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南方都市報
悄無聲息間,大街小巷上廣州人熟悉的「OK便利店」改頭換面成了「蘇寧小店」。12月20日,南都記者從蘇寧方面得到證實,OK便利店將全部更名蘇寧小店,目前,「廣州的(OK便利店)大部分已換完了,小部分正在換。」
尚未接入蘇寧小店APP
南都記者近日發現,原本位於五羊邨地鐵C出口、D出口的兩家OK便利店已經悄悄換上了黃色的招牌,改換蘇寧小店的招牌。但南都記者進入店內發現,除了門口招牌外,OK及旗下好知味品牌的標誌依然隨處可見。擺架、店內裝飾等也一如往常的OK便利店一樣,甚至連售貨員也並沒有更換。在結帳時,售貨員還特定叮囑記者:「有OK便利店會員卡嗎?一樣可以打折的。」
雖然OK便利店改了招牌,但是這些「新的」蘇寧小店並不像以往人們認知中的那樣。此前市面上的蘇寧小店,採用「便利店+App」模式,向消費者提供以快消和生鮮為代表的全品類商品和三公裡範圍內最快30分鐘急速配送的服務,以及家電維修、家電清洗、家政、快遞代收發、二手房交易等便民社區服務。
蘇寧方面解釋稱,蘇寧小店的APP正在跟OK融合,有些原有的服務項目還在過渡。「新的」蘇寧小店也可以送貨,不過「只能在餓了麼上面訂」。「品類稍後會調整,因為OK的很多門店位於CBD區,而我們主要是社區店,之後會根據不同區域豐富產品。比如,增加糧油、生活用品,現在的OK店是沒有的。」
不過,有不願透露姓名的零售行業人士表示,如果OK與蘇寧的系統還沒有打通,此時就更換招牌,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此外,OK便利店在廣州的知名度、認可度都遠遠超過蘇寧小店,突然更名可能會讓消費者難以接受。
廣州60多家OK便利店賣身蘇寧
在全資收購OK便利店數月後,蘇寧方面終於有了最新動作,但雙方接下來的整合似乎還沒有時間表。
今年8月5日,蘇寧小店公司與馮氏零售達成了關於利亞華南的股權轉讓協議。收購完成後,蘇寧小店公司將100%控股利亞華南公司在廣州區域運營的60多家OK便利店,後者將成為蘇寧智慧零售全場景的重要部分。
OK便利店1951年創立於美國,1985年和2000年,香港馮氏集團(前利豐集團) 旗下零售業務馮氏零售先後取得OK便利店在中國香港及中國大陸的專營權。南都記者採訪了解到,OK便利店和7-11是香港最大的兩家便利店品牌,OK在香港雖然門店數量雖然少於7-11,但利潤額卻超過後者。
OK便利店自2002年廣州首家落地以來,其經營著包裝飲料、潮流零食、奶類製品、時尚精品等多個類目,重點打造的自有品牌「好知味」(hot & in),並先後推出獨家精製的食品飲品系列,引領輕食新概念,此舉一度引發廣州便利店的同行們對同類飲品系列進行擴容。OK也是國內最早提出便利店+麵包+熱飲的概念的企業。
收購OK便利店廣州門店,是蘇寧收購迪亞中國及收購家樂福中國後,在大快消領域布局的又一動作。按照蘇寧快消集團總裁卞農的說法,蘇寧看中的是經營OK便利店的利亞華南團隊及其在經營產品、供應鏈、運營、區域布局等方面的多年資源和經驗積澱,其將補強蘇寧小店在廣州地區布局,有助於為蘇寧小店在華南區域擴張。
目前,蘇寧小店及迪亞天天自營店面近6000家,覆蓋全國70多個城市、35000個社區、近1.2億用戶。
獨立發展的蘇寧小店虧損嚴重
作為渠道下沉的載體,蘇寧小店一直被蘇寧寄予厚望。按照蘇寧易購總裁侯恩龍在今年「雙十一全民嘉年華」發布會上所說,蘇寧小店將是蘇寧1小時場景生活圈的重要成員,並成為蘇寧未來一段時間的「重頭戲」。
但不容忽略的是,蘇寧小店也一直在用資金換規模。蘇寧公告顯示,2018年1-7月,蘇寧小店營收1.43億元,虧損2.96億元,債務高達6.53億元,而截至2018年7月31日蘇寧小店全國開出878家,這意味著每開一家門店虧損約33萬元。
蘇寧小店總裁鮑俊偉曾透露,蘇寧小店的單店成本在100萬元左右。根據蘇寧2019年半年報顯示,蘇寧小店今年上半年業績繼續虧損。若扣除蘇寧小店經營虧損,及股權轉讓帶來的淨利潤增加,上半年歸屬於蘇寧易購股東的淨利潤約為8億元。為此,2019年6月末,蘇寧小店完成股權轉讓,被剝離出上市公司。
南都記者獲悉,目前蘇寧小店運營主體蘇寧便利超市(南京)有限公司於6月24日完成工商變更, 投資人從蘇寧易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南京雲致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據悉,持有南京雲致享科技公司99%股份的大股東是張康陽。而張康陽正是蘇寧的少東家、蘇寧控股董事長張近東之子。
蘇寧小店被剝離出上市公司體系後將獨立發展。12月16日,蘇寧2020年度工作部署會上,張近東的說法也證實了這一猜測。據張近東透露,2020年蘇寧小店、蘇寧零售雲將獨立成為子集團。
南都記者獲悉,早在去年蘇寧易購給蘇寧小店予以3億美元的增資後,今年5月,又有消息傳出蘇寧小店將獲得蘇寧易購4.5億美元融資。不過,對於暫時仍未盈利的蘇寧小店而言,繼續這種燒錢的模式還能持續多久,成為業界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