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最有哲理的一首詩,每一句都有深意,每個人至少要認真讀一次

2020-12-06 小雷說詩詞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他的理學思想對於後世產生了要極為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明清兩朝,所以他也是是繼孔子和孟子之後,儒家學說的集大成者,而且他的除了是一位思想家,還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同樣有很多膾炙人口經典的詩作流傳於世,其中最經典的要數《春日》,這首詩情感細膩,寫出了不一樣的春色美景,從而成為了宋詩裡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這首詩可謂是膾炙人口,成為了宋詩裡面比較有影響力的作品之一,整首詩意境唯美,看似信手拈來,但是每一句都充滿詩情畫意,美得也是猶如一幅畫。朱熹的詩看似很簡練,可是寫得很唯美,讀來也是朗朗上口,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是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一定能夠感受到那種獨特的美,每一句都美得猶如一幅畫,連起來那就是一幅淡淡的山水畫卷。

那麼朱熹眾多的作品中,另外這一首《觀書有感.其一》,那也是難得的佳作,整首詩不僅寫得很美,同時還充滿了哲理,詩人正是告訴了我們許多的大道理,所以這首詩也是別具一格,也是寫得很有韻味,自然這樣的作品,只要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意思,那對於自己也是會有幫助,這也正是朱熹詩作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是思想家作品中自然會融入哲理,再說哲理也是宋詩的一大特色,儘管後人對於宋詩的評價褒貶不一,認為宋詩中的哲理失去了詩歌的神韻,一味地講究哲理,反而使得詩歌沒有了靈性。其實這要看個人的理解,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只要能夠從中學到東西,明白更多的道理,那麼也就足夠了,而且朱熹這首詩意境唯美,哲理也是很深刻,所以讀他的作品還是要有一定的人生閱歷。

第一二句便是寫得很有趣,同時也是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遠處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打開,看上去非常的壯觀,也非常的漂亮,天上的日光還有雲的影子全部都倒映在了水中,在那水面上波光閃動。這兩句看似很一般,可是結合下面的兩句,我們就會發現,這兩句其實別具一格,正是為了下面的兩句做鋪墊。

第三四句則是直抒胸臆,直接表達自己的看法,從而也令這整首詩更具有哲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果你要問為個麼池塘裡的水這麼清澈,那麼我可以告訴你,正是由於前方還有活水源源不斷地注入,才使得這池塘裡的水清澈見底。這兩句寫得很巧妙,正是告訴了世人許多的大道理,也是值得我們去細細思考。

朱熹的很多詩都充滿了哲理,寫得也是很巧妙,而且他的詩情感細膩,看上去可能寫得很一般,但是只要細細品來,則是會發現他的作品別具一格,每一首都寫得很有韻味,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獨特的才情,還有他對於人生的解讀,這樣的作品最是值得一讀,只要讀懂了,那也是能夠明白很多的道理。這也正是思想家與普通詩人的區別,可能對於一般的詩人,只是描寫一般的景物,可是朱熹卻是深入思考,才讓他的作品顯得與眾不同,讀來也是令人拍案叫絕。

