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舞:一場古與今的對話
——記第十二期「舞聚雲端」舞蹈訪談節目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中國古典舞在人類文明的紅氍毹上輝煌與沉潛,在交替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品格,在回望舞蹈歷史長河的奔騰不息中,探尋中國古典舞這一河流支系的初心與使命。近日,由中國舞協主辦,中國文聯舞蹈藝術中心、 《舞蹈》雜誌承辦的「舞聚雲端」舞蹈訪談節目伴隨著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初評帷幕的落下迎來了第十二期,活動邀請了「荷花獎」古典舞評獎的初評評委及歷屆金獎獲得者做客直播間,以歷屆獲獎作品為例,共同探討中國古典舞的創作、表演與教學,一起乘著荷風話古典。
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距上一屆評獎歷時三年,本屆評獎全國報送作品的熱情空前高漲,最終在174個報送作品中篩選出17個作品入圍終評。本屆評獎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一改往屆古典舞單、雙、三人舞居多的「三足鼎立」態勢,群舞創作的優勢凸顯。另外,從報送作品的單位組成來看,在全國22個省區市的中國舞協團體會員單位、 6個中直院團以及2個新文藝群體的覆蓋範圍下,地方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深耕已初見成效。但是在可喜的局面下仍然伴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本屆「荷花獎」古典舞初評評委、北京舞蹈學院原副院長王偉教授和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家一級編導唐文娟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國古典舞承襲著中國古典精神,勾勒著東方古典形態,而如何在古典的範疇中進行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創造出獨屬於舞臺藝術的價值,王偉一語中的,她認為「藝術創作要遵守規則,創作古典舞要找到精神文化傳統價值觀上的歸宿感,這是一種不可變的永恆價值,而在藝術形式和語言風格上是可變的,要從美學意義上去做探索工作,用中國的藝術美學去重構身體,強調中國藝術美學講求顯隱繁簡的相對法則,要從美學觀和精神層面重塑我們的傳統。 」沉澱積累才能造就精品,正如第一屆中國舞蹈「荷花獎」的金獎作品、孫穎創作的《踏歌》 ,改變了以往追求技藝感的藝術傾向,為古典舞注入了意蘊和文化觀念,打破了古典舞固有的創作模式,成為具有歷史意義的典範。也正是由於缺乏藝術創作積累和沉澱而造成的創作弊端,唐文娟直言:「本屆古典舞作品題材選擇多樣,但是風格卻有些混雜,有些作品故弄玄虛,名字起得過於晦澀,這不能說明作品有文化,其實是題不達意的一種表現」 。
在限制中追求創新,在規則中尋找自由,是把握中國古典舞創作的關鍵所在,作為「荷花獎」數屆金獎獲得者,「閒舞人劇場」導演、編舞、製作人趙小剛在古典舞的創新方面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創作任何作品,都要從本心出發,用身體的語言來感動人,創作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試驗新元素的過程,只有在百花齊放的狀態下,中國古典舞才能發展得更加繁榮。 」正如他的獲獎作品《麗人行》 ,首先是向前輩孫穎的《踏歌》致敬的作品,在一些創作理念上對後者有所學習,但是在服裝、動律、手臂、步法等方面又做了自己全新的嘗試,以古典形式表達當代觀念,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中國舞蹈「荷花獎」評獎是一個具有催化作用的平臺,在倡導題材多元化、形式多樣化的宗旨下,讓編導們能夠勇敢地在前行的路上為藝術創作去努力探索,不斷煥發藝術創作的活力。來自北京舞蹈學院中國古典舞系教授胡巖向來以編創人物見長,他的代表作品《濟公》突破了常規人物題材的選擇,增加了古典舞中人物塑造的豐富性。在談到如何塑造人物時,他坦言「藝術創作要有空間,在藝術作品中應該把人物不同的側面展現給觀眾,多元化的情感處理使人物更加豐滿和有力,如果只展現人物的一個面,則會陷入『照片化』 『臉譜化』的桎梏。 」在當代藝術作品中,符號化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藝術現象,北京舞蹈學院創意學院副院長張雲峰在他的代表作品《故國》中力求尋找與以前不同的創作方式,嘗試舞臺呈現的視覺化,在動與靜之間創造一種有意味的舞臺布景關係。他認為「技術符號是能說話的,是能夠表達情感內涵的,從身體技術轉變為情感的過程是從動作轉變到語言的必經途徑」 。
藝術的發展根本性在於人,創作能力的培養離不開藝術教育。近年來,中國舞蹈藝術的普及化教育繁榮,但是大部分僅僅停留在對肢體的開發,缺少藝術精品的教育引導,在創作型人才培養上如何解決藝術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王偉入木三分地談道,「首先,人才培養需要綜合歷史、理論、美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同時還需要感悟力、判斷力、思辨力、分析力的鍛鍊;其次,要重視文化傳承的意義,把傳統經典劇目作為知識構成加以傳承,通過藝術實踐保留經典,傳播經典;最後,要打破學院派的固化,鼓勵新文藝群體走進學校,以工作坊制的個性化模式重構現有的教學方式,為藝術創新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這一番真知灼見無疑為中國古典舞的教學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一個優秀的舞蹈作品來自多方面的合力,舞蹈演員作為舞臺上的直接視覺呈現,要歷經從課堂到舞臺、從學生到演員的蛻變。中國舞協副主席、中國歌劇舞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山翀認為「這既是從技術到藝術的轉變,更是由外而內的修煉,在不斷的自我認知中達到身心的統一」 。同時,多次獲得「荷花獎」金獎的山翀也向新生代的演員傳經送寶,以自身的表演經驗為出發點,告訴大家優秀的舞蹈演員不但要具備紮實的基本功,還應通過閱讀、多接觸各種藝術門類和觀察生活來豐富自己的閱歷。
傳統是今人與古人文化對話下的產物,它既屬於歷史,又存在於當代的文化語境中,創作應將探究創新與豐富傳統相互結合,讓創作體現民族情懷,讓作品延續歷史精神,讓古典舞煥發生命活力。不為古人而作的中國古典舞,也將在漫漫長路中為今人、為未來書寫新時代的答卷。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