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人生在世學會四不爭,才是真正的聰明人,知道哪四不爭嗎

2020-11-04 糖果讀書

中國能被稱為「聖人」的一共就兩個半,一個是萬世師表的孔子,另一個就是心學集大成者的王陽明。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

明穆宗朱載評價他說:兩肩正氣,一代偉人,具撥亂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晚清中興4大名臣的曾國藩評價他說: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孫中山為探索救國之路曾潛心研究王陽明的心學。還有人說王陽明是中國五百年來第一等人物,「儒道中最得力的,就是中國王陽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學」。

可以說歷代名人偉人都非常認同王陽明的思想和功績。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王陽明所說的「4不爭」到底是哪4不爭。

1、不爭面子

王陽明:「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久久自然有得力處。」中國有句俗語叫「死要面子活受罪。」中國人最在乎的也就是面子。但是太多人為了面子讓自己活得很累,有些時候不必太好面子,自己心裡越是有底氣的人越不會在乎所謂的面子。


昨天看到一個王思聰在街頭炒飯的視頻,他是中國很有名的富二代了,但在街頭地攤炒飯也並沒有一絲扭捏。想一想自己生活中有沒有做過為了面子而讓自己難受的事,面子不是裝出來的,而是靠自己的能力掙來的。過好自己的生活,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自己會輕鬆很多,人生也會更幸福。

2、不爭口舌

王陽明:「凡人言語正到快意時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氣正到發揚時便翁然能收斂得,憤怒嗜欲正到勝沸時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口舌之爭是世界上最無聊最浪費時間和精力的事。


難聽的話不必在意,和別人爭執,無論輸贏對自己都沒有好處。富蘭克林曾說過:「如果你一味地去爭強,去爭辮,即使你佔了上風,這種勝利也是得不償失的,因為你永遠無法取得對方的認可。」

所以說要有一顆包容之心,不爭則天下莫能與之爭。

3、不爭眼前利

很多人目光短淺,只能看到眼前的小利,於是就一定要爭到手才算過去。可是往往越是明顯的利益,你能看到別人也能看得到,這時候眾人所爭之力就越是危險。把眼光放長遠,格局放大,不要只顧著眼前的利益,適當地舍才能有大的。用一顆利他之心處世,好處多想想他人,你的生活將越來越順。


4、不爭身後名

王陽明:「名與實相對。越是追名的人就越是做不到務實」。追逐虛名的人活得會很累,而且是在捨本逐末,當一個人將自己的精力都放在提升自我上面時,才能獲得別人真正的讚美和敬佩。懂得不爭名的人,才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人生多放下枷鎖和執念才能看清什麼對自己最重要,最能更幸福。


這就是王陽明給我們的人生建議,王陽明說:百死千難,但為此心。一個人一生的修為其實修的就是自己的內心,一個人萬般的忙碌,最忙的也是自己的內心。

王陽明在《知行合一》中還分享了自己更多的智慧和感悟,他的思想在中國、日本以及東南亞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不同的年齡段讀這本書都會有新的認知,都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學習運用心學則是在利我們人生的器。

