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舞:一場古與今的對話——記第十二期「舞聚雲端」舞蹈訪談節目

2020-08-12 光明網

中國古典舞:一場古與今的對話

——記第十二期「舞聚雲端」舞蹈訪談節目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中國古典舞在人類文明的紅氍毹上輝煌與沉潛,在交替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品格,在回望舞蹈歷史長河的奔騰不息中,探尋中國古典舞這一河流支系的初心與使命。近日,由中國舞協主辦,中國文聯舞蹈藝術中心、 《舞蹈》雜誌承辦的「舞聚雲端」舞蹈訪談節目伴隨著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初評帷幕的落下迎來了第十二期,活動邀請了「荷花獎」古典舞評獎的初評評委及歷屆金獎獲得者做客直播間,以歷屆獲獎作品為例,共同探討中國古典舞的創作、表演與教學,一起乘著荷風話古典。

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距上一屆評獎歷時三年,本屆評獎全國報送作品的熱情空前高漲,最終在174個報送作品中篩選出17個作品入圍終評。本屆評獎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一改往屆古典舞單、雙、三人舞居多的「三足鼎立」態勢,群舞創作的優勢凸顯。另外,從報送作品的單位組成來看,在全國22個省區市的中國舞協團體會員單位、 6個中直院團以及2個新文藝群體的覆蓋範圍下,地方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深耕已初見成效。但是在可喜的局面下仍然伴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本屆「荷花獎」古典舞初評評委、北京舞蹈學院原副院長王偉教授和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家一級編導唐文娟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國古典舞承襲著中國古典精神,勾勒著東方古典形態,而如何在古典的範疇中進行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創造出獨屬於舞臺藝術的價值,王偉一語中的,她認為「藝術創作要遵守規則,創作古典舞要找到精神文化傳統價值觀上的歸宿感,這是一種不可變的永恆價值,而在藝術形式和語言風格上是可變的,要從美學意義上去做探索工作,用中國的藝術美學去重構身體,強調中國藝術美學講求顯隱繁簡的相對法則,要從美學觀和精神層面重塑我們的傳統。 」沉澱積累才能造就精品,正如第一屆中國舞蹈「荷花獎」的金獎作品、孫穎創作的《踏歌》 ,改變了以往追求技藝感的藝術傾向,為古典舞注入了意蘊和文化觀念,打破了古典舞固有的創作模式,成為具有歷史意義的典範。也正是由於缺乏藝術創作積累和沉澱而造成的創作弊端,唐文娟直言:「本屆古典舞作品題材選擇多樣,但是風格卻有些混雜,有些作品故弄玄虛,名字起得過於晦澀,這不能說明作品有文化,其實是題不達意的一種表現」 。

在限制中追求創新,在規則中尋找自由,是把握中國古典舞創作的關鍵所在,作為「荷花獎」數屆金獎獲得者,「閒舞人劇場」導演、編舞、製作人趙小剛在古典舞的創新方面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創作任何作品,都要從本心出發,用身體的語言來感動人,創作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試驗新元素的過程,只有在百花齊放的狀態下,中國古典舞才能發展得更加繁榮。 」正如他的獲獎作品《麗人行》 ,首先是向前輩孫穎的《踏歌》致敬的作品,在一些創作理念上對後者有所學習,但是在服裝、動律、手臂、步法等方面又做了自己全新的嘗試,以古典形式表達當代觀念,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中國舞蹈「荷花獎」評獎是一個具有催化作用的平臺,在倡導題材多元化、形式多樣化的宗旨下,讓編導們能夠勇敢地在前行的路上為藝術創作去努力探索,不斷煥發藝術創作的活力。來自北京舞蹈學院中國古典舞系教授胡巖向來以編創人物見長,他的代表作品《濟公》突破了常規人物題材的選擇,增加了古典舞中人物塑造的豐富性。在談到如何塑造人物時,他坦言「藝術創作要有空間,在藝術作品中應該把人物不同的側面展現給觀眾,多元化的情感處理使人物更加豐滿和有力,如果只展現人物的一個面,則會陷入『照片化』 『臉譜化』的桎梏。 」在當代藝術作品中,符號化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藝術現象,北京舞蹈學院創意學院副院長張雲峰在他的代表作品《故國》中力求尋找與以前不同的創作方式,嘗試舞臺呈現的視覺化,在動與靜之間創造一種有意味的舞臺布景關係。他認為「技術符號是能說話的,是能夠表達情感內涵的,從身體技術轉變為情感的過程是從動作轉變到語言的必經途徑」 。