相關焦點

  • 理學家朱熹一首哲理詩,通篇可謂是有理有據,講述了很多的大道理
    其實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性,我不太認同這樣的觀點,至少在古代來說,朱熹的「理學」裡所提供的觀點,還是值得借鑑。,說到底朱熹還是在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後人也歸納總結出六個字「存天理滅人慾」,當然筆者今天並不是要與大家來探討朱熹的「理學」思想,還是繼續來讀詩,以後有機會的話,可以單純寫一篇文章來討論。
  • 朱熹最具有哲理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寫得很深刻,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其實朱熹除了是思想家之外,同樣也是一位了起的詩人,也有很多作品流傳於世,一些經典的作品深入人心,譬如那首膾炙人口的《春日》,每年都會入選課本,成為了大家最熟悉的一首宋詩。作為思想家的朱熹創作出來的作品,那也是別具一格,除了像《春日》那種抒情的作品之外,還有像《觀書有感·其一》這種充滿哲理精品之作,在這首詩中朱熹把自己對於人生的感悟,還有對於現實最真切的感知,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也就使得這首詩充滿了深刻的哲理,每一句都寫得很有趣,講述了許多的大道理,寫得也是極為深刻,所以這樣的作品,也是最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只要能夠從中感悟一二
  • 朱熹最有哲理的一首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卻是至理名言!
    其實朱熹除了是一位儒學大家之外,他還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他的詩同樣的寫得非常優美,而且在他的詩作中,還多了一份哲理,這也可能是與他的思想有關,雖然有的詩人可能詩寫得好,但是裡面卻是少了一些充滿哲理的詩句,這也給詩歌減色不少,但是朱熹的詩作卻是完全不一樣,他的詩作中,表面可能看似在寫景,但是卻另有所指,充滿了無限的哲理,使得人們讀了他的詩作後
  • 理學家朱熹最有哲理的一首詩,講述了許多的大道理,寫得很深刻
    朱熹是南宋最具有影響的思想家,他的理學思想對於後來的明朝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成為了到時主流思想,如果想要通過科舉考試,那就必須要熟讀他的著作。其實朱熹除了是思想家之外,同樣也是一位了起的詩人,也有很多作品流傳於世,一些經典的作品深入人心,譬如那首膾炙人口的《春日》,每年都會入選課本,成為了大家最熟悉的一首宋詩。
  • 王陽明的詩充滿了哲理,這首經典的七絕,每一句都有深意!
    明朝的大文豪中王陽明比較特別,特立獨行,思想深刻,還創立了「心學」,這一思想體系,對於後世也是產生了很大影響;這一思想還是以儒家為基礎,與南宋朱熹的理學形成對立面,其核心的思想是回歸到最淳樸的一面,宗旨就是他本人提出的「致良知」,一切事物的發展,還有人性那都是這一思想之下;儘管在當時
  • 54歲的陶淵明突然有所悟,寫下的這首哲理詩,每一句都是有深意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處桃花源,絕美的風景,平淡如水的生活,雖然日子有一些平淡,可是生活充實。最近突然有一個新的感悟,年輕的時候覺得自己很了不起,認為將來一定會成為了大人物,只是慢慢長大了才發現,其實平淡生活最加安心,活著活著對於生活沒有了更多的追求。只希望可以娶妻生子,過上正常的生活,或許註定了平庸,少年時的夢早已煙消雲散。
  • 白居易很有理趣的一首詩,每一句都飽含深意,值得反覆細讀
    我國古代詩歌內容豐富,風格多樣,理趣詩便是其中較為特殊的一類。所謂理趣詩,是指含有一定哲理,又具備詩的審美趣味的詩歌作品。譬如,我們耳熟能詳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問渠那得清如許?有源頭活水來」等。這些理趣詩無不飽含深意,能夠給人以思想上的啟迪,值得反覆細讀。
  • 宋代高僧一首哲理詩,每一句都有大智慧,撫慰無數失落的年輕人
    古代的文人中有一類比較特殊,那就是僧人,這些人中也有很多受過了良好的教育,可是他們活得比普通人要通透,最終看破紅塵選擇出家,青燈古佛對於生活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也自然與眾不同,往往是充滿了哲理;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讀這樣的作品是一種成長的過程,只要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再把哲理融入進生活中,對於自己的人生也是會有幫助。
  • 曾鞏的詠物詩別具一格,這首經典的《詠柳》,每一句都有深意
    唐宋八大家裡的曾鞏論名氣遠不如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等人,這也使得很多人認為他是屬於在裡面打醬油,如果你要是這麼認為的話,那就太低估了他的實力,要知道他的文章和詩歌,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是達到了很高的水準,並不遜色於那些人,只是由於為人低調,再加上他的作品入選課本少,使得他有一些冷門
  • 史上最「有用」的一首詩,你可以不會背,但至少要讀一次
    對於詩來說,喜歡的人不需要理由,不喜歡的人就總會問,學詩有什麼用?但如果你要我必須說一個有用的理由,我會說詩可以讓我們更好的成長。 你要知道,古代詩人,尤其是唐代詩人,他們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閱歷極為豐富。所以看似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往往都蘊含著幫助我們成長的智慧。
