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一生可謂是顛沛流離,經常過著食不果腹的生活,幸好他還有許多的好朋友,時常會接濟他,要不然的話,他還無法生存下去。雖然他生活中陷入了困境,但是在現實的生活中,又是心繫天下,始終想著國家,以及普通的底層民眾,正是這種高尚的品格,使得他被後世稱為「詩聖」,要知道一個「聖」字,所代表並不僅僅是才華,還有那種獨立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可見杜甫是古代知識分子的代表。
少年時代杜甫相對來說家境還算可以,但是到了中年之後,完全需要別人接濟,這也使得他對於現實的感知比別的詩人要更加深刻,創作出來的作品也自然更具有感染力;尤其是他晚年的作品,每一首都感人肺腑,例如在湖南岳陽創作的《登嶽陽樓》,那就寫盡了內心的無奈,還有現實的悲痛之苦,裡面有兩句詩也是膾炙人口,「親朋無一定,老病有孤舟。」,把一生的悲痛描寫得淋漓盡致。
那麼筆者今天要為大家推薦他另一首感人的作品《登高》,這也是杜甫晚年的作品,整首詩也是意境悽美,處處充滿了悲痛之苦,當時杜甫剛剛離開四川,一路沿江而下,希望可以回到故鄉,所以當他到達了白帝城時,於是信手拈來寫下了這麼一首傷感的詩作,以此告訴了世人他骨子裡的憂愁。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首詩名氣很大被後世稱為七律第一,通篇情感細膩,雖然只是那麼淡淡著筆,可是每一句都是經典,也寫盡了詩人對於現實的無奈,儘管只有短短的幾句,那麼寥寥數語,但是每一句都是深入骨髓,讀來也是令人感慨萬千,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我們讀這樣的作品時,最是能夠感受到詩人對於現實真實的描寫。
首聯和頷聯則是完全在寫景,而且這樣的一種描寫方式,也正是表達出了詩人內心的憂愁,看到了秋日中不一樣的美景,所以寫得很是傷感;那這幾句也是比較好理解,秋天的風很急,蕭瑟的秋天,使得那山谷中的猿猴在不停地鳴叫,水清沙白的河洲上還有無數的鳥兒在盤旋,發現令人悲痛的哀鳴。後面一句又是馬上接上來,寫得更加的傷感,那山峰中無邊無際的樹木正在秋風中,落下了許多的葉子,紛紛揚揚看上去更令人傷感,長江的水也是滾滾地向東流去,看不到遠方的盡頭。
頸聯和尾聯又是寫了自己當時的處境,這樣的一種描寫,也是為了突出整首詩的主題令這首詩更具有張力;面對這蕭瑟的秋天,讓我感慨萬千,我一個人也是時常漂泊在外,常年把自己當成客人。這一生更是疾病纏身,終天今天登上了這高臺,當真是讓我悲痛萬分。現在歷經了千辛萬苦,早已長滿了無數的白髮,兩鬢也已經花白了。我無比的傷感,也非常的憂愁,只想用一杯濁酒排解心中的苦悶。
杜甫的詩有一種悲痛之感,而且寫得也是極為憂愁,雖然這首詩只有那麼寥寥數語,但是每一句都感人肺腑,正是由於詩人在現實生活中感受到了無盡的憂愁,始終是孤苦無依,這也使得他對於現實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從而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更加的傷感,我們從這麼一首詩中,最是能夠體會到杜甫晚年的悽涼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