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設計進化那些年

2020-12-14 騰訊網

沉見(ID:chentoup) 原創

編輯 Ⅰ 佗佗

圖文 Ⅰ 網絡

提起日本,

從你眼前中飄過的肯定是那些精彩的動漫

和炫酷的漫畫吧,

還有卡哇伊的美少女!

大部分人都看過的愛情動作片(蒼老師你懂的…)。

so 不住啦~

關於日本,你們還有哪些了解呢?

日本作為唯一一個非西方國家的設計大國,到底經歷了什麼?讓藝術和設計在這個城市雄起。

從1953年才開始發展現代設計,經過短促30年,80年代左右就躍升為世界最重要的設計大國之一,

這些非常值得探究與深思。

今天就帶著各位吃瓜群眾來深扒一下,

日本設計的進化史。

拿好你們的瓜~

日本的設計崛起可以從第二次工業革命一直追溯到現代社會。從1848年日本進行明治維新改革之後開始發展現代化社會,現代化的第一部曲就是先進入工業化社會;

工業化就好像打擂臺一樣,人人都想拿著自己創造出來的東西去找別人幹一架,來證明實力。

西方國家英國就是一個很典型的國家,去殖民其他國家。日本也跟隨之後,日本的野心很大,整個大東亞都是自己擴張軍國主義的目標,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便追尋軍國主義,開始到處挑事,擴張軍國;最後還是被美國轟了2個原子彈,之後日本就順理成章的被米國佔領了。

美國佔領日本之後,派了一名五星級的上將作為老大帶領著幾十萬美軍入駐日本。其主要任務是壓制日本軍事工業發展的任何可能性但同時還早儘快恢復日本經濟。

美國的算盤是希望遠在東邊地區有一個經濟強大的國家,成為他們全球冷戰計劃中的有機組成部分,抗衡共產主義陣營,說白了就是如果幹起群架,日本可以成為提供軍事支援的應急基地。

此時的日本靠國家內部已經是很難發展現代化以及設計,那麼只能受外部影響發展自己的工業設計。1945-1950年,美國為了復甦日本經濟,對日本進行巨額的經濟援助,配上技術指導,日本開始慢慢的發展自己的工業設計之路。

1951年時候,美國人甚至派出了美國最有聲望的工業設計師雷蒙·羅維,去日本親授工業設計經驗,為日本工業設計界提供設計程序與方法(關於這位大神大家可以去問百度娘娘,我在這裡就不多說了)。這大神的到來,讓日本工業界接觸到世界最新的工業設計理論,對日本工業設計是一次極大的促進,為其奠定了發展方向;這也是日本正式踏上設計強國的歷史原因。

經過一波又一波的瞎折騰之後,日本開始自己設計工業,自己發展工業現代化。

當然,那個時候跟現在的中國可以說差不多一個樣,抄襲和仿造並存;當時在美國的經濟援助下,版權的意識並不是很強,國家為了大力發展經濟,對這種仿製行為也是睜一隻閉一隻眼,影響不大就假裝沒看到。

依靠著廉價勞動力、湊著用的生產設備製造出的產品,其實並不能很好的滿足用戶體驗,基本功能都有,但是質量總是不過關。日本製造在那時甚至已經成為了粗製濫造的代名詞。那個時候,日本的工業化設計主要還是引進歐美的設計和工藝實現的,這個「引進」說簡單點,其實就是抄襲照搬。

直到日本在對外貿易當中,日本一外務在訪倫敦之時,被日本記著責問日本製造商抄襲外國設計一事,被媒體傳播和電視轉播報導之後,日本人看到了尷尬的一幕。於是抄襲問題開始被政府重視,政府開始大力鼓勵原創設計和各種設計獎項等。為過去幾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日本出口商品設計抄襲醜聞畫上了休止符。展示了日本對待抄襲問題的最新姿態。日本的版權意識萌芽開始生根。

日本設計開始走入大浪潮時期,在政府的各種獎項之下,可謂說全民都在玩設計,下到初中生上到專業設計師為了拿到政府的獎項都躍躍欲試的創作,這也為日本設計埋下了很好的伏筆。

1958年之後,日本的日用品、照相機、家用電器等工業產品迅速發展起來,比方到了1960年,日本電視機年產量為357萬臺,居世界第二,摩託車年產149萬臺,居世界第一,而照相機也開始風行世界各地。