很多人說古人的文言文實在是晦澀難懂,看不明白,這本書含有注釋,淺白易懂,大人小孩都可以看明白。

相關焦點

  • 王陽明:聰明人一生有「三不爭」,堅持下去,路才能越走越順
    古語云:「唯有不問,方能無疑;唯有不爭,方能無憂。」世間萬物,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要探個究竟,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爭個高低輸贏。明代的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就曾說過:聰明人,一生有「三不爭」,堅持下去,路才能越走越順。
  • 王陽明:人生有三不問,四不爭,越是不爭,其實越能得到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想擁有幸福的生活,也時常在名利場中不得施展,鬱郁不得志。很多人去拼命爭取利益,但也有的人看破了物質需求,轉而去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因此每個人的思想境界也不盡相同。其實王陽明告訴我們,人的一生需要做到「三不問和四不爭」,越是不問不爭,我們越能獲得好運,福氣也會不請自來。
  • 知行合一:真正聰明的人都學會了2不問,3不爭,給自己積德積福
    王陽明提出的知行合一思想告訴我們:真正聰明的人都學會了2不問,3不爭。就好像王陽明在被貶龍場之後,他不知道自己以後的人生將會朝什麼方向發展,但是他還是堅持下來了,他的努力沒有白費,龍場悟道的時光是他成為聖人最重要的一部分。
  • 王陽明:人到五十,要知道「人生在世難得糊塗,糊塗也是福」
    明朝有一聖人,名曰王陽明,乃心學集大成者,其思想「陽明心學」受眾人所追捧,陽明先生知天命時節仍在學堂傳道解惑,其悠然羨煞他人。有一弟子年四十九,雖與陽明先生年齡相仿,但並無陽明先生其悠然和成就,便問道:「先生,您活的自在的秘訣是什麼?」王陽明:「賢弟今年可有四十九了?我只說四件事,你把這四件事,學會如何揣著明白裝糊塗,自然就可以像我這樣悠然自得。」
  • 王陽明:「三不問,四不爭」,越是「低調不言」,越能「積德積福」
    老祖宗曾說:「只有不問,方能無疑;只有不爭,方能無憂」,心學大師王陽明必然也明白這一個道理,他告誡後人"三不問,四不爭"。王陽明:"三不問,四不爭",越是"低調不言",越能"積德積福"三不問,一不問人心王陽明:「人心,則雜於人而危矣,偽之端矣。」常言道:人心隔肚皮。猜人心就好似隔皮猜瓜,難知好壞。
  • 王陽明:真正的聰明人,他一輩子「3不問,4不爭」!積福積德
    比如曾國藩,王明陽,他們就是真正的聰明人,他們一生遇到很多事情,走過低谷,上過高山,最後成為了聖人,而讓他們能做到這一步的秘訣,靠的就是一輩子的3不問,4不爭。那麼這3不問4不爭到底是什麼?人生在世,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管好自己的事情,不要去多管閒事,不然管不好反而落了埋怨,得不償失。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3不問,4不爭!積德積福
    不問人心人心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東西,人性的醜惡和兇險甚至會讓我們付出生命的代價,我們僅僅需要知道人心和人性的的複雜就夠了,不要想著去徵服它,因為你永遠都趕不上人性的變化。就如王陽明所說:「人心,則雜於人而危矣,偽之端矣。」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要懂3不爭,早知道才能早受益
    就連舉世聞名的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也是深受它的影響才有了後來的「稻盛心學」,可以說是影響意義非常深遠了。王陽明作為世間一等的聰明人,自然也懂得這個道理。他就曾給後人留下3不爭」的教誨。不爭口舌王陽明平定寧王之亂後,朝中有很多的奸臣嫉妒他,但王陽明卻選擇了「不爭」。因為在他看來,自己行得正做得直,無需與這些小人爭執。
  • 王陽明:人到五十,學會對這四件事「揣著明白裝糊塗」,很有道理
    王陽明:人到五十,學會對這四件事「揣著明白裝糊塗」,很有道理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往昔經歷,歷歷在目,猶如昨日。王陽明:「賢弟今年可有四十九了?我只說四件事,你把這四件事,學會如何揣著明白裝糊塗,自然就可以像我這樣悠然自得。」人生在世難得糊塗,卻也不能真糊塗,尤其是在這四件事上,聰明人是看透卻不會說透,「揣著明白裝糊塗」才是五十歲知天命時節最該有的大智慧。
  • 王陽明:真正精明的人,要學會「2不管,3不問」!人生少走彎路
    人這一生總是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坎坷,雖然說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是可以讓自己的人生少遇到一些坎坷,也就是少走一些彎路。而這世上有一種人,就是人們口中的「聰明人」,他們這一輩子或許成就沒有取得很大,但是在別人眼中就是英雄一般的存在。因為這種人懂得過好自己的人生。可以說聰明人在面對坎坷時,可以做到氣定神閒,冷靜面對。
  • 古人講:「三不問,四不爭」,越是「低調不言」的人,越能「積德積福」
