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為什麼知進退,就要與時俱進?

2021-01-12 超級紅雪蓮

我們的特色叫做知進退,知進退我們很少這樣直接說出來,我們都用「與時俱進」這四個字來講。

與時俱進

但是因為我們講了與時俱進,就使得很多人認為說,我們應該隨著時代而進步,其實這個話是有問題的。

我們與時俱進,真正的意思是說該進的時候才進,該退的時候要退,因為我們的想法進固然是進,退也是進。

這個退也是進,很多人很難想像的。你看我們打仗的時候,前進前進,永遠是前進,從來沒有撤退。

那明明有退,退什麼?就是改變方向繼續前進,那是非常時期,非常措施,非常行動。

孔子

平常我們知道,時機有利的時候你不進很可惜,時機不利的時候你不退很可笑。

因為孔子講得最清楚,社會很正常的時候,你不賺大錢表示你沒有能力;社會很混亂的時候,你賺大錢就表示你根本就是不要臉,就這麼簡單。

所以不見得說賺錢就是好,不賺錢就是不好,不見得。

中國人進退,它是沒有固定方向的,因為時它是變化的。

你看春天它是要你生發的,到了夏天你再種東西已經太晚了,要發展,秋天要收割的,冬天你養精蓄銳,這個時候你最好少亂動,這才叫時,不然什麼叫時呢?

