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登月計劃被拜登拋棄?中美太空競賽或迎來關鍵轉機

2020-11-27 同花順金融服務網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在10臺巨型發動機的震耳轟鳴中,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將嫦娥五號探測器精準送入地月轉移軌道。

  未來十幾天,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完成全人類44年未曾嘗試的壯舉――在月球上挖土,並且帶回來。

  這一成就除了讓不遠處觀景臺上的人群歡呼雀躍之外,恐怕還會讓大洋彼岸的一部分美國人感到陣陣地發冷。

  不過,他們發冷倒並不全是因為中國的航天成就,更大的原因是,剛剛結束(或者說還沒結束)的總統選舉,出現了一個對他們來說非常不好的兆頭:

  在漸趨白熱化的太空競賽中,美國似乎有「禍起蕭牆」跡象。

  野心勃勃川普

  眾所周知,美國現任總統川普對太空競賽非常熱衷。

  和前任歐巴馬對航天項目漫不經心不同,他在2016年競選時就承諾,將重返月球。

  上任半年,他就做出了大動作:重組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名存實亡的冷戰機構「國家太空委員會」,並任命副總統彭斯擔任副局長,統籌調配全國的航天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

  在當年的預算案上,他大筆一揮,幾乎復活了歐巴馬時代砍掉或暫停的所有航天項目。

  2018年初,他再度做出重磅決定,推出美國航天歷史上首份戰略級別的文件――《國家航天戰略》,明確提出要保持美國在太空的領導地位。

  在整個任期內,從確定登陸月球、登陸火星到組建太空軍,他出臺了4份「航天政策指令」。

  力度之大,為近幾任總統所罕有。

  川普對太空的關注,對中國來說不是什麼好事,因為他的目標不是探索與發現,而是競爭和搶奪。

  他的《國家航天戰略》從始至終透露著「美國優先」的理念,主要項目中「抗毀性」「防禦」「重建」「威懾手段」「作戰」等字眼明確體現了其對抗性。

  他的「1號航天政策指令」在宣布重新登月和登陸火星的同時,也終止了歐巴馬的「載人登陸小行星」計劃。

  這就是明明白白告訴其他人,他對探索新東西不感興趣,他的目標就是要搶在對手之前在月球或火星建基地,然後殖民和搶資源。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還公然違背全球科學合作的原則,多次幹涉中國航天科學家參加在美國舉辦的國際會議。

  川普的以上種種手筆加在一起,就成了2019年發布的「阿爾忒彌斯計劃」。

  新時代的「阿波羅」?

  阿爾忒彌斯是古代希臘神話中的月神,正好和冷戰時「阿波羅計劃」中的太陽神阿波羅相對應。

  以「阿爾忒彌斯」為名,無疑也顯露出了美國人重現冷戰榮光的野心。

  「阿爾忒彌斯計劃」包括3個階段:

  第1階段(Artemis 1):原計劃於2020年下半年,由SLS重型火箭送「獵戶座」飛船不載人繞月飛行3周後返回;

  第2階段(Artemis 2):在2023年完成載人飛行試驗,並完成「深空之門」月球軌道空間站的組建;

  第3階段(Artemis 3):在2024年,將一男一女2名太空人送月球。

  更長期階段,美國將在2028年之前建立月球基地,作為下一步登陸火星的起點。

  在硬體設備上,「阿爾忒彌斯計劃」的核心包括4塊,分別是「獵戶座」飛船、SLS火箭、「深空之門」空間站和月面著陸系統。

  「獵戶座」飛船直徑5米,重量33.5噸,由2個部分組成,分別是洛克希德·馬丁製造的乘員艙和空客製造的服務艙,可以攜帶4-6名太空人。

  飛船採用可回收設計,其尾部配備燒蝕隔熱層,可以最多修復使用10次。飛船上配備的氣囊和降落傘,使其在陸上和海上皆可降落回收。

  今年9月,NASA發布消息稱,「獵戶座」太空飛行器已經通過了最後一個關鍵的正式測試,可以進行第1階段測試。

  SLS(太空發射系統,Space Launch System)火箭是從太空梭演變而來的超重型運載火箭,也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人類史上最強火箭。

