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庫裡,藏著個五光十色的「煙標王國」,蘇州老伯60多年的愛好

2020-12-11 媒體大搜索

跟著顧老伯,穿過居民樓底層車庫間的走廊,昏暗中很有點洞穴尋寶的感覺。停留在一間車庫前,拿出鑰匙,開鎖,推門,顧老伯的臉上泛起了興奮的紅暈。

「啪」的一聲,電燈亮起,眼前是兩排玻璃櫥窗,裡面整齊地排放著一枚枚五光十色的煙標。真沒想到,在這扇再平常不過的車庫鐵門背後,有著這麼一間「煙標陳列室」。這些,便是蘇州收藏愛好者顧老伯堅持了60多年累積起來的珍藏。

偶然撿起一個煙盒,引出了長達60多年的愛好

「最早開始收集煙標是我上小學的時候,大概1958年左右吧。那個時候,我喜歡畫畫,看到地上人家隨手撇下的煙盒子上的圖案精美,就撿起來對著臨摹。慢慢地便開始收集各種各樣不同的煙標。」顧老伯的回憶,從他遙遠的孩童時光開始。

當時,街坊鄰居抽菸的人不少,煙盒並不難找。可要得到此前沒見的「新玩意」就得花點力氣了。「找那些叔叔伯伯要來抽完的煙盒,我嘴巴就得甜一點。有時候,他們會讓我跑跑腿,作為『交換』吧。」

當時,喜歡上煙標收藏的小夥伴還不少。年歲漸長,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將這小孩子的「玩意」束之高閣了。可李老伯將收藏煙標變成了自己的畢生愛好,變成了他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上個世紀70年代的時候,我在黑龍江當了五年兵。當時,部隊裡都知道我喜歡收藏這個。戰友們抽完煙,總會把煙盒留給我;戰友出差,我也要囑咐幾句,讓他們別忘帶點外地特有的煙回來。」

就這樣,從撿拾地上的煙盒開始,顧老伯收集煙標的歷史已經跨越了60個年頭,無論是從軍還是回地方工作,從未間斷過。藏品的豐富,也讓圈內的愛好者們豔羨不已——從民國時期的老標到目前市面上剛推出的新款,從國內的稀罕品種到世界許多國家的「外煙」,無所不包。顧老伯粗略地估計了一下,自己已經收藏了接近三千種的煙標。

顧老伯今年已經71歲,頭髮雖已花白,身手卻和年輕人一樣靈活。大約十年前,他從蘇州供電公司退休,自此他有更多的時間花在煙標收藏上了。

2010年春,顧老伯在自己居住的小區內買下了一間車庫,再從一些做菸酒、茶葉生意的朋友那裡收來一些舊的陳列櫃,重新訂做玻璃移門,前前後後花了兩萬元,布置起了這個車庫陳列室。接著,他便將自己收藏的所有煙標悉數從家裡轉移到了這裡,上世紀70年代後的硬殼煙標按照類別排列在玻璃櫥櫃中,軟殼的老煙標則夾進文件夾一一編纂成冊。

「這樣的煙標陳列室,在蘇州是獨一家。」顧老伯驕傲地說。

為個煙標被列車拋在了月臺 痴迷者的尷尬與驕傲

煙標收藏不算大眾,不過,還是有那麼個圈子的。就在蘇州,據顧老伯所知,藏品較有規模的藏家有十幾個。周末,圈內人會帶著自己的收藏在古玩市場聚會,交流、品評藏品,進行一些交換和交易。「有一次我把自己收藏的一套1987版南京牌『金陵十二釵』拿去市場,當時他們呆掉了,都說只見過影像,從沒見過這麼全的一套實物。」這感覺,真能讓顧老伯驕傲得飛起來。

同樣讓顧老伯驕傲的藏品,是一套12枚南京牌新版的「金陵十二釵」煙標。這種香菸在市面上不難買到,可真正的資深收藏者才知道,要收全這一套「十二釵」,不是件容易的事。「同樣的煙,不同的圖案,會隨機發到不同的地方。當時,我一次次打電話給菸草公司,追蹤每一種貨發到哪個地區了,然後『跟蹤追擊』。」其中,為了收集到「十二釵」中的「秦可卿」,顧老伯特意跑了趟南京,向南京捲菸廠再三詢問「秦可卿」的去處,這才在南京本地「抱得美人歸」。「收齊這套新版十二釵,前後用了兩年時間,下了不少功夫。」

