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雕塑鋪陳命運共同體的藝術敘事

2020-12-14 經濟日報

這個冬天,一組組中國雕塑在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掀起「中國熱」。雕塑的作者是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

吳為山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主席,是一位有著廣泛國際影響、成就卓著的雕塑藝術家。他長期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在中國雕塑創作中的融滲和表現,創作了大量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雕塑,在世界多國展覽,並被國內外多所博物館和大學收藏。這次,他帶著自己的作品又一次走出國門,走向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

▲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

▲吳為山雕塑作品《問道》佇立在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中廳。

▲活動現場

當地時間2017年12月12日下午,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隆重舉行吳為山雕塑作品《問道》落成儀式。吳為山雕塑作品《問道》由青銅鑄造的孔子和老子兩尊雕像組成,取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所記載「孔子問道於老子」的典故,生動地表現了兩位文化先賢晤面的歷史瞬間。《問道》中的孔子像高達3米,渾然高古,展現出儒家仁愛為本的道德追求;老子像高2.8米,飄逸悠遊,強調線的表現,體現了道家道法自然的精神內核。

▲白俄羅斯文化部長邦達裡致辭

▲邦達裡部長向吳為山館長頒發了「白俄羅斯中國文化交流傑出貢獻」證書

▲中國駐白俄羅斯大使崔啟明致辭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致辭

▲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長佛拉基米爾·普羅科普佐夫主持

這場由白俄羅斯文化部舉辦的重要活動,吸引來白俄羅斯文化界和藝術界300多人。白俄羅斯國家文化部部長邦達裡在致辭中表示,時值白中兩國建交25周年,吳為山館長的代表作品《問道》落成於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對於白俄羅斯文化界而言是一件大事。這組雕塑讓白俄羅斯人民能夠更直接、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邦達裡向吳為山頒發了「白俄羅斯中國文化交流傑出貢獻」證書,以表彰吳為山為白中友誼作出的貢獻。

▲弗拉基米爾·普羅科普佐夫館長向吳為山教授頒發了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的捐贈收藏證書

吳為山對《問道》做了有趣的解讀,孔子說,四海皆兄弟,他到白俄羅斯來,是到了兄弟的家。所以,他乘飛機便來了。他們到了這裡,顯然非常愉悅,這愉悅寫在他們溫潤的微笑著。今天,講的是孔子問道於老子,實際上也是中國向白俄羅斯來問道,向白俄羅斯偉大的民族學習,只有相互學習、彼此欣賞,我們的心才能緊緊連在一起。

▲吳為山作品《靈魂之門——塔拉斯·舍甫琴科與杜甫對話》在烏克蘭基輔國立塔拉斯·舍甫琴科大學落成

當地時間12月14日,一組中國雕塑《靈魂之門——塔拉斯·舍甫琴科與杜甫對話》出現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市中心的基輔國立大學植物園內。

吳為山的這組作品以兩本書為形式,仿佛兩扇正在打開的門。杜甫雕像上刻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而舍甫琴科雕像上刻著「既要向他人學習,也要為自己驕傲」。二百多年前,烏克蘭詩人塔拉斯·舍甫琴科用詩歌喚起烏克蘭民眾擺脫封建統治、爭取自由,是烏克蘭民族的靈魂和爭取獨立自由的精神象徵。這組雕塑表達的是兩個偉大靈魂跨越時空在中烏文化之間架起對話的橋梁。

▲烏克蘭副總理維切斯拉夫·基裡連科致辭

▲中國駐烏克蘭大使杜偉致辭

▲烏克蘭基輔國立塔拉斯·舍甫琴科大學校長列奧尼德·瓦西裡耶維奇致辭

烏克蘭副總理基裡連科,中國駐烏克蘭大使杜偉,基輔國立大學校長古別爾斯基等到場為這組雕塑揭幕。烏克蘭負責文化、青年和體育事務的副總理基裡連科說,在兩國建交25周年之際,吳為山的作品正是中烏友好合作和兄弟般情誼的有力見證。舍甫琴科是烏克蘭家喻戶曉的偉大詩人,而杜甫是中國的「詩聖」,這組雕塑矗立在基輔,見證著烏中兩國人民的友誼。作品對烏克蘭和基輔意義重大。作者在這組雕塑中展示出的藝術靈感和高超表現力也為基輔這座文化名城增添了新的魅力。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致答謝辭

中國駐烏克蘭大使杜偉用喜悅、崇敬和期許三個詞彙來表達他的心情。他說,喜悅,是因為以組雕的藝術創作形式來體現中烏兩個偉大民族的文明交流與對話,在中烏建交25年的歷史上是第一次。崇敬,是因為這組雕像的主人公——杜甫與舍甫琴科都是兩國歷史上偉大的詩人,都以批判現實主義的寫作主題和風格見長。古往今來,傑出的詩人千千萬,但那些悲天憫人、體察民生的詩人是最令人景仰的。期許,是從這組雕像的名字產生的。這組雕像叫做「靈魂之門」,也可把它比作中烏友誼之門、合作之門。願我們兩個偉大民族的心靈距離越來越近,友誼紐帶越來越緊,合作道路越來越寬。