上面說的都是日本設計崛起的內部因素以及背景,讓日本設計走向世界和國際化的幾次事件。日本設計第一大事件: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到來,龜倉雄策作為日本現代設計的先行人,自然獲邀負責設計奧運會總體的平面設計,包括標誌、海報、視覺傳達系統等,這是一個龐大的設計項目,對龜倉雄策而然則是一次相當有意義的機會。而對日本設計界而言,也具備深刻的意義,最少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通過這次的設計體現現代主義風格和日本民族內容結合的可能性。其二這是日本在世界上樹立自身設計形象跟設計能力的絕佳機會。

( 提示:「不能用21世紀的審美去理解。」龜倉雄策這次的奧運設計完全國際化,無論形象、符號、色彩計劃還是整體視覺設計,都具有典型國際主義風格,而且龜倉雄策在整個設計計劃當中,牢牢地貫通日本國旗裡的紅色圓形,就是日本所謂的太陽符號,在這個大大的圓太陽下方配上了奧運標誌的五環及「TOKYO1964」文字的設計,白底與圓太陽的紅色以及金色字體的搭配,對普通人來說也是非常容易記憶的圖形。龜倉雄策的海報作品中帶有極強的現代性,但又不失日本傳統美學的象徵性與簡潔性。日本特有的家徽符號在海報中的大量運用成為特色,另外受浮世繪影響,多以紅、黑、白和金色為主要顏色。把這個紅色圓形和國際奧運會的五個圓環聯繫一起,形成了既有民族特徵,又具備準確國際認同的效果,是奧運會系統設計當中的傑出作品之一 。)

通過這個設計龜倉雄策一作而紅,不但成為國內公認的大師,更是讓世界都開始關注他,關注日本設計。同時,在這屆奧運會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件事情,就是首次在廁所門上採用男女分別的圖標。另外考慮到眾多的外國人將要來觀看比賽,就發明了人人都能理解的圖標,讓語言不通的外國人也能一目了然,最後被國際採納使用。

在1980年日本到了經濟泡沫時代,日本的設計逐漸走向簡約和日常。泡沫期的日本設計更加多元化,設計需要先思考人類的精神,思考社會共同體的理想存在方式、需要以大自然為背景,在這個大前提下去設計。 80年代日本的海報設計和室內設計都更加開放,在建築行業被稱為後現代時代,這種設計的特徵是空間更加寬敞、設計感十足,主要體現在家具上,並不是簡簡單單地能坐就可以,而是說藝術要在家具中展現。 80年代誕生的有一個非常值得一提的品牌,就是無印良品。無印良品最開始從食品入手,在短期內就擴展到了服裝和日用品,後來是以收納為中心的家用品到家具,甚至到咖啡廳。直到現在無印良品的產品也深受人們歡迎,簡約和木飾成為了日本的代名詞。

那麼隨著日本設計的不斷發展,進入到了九十年代以後日本的設計還派生了網站設計、界面設計、遊戲設計及動畫設計等新的領域。在建築方面也有了不小的成就。比如彩虹橋的建成、富士電視總公司大樓,酒店、娛樂設施、商業設施、企業總部大樓、公共教育設施及公寓等各種形式的設計不斷竣工,也體現了日本的嶄新面貌,日本設計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也不可小覷。

日本從戰後開始發展設計,經過六十年的努力,成為可以跟歐洲、美國相互媲美的成熟設計體系,而日本設計也很大程度被歐美影響,甚至在藝術及文化上,日本也可以找到很深刻的歐美痕跡,但日本社會在西化過程中,仍然非常完整的保留自身很多民族傳統及特徵,跟設計行為的表現一樣,一種國際與民族的雙軌制,容納外來文化也不拋棄內部文化。

日本設計發展過程中沒有對歐美設計純粹的亦步亦趨,而是不斷尋求兩者之間的結合,日本設計中的民族繪畫、民族色彩計劃、民族審美立場、民族文字,都在較高的水平上得以保存,並與現代設計良好的結合,獲得國際的認同與讚賞。