長達60多年的堅持與痴迷,讓顧老闆贏得了這份驕傲。因為這份痴迷,顧老伯還鬧出了不少笑話。指著一盒恆大牌煙標,他笑著回憶起當年的一段「尷尬」:「大概1973年的時候,我在蘇州探親結束,坐火車回東北,每到一個站我都下來買一些當地的香菸。到達天津的時候,為了買這盒恆大牌香菸,耽誤了一會兒,都沒有注意到火車已經開走了。」當時顧老伯的行李還在火車上,獨留顧老伯一人揣著恆大牌香菸站在月臺上干著急。好在,軍人通行證還在身上,他不僅順利地改籤了票,也找回了自己的行李。

當然,能收集到這麼多煙標,離不開朋友們的合力幫助。不僅戰友,在顧老伯參加工作後,周圍的朋友們也都了解到顧老伯的特殊愛好,也都樂意把抽完的煙盒留給顧老伯,尤其是出差的時候,大家都忘不了有項「重大使命」,就是給顧老伯帶回當地特產的香菸。「每一次重大紀念日或者運動會,菸草廠都會推出紀念版香菸,我們叫作『紀念標』。2002年日韓世界盃時期,有同事去韓國看球,我再三囑咐一定要幫我帶回來世界盃紀念版香菸。」

「煙標見證歷史」 一枚「珍寶島」煙標背後的特別記憶

60多年的收藏經歷,已經讓顧老伯練成了一副「火眼金睛」。儘管,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眼睛已經老花,煙標上的小字已經看不大清楚了。但是,拿出一枚煙標來,他只瞄一眼,就能大致判斷出這個煙標所處的時代和生產的廠家。提到有關蘇州的煙標,顧老伯立刻拿出了「姑蘇」「虎丘」「滄浪亭」等以蘇州元素命名的煙標,「其實蘇州沒有自己的煙廠,這些大都是和徐州、淮陰的煙廠聯營推出的。上世紀80年代,有人會拿著虎丘香菸『鮮嘎嘎』,說蘇州也有自己的香菸了,其實不然。」

打開顧老伯編纂的收藏冊,卷首印著的一句話:「煙標見證歷史」。在收集煙標的過程中,顧老伯總會設方去了解和記錄這煙標背後的歷史和文化。當然,如今的顧老伯已能利用網絡來補充自己的煙標知識了。「不同的歷史時期誕生不同的煙標。」

說到這裡,顧老伯從他的收藏冊翻出一枚珍寶島香菸的煙標。他回憶說,那是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後,他所在的部隊在大興安嶺地區修築工事,吉林香菸廠推出了這款「珍寶島」香菸後,顧老伯便將它收藏下來並保留至今。每當看到這枚紅色的煙標,顧老伯便會想起那段歲月留給他的特別記憶。

每一枚煙標都是一段歷史的產物,或者說,就是歷史本身。在顧老伯的收藏冊的每一頁上,都有列印出來的解說詞和歷史介紹,隨著一頁頁的煙標翻過,觀者仿佛置身於近代中國歷史的畫卷之中,跟隨著煙標的變遷,經歷了一次近百年的歷史洗禮。顧老伯自己也已經戒菸兩年有餘,但是收藏煙標的步伐從未停止,不管是朋友贈送還是自己購得,這位七旬老人的「煙標王國」仍在不斷擴張之中。

合上收藏冊,顧老伯笑著說,自己引以為傲的煙標陳列室很少向外人展示,自己很享受一個下午在這個陳列室中獨自整理、編纂收藏或是和圈內好友攀談的時光。「我自己其他的愛好和事情也很多,要是大家都來參觀我的陳列室,我可吃不消一個個接待和介紹啊!」顧老伯笑著說。

(蘇報融媒見習記者 姜昊涵 文/攝/視頻)