藝術的發展根本性在於人,創作能力的培養離不開藝術教育。近年來,中國舞蹈藝術的普及化教育繁榮,但是大部分僅僅停留在對肢體的開發,缺少藝術精品的教育引導,在創作型人才培養上如何解決藝術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王偉入木三分地談道,「首先,人才培養需要綜合歷史、理論、美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同時還需要感悟力、判斷力、思辨力、分析力的鍛鍊;其次,要重視文化傳承的意義,把傳統經典劇目作為知識構成加以傳承,通過藝術實踐保留經典,傳播經典;最後,要打破學院派的固化,鼓勵新文藝群體走進學校,以工作坊制的個性化模式重構現有的教學方式,為藝術創新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這一番真知灼見無疑為中國古典舞的教學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一個優秀的舞蹈作品來自多方面的合力,舞蹈演員作為舞臺上的直接視覺呈現,要歷經從課堂到舞臺、從學生到演員的蛻變。中國舞協副主席、中國歌劇舞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山翀認為「這既是從技術到藝術的轉變,更是由外而內的修煉,在不斷的自我認知中達到身心的統一」 。同時,多次獲得「荷花獎」金獎的山翀也向新生代的演員傳經送寶,以自身的表演經驗為出發點,告訴大家優秀的舞蹈演員不但要具備紮實的基本功,還應通過閱讀、多接觸各種藝術門類和觀察生活來豐富自己的閱歷。

