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玉木刻版畫作品集

2020-12-20 珠江美術

很多人知道黃永玉的國畫、油畫,大多數人不知道他早年的木刻生涯以及版畫在他藝術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實際上他14歲開始接觸木刻並發表作品,16歲開始以繪聲繪色畫畫及木刻謀生,以後一段時間主攻版畫,曾任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主任,其獨具風格的版畫作品飲譽國內外。

黃永玉的版畫是以插圖起步,並以插圖而顯現出在這方面的才情以及對於20世紀中國現代繪畫史的貢獻。1960年代,是黃永玉版畫技法的成熟期,他在插圖、主題創作、人物肖像三方面均到達了高峰期。而以成熟的技法所表現出的流暢的線條,豐富而有趣味的黑白關係,別具特色的裝飾手法,具有個性化造型的誇張處理,精緻多樣而純熟的刻制技法,形成了他在20世紀中期以來中國現代版畫中的個人風格。

黃永玉為賀宜的《野旋的童話》插圖

吹笛 為沈從文《邊城》插圖 1947年

抬花轎 為《老鼠嫁女》插圖 1947年

月亮彎彎在九州 為民歌插圖 1947年

一把芝麻撒上天 為《十姊妹》插圖 1948年

金手杖之一 為範泉《神燈》插圖 1948年

清白好像琉璃燈 為《十姊妹》插圖 1948年

趕著羊兒回家園 為《十姊妹》插圖 1948年

阿詩瑪插畫

阿詩瑪插畫

阿詩瑪插畫

青蛙打鼓 為馮雪峰《寓言》插圖 1953年

直達的老鼠 為馮雪峰《寓言》插圖 1953年

青蛙 為馮雪峰《寓言》插圖 1953年

西府海棠 詩集《百花齊放》插圖 1958年

大山樸 詩集《百花齊放》插圖 1958年

月季 詩集《百花齊放》插圖 1958年

牡丹 詩集《百花齊放》插圖 1958年

萱草 詩集《百花齊放》插圖 1958年

反內戰、反飢餓遊行 1947年

你這個壞東西 1947年

消滅打手 1947年

生命的疲乏 1947年

午夜 1947年

沒有書讀的孩子 1948年

鵝城 1946年

臺灣牛車 1948年

收穫期 1948年

臺灣按摩女 1948年

親人來到如一家(兩聯畫之一) 1948年

親人協力收莊稼(兩聯畫之一) 1948年

勞軍圖 1949年

新的聲音 1954年

我們以前放羊的地方 1954年

我們自己的飛機 1954年

春天來了 1954年

森林小學幼兒班 1957年

萬斤稻上的舞蹈 1958年

豬羊肥大賽黃牛 1958年

公社食堂 1958年

伊拉克人民獨立勝利 1958年

風雨無阻 1958年

春潮 1961年

劇中往事 1964年

我的童年,那四月暖和的風 1983年

陸志庠像 1948年

愛倫堡像 1952年

契科夫像 1954年

羅曼·羅蘭像 1955年

高爾基像 1953年

高爾基像 局部 1953年

馬雅可夫斯基像 1953年

蕭邦像 1961年

羅丹像 1961年

保羅·羅伯遜像 1960年

阿詩瑪局部

我們自治州的演員 1959年

黑妮 1960年

夏衍像 1963年

圖文來源: 陳履生美術館

相關焦點

  • 黃永玉木刻版畫作品賞析
    黃永玉 李流丹 勞軍圖抗戰開始,學校遷入內地安溪縣 1938 參加金華野夫、金逢孫二先生主持的中國東南木刻協會 1939 木刻〈下場〉發表在福建永安宋秉恆先生主持的《大眾木刻》月刊上,得到有生以來的第一次稿費 1939-1941 手印木刻集《烽火閩江》(25幅),王淮作序 1942-1943 執教福建長樂培青中學,從事木刻創作,自印木刻集《春山春水》。
  • 木刻人生:黃永玉版畫藝術展
    此次展覽以「入木」為題,以黃永玉親題手記為線索展開,精選其從40年代起至90年代的版畫作品近兩百件,力圖全面、完整地勾勒出這位藝術大師的版畫發展敘事與創作面貌。20世紀30年代,由魯迅倡導的中國新興版畫運動盛起。少年黃永玉因木刻家野夫的《怎樣研究木刻》一書,開啟了自己的版畫創作之路。沒有受過科班訓練的他,卻有著忠實於生活的敏銳認知與內化感受。
  • 木刻人生:黃永玉版畫藝術展