責任編輯:李俊鋒

相關焦點

  • 與時光廝磨 他用60年時間打造一個「煙標世界」
    陳聰熹今年68歲,在他的書房內,一整排的書架上,整整齊齊地擺放著標有全國各省份名稱以及各國國名的文件夾,隨便抽出一本,打開一看,夾著的是一枚枚被拆開、平鋪的煙標。在陳聰熹的小書房內共收藏著5萬餘枚煙標,對每一枚他都能娓娓道來。收藏煙標有著近60年歷史的陳聰熹,自稱是「不抽香菸,只要殼」,對煙標有著情有獨鐘的感情。
  • 蘇州七旬老伯緊跟潮流,自學「刀尖上」的藝術
    【看蘇州專稿 文/嵇程 視頻/汪晨】從東方之門到虎丘塔、從垃圾分類到抗擊疫情、從梅蘭竹菊到巨幅祝壽圖……一幅幅剪紙作品惟妙惟肖,這些作品全部都是由園區一位七旬老人魏為勤自學創作完成的。與別的老人退休後喜歡跳舞、打牌不同,魏老伯喜歡這門「刀尖上」的藝術,一坐一整天描花剪紙,成為了他退休後最大的愛好!
  • 在煙標收藏中自得其樂的李威
    其後三十多年過去了,李威也算是走過南闖過北的人,從事的職業也很多,香菸吸過也戒過,生活無論怎樣變化,收集煙標的愛好始終沒有間斷。不知不覺間,他手中的煙標已經達到一千多個版本上萬枚。煙標上賦予了時代的烙印,可以使人重溫那一段觸目可及的歷史,受到文化的薰陶。在他看來,煙標收集已經成了他快樂的源泉,在那一方世界裡找到了一種無可替代的樂趣。
  • 建國60周年慶全國煙標火花收藏博覽會
    建國60周年慶全國煙標火花收藏博覽會 2009年09月07日 11:22作者:廠商投稿編輯:揚琴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由中國商報社、中國收藏雜誌社和北京收藏家協會主辦,紅塔菸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紅雲紅河菸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江蘇中煙工業公司協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煙標火花專題收藏展,於9月2日在北京報國寺開幕,中國收藏家協會、國家菸草專賣局等領導和部分收藏界人士參加了開幕式
  • 天津市河北區七旬大爺潛心收藏60年10萬煙標入囊中
    原標題:潛心收藏60年10萬煙標入囊中(圖) 家住天津市河北區金山裡社區的孔令鈿,今年76歲。在他家裡有一間自己的工作室,裡面全部是他這些年的收藏,有煙標、郵票、剪報等等。在他心裡每一樣拿出來都是他的寶貝,讓他最為驕傲的當然還是全世界都有收藏愛好者的煙標收藏。
  • 退休教師劉小傑挖掘煙標上的故事 30年來收藏上萬張
    今年60歲的劉小傑是一位退休教師。他一直喜歡鑽研歷史,還會在博客上與人展開討論。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劉小傑發現煙標(俗稱煙盒)上的圖案五花八門。從那時起,他就把好看的煙標收集起來。尤其是不被人們關注的煙標,成了他愛不釋手的收藏品。
  • 煙標上的新鄉 懷舊收藏
    吸菸有害健康煙標俗稱煙盒或煙紙,既是捲菸的包裝,同時也是產品的標誌標識。煙標因時代、地域不同而具有了多重文化內涵。煙標上大多包含著地理、歷史、文化等內容,是很有價值的收藏品,很多人都曾在兒時有過集贊煙標的愛好。
  • 武漢老伯給蘇州「暖男」醫師石俊寄來一面錦旗,背後故事令人動容
    宋老伯說,他出院後就趕緊讓孩子們把錦旗做好,因為痊癒後在家裡休養康復,遲遲沒有寄出。石俊是一位從業20多年的感染性疾病科中醫師,疫情發生後,他主動請纓,奔赴武漢。「我是黨員,讓我去!」有一次,病區裡一位55歲的女性病危患者,由於不堪病痛折磨,在紙上寫下要求安樂死。石俊看到後,握著患者的手,為她進行了心理疏導,並優化了治療方案。經過積極治療,最終,這名患者轉危為安。
  • 蘇州老伯72歲才學畫 不到一年時間獲得國外網友點讚
    通訊員高如贇  揚子晚報記者周曉青  72歲拿起畫筆,退休工人勇追藝術夢  每天清晨到蘇州公園寫地書、畫素描,是徐正榮老人生活中的必修課。有時為了寫生,他常常在公園裡一坐就是半天,連吃飯也忘了。退休前,徐正榮是廠裡的電工師傅,退休後徐老伯為了打發空閒開始拿起毛筆練書法,休養身心,沒想到一練就是十多年。
  • 池店老伯愛好收藏古醫書 記載許多民間實用秘方
    池店老伯愛好收藏古醫書 記載許多民間實用秘方 qz.fjsen.com 2013-07-18 16:37  沈茜 秦越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近日,記者來到邱老伯家裡一探究竟。走進他的書房,仿佛走進了一個年代久遠的古書世界,房間三面牆都各有一個書架,上面擺滿了頁面泛黃的線裝古書。這些書包括武俠書、史書、散文等,最多的則是古醫書了。