  這款火箭採用兩級半架構,芯級採用4臺從太空梭上拿下了、堪稱無敵的RS-25氫氧發動機,真空推力230噸,真空比衝452秒,完全是黑科技。

  它搭配的2根固體助推器每根輸出推力1250噸,同樣的喪心病狂。

  在如此強大的發動機推動下,SLS火箭最初版本低地球軌道(LEO)運力可以達到95噸,是運力排名第2的火箭――重型獵鷹(63.8噸)的1.5倍。

  而在未來,SLS Block2的貨運版本LEO運力將達到130噸,超過傳奇火箭土星五號,最終甚至有可能達到165噸。

  「深空之門」空間站也是「阿爾忒彌斯計劃」的看點之一,也是影響航天員登陸月球表面的關鍵。

  它起到過去「阿波羅計劃」中軌道艙的作用,停留在月球軌道上和「獵戶座」飛船對接。不同的是,作為空間站,它比軌道艙大得多,也複雜得多。

  「深空之門」自重50噸,內部增壓空間125立方米,裡面可以部署大量科研器材,也可以存放物資。因此,航天員可以長期「住」在裡面,它最多支持4位航天員進行30-90天的中期駐留。

  為了探訪月球表面,「深空之門」空間站上的航天員將乘坐月面著陸系統到達月面。

  去年,這個空間站已經完成地面測試,今年8月建材開始進廠。

  除了傳統登月器上的著陸、上升兩大塊以外,「阿爾忒彌斯計劃」的月面著陸系統還要求具有移動能力,並且能夠進行燃料加注。

  當然更重要的是,這個著陸系統是可重複使用的。

  中國這邊呢?

  從時間上說,雖然之前有過2028年登月的傳聞,但是目前,中國航天界已經非常務實地把登月計劃排到了「本世紀30年代」。2024年的時間那真是拍馬也趕不上。

  從硬體技術上看,中國同樣落後。

  首先在載人飛船上,中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直徑4.5米,重20多噸,比「獵戶座」小一圈,能帶的東西就要少一點。

  在火箭方面,雖然計劃中的長徵九號是LEO運力130噸、和SLS同級別的火箭,但至今沒有立項。

  現行規劃中的登月火箭將是「新一代運載火箭」,也就是傳說中的921火箭,只是和SpaceX重型獵鷹同級別的存在。

  至於說月球軌道空間站和月面著陸系統,中國目前將要挑戰的是比20年前的國際空間站稍小一些的地球軌道空間站,能夠登陸、離開月球的著陸器還在等嫦娥五號試驗,短期內肯定無法追趕美國。

  而川普這個登月計劃的時間實際上是提前了的,從2028年提前到2024年任期內,就是為了「功成必須在我」,避免煩人的民主黨人橫生事端。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沒想到川普的任期只有短短4年。

  計劃沒有變化快

  從拜登宣布勝選的那一刻,上述美國人就感覺到了寒意。

  按照慣例,基本上歷任新總統都會對前任的航天計劃進行大刀闊斧的改動。

  比如歐巴馬上任就砍掉了布希政府的「星座計劃」以及後續許多項目,川普上任後又一股腦恢復了,還砍掉了歐巴馬的登陸小行星計劃。

  有意思的是,「阿爾忒彌斯計劃」中不少內容實際上是繼承自「星座計劃」(比如SLS火箭),而拜登正好是歐巴馬時期的副總統。

  歷史兜兜轉轉4年,又回到了原點。

  更何況,和川普的態度完全不同,拜登在競選時就表現出了對太空競賽的「冷漠」,幾乎沒有談及任何和航天有關的計劃。

  雖然民主黨的政綱中積極肯定了NASA的成就,並且支持「NASA讓美國人重返月球並登陸火星的工作」,但他們並沒有明確表達對前任政府2024年重返月球最後期限的支持。

  相反,人們更關心黨綱中的另一段話:「民主黨人還支持加強美國宇航局和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地球觀測任務,以更好地了解氣候變化如何影響我們的家園。」

  很多人將此視為拜登政府太空計劃轉向的信號――從太空競爭轉向為地球科學服務。

  這和拜登的競選綱領不謀而合。

  根據拜登公布的過渡計劃,他的新政府有4個優先事項:新冠肺炎、經濟復甦、種族平等和氣候變化。

  這下子,和中國進行太空競賽,從川普政府的重中之重變成了末項計劃中的配套工作,優先級一落千丈。

  另一個信號是,川普任命的現任NASA局長布裡登斯汀已經宣布將會辭職,因為他認為自己「不會是領導拜登政府下NASA的合適人選」。

  而布裡登斯汀正是「阿爾忒彌斯計劃」的直接策劃人。

  如果真是這樣,「阿爾忒彌斯計劃」可能會受到很大影響,至少2024年的登月期限可能不得不延遲。

  拜登甚至不用做太多東西,只需要沿用目前民主黨的做法就可以。

  NASA在2021財年預算提案中要求提供32億美元開發月面著陸系統,結果被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砍了8成,只批了約6億美元。

