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青平科技雕塑《新思想者》在雕塑館展出
近日,著名雕塑家宿青平創作的現代科技雕塑《新思想者》在臨汾古城公園雕塑藝術館展出,受到青少年和廣大觀眾青睞。 《新思想者》雕塑以智慧機器人為原型,通過智能頭像、電子大腦和雲計算等元素聚合設計,塑造了數字時代智能思維新形象。託腮仰望的機器人依託雲端數據使人類腦洞大開,與外部世界構成互聯互通的信息網絡,思維方式與速度空前改善,展現出數字時代人類認識世界的無限空間與景象,對倡導科學思維,轉變思維方式,促進思維升級將產生積極影響。
-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觀照文學創作
現今世界,高科技把所有人不分民族、不分膚色、不分區域地都「互聯」到一起,人類的命運也就更加密切地融為一體。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使得「文學是人學」的命題更加深刻和豐富,成為新時代文學創作的重要指導方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形成、實踐與時代價值
國際社會已普遍認識到這一理念不僅是中國對外政策的指導思想,也為國際社會整體進步發展提供了解決方案;認識到這一理念能夠指導解決當前國際社會面臨的主要全球性議題和深層次問題。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經歷三次重大躍升,通過三大實踐平臺不斷走深走實 自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以來,該理念整體歷經三次重大躍升。
-
正確理解和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基於世界各國相互聯繫更加緊密這一基本現實,為解決事關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所倡導的重要理念,其目的是推動世界各國共同化解問題和矛盾、共同應對風險和挑戰、共同維護和平與發展、共同實現繁榮和進步。
-
【地評線】天府網評:匯聚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共識
在全球多邊「講壇」上,習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重要倡議、主張和舉措,發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強音,為疫情防控、經濟復甦和全球治理提供了方向與指引。中國不僅這樣說,而且也在這樣做,用實際行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百年變局之中的全球發展治理注入了更多正能量。 在特殊時刻帶頭引領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彰顯先進世界觀
這一「世界之問」,表達了人們對人類前途命運的深切憂慮。 面對變革與變亂並存的世界,國際社會懷著期待與迷茫交織的心情,期盼能夠引領人們開拓前進的堅定信念和可行方案。習近平主席指出:「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是各國人民的期待,也是我們這一代政治家應有的擔當。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
-
讓雕塑鋪陳命運共同體的藝術敘事
他長期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在中國雕塑創作中的融滲和表現,創作了大量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雕塑,在世界多國展覽,並被國內外多所博物館和大學收藏。這次,他帶著自己的作品又一次走出國門,走向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吳為山雕塑作品《問道》佇立在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中廳。
-
中國抗疫彰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中國政府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治理價值理念,在保證國內疫情防控順利推進的同時高度關注全球範圍內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與治理情況,為化解全球性疫情危機貢獻中國的責任力量與經驗智慧。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以同舟共濟破解和平赤字,以互利共贏破解發展赤字,以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以互商互諒破解信任赤字,有力回應了全球化發展的時代難題。
-
專家談:吳為山雕塑中蘊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編者的話:雕塑語言是人類共有的語言,在文明互鑑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的寫意雕塑聯結古今東西,塑造了一尊尊中外歷史人物、文化大師、藝術巨匠以及普通大眾,以特有的方式,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自己的藝術創造。
-
促進疫苗公平分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註腳
中國積極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是標榜,而是求真務實。以此次抗疫為例,從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國家和地區組織主動通報疫情信息,到第一時間發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再到第一時間公布診療方案和防控方案……真正體現了公開、透明、負責。
-
青平:全球戰疫,我們是「人類命運共同體」
這場新冠肺炎病毒防衛戰為整個世界村第一次拉響了強力的環球警鐘,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在本次疫情中成為孤島,「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也越來越被海外國家所提倡和重視。 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大流行深刻表明全球的緊密聯繫及脆弱性。G20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發表聯合聲明,公布了一系列加強國際合作抗擊疫情的行動計劃。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新在哪?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新在哪?,這一價值理念與構建目標的提出,是對中國乃至人類發展道路與方向的科學預測和揭示,是立足新時代國情、世情的全新人類發展理念。
-
專家談:吳為山雕塑中蘊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的寫意雕塑聯結古今東西,塑造了一尊尊中外歷史人物、文化大師、藝術巨匠以及普通大眾,以特有的方式,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自己的藝術創造。
-
圖說: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非凡歷程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人類社會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從中國與世界的共同利益出發,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回應了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普遍訴求,充分展現了大國領袖的世界情懷和責任擔當。讓我們通過一組圖片,回顧這一理念的形成和發展過程。2013年3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演講,首次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
論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共享理念的文化戰略學意義
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我們要順勢而為,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1];在建黨95周年慶祝大會講話中提出「推動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中國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反對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2];2017年,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上的開幕辭提出:「在『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框架內,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斷朝著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邁進
-
中國傳統「和合」理念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只有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通過文明對話的形式,各國人民彼此交流借鑑、取長補短,彌合文化差異產生的理念分歧,才能推動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內部人與人之間的真正和諧。 人類命運共同體內部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需要依賴「天人合一」的綠色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我們應該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尋求永續發展之路。」「天人合一」思想作為「和合」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獨特內涵與意義。
-
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匯聚全球戰疫合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戰勝關乎各國人民安危的疫病,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要加強同世界衛生組織溝通交流,同有關國家特別是疫情高發國家在溯源、藥物、疫苗、檢測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共享科研數據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應對策略,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戰勝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各國攜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匯聚全球戰疫合力,深化疫情防控國際合作。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片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文化根源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如今,這種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已經獲得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讚賞、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逐漸成為一種國際共識。「人類命運共同體」,旨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事業是同世界各國合作共贏的事業。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對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創造性發展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站在人類整體發展的歷史高度思考人類的前途命運,是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等重大問題的理性思考,體現了世界歷史發展的理論邏輯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實踐邏輯之辯證統一,展現了中國馬克思主義者深邃的世界眼光與高尚的時代情懷。
-
徐孝民: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三大「制高點」
日前,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黨委書記徐孝民同志撰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三大「制高點」》一文,收錄於中國言實出版社《人民至上——來自兩會的聲音》「專家建議」部分。文章結合全球疫情防控鬥爭的中國實踐,從理論、歷史、時代三個維度,深入闡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三大「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