  • 《全唐詩》裡最具有哲理的一首詩,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句句經典
    《全唐詩》裡所收錄的四萬九千多首詩中,大部分都是以抒情為主,畢竟唐詩和宋詩是有區別,不會處處充滿哲理,這一點還是有著很明顯的區別,不過有一些作品,它還是不一樣,或多或少還是充滿了哲理,譬如其中的《金縷衣》一詩,那就是一首很獨特的作品,通篇句句經典,另外每一句又都是至理名言,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這樣的作品也是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只要能夠從中感悟一二,那對於自己的人生也是會有幫助,哲理也是講述了一個個大道理
  • 陶淵明很有哲理的一首詩,每個人都應該讀一遍,有著很多的大道理
    這種流芳百世的千古名句,也有著像《四時》這種簡練風格的作品,在這首詩中他描寫了廬山一年中四處季節不同的風景,另外也有著詩人對於人生的思考,所以這首詩也是充滿了哲理,每個人都應該讀一遍,裡面有著很多的大道理,只要讀懂了的話,相仿你一定會有所收穫,可以從中學會很多的東西,也能夠明白更多的道理。《四時》魏晉:陶淵明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
  • 王安石早年最經典一首詩,每一句都氣勢磅礴,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少年時代的王安石就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華,而且還有著過大的人生志向,青年時代還主動提出去到地方上任職,無非是希望紮根於底層,可以去做一番事情,正是這樣的一種經歷,才使得王安石身上有一種獨特的氣質,也讓他的作品更具有震撼力,以這首《登飛來峰》來說,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意境高遠,每一句都寫得很有韻味,同時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
  • 朱熹水平很高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充滿憂愁,但是不著一個愁字!
    然而此時的朱熹只好是去到各地遊玩,乘船回到福建,南下古田,在路上還寫下了一首很傷感的詩《水口行舟二首.其一》,整首詩意境悽美,每一句都充滿了愁,但是又不著一個愁字。被削職後朱熹可謂是心灰意冷,所以在這首詩中,看似只描寫了尋常之物,還有普通的風景,但是字裡行間卻是充滿了憂愁,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對於任何種學說,其實在剛開始的時候都不被人所接受,再加上朱熹為人正直,最終還是被人誣衊,還丟掉了官職,這使得他感慨萬千。
  • 杜荀鶴一首充滿哲理的詩,每一句都有大智慧,告訴了世人很多道理
    唐朝詩人杜荀鶴,也是我比較喜歡的一位詩人,他的詩也是很有個性,從平凡中發現美,從而層層遞進,講述了許多的道理;所以他的作品,有著一種深刻的哲理,每一首都有大智慧。讀他的作品我們應該多去思考,如果能夠從中有所悟的話,相信對於自己的人生也是會有幫助。
  • 讀一首詩朱熹《春日》,春色無邊實可喜,莫要擾擾說哲理
    ——宋代: 朱熹《春日》說到春天,每個人眼前自然都浮現出一幅畫面。不必是哪一年,也不必是哪一處地方,見到春天的實景,則都可以一一照應。每年的春天,大都相似,而一旦一個新的春天來時,遊賞的興致都還依舊。春天帶給人的,除了「無邊光景一時新」的美麗可喜,還有春盡花落的悲傷。
  • 蘇軾一首經典的聽雨詩,每一句都有大智慧,這一生至少要讀一遍
    可見在宋神宗的心目中,蘇軾的比李白更有才華,還更有學問,李白雖然有蘇軾的才華,但是沒有讀蘇軾那麼多書。宋神宗的評價很高,也說明他極為推崇蘇軾,當然這也是有歷史原因,其實唐朝的詩人普遍沒有宋人讀書多,最主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當時的刊印書籍成本比較高,只是到了宋朝之後,書籍才普遍流傳,蘇軾讀書多是一定的,李白肯定沒有他讀得多
  • 歷史上最通俗易懂的一首詩,但背後的道理卻很有哲理,引人深思!
    宋代朱熹是個大哲學家,人們普遍認為哲學家都是一副嚴肅、莊重、老哲學家的形象。說起話來哲理性很強,總愛講大道理。可是這樣的哲學家竟然寫出了一首簡單、輕鬆、通俗易懂,但卻春光明媚的詠春小詩。這首小詩背後有什麼深意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解讀。
  • 朱熹一首充滿哲理的詩,句句都是大智慧,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朱熹是繼孔子和孟子之後,最偉大的儒家大家,而且還創造了理學,當然除他除了這個身份之後,還是南宋時期了不起的詩人、文學評論家等等。我們都知道南宋時期比起北宋來,那已經是快要窮途末路了,無論是在軍事、科技、教育等方面,那都是不如北宋,所以朱熹,也有點遺世獨立的意思。
  • 王維很有意境的一首詩,每一句都是充滿了詩意,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王維的詩空靈,看上去很簡練,可是卻又充滿了詩意,這首《鹿柴》也是他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整首詩只是那麼淡淡著筆,但是卻很唯美,用詞也是極為講究,這也正是此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簡練的筆觸,寫得卻是很有深意,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讀這樣的作品,會引起我們情感共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