  NASA前局長加弗(Lori Garver)對此很悲觀,他表示:「我認識的人沒有人認為我們能在2024年前到達那裡(月球),不管誰贏了,這都是一個不可能的目標。」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wm

相關焦點

  • 川普登月計劃被拜登拋棄?中美太空競賽或迎來關鍵轉機!
    不過,他們發冷倒並不全是因為中國的航天成就,更大的原因是,剛剛結束(或者說還沒結束)的總統選舉,出現了一個對他們來說非常不好的兆頭:  在漸趨白熱化的太空競賽中,美國似乎有「禍起蕭牆」跡象。  野心勃勃川普  眾所周知,美國現任總統川普對太空競賽非常熱衷。
  • 美媒:中美應聯合登月!
    文章認為這不是一場太空競賽,因為中方並沒有挑戰美國,而相反是美國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這些事態發展。他們可能會有載人登月的目標,但要到本世紀30年代才會實現。
  • 拜登上任,中美關係迎來蜜月期?
    在此次美國大選中,民主黨籍候選人拜登擊敗美國現任總統川普,成功當選為美國下一任總統。因為拜登與川普來自不同的派別,拜登上任之後的政治政策必然會與川普有所不同。對此,引發了國際社會熱烈的討論。我國國際問題專家金燦榮認為,中美關係決定整個國際關係。原因不外於兩個,一是美國本身是世界超級大國,在各個領域都佔據了一定的重要地位。
  • 聯合多國參與「阿爾忒彌斯」計劃 美欲登月「圈地」?
    資料圖: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一張照片顯示,美國的登月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LS)的核心組件移至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米卻德裝配廠的110號樓。  為何一眾關鍵國家不加入?  「為何眾多國家拒絕籤署這一月球探索協議?」
  • 拜登宣誓當選將攻克癌症,「癌症登月計劃」是否會成功?
    川普依舊發著推特,而拜登(Joe Biden)則做出大膽承諾,稱如果他在2020年當選總統,將會「治癒癌症」。和癌症死磕沒有哪個美國總統像拜登一樣,如此迫切地想要攻克癌症。2016年歐巴馬政府時期,時任副總統的拜登領導了「癌症登月計劃」特別工作小組,希望集結所有力量,最終戰勝癌症。
  • 美國大選迎來結局,拜登上臺中美關係或將緩和,蔡英文卻坐不住了
    拜登上臺後中美關係會怎樣也就成為了人們關注的話題之一。畢竟川普在任期間完全不顧大國形象,對中國先是發動貿易戰然後在對中國多家企業圍追堵截,做法比流氓還無恥。現在他的這些計劃很可能會擱淺。拜登是一個傳統的美國政客,在做事方面他至少不會讓美國表面上過不去。但必須要承認的問題在於,不管是川普還是拜登當選美國總統,美國對華的態度是始終不會改變。
  • 關鍵時刻,中方斬釘截鐵表態,拜登應好好學學
    當下,美國總統大選已經結束,拜登已經勝出,中美關係是否會迎來轉機,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中國已經發起重要行動,關鍵時刻,中國斬釘截鐵地表明態度,拜登應當好好學學,對中美關係有一個正確的認知,這樣對中美兩國,乃至整個世界都是一件好事。
  • 嫦娥回家,中美競跑太空
    還得從當年美蘇太空爭霸說起,放衛星上天,加加林從太空看地球,蘇聯人贏得兩輪頭彩,讓美國急得不行。 1961年甘迺迪放下狠話,10年內美國必須搶在蘇聯人前面登月,「阿波羅」登月計劃從此正式開始。 這個任務過程很複雜,結果很簡單,只要送人到月球上走一走就算贏,至於落在月球哪裡根本不重要。
  • 「下一階段」中美關係前瞻:拜登會與川普大不同?|北京觀察
    面對中方外交系統頻頻釋放願在「下一階段」的中美關係「重啟對話、重回正軌、重建互相」的信號,拜登不可能沒看到。但至今未予回應。在拜登正式就任後,會如何處理中美關係?「拜登不一定在言辭上有回應,因為怕被共和黨抓住把柄。」
  • 川普給拜登挖了一個坑
    美國媒體爆料稱,川普政府計劃在執政的最後兩個多月採取對華強硬政策,發起一系列打壓中國的舉動,以在對華問題上鞏固自己的「政治遺產」,令拜登上臺後更難扭轉中美關係的局面。美當局的反華「最後瘋狂」到底會推進到什麼程度?拜登又將如何應對陷入歷史低點的中美關係?懸念有待時間給出答案,但肯定的是,塑造中美關係這個世界上最重要雙邊關係的能力並非單方面掌握在華盛頓手中。
  • 嫦娥五號回家,中美競跑太空