傳統是今人與古人文化對話下的產物,它既屬於歷史,又存在於當代的文化語境中,創作應將探究創新與豐富傳統相互結合,讓創作體現民族情懷,讓作品延續歷史精神,讓古典舞煥發生命活力。不為古人而作的中國古典舞,也將在漫漫長路中為今人、為未來書寫新時代的答卷。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落幕
    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舞蹈家協會、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主辦,中國文聯舞蹈藝術中心、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洛陽市人民政府、中共洛陽市委宣傳部承辦,洛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洛陽市舞蹈家協會、洛陽歌劇院協辦的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活動,於10月16日在河南洛陽落下帷幕。
  • 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古都洛陽舉行
    中國舞蹈「荷花獎」作為國內唯一舉辦的國家級舞蹈類評獎活動,多年來憑藉著權威性與導向性對舞蹈行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 闞力 攝由洛陽市歌舞劇院演藝有限公司帶來的活化中國古代工藝珍品的《大河三彩》,藉助大河之泥轉變為傳世之寶這樣一個歷經大浪淘沙的形成歷程,影射大河人民歷經百難仍不屈不撓的「河魂」精神,使得大河文化的厚重感撲面而來。 闞力 攝當晚,參評節目異彩紛呈,通過風姿流韻的身體語言,彰顯中國古典審美風範的別樣意蘊,引領著中國古典舞的當代發展走向。
  • 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圓滿落幕
    、中國舞蹈家協會、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主辦,中國文聯舞蹈藝術中心、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洛陽市人民政府、中共洛陽市委宣傳部承辦,洛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洛陽市舞蹈家協會、洛陽歌劇院協辦的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活動,於 10月16日在河南洛陽圓滿落下帷幕。
  • 古韻新篇正當時——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圓滿落幕
    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舞蹈家協會、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主辦,中國文聯舞蹈藝術中心、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洛陽市人民政府、中共洛陽市委宣傳部承辦,洛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洛陽市舞蹈家協會、洛陽歌劇院協辦的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活動,於 10月16日在河南洛陽圓滿落下帷幕
  • 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終評演出舉行
    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終評演出舉行新華網10月16日,演員表演古典舞《西施別越》。10月16日,演員表演古典舞《大河三彩》。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10月16日,演員表演古典舞《雨花石的等待》。
  • 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活動在洛陽啟動
    今日,17支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舞蹈團隊陸續抵達我市,拉開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活動的序幕。作為我國舞蹈界最具權威性和導向性的專業獎項,該活動的舉辦,無疑將在我市掀起新的文化熱潮,讓更多人感受到千年古都釋放出的強大文化輻射力。
  • 【話洛陽】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活動在洛陽啟動
    今日,17支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舞蹈團隊陸續抵達我市,拉開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活動的序幕。作為我國舞蹈界最具權威性和導向性的專業獎項,該活動的舉辦,無疑將在我市掀起新的文化熱潮,讓更多人感受到千年古都釋放出的強大文化輻射力。
  • 第12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評獎(第一場)
    中國舞蹈「荷花獎」評獎是由中宣部批准立項的、全國性舞蹈藝術專業獎項,評獎活動以舞種作為區分,設有舞劇、民族民間舞、古典舞、現代舞和當代舞蹈五個子項,是中國專業舞蹈藝術最高成就的專家獎,以其導向性、公正性和權威性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
  • 洛陽參評作品《大河三彩》奪得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
    映象網訊(記者 徐孟國 實習生 張倩倩)10月16日晚,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終評演出在洛陽市會議中心舉行。17部入圍作品角逐最終的3個獎項,其中洛陽歌舞劇院的作品《大河三彩》得分98.85,為現場最高分。
  • 送給「荷花獎」古典舞的〈中國古典舞界說〉