相關焦點

  • 進化論150年那些與達爾文 無關的「進化」(組圖)
    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進化論逐漸撼動整個世界——誰也不會想到,正是這一生物學的理論,意外地對中國近代思想史乃至中國現實產生巨大影響,且至今不絕。  事實上,達爾文自己始終反對把進化論用於社會思想學領域,直到臨終時他也沒有發現有什麼理由可以把進化論用於哲學。他在1878年評價這種做法時說:「這是一個極其愚蠢的觀念。」
  • 豐田最新款銳志 日本官圖曝光:「最強買菜車」又進化了?
    豐田最新款銳志 日本官圖曝光:「最強買菜車」又進化了?[汽車之家 新聞]  日前,豐田日本一Toypet經銷商官網提前洩露了一張豐田新款銳志(海外稱Mark X)日規版的官圖。根據最新信息顯示,豐田或將於11月22日正式發布新款銳志的官圖和信息。
  • 日本宇治抹茶的包裝設計
    在奈良時代,茶從中國傳到日本。在1191年,在中國留學的修行僧將喝抹茶的方法帶回日本。在此後,抹茶的喝法在中國漸漸消失,卻在日本有了獨自進化。 足利義政時代吃茶風氣盛行,茶道發展,京都、奈良、界堺三大城市成為茶匠的故鄉。茶匠千利休更是將日本茶道推向了極致,也發揚了宇治的抹茶。
  • 球場進化論:世界盃是如何影響比賽場地設計?
    球場進化論:世界盃是如何影響比賽場地設計?兩千多年過去了,雖然這些仍然被當作一個體育館設計的核心,但是隨著全球網絡和多功能需求的不斷增長,衡量一個球場是否成功的標準一直也在更新著。也許此刻你正準備觀看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不妨來了解一下下方列出的世界盃歷史上影響了體育場發展過程的那些著名的體育場設計。最初的體育場世紀球場(Estadio Centenario), 烏拉圭, 1930
  • 口袋妖怪:那些後來才進化的精靈,進化之後都是爸爸
    在神奇寶貝的動漫中有許多的精靈在早期是不能進化的,或者是早期只能進化一次,但在後面幾代中出現了進化型。喜歡看動漫的小夥伴可能知道,這一部看到不能進化的精靈,在下一部中突然就出現了進化型,這一點還是挺有意思的。
  • 「馬猴燒酒」進化論,那些年,我們一起看過的「魔法少女」們
    《美少女戰士》於1992年開始在日本上映,為日本商業動畫的代表作,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在亞洲乃至歐美等國家和地區播映,取得極大成就。《飛天小女警》也是一部我們非常熟悉的一部動畫作品,它曾獲第29屆安妮獎「最佳TV動畫製作配樂」和「最佳TV動畫製作設計」兩項大獎。
  • 日本,那些讓人稱讚的設計細節
    矮個子不怕夠不著扶手長度不一的扶手設計在2010年的德國紅點設計中早有體現,「Press, Change Length」是一個可調節長度的拉手,由中國學生設計,設計的出發點是為了讓身高不同的乘客以更舒服的姿勢握著扶手站立,高個子的不怕頂到頭,矮個子的不怕夠不著。
  • 日本美食設計,怎麼能錯過那些「深夜食堂」?
    大概是深受日劇神作《深夜食堂》的影響,不少的遊客在看過這樣的一部作品之後,對於日本美食多了幾分好奇與期待。每位背包而來的遊客,踏遍大街小巷,遍訪深夜食堂,也要品嘗的那些美食,其實在日本人的餐桌裡面都很常見。
  • 感謝那些一同進化的你我他:《超進化物語》周年慶
    一年了,那些被我欺負的新萌們早已成長,我在神劍古拉姆的劍下甚至撐不了一擊,即便進化之路很艱難,可我還是會義無反顧的舉起雙刀朝他衝過去,因為,超進化大陸一隻有一個信條,不服,就是懟。如果說初次相見時你被我打敗後不甘的眼神還讓我不屑一顧,可之後你艱難打敗我後僅僅拿走了那些掉落的金幣而沒有趁人之危就令我難以忘懷了。後面我一直關注著你,人間大炮告訴我:「那小子在我這兒吃癟之後,不停的調整站位,更換紋章,贏了也沒有奚落我,輸給這樣的對手我心服口服。」
  • 日本設計60年:從廢墟中走來的設計
    日本如何從山寨大國變身設計大國?緣起1951年,這一年也是日本工業設計元年。1951年設計大師雷蒙德·羅維(第一位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設計師,設計了可口可樂瓶)訪日,1953年在日本翻譯出版的《從口紅到機車》一書中介紹的都是他的作品,書中闡述了人類生活的所有場景中都不能缺少設計。