    本報北京訊 林佳斌 8月26日,由北京畫院主辦,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集團有限公司協辦,北京畫院美術館承辦的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大家系列展——「入木——黃永玉版畫藝術展」於北京畫院美術館一至三層舉辦。此次展覽以「入木」為題,以黃永玉親題手記為線索展開,精選其從40年代起至90年代的版畫作品近兩百件,力圖全面、完整地勾勒出這位藝術大師的版畫發展敘事與創作面貌。
  • 96歲黃永玉首部版畫全集面世 :木刻讓我不苟且不懶惰
    原標題:木刻讓我不苟且不懶惰   日前,記者獲悉,96歲的黃永玉首部版畫全集《入木:黃永玉版畫藝術》終於面世,該書收入了400餘幅黃永玉創作於20世紀不同時期的版畫作品,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 96歲黃永玉首部版畫全集面世「過日子從不苟且不懶惰是刻木刻養成...
    日前,記者獲悉,96歲的黃永玉首部版畫全集《入木:黃永玉版畫藝術》終於面世,該書收入了400餘幅黃永玉創作於20世紀不同時期的版畫作品,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在該書的序言中,黃永玉說,「這是我一輩子刻的木刻,大部分都在這裡了,這些木刻板子有如自己一半的歷史骸骨,不離不棄地過了九十六年。」
  • 黃永玉一輩子的木刻大部分都在這裡了
    黃永玉版畫作品集《入木》近日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關於此書97歲高齡的黃永玉自述到——這是我一輩子刻的木刻,大部分都在這裡了,可能四百塊左右。零星的散失和「文革」被勒令上交的是少數。黃永玉 庚子年《入木》收錄了黃老的大部分木刻作品,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特撰此文,講述他對黃老木刻版畫藝術的理解。1962年兒童節,我和妹妹綠霞、弟弟衛明曾與黑蠻、黑妮兄妹和李庚在北京兒童影院舞臺上為小朋友們進行繪畫表演,至今記憶猶新。
  • 木刻八十年 200件作品解讀黃永玉的首個版畫展
    8月26日,「入木——黃永玉版畫藝術展」在北京畫院美術館舉辦。此次展覽以「入木」為題,以黃永玉親題手記為線索展開,精選其從40年代起至90年代的版畫作品近兩百件,力圖全面、完整的勾勒出這位藝術大師的版畫發展敘事與創作面貌。「入木八十年」 黃永玉手記親述「木刻是個累活,累上癮改不回來了,就這麼刻了我半輩子。
  • 木刻八十年,200件作品解讀黃永玉的首個版畫展
    8月26日,「入木——黃永玉版畫藝術展」在北京畫院美術館舉辦。此次展覽以「入木」為題,以黃永玉親題手記為線索展開,精選其從40年代起至90年代的版畫作品近兩百件,力圖全面、完整的勾勒出這位藝術大師的版畫發展敘事與創作面貌。「木刻是個累活,累上癮改不回來了,就這麼刻了我半輩子。我從藝態度跟文學態度一樣,依靠的是永不枯竭的故鄉思維。」
  • 木刻八十年,200件作品解讀黃永玉的首個版畫展
    8月26日,「入木——黃永玉版畫藝術展」在北京畫院美術館舉辦。此次展覽以「入木」為題,以黃永玉親題手記為線索展開,精選其從40年代起至90年代的版畫作品近兩百件,力圖全面、完整的勾勒出這位藝術大師的版畫發展敘事與創作面貌。
  • 木刻是黃永玉藝術的根
    齊白石與黃永玉(右)合影北京畫院為黃永玉先生舉辦的黃永玉版畫藝術展展覽中,最後一幅作品,黃永玉先生選了《黃大黃永玉創作的《齊白石像》黃永玉於1954年創作了一副齊白石的肖像,當時黃永玉被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派到榮寶齋學習木刻水印技術
  • 吳洪亮:木刻是黃永玉先生藝術的根
    8月26日,展覽「入木——黃永玉 藝術展」在北京畫院美術館舉辦。這一黃永玉的首個版畫展覽以「入木」為題,以黃永玉親題手記為線索展開,精選其從40年代起至90年代的版畫作品近兩百件,力圖全面、完整的勾勒出這位藝術大家的版畫發展敘事與創作面貌。此文為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為展覽所撰後記。
