通過對海量的視頻原始數據的處理、標註、模型的訓練、部署到應用的全流程支撐,滿足標籤識別等算法模型的快速產出、迭代,最終在應用端實現高精準度要求,滿足快速生產、審閱等環節需求。代表企業有阿里影業、商湯科技等。
利用區塊鏈技術把作品信息、作者信息等數據存儲到區塊鏈上並加蓋時間戳,成為作品版權存證證據。區塊鏈上記錄的數據是不可逆且不可篡改的,保證了信息的真實可信,並且通過區塊鏈可記錄版權使用和交易過程,對作品版權進行溯源,為作品的版權保護提供有力保障。相對於傳統的版權登記,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存證,具有操作方便、快捷、成本低等特性。代表企業有螞蟻區塊鏈、百度區塊鏈、騰訊區塊鏈等。
雖然目前國內VR觀影設備的普及率較低,但因為新型體驗式商業的快速發展,本土VR影視作品除了成為電影正片宣傳載體和概念化作品之外,在一些頗具特色的視聽娛樂消費場所大放異彩。放映方對播放場地和環境也進行了近似風格的設計和裝修,創造場景的一致性以吸引更多觀眾。代表企業有暴風科技等
5G時代所帶來的是信息分發技術的優勢,一個基站能為100萬用戶提供高速率的信息分發服務,並且沒有任何卡頓。這就使得在5G時代佔據信息分發優勢的企業,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將用更低的成本覆蓋更多用戶。代表企業有中國移動、華為等。
電影製作中有大量的圖形圖像處理負載,需要可視化 GPU 處理圖片及可視化設計,同時需要大量計算、內存或存儲來存儲及處理媒資數據。將媒資數據存儲在雲端,網絡剪輯環境下實現項目共享,多人本地終端同時工作,分別進行剪輯、字幕、特技、調色、包裝。代表企業有百度雲、阿里雲、騰訊雲等
日漸成熟的大數據、雲計算技術,讓所有的行業都向用戶需求傾斜,也即看到每個用戶的差異性,更有效率的推薦信息。5G時代,有了更強大的數據支持,過去較好不叫座的低成本文藝電影,將有可能會被推送給更多精準定位的消費人群,從而最高效率地促動產品的利益最大化。代表企業有淘票票、貓眼電影等。
根據《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電影放映場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指南》要求,電影放映場所應配備測量體溫設施設備,同時售票方式需得到調整:全部採取網絡實名預約、無接觸方式售票;實行交叉隔座售票,保證陌生觀眾間距1米以上;每場上座率不得超過30%。因此,在已經復工的影院中,人臉識別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同時,人臉識別技術還可以與紅外熱成像技術相結合, 「人臉識別+測溫」能夠減少驗票與測溫兩個環節的人員接觸,為疫情防控帶來幫助。代表企業有海康威視、曠視等。
隨著5G商用的逐漸推進,5G網絡的低延遲特性將推動虛擬實境VR和AR以及其他沉浸式影視娛樂的興起,而行業勢必會據此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在娛樂行業快速增長的時代,沉浸式體驗必然成為主流。華為、創維等。
1、通過5G與雲存儲技術,實現片源遠程傳輸與在線存儲,縮短發行周期,降低發行成本:2、基於5G、VR/AR與超高清視頻播放技術,打造全新觀影環境與體驗,提升觀眾粘性;3、運用視頻監控、人工智慧等技術實現人臉自動檢票、智能安放等智慧管理功能,降低運營成本。
圖3:智慧影院應用案例
數據來源:中國移動
在新基建的浪潮下,面對產業升級,究竟是哪些電影公司做好了準備,更有充足的人員和技術來推出新產品,推進新應用呢?無疑還是具備網際網路基因的公司。
而事實上,近些年網際網路企業也已紛紛入局電影行業,美國有亞馬遜、谷歌、蘋果等網際網路科技巨頭,國內的入局者,最早是樂視,接著是BAT三大巨頭。
阿里:在電影製作發行領域布局有優酷電影、光線傳媒、華誼兄弟、博納影業、萬達電影、鳴澗影業、和和影業等。影票銷售領域有淘票票。院線領域有東方嘉影、大地影院、星際影城、鳳凰佳影。
騰訊:在電影製作發行領域布局有博納影業、華誼兄弟、企鵝影業、騰訊影業、微影時代、騰影影視、貓眼微影。影票銷售領域有貓眼電影。
百度:在電影製作發行領域布局有愛奇藝影業等。影票銷售領域有百度糯米。院線領域有星美控股等。
表3:BAT在電影行業的布局
數據來源:零壹智庫
今年,字節跳動、360等紛紛入局,加速在電影行業的布局。
3月24日,抖音文化(廈門)有限公司成立,公司經營範圍包括電影和影視節目製作、發行,演出經紀業務,文化、藝術活動策劃,文藝創作與表演等,天眼查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由字節跳動有限公司100%持股,後者的最大股東為張一鳴,持股比例98.81%。很明顯,字節跳動為了向長視頻領域擴張開始了自己在影視產業上的布局,這是又一頭部網際網路公司進入了影視行業的賽道。
從字節跳動從春節檔購買徐崢的《囧媽》版權全網免費播出正式上線旗下網播平臺,之後在院線籌備開工之際,再次購買大鵬、柳巖主演的《大贏家》吸流量拉新,讓字節跳動頭條系(今日頭條、抖音APP、西瓜視頻)這個短視頻平臺以長視頻的姿態,也快速的闖入了人們的視線。
成立影視公司正式進軍這也是意料之中,從優愛騰三大巨頭搶佔長視頻用戶在疫情期間也算是選對好的時間點。
2020年4月3號,360金融開設 Finance Productions,這是一家全新的電影工作室,致力於探索將人工智慧技術與影視製作相結合,通過深度機器學習,建立高拍攝效率、低成本的影視工業智能化流程。
資料顯示360 Finance Productions工作室將由360金融負責人Haisheng Wu領銜。與眾多網際網路企業布局影視行業不同的是,360金融展現了他們進軍電影行業的堅定信心,工作室成立之初即發布了首部電影作品——《「碼」上戰疫》。
儘管2020年上半年,電影行業被按下「暫停鍵」,但隨著電影行業的復工,以及新基建對電影產業鏈的賦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電影行業一定會迎來新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