當天,烏克蘭國家藝術科學院授予吳為山榮譽院士稱號。

▲吳為山講述「和平的訴求——《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主題群雕》」主題創作的精神內涵

▲白俄羅斯大學講座現場

▲白俄羅斯大學講座吳為山館長與觀眾互動

▲吳為山在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演講

吳為山此行還有一項主要任務,是在白俄羅斯國立文化藝術大學和烏克蘭基輔大學等處,演講如何通過創作「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主題雕塑,喚起人們對戰爭的反思、對暴行的控訴、對和平的嚮往,用藝術傳播「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近年來,他已經赴聯合國總部、義大利、法國、俄羅斯、德國、韓國、新加坡、墨西哥等國舉辦雕塑作品展,以多媒體再現等方式向世界介紹南京大屠殺的史實和創作組雕的心路歷程。

這次出訪正逢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80周年紀念日。吳為山說,「其時,是白俄羅斯時間凌晨5點,我守候在電腦屏幕前,靜靜地等候這一莊嚴時刻。」說起這組雕塑,吳為山有很多感慨。他說:「作為凝固歷史、鑄造國魂的雕塑,需直指人心——以形象的再現,為人們認識客觀史實,提供歷史語境。雕何?塑何?雕塑者何為?應當塑魂鑑史,鋪陳生命同構、家國同構、人類命運同構的藝術敘事。」

(責編:雷雨田)