  • 黃永玉的木刻往事:千山萬水入木 百轉千回歸心
    90年代的版畫作品近兩百件。抗戰時期,國統區的木刻藝術發展,也哺育了非常多的美術自學青年。他們組織木刻學習小組,學習臨摹當時許多出色木刻家的作品,如陳煙喬、李樺、野夫、新波、宋秉恆、章西厓、荒煙……最開始,黃永玉與其他兩位在福建德化認識的小青年,三人成立了一個小小的木刻小組,合用這一盒簡陋的木刻刀,憑著一股熱愛與信念,開始摸索進行木刻創作。
  • 這個展涵蓋了近200件黃永玉版畫作品
    看了個展【這個展涵蓋了近200件黃永玉版畫作品】「木刻是個累活,累上癮改不回來了,就這麼刻了我半輩子。」「入木——黃永玉版畫藝術展」近日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這是96歲高齡的「鬼才」黃永玉親題手記中的話。參展作品涵蓋他從20世紀40年代至90年代的版畫作品近兩百件。入木八十年,正如他自己所言,「我從藝態度跟文學態度一樣,依靠的是永不枯竭的故鄉思維。」
  • 入木八十年:黃永玉首部版畫全集面世
    日前,96歲的黃永玉首部版畫全集《入木:黃永玉版畫藝術》面世,該書收入了400餘幅黃永玉創作於20世紀不同時期的版畫作品,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在該書的序言中,黃永玉說,「這是我一輩子刻的木刻,大部分都在這裡了,這些木刻板子有如自己一半的歷史骸骨,不離不棄地過了九十六年。」
  • 入木八十年:黃永玉的版畫 這裡有人生歲月,世界大千
    ——黃永玉 黃永玉,大多數讀者都知道他的水墨畫,人們完全被畫面中蘊含的達觀通透、犀利幽默所徵服,毫無保留;或者知道他創作的猴票,這枚發行於1980年的中國第一枚生肖郵票已經升值15萬倍,近乎神話。孰不知,木刻版畫才是貫穿黃永玉一生的「正業」。
  • 入木八十年:黃永玉的版畫 這裡有人生歲月,世界大千
    ——黃永玉黃永玉,大多數讀者都知道他的水墨畫,人們完全被畫面中蘊含的達觀通透、犀利幽默所徵服,毫無保留;或者知道他創作的猴票,這枚發行於1980年的中國第一枚生肖郵票已經升值15萬倍,近乎神話。孰不知,木刻版畫才是貫穿黃永玉一生的「正業」。
  • 新興木刻版畫
    30年代初期在內憂外患、風雲變幻的歲月裡,木刻社團卻在各地相繼成立起來,在困難中壯大隊伍開展木刻運動。在魯迅無微不至的關懷扶持下,不僅開辦訓練班,從技法方面培養木刻工作者,而且出版外國優秀版畫作品,舉辦畫展,以供參考學習。魯迅在與木刻青年通信及演講中,還作了許多思想和技術方面的指導工作。
  • 獨家專訪黃永玉——還是從前那個木刻少年
    2020年9月25日,97歲的九零後黃永玉來到了北京畫院,看自己的版畫展覽。《文化大觀園》也有幸獨家專訪了老先生。而今天,我們要呈現給大家的是黃永玉刻骨銘心的木刻藝術。黃永玉的木刻作品幾乎都有極強的裝飾性
  • 黃永玉「入木」:他所有的藝術都是版畫,用不同方式表現的版畫
    據黃永玉自述,到目前為止共創作版畫作品四百幅左右,除少量散失外大多保存完好,本次展覽展出作品190餘幅,相當於他版畫創作的半數。他在為此次展覽所做的《入木八十年》中寫道,「我年輕時用厚帆布做了個大背囊,裝木刻板、木刻工具、喜歡的書籍,還有一塊被人當笑話講的十幾斤重的磨刀石,一聽到槍聲炮聲,背起背囊跟人便跑。千山萬水、八年抗戰,這些木刻板子居然還能聚在身邊。」
  • 黃永玉和他的版畫藝術
    《入木:黃永玉版畫藝術》黃永玉 著北京畫院 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年11月,102歲的父親病重。11月底,在黃老萬荷堂的畫室,我見到黑妮為父親整理出來的一批版畫,她說黃老把自己幾十年來所創作的木刻原版大都保留著,足足有三百多塊,她近期正在把一些版畫印出來。我非常驚訝,幾十年間還能完好地保存這批木刻版畫,可見黃老對自身版畫藝術的重視。黃老近四十年間基本上以水墨為主,很多觀眾或美術研究者往往忽視了對其版畫的認識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