    因此,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半個多世紀後,中國古典舞的歷史、現實和未來發展是不可迴避的問題,事關中國「國舞」的確立——中國民間舞是中國傳統舞蹈的母親,養育著中國舞蹈;中國古典舞是中國傳統舞蹈的父親,是中國舞蹈的標識。但這種標識始終是模糊不清的,本書的目的就是想使一些問題被釐清。
  • 玉溪古典舞培訓_昆明無言舞語誠信推薦
    玉溪古典舞培訓, 中影人藝念舞蹈學院相關藝術類專業概括及發展趨勢;中影人藝念舞蹈學院芭蕾基訓、古典舞基訓、現代舞、民族民間、古典舞身韻、即興、模仿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研討;中影人藝念舞蹈學院教材完善及使用;完善課程大綱及對學生的規劃;對於學生劇目的選擇及對學生擇校分析。
  • 第2期-聊聊中國古典舞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舞蹈的含義以及舞蹈的種類,這一期我們來聊聊【中國古典舞】 中國古典舞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它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宮廷舞蹈或更為遙遠時代的民間舞蹈。到元代形成戲曲藝術形式。
  • 「舞·界——一場舞臺上下的對話」藝術對談 探索舞蹈藝術新融合
    12月5日上午,國家大劇院舉辦了一場「舞·界——一場舞臺上下的對話」的藝術對談,活動邀請舞蹈編劇張昊對話沈偉、譚元元、洪嘯、黎星、華宵一、李昂、楊好等嘉賓,共同探討舞蹈藝術在舞臺之上和舞臺之下的呈現和傳播的方式,在當前大眾多元觀演模式下,如何採用電視、網際網路等形式拓寬舞蹈藝術呈現和激發公眾美育潛能的新可能。
  • 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第一場終評演出別開生面
    《穀雨》8月8日晚,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評獎活動在西昌金鷹大劇場舉行第一場終評演出,17個作品爭相鬥豔。《戰馬》用新穎的編排、新奇的視角、講訴了一位年輕小戰士與一匹戰馬從相識到相熟、相知到建立生死相依的深厚感情的有趣故事,6名舞蹈演員將馬兒的聰明、調皮、可愛、富有靈性以及對小戰士的依賴表現得淋漓盡致,也用生動有趣的情節、高超的舞蹈技巧和感人至深的感情時刻抓住觀眾的心。
  • 「古典舞女神」華宵一:參加《舞蹈風暴》特別累,但特別美好
    本周六(1月9日)晚,湖南衛視頂級青年舞者競技節目《舞蹈風暴》第二季即將迎來收官之戰。四強舞者華宵一、黎星、謝欣、陳鎮威將衝擊冠軍寶座,為節目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1月6日,四強舞者之一——對話古今的生命舞者華宵一接受了記者的微信採訪,講述「古典舞女神」參加節目的心路歷程。
  • 16部古典舞角逐中國舞蹈「荷花獎」《大河三彩》獲評最高分
    中新社洛陽10月17日電 (闞力)中國舞蹈家協會17日在洛陽對外公布,《大河三彩》《雨花石的等待》《西施別越》等三部作品分別獲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排名得分榜前三位。《大河三彩》獲得最高分。16日晚間,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活動在河南洛陽舉行,16部中國古典舞作品依次登臺演出。中國舞蹈「荷花獎」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舞蹈家協會主辦,是唯一國家級舞蹈類評獎活動。其憑藉權威性和導向性,在海內外廣受關注。中國舞蹈「荷花獎」設立古典舞、民族民間舞、現代舞、當代舞、舞劇五個評獎子項。
  • 審美力·藝術微課堂丨跟王亞彬學習中國古典舞
    編者按: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人不得不「宅」在家裡。對喜歡文藝的人來說,不能走進劇院、博物館、美術館欣賞藝術作品,改在「雲端」網上欣賞藝術作品也是一種全新體驗。疫情過後,春暖花開。如何不負春光,在「雲端」也可以提高藝術審美力,用藝術的滋養緩解一下疫情帶來的焦慮煩躁。即日起,新華網文化頻道聯合國家大劇院共同推出的【審美力·藝術微課堂】將為您送來陣陣審美的春風,奉上一堂堂妙趣橫生的文藝欣賞課。提及中國古典舞,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是電影《十面埋伏》中章子怡霸氣驚豔的水袖舞「仙人指路」?還是影視劇《甄嬛傳》中孫儷百媚眾生的「驚鴻舞」?
  • 第十一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舉辦
    人民網北京11月2日電  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舞蹈家協會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將於11月1日至4日在北京舞蹈學院舞蹈劇場舉辦。    中國舞蹈「荷花獎」是國內唯一舉辦的國家級舞蹈類評獎活動,具有行業的權威性和導向性,目前擁有5個評獎子項。
  • 中國古典舞的基本知識
    中國古典舞從其源來說,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復甦,是戲曲舞蹈的復甦,是幾千年中國舞蹈傳統的復興。十分明顯,它的審美原則不是什麼新發明,而是幾千年中華文化的流傳和延續,是用一根長線從古串到今的,這些原則非但在戲曲中可見,在唐宋樂舞中,在漢魏「舞戲」中,甚至在商周禮樂中,都能見其蛛絲馬跡它的文化特徵;就其流來講,它是在原生地上生成的一個嶄新的藝術品類,這是一個可以和芭蕾舞、現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種類,這個衍舞種是地道的中國貨。
  • 以舞訴情,直戳人心,《舞蹈風暴》第二季再迎頂級舞者
    第二期節目中,神仙舞者們從心而舞,用舞姿向自己和世界對話,挑戰時刻高潮迭起,強者抽刀向更強,為鑑證官和觀眾們帶來了一場絕版的視覺盛宴。 「古典舞範本級青年舞蹈家」華宵一伴著一首《長相思》起舞,她的腳尖應著鼓聲,一呼一吸都融入其中,闡述著情感,好似乘風歸去,又仿佛相隔在雲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