相關焦點

  • 宿青平創作科普雕塑《遠親近鄰》倡導命運共同體理念
    > 2020年7月6日,著名雕塑家宿青平創作科普雕塑《遠親近鄰》,生動展現人類進化及其與自然相互依存的共同命運。 《遠親近鄰》雕塑以人、猿、猴為元素,通過種屬關係解讀生命進化。懵懂求知的少年站在大猩猩與猴子身旁,手中拿著進化論著《命運共同體》,好奇地思索人類起源及其生存發展的問題,充滿情趣的藝術造型,啟迪人們科學認識生命進程以及人與自然的依存關係,珍視生命,尊重自然,崇尚科學,維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貝寧駐華大使:「這件作品是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生動的藝術...
    貝寧駐中國大使西蒙·阿多韋蘭德與著名雕塑家、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在作品前合影(中國美術館供圖)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毓娟):「這件作品是對習近平主席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生動的藝術闡釋。」他說的是即日起至6月23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的「丹心鑄魂——吳為山雕塑藝術展」。本次展覽是吳為山近30年來以中華歷史傑出人物為主要創作題材倡導和踐行寫意雕塑理論的一次較為全面的展示。
  • 吳為山:用和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主席,全國城市雕塑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國雕塑院院長,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代表作《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大型組雕》《天人合一——老子》《孔子》《問道》《達文西與齊白石的對話》《睡童》等。
  • 專家談:吳為山雕塑中蘊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的寫意雕塑聯結古今東西,塑造了一尊尊中外歷史人物、文化大師、藝術巨匠以及普通大眾,以特有的方式,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自己的藝術創造。
  • 烏斯賓斯基「視點」理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為思考人類未來、推動世界和平發展提供了全新的視角。那麼如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美好家園,則是當下必須積極思考的迫切問題。當代俄羅斯著名文化符號學家鮑裡斯·安德烈耶維奇·烏斯賓斯基的「視點」結構詩學理論,為我們認識這一問題,提供了有價值的啟發。
  • 和平美神——人類命運共同體紀念碑
    和平美神——人類命運共同體紀念碑一、巨型經典雕塑是時代精神的豐碑。雕塑,是一個城市文明建設的人文景觀,也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縮影,更是一個國家精神意識的象徵。以其高質量、大尺寸、大內涵開創了當代中國大型繪畫、大型壁畫、大型雕塑的先河而獨樹一幟。三、多國首腦為《和平美神》的代言。世界需要和平,社會需要發展,藝術是上層建築和思想意識的綜合體現。真正的藝術是沒有種族和國界的。因而他創作的《和平美神》作品先後贏得了歐、亞、非等十六個國家領導人與聯合國官員和人民的喜愛。
  • 山東《都市天地》|人類命運共同體紀念碑《和平美神》
    一個激情燃燒的靈魂,和一群築夢者,要用藝術呼籲世界和平;要用藝術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插上美麗的翅膀;要用藝術為聯合國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宗旨,賦予愛和美的光輝。中國藝術家薛林興被激情燃燒了,《和平美神》巨幅中國畫和巨型雕塑創意設計誕生了。
  • 【聽見馬克思】從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前世...
    這就是馬克思「真正的共同體」思想。它經歷了從前資本主義時代的「自然的共同體」到資本主義的「虛假的共同體」再到「自由人的聯合體」這一「真正的共同體」的歷史演進過程。可見,馬克思視野中「真正的共同體」,遵循著大寫的共同體邏輯,書寫著沒有階級、沒有國家的共產主義敘事,成為我們今天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未來命運的思想和方法論基礎。
  • 專家談:吳為山雕塑中蘊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編者的話:雕塑語言是人類共有的語言,在文明互鑑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的寫意雕塑聯結古今東西,塑造了一尊尊中外歷史人物、文化大師、藝術巨匠以及普通大眾,以特有的方式,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自己的藝術創造。
  • 中國藝術家舒勇:用絲路精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圖騰
    歷時一個月的《絲路金橋》藝術作品展,在義大利文華藝術界引起了極大反響,絲路文化、絲路精神為義大利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絲路金橋」藝術作品,從2015年首次在米蘭世博會亮相,到2016年國慶矗立在北京長安街,再到2017年入選「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它記載了一個新時代的歷史變遷,「一帶一路」倡議的歷史意義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責任。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美術館展出畢卡索、達利等61國藝術家...
    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記者周瑋)「美美與共——中國美術館藏國際藝術作品展」日前亮相中國美術館,來自61個國家的224件藝術品同時亮相,觀眾可一睹館藏畢卡索、達利、珂勒惠支、葛飾北齋等國際藝術大師的作品。
  • 喜報:醫院「敘事醫學·醫患共同體實踐基地」榮獲上海市醫學倫理...
    喜報:醫院「敘事醫學·醫患共同體實踐基地」榮獲上海市醫學倫理學會第三批「醫學倫理實踐基地」!恭賀醫院「敘事醫學·醫患共同體實踐基地」榮獲上海市醫學倫理學會第三批「醫學倫理實踐基地」!
  • 中國當代雕塑的形態邊界與敘事邏輯
    什麼是當代雕塑?它有自身的形態與文化邊界嗎?當代雕塑的歷史是怎麼形成的?它的評價尺度與藝術史敘事話語又是什麼?如果嘗試對當代雕塑的創作狀態進行梳理,梳理時的方法是什麼?其方法論的依據又何在?在策劃此次展覽前,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將1978年作為當代雕塑的起點,主要是基於社會學敘事的考慮。
  • 深圳大學: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鑄造文化橋梁
    二十一世紀是人類文明全球化的世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已被多次寫入聯合國決議。如何在錯綜複雜的國際政治、經濟、文化條件下促進不同文化間的有效交流與融和,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世界價值與當代意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紐帶,需要我們以文化創新的理念,進行文化哲學的理論思考。
  • 將「絲路金橋」打造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圖騰
    絲路金橋是以「一帶一路」倡議為語境創作的景觀雕塑,它選用趙州橋作為原形,長28米、高6米、寬4米,由2萬塊「長城磚」形狀的人造樹脂水晶磚砌成,色如琥珀。橋體「花香瀰漫」,每塊磚的內部熔鑄絲綢製作的手工花,是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幾十個國家、近百座城市的「國花」或「市花」,寓意架設「溝通之橋」,表達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願望。
  •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觀照文學創作
    著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意味著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可以說,「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面高揚的旗幟,引領著新的發展方向。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強烈的天下情懷和理論主張,是孕育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基石。《尚書·堯典》記載:「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這是說國家之間應該和諧相處。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如果把人類命運共同體跟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相比較,我們就會發現,它跟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無疑是從「虛假共同體」向「真正的共同體」邁進的過渡環節。隨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我們將進一步接近那種「真正的共同體」,即「自由人聯合體」。
  • 《和平美神》巨型雕塑創作的藝術構想
    一、形象的設計馬克思論藝術本質是以審美方式反映現實社會。藝術必須塑造美的形象,傳遞美感。藝術最高境界是讓人動心,讓人們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美。真與善,只有通過美的藝術形象的表現才能格外感人,格外使人動心,使人受到春雨潤物般的薰陶和感染。要創造這個時代為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具有中國作風、中國氣派的美。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恆價值。目前我國在文藝創作方面,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突出現象。《和平美神》巨型雕塑的創作,就是要在藝術領域矗立起當代的珠穆朗瑪高峰。
  • 疫情下的藝術生態反思「共同體——2020中國深圳當代藝術邀請展...
    、深圳市南山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指導,寶甄藝術主辦的 「共同體——2020年中國深圳當代藝術邀請展」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拉開帷幕,以200餘幅精品力作,視覺呈現老、中、青三代藝術家美學精神。井士劍《綻放》思考人類命運 構建「共同體」價值內涵何為「共同體」理念?
  • 人類命運共同體: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與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哲學根基和價值追求一脈相承,基於時代的特殊背景和發展趨勢,它繼承馬克思「真實共同體」構想,確立了符合現實需求的合理方案。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不僅體現了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核心旨向,更煥發了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時代活力,推動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時代創新發展,為馬克思主義的新時代發展開闢了廣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