相關焦點

  • 曾仕強教授:蒙卦啟示——任何道理,都要與時俱進
    曾仕強教授《易經的智慧》——蒙卦(5)蒙卦上下卦一配合,兩個陽爻又形成了一個框。我們在屯卦的時候,也有一個框。那個框是什麼?就是你誕生所需要的環境。現在出生了從母體的那個框裡出來了。脫離出來你就開始進入了蒙卦的框裡。
  • 為什麼說「解放思想必須與時俱進」?
    溫憲元汪洋書記在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必須與時俱進」,這是總結廣東五年實踐積累的寶貴經驗。學習這一重要觀點,必將在新的發展階段上把我省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推向前進,開創新的局面。實踐沒有止境,解放思想未有窮期。毛澤東提出實事求是,鄧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江澤民提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 「與時俱進」怎麼說
    「與時俱進」怎麼說[ 2007-03-30 09:44 ] 「與時俱進」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各種新聞廣播、各種工作報告中我們已經聽的多了,官方的說法叫做 advance with the times。但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可不是這個「與時俱進」,而是「跟上時代潮流,不要落伍」。 「跟上(時勢、潮流、事情的發現狀況等)」在英語中的表達是「Get with it」,例如:A: You know. I noticed that almost everyone in my class owns a cell phone. 你知道嗎,我發覺我們班上幾乎每個人都有一部手機。
  • 香港文化回歸「與時俱進」
    香港人的「與時俱進」  今天的內地人都記得80年代流行於中國大陸的許多詞語其實來自香港,80年代的中國人第一次從港片裡學會了感嘆「哇塞」,學會了戴上墨鏡「裝酷」;一言不合就要「擺平」你,或者是要跟你「單挑」。至於酒吧起名叫「蘭桂坊」、「銅鑼灣」更是正常的事情。這種情況今天已經發生了變化。香港文化評論家們常常用大陸的流行語來評價香港的事情。
  • 人民法官與時俱進理論品格的修養
    人民法院作為國家審判機關,在經濟社會建設和發展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完成好新時代賦予人民法院的任務,人民法官必須具備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  具備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必然要求。應當認識到,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是近170年來馬克思主義始終保持蓬勃生命力的關鍵所在。
  • 「與時俱進」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與時俱進, 它的英文表達是:move with the times 與時俱進 We have to move with the times and market
  • 觀世界論方法的與時俱進
    人們常說,人要與時俱進與時俱進,來源於易傳的與時偕行。當人們深入思考與時俱進的內涵時,就會發現與時俱進存在著,誰來或要與時俱進和與時偕行,主語和主體是什麼,是誰的哲學問題。人與時俱進。人與時俱進,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哲學話語。因為人必須得與時俱進。
  • 把與時俱進落實到思想和行動上
    這要求我們必須在思想上行動上做到與時俱進,保持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的前進動力,以時不我待、銳意進取的奮鬥姿態,擔當起開創強國強軍新局面的重任。與時俱進是黨的思想路線的重要內容,是共產黨人應有的思想品質和精神狀態。歷史充分證明,我們黨能夠在近百年的奮鬥歷程中始終保持先進性和創造活力,能夠帶領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始終堅持與時俱進、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 主張創新、與時俱進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上指出:「主張創新、與時俱進,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中華民族與時俱進的創新主張  確鑿的史料證明,中華民族在很久以前就形成了主張創新、與時俱進這一光輝思想。它表現在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方方面面。  首先,創新、與時俱進這兩個概念,早在《周易》中就有近似的表述。
  • 「與時俱進」標語方陣
    新華網天安門廣場10月1日電(記者劉錚 黃海)由3200多人組成的「與時俱進」標語方陣走來,隊伍中「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標語十分醒目。  這個方陣由各界群眾組成,他們身著黃綠粉紅襯衫,手持扎花綢帶。此時,天安門廣場上的背景文字為「與時俱進」。
  • [直通香港]香港文化回歸「與時俱進」
    [直通香港]香港文化回歸「與時俱進」   其實,不光是對於傳統文化,回歸十年,香港整個文化層面的回歸也是「與時俱進」的,《國際先驅導報》就這個問題發表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  《香港文化回歸「與時俱進」:流行語凸顯文化認同》文章是這樣說的——今天的內地人都記得80年代流行於內地的許多詞語其實來自香港,80年代的內地人第一次從港片裡學會了感嘆「哇塞」,學會了戴上墨鏡「裝酷」;一言不合就要
  • 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
    原標題: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回顧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在我國不斷豐富和發展、與時俱進的過程,總結我國發展的經驗,對進一步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理論啟迪和現實意義。
  • 柳雲龍的濤聲依舊和與時俱進
    柳雲龍曾經說過,大意是以往的諜戰劇都拍到新中國成立即結束,而《風箏》好一些,拍到了一九七九年改革開放的前年,但柳雲龍還想拍新中國成立後,在社會主義熱火朝天一日千裡的建設時期,在新時代新環境下的商業機密諜戰等等與時俱進的諜戰新元素新題材。還想把工作重心從電視劇轉移到電影藝術上。
  • 為什麼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科學發展觀最...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科學發展觀最鮮明的精神實質。」學習領會科學發展觀,必須深刻把握這個精神實質。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人類實踐和認識的發展規律,也是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規律,是一種思想方法,也是一種精神狀態。黨的十六大以來,胡錦濤同志反覆強調「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以科學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反覆強調「求真務實,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一以貫之的科學精神,是我們黨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
  • 鄭劍:與時俱進 穩中求進 團結奮進
    原標題:與時俱進 穩中求進 團結奮進(思想縱橫)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一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面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觀念上要適應,認識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對路,工作上要得力。
  • 賦予年俗「與時俱進」的時代感
    賦予年俗「與時俱進」的時代感 發表時間:2016-01-29   來源:青島文明網所以,筆者以為,有必要賦予年俗「與時俱進」的時代感,讓年歲隨著時代的腳步前行,走出鏗鏘的時代印記。    每個年俗都有著歷史的局限,需要在傳承中被賦予新的價值,這是年俗傳承的題中之義。
  • 解析中國與新加坡「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夥伴關係」
    解析中國與新加坡「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夥伴關係」 2015-11-09 10:42:57來源:中國日報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孫靜波
  • 與時俱進就要學習《毛選》——精讀《毛選》(11)
    大部分評論都是很積極的,但是也有一些雜音,說現今時代要與時俱進,學什麼毛選呀。這是什麼話呀?還有很多公壓抑很長時間的話留到明天吧,因為明天是毛主席逝世44周年紀念日。今天就先說一下現代學習《毛選》的意義。
  • 與時俱進,率先垂範;紮實工作,忠誠於黨
    黨員幹部把以人民為中心融入精神血脈,一是在思想上要與時俱進。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推進,社會經濟發展、組織形式和人們的就業崗位、生活方式、價值觀念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給廣大黨員幹部的理想信念和組織紀律觀念帶來了很大的衝擊。黨員的政治、物質、精神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黨員的自我價值、社會價值便很難體現。長此以往,不加強學習,堅持世界觀的改造,就會導致黨員意識弱化,影響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發揮。
  • 彰顯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黨的十九大通過的黨章修正案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的行動指南,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必須在理論上跟上時代,不斷認識規律,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