  • 文章頻道 - 那些不得不知的日本國寶級設計大師
    01 河野鷹思1906年生於東京 1929年畢業於東京 美術學校(現東京藝術大學)圖案專業,日本宣傳美術會的核心設計師, 曾任愛知縣立藝術大學校長。第一個英國皇家藝術協會推選日本設計師。河野鷹思一生從事平面與裝幀設計,是第一個被英國皇家藝術協會推選的日本設計師,被日本設計界定位為日本現代圖形設計的先驅者。
  • 進化論與神道教在日本的博弈
    但是史家一般認為,在日本系統介紹進化論的,始於三年後美國動物學者愛德華·莫爾斯(1838-1925),他於1877年在東京帝國大學開設生物學講座,有兩個班九十名左右的優秀學子,他們後來多在醫學、生物學、教育學、考古學等方面有所建樹,成為宣傳和普及進化論的主力軍。
  • 硬核科普:經典的景觀設計概念之【生物生境】 | 景觀思想進化論
    隨著大家景觀設計學習的不斷深入,相信有不少童鞋在做設計的時候會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尤其是對一些經典的景觀設計思潮,不甚熟悉。 那麼從這期開始,我們將推出一個全新的系列——景觀思想進化論,來給大家普及一些經典的景觀設計概念
  • 魂動設計哲學再進化 宛如製造藝術般造車
    於是早在1967年,馬自達就開始研究汽車美學設計,其先後推出了轉子美學、光影美學、運動美學、流體美學等,到2010年馬自達又首次提出了第一代魂動「KODO:Soul of Motion」設計理念,通過抓住動物轉瞬之間爆發出來的力度和美感,來體現「Speed(前進感)」、「Tense(緊張感)」、「Alluring(迷人質感)。
  • 那些年 我們追過的日本漫畫
    電視動畫由BONES製作,於2003年7月發布製作動畫版的消息,2003年10月4日開始在MBS/TBS系電視臺播放,至2004年10月2日完結,全51話。相關劇場版動畫《鋼之鍊金術師:香巴拉的徵服者》於2005年7月23日在日本上映。電視動畫和劇場版動畫分別獲選為2004年第八回和2005年第九回日本文化廳媒體藝術祭動畫部門推薦的作品。
  • 論那些《方舟:生存進化Online》中我們造過的最強防禦
    如何在對手的火力傾瀉和人海戰術下保衛自己的家園,建築大師和戰術大師們通力合作,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的防禦奇蹟,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那些年我們造過的最強防禦!禮包>> 下載>>全面而強力的火力覆蓋網,難以摧毀的防禦結構,後續出現的各種魔改版本更是將這一奇蹟般的設計發揮到最大功效!毋庸置疑的成為了守家的最強利器!
  • 「造車如藝|CAR AS ART」 演繹馬自達魂動設計哲學的進化
    2010年,馬自達首次提出魂動「KODO:Soul of Motion」這一設計理念,通過抓住動物轉瞬之間爆發出來的力度和美感,來體現「Speed(前進感)」、「Tense(緊張感)」、「Alluring(迷人質感)。
  • 那些被稱為「活化石」的物種,真的停止進化了嗎?
    一個典型案例就是鱟,鱟作為海洋中造型奇特的動物顯得與其他生物格格不入,它們的歷史已經有4.5億年了。今天的美洲鱟與1.4億年前生活在侏羅紀的達爾文鱟相比,在造型上幾乎沒有區別。 它們是已經停止進化了嗎?這是不是意味著一個成功的物種誕生後甚至不需要太多改變,靠苟就能千秋萬代,走上物種巔峰?
  • Science:哥斯拉的65年進化史,比地球其他生物進化快30倍
    Science:一個電影怪物隨著恐懼而進化1954年,日本特攝片之神、「奧特曼之父」圓谷正英受到了金剛的啟發,創作了哥斯拉,第一部《哥斯拉》電影誕生。哥斯拉身軀龐大,力大無窮,棲身海洋,狀似恐龍,長相恐怖,表皮布滿粗糙的突起和刮痕,電影中反核反戰的的主題也詮釋了當時日本全民的核恐懼心理。哥斯拉電影一經推出,引起了廣泛轟動。在此後的65年裡,日本和好萊塢先後拍攝了35部《哥斯拉》電影,哥斯拉這個怪獸形象歷經65年而長盛不衰。
  • 關於日本的漢字字體設計
    日本的漢字字體設計水平是有目共睹的,究其原因,除卻那些客觀歷史問題以外,最重要的一點即在於日本設計師對於文字懷有深摯的崇敬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