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黃永玉的國畫、油畫,大多數人不知道他早年的木刻生涯以及版畫在他藝術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實際上他14歲開始接觸木刻並發表作品,16歲開始以繪聲繪色畫畫及木刻謀生,以後一段時間主攻版畫,曾任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主任,其獨具風格的版畫作品飲譽國內外。
黃永玉的版畫是以插圖起步,並以插圖而顯現出在這方面的才情以及對於20世紀中國現代繪畫史的貢獻。1960年代,是黃永玉版畫技法的成熟期,他在插圖、主題創作、人物肖像三方面均到達了高峰期。而以成熟的技法所表現出的流暢的線條,豐富而有趣味的黑白關係,別具特色的裝飾手法,具有個性化造型的誇張處理,精緻多樣而純熟的刻制技法,形成了他在20世紀中期以來中國現代版畫中的個人風格。
黃永玉為賀宜的《野旋的童話》插圖
吹笛 為沈從文《邊城》插圖 1947年
抬花轎 為《老鼠嫁女》插圖 1947年
月亮彎彎在九州 為民歌插圖 1947年
一把芝麻撒上天 為《十姊妹》插圖 1948年
金手杖之一 為範泉《神燈》插圖 1948年
清白好像琉璃燈 為《十姊妹》插圖 1948年
趕著羊兒回家園 為《十姊妹》插圖 1948年
阿詩瑪插畫
阿詩瑪插畫
阿詩瑪插畫
青蛙打鼓 為馮雪峰《寓言》插圖 1953年
直達的老鼠 為馮雪峰《寓言》插圖 1953年
青蛙 為馮雪峰《寓言》插圖 1953年
西府海棠 詩集《百花齊放》插圖 1958年
大山樸 詩集《百花齊放》插圖 1958年
月季 詩集《百花齊放》插圖 1958年
牡丹 詩集《百花齊放》插圖 1958年
萱草 詩集《百花齊放》插圖 1958年
反內戰、反飢餓遊行 1947年
你這個壞東西 1947年
消滅打手 1947年
生命的疲乏 1947年
午夜 1947年
沒有書讀的孩子 1948年
鵝城 1946年
臺灣牛車 1948年
收穫期 1948年
臺灣按摩女 1948年
親人來到如一家(兩聯畫之一) 1948年
親人協力收莊稼(兩聯畫之一) 1948年
勞軍圖 1949年
新的聲音 1954年
我們以前放羊的地方 1954年
我們自己的飛機 1954年
春天來了 1954年
森林小學幼兒班 1957年
萬斤稻上的舞蹈 1958年
豬羊肥大賽黃牛 1958年
公社食堂 1958年
伊拉克人民獨立勝利 1958年
風雨無阻 1958年
春潮 1961年
劇中往事 1964年
我的童年,那四月暖和的風 1983年
陸志庠像 1948年
愛倫堡像 1952年
契科夫像 1954年
羅曼·羅蘭像 1955年
高爾基像 1953年
高爾基像 局部 1953年
馬雅可夫斯基像 1953年
蕭邦像 1961年
羅丹像 1961年
保羅·羅伯遜像 1960年
阿詩瑪局部
我們自治州的演員 1959年
黑妮 1960年
夏衍像 1963年
圖文來源: 陳履生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