  • 藏友經歷 王永成:收藏兩萬種煙標見證百年歷史(圖)
    (資料圖片)  他有著40多年的煙標收藏經歷,已集成「大前門」、「老刀」、「哈德門」等幾十個煙標系列,被人稱為「煙標大王」。他就是山東德州的王永成。  他捨不得丟掉這些「練習本」,於是就統統存放起來,這便成了他收藏的第一批煙標。王永成清晰地記得,他的第一件藏品是一枚「哈德門」煙標。  1957年,13歲的王永成開始專門收藏煙標。當時,他只是醉心於那些花花綠綠的煙標圖案。後來,他漸漸發現煙標中蘊藏著豐富的知識,翻看煙標集仿佛在閱讀一本百科全書,天文地理、名勝古蹟、人文知識等應有盡有。
  • 重慶這些地方上過煙標,一枚老煙標價值600元以上
    在煙標收藏界,這類風光專題十分熱門,喜愛者甚多,價值也較大。哪些景觀上過煙標筆者收藏了數百枚重慶各時期煙標,其中,不少煙標將重慶著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請上紙端,不下30處,令人賞心悅目。20世紀40年代,重慶大新捲菸廠出品了「復興關」煙標,圖案取自復興關(即佛圖關公園)的牌坊和城門。
  • 這家煙標龍頭接受60家機構調研:有信心克服疫情短期影響
    勁嘉股份:有信心克服疫情帶來的短期影響煙標龍頭勁嘉股份2月27日接受60家機構調研,主要介紹疫情對公司的影響以及業務開展情況。勁嘉股份表示,煙標具有自動化程度高的特點,較少的員工可以實現較高產值,公司大部分生產實體處於疫情影響較小的省市,並安排了周密的復工及排產交付計劃來應對。在物流和供應鏈部分,公司憑藉全產業鏈和全國布局,就近配套服務於中煙客戶。公司在新產品設計開發、技術工藝、規模競爭等方面具有優勢和市場經驗,有信心克服疫情帶來的短期影響。
  • 煙標品鑑:春華秋實又一年 不負耕耘喜豐收
    我國菸草企業出品的不少煙標,生動記錄了農民辛勤勞作的畫面,如今也成為收藏品。 一年之計在於春。驚蟄一過,農民們就開始去往田間地頭平整土地。上世紀60年代,瀋陽捲菸廠出品的「迎春」煙標(圖1),主版展現了農民熱火朝天地在忙於春耕備耕的遠景畫面。
  • 印四國國旗,旌德煙標獲世界紀錄 已被多家博物館收藏
    今年5月份,由江顯根、許堅卓發起的畢業60周年聚會,以「世界上平均年齡最大的班級同學聚會」獲得了世界紀錄協會香港總部頒發的《世界紀錄證書》。今年74歲的旌德人許堅卓沒想到,自己收藏多年的一份父親的遺物經他申報後,也獲得「世界上印有國旗最多的煙標」。
  • 海澱區一片林地裡藏著群租大院 60間違建住上百遊商
    原標題:林地裡藏著群租大院 60間違建住上百遊商   本報訊(記者左穎)林地裡藏著一處群租大院,60間違建裡竟然住了160多個遊商。今天上午,海澱城管對位於清河四街西后街一處群租大院進行拆除,今天完成後將把這片區域進行圍擋並恢復原有林地。
  • 蕪湖捲菸廠——丹桂煙標
    丹桂煙標,算是蕪湖比較早的,後期基本就不生產了,集中在50到60年代左右屬於當時比較好的品種了,這麼品相非常好,之前挺高的價格在一位朋友手裡收到的長期交流收購老煙盒煙標喜歡的可關注私聊,點讚哦,謝謝
  • 甘肅煙標,一個時代的記憶
    對這些煙標有記憶的已經有幾十歲了,從1毛多錢的經濟煙到現在的幾百元的奢侈煙,通過這些泛黃的煙標衡量中國幾十年的經濟走向是一張張見證和歲月的痕跡。 作為一個西北土著,對這片土地的關注和愛恨是一種折磨......所以,就從這片地名開始享受記憶帶來的愉悅吧。
  • 小小煙標述說漳州向東渠的故事
    「向東」煙標以紅黃兩色為主調煙標是香菸製品的商標,俗稱煙盒,是世界四大平面印刷收藏品之一。「熊貓」「紅梅」「紅雙喜」「中華」等各具特色的煙標,承載了一代人的回憶,具有歷史、藝術、文化多方面價值。日前,記者在雲霄向東精神紀念館發現了一枚絕版煙標——「向東」。從外形上看,這枚煙標以紅黃兩色為主調,正中是一艘蒸汽遊輪駛向朝陽,遊輪開足馬力,兩個煙囪冒出滾滾濃煙。朝陽從海面跳脫而出,放出光與能量。海面波光粼粼,被陽光染成了金紅色。
  • 「情人牌」煙標
    「情人牌」煙標 詹琦 熊麗芬載入史冊本報訊(記者詹琦 通訊員熊麗芬)昨日,一套《百姓看武漢·百姓發現》系列叢書送到新洲區舊街工商所工作人員胡周懿手中,該書記載了胡周懿發現的有百年歷史的「情人牌」煙標。此後,搞新洲地方人文歷史研究的李森林撰寫了專題考證文章,揭開了武漢100多年前香菸品牌的秘密。目前,該文由武漢地方志辦公室編入《百姓看武漢·百姓發現》系列叢書,由武漢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