    古人講:"三不問,四不爭",越是"低調不言"的人,越能"積德積福"老祖宗曾說:「唯有不問,方能無疑;唯有不爭,方能無憂」,心學大師王陽明勢必也懂得這個道理,他告誡後人"三不問,四不爭"。古人講:"三不問,四不爭",越是"低調不言"的人,越能"積德積福"三不問,一不問人心王陽明:「人心,則雜於人而危矣,偽之端矣。」
  • 王陽明:聰明人有三不問、三不爭,早參透,早受益
    古語云:「唯有不問,方能無疑;唯有不爭,方能無憂。」明代的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也對這個觀點非常贊同,還曾更具體地提出聰明人該有哪「三不問」,又有哪「三不爭」。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王陽明的教誨,早些悟透,早些受益。
  • 王陽明:聰明人有三不問、三不爭,早參透,早受益
    古語云:「唯有不問,方能無疑;唯有不爭,方能無憂。」明代的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也對這個觀點非常贊同,還曾更具體地提出聰明人該有哪「三不問」,又有哪「三不爭」。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王陽明的教誨,早些悟透,早些受益。
  • 王陽明:一個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須做到三不問四不爭,積德積福
    一撇寫盡人生追求,一捺看透世間繁華,最終也會心境沉寂,不爭不搶,不為名利折腰。是人都會有矛盾,有每個階段該做的事情,有些人看似雲淡風輕,卻不知,雲淡風輕背後隱藏的是大智慧。真正擁有大智慧的人,比如曾國藩、王陽明,都是經歷過逆境不順的人,但最後都成為了聖人,這是因為他們都做到了三不問四不爭。
  • 真正的高手,會做到三不問、四不爭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想擁有幸福的生活,也時常在名利場中不得施展,鬱郁不得志。很多人去拼命爭取利益,但也有的人看破了物質需求,轉而去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因此每個人的思想境界也不盡相同。其實王陽明告訴我們,人的一生需要做到「三不問和四不爭」,越是不問不爭,我們越能獲得好運,福氣也會不請自來。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4不爭,早明白早幸福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王陽明可真是中國歷史上的影響非常深遠人物,作為「陽明心學」的創始人,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能與孔子共同前進,被稱之為「聖人」的人,王陽明的思想問世對我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並且把思想留給後世。可以說歷代名人偉人都很認同王陽明的思想和功績。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王陽明所說的「4不爭」到底是哪4不爭。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都能做到3不問,4不爭!早懂少吃虧
    終有一天,我們將會不問不爭。唯有不問,方能無疑;唯有不爭,方能無憂。像王陽明就是真正聰明的人,輝煌過失落過,本是普通人,卻成為了千古聖人,秘訣就是一輩子做到了3不問,4不爭。不問人心王陽明:"人心,則雜於人而危矣,偽之端矣。"俗話說得好:人心隔肚皮。猜人心就像是隔皮猜瓜,難知好壞。有些話聽過就好,切莫當真;有些事知道就好,切莫說破;有些人看清就好,切莫拆穿;有些情隨緣就好,切莫執著。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學會了做事情2不爭,給自己積德積福
    王陽明曾說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2不爭,越是不爭,給自己積德積福」。用不爭代替爭,反而讓那些在乎你的人,心存感激,更加珍惜!不爭蠅頭小利有些人因為貪圖小利而失掉自己最起碼的做人原則,毀掉大好的人生前程。在平常生活中,應該放平自己的心態,不要在乎那些蠅頭小利。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做到「3不問」,別等到四十歲才知道
    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而有些人總是吃了很多虧才學會成長,而有些人,懂得做一個「聰明人」,可以讓自己人生少走許多彎路。比如很多古人的智慧,對於我們的人生發展是很有幫助的,可以說是詮釋了很多人生真理,幾千年的流傳,經過了數代人的驗證,留下的都是精華。
  • 「真三不朽」王陽明:生活中三不問和四不爭,莫向外求
    歷史學家、哲學家在講到王陽明的時候,對他總體上的一個評價就是歷史上唯一「真三不朽」的人物,所謂的「三不朽」就是:立德、立言、立功。在生活上的王陽明也是「三不問、四不爭」,也因為這樣,在他的人生中獲得的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