    還得從當年美蘇太空爭霸說起,放衛星上天,加加林從太空看地球,蘇聯人贏得兩輪頭彩,讓美國急得不行。1961年甘迺迪放下狠話,10年內美國必須搶在蘇聯人前面登月,「阿波羅」登月計劃從此正式開始。而美國重返月球也是幾經波折,先是民主黨歐巴馬把共和黨小布希的星座計劃砍掉,然後是共和黨川普上臺發起「阿爾忒彌斯」計劃,要在2024年將美國太空人送上月球並建立月球基地。由於俄國財力有限,實際上在登月建立基地這條賽道上,只有中國與美國站在了一起。
  • 美新登月計劃隨名「月亮女神」 預想五年內上天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13日宣布,下一項載人登月計劃得名「阿耳忒彌斯」,取自希臘神話中「月亮女神」。不過,如果按照美國政府的預想2024年以前送「女神」上天,需要追加經費。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當天說,準備向國會替航天局「要錢」,以加速實現美國「重返月球」計劃。
  • 《登月第一人》演繹太空傳奇
    看著達米恩·查澤雷的「登月第一人」,我對其他電影中相對容易的太空旅行看起來很震驚,這些電影記錄了美航局著名的歷史。這並不是說人們不努力工作或沒有戲劇性的賭注,而是有一種控制感。查澤雷給好萊塢主要電影中罕見的太空計劃帶來了危險感。
  • 中國在中美較量中頻頻得分,中美關係是時候修復了
    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一個中國太空飛行器將在本月晚些時候把重達兩公斤的月球樣本安全帶回地球。2019年,中國的工程師在概述取回月球樣本的任務時就提出了在湖南展示一小塊月球樣本的雄心。自蘇聯1976年帶回月球樣本後,人類就沒有再完成過這個任務。
  • 「阿耳忒彌斯3」號登月計劃來了!
    「阿耳忒彌斯3」號登月計劃來了!美國媒體在報導中指出,「阿耳忒彌斯」計劃的最終目標是在月球建立一個「阿耳忒彌斯大本營」,儘管目前一切活動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但實現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需要數百億美元以及當選總統拜登和國會的批准,NASA能否獲得足夠的資金保障可能還需拭目以待。
  • 中俄被排除,德法不參與,美國登月「圈地」能成功嗎?
    不少評論稱,美國另起爐灶為登月制定規則,是赤裸裸的霸權行徑,其撇開聯合國打造的「小圈子」引來「太空北約」的擔憂,協議中有關「安全區」、太空資源利用的內容則讓外界擔心美國圖謀搶先登月「圈地」——在搞對外擴張上,美國是有傳統的。為何一眾關鍵國家不加入?「為何眾多國家拒絕籤署這一月球探索協議?」
  • NASA無奈承認,2024年無法實現載人登月
    美國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計劃可能告吹。在今年11月12號NASA公布的航天報告中有提到關於航天的一些挑戰和戰略,其中第一條挑戰赫然是在2024年要讓世界上第一位女性登月和一位男性登月。NASA為了這個計劃,在2020-2025年間可能會需要投入大約280億美元。可是根據這份報告指出,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這個計劃的一些關鍵部分已經於年初關閉,就算沒有疫情,這個計劃也一直在消耗大量的資金,導致計劃中的一些載人和無人發射被推遲了好幾年,而受到影響的,當然也包括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計劃。
  • 從拜登就職演說,看中美關係的變與不變
    拜登會做嗎?拜登政府會採取哪些具體不同於川普政府不同的政策?昨天拜登在就職演講中並未透露他的政府的具體做法,但從他的演講通篇折射出的「恢復」二字可以嗅出,拜登政府對川普政府的某些政策進行「糾偏」是肯定的。四年來,川普挑起中美全面對抗,導致中美關係走到了準冷戰的狀態。
  • 鐵桿盟友也承認拜登勝選了 川普開始一個人的戰鬥
    在選舉人團投票之後,麥康奈爾等人的表態意味著,川普的選後博弈,從共和黨對民主黨的博弈變成了川普一個人的戰鬥,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雖然川普的發言人依然拒絕承認拜登勝選,還表示說,川普依然在尋求法律訴訟,但是,客觀來說,翻盤無望。
  • Netflix:如果川普建的太空部隊是個喜劇...
    上世紀60年代,時值冷戰期間,美蘇兩個巨頭在彼此的邊界瘋狂試探,甚至將這種瘋狂延續到了太空。  1962年,美國總統甘迺迪在賴斯大學發表了名為《我們選擇登月》的講話,他說:  無論我們參加與否,太空探索終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