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傳奇的一生,與「詩聖」杜甫的忘年之交。

2020-09-15 南陽諸葛亮


在我的想像中,李白一生浪跡天涯,漂泊不定,似乎始終都在不停地四處漫遊。然而,在民間傳說中,卻有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講到李白在開封有個牽繫著他後半生的家。

李白


故事發生在大唐天寶三年,李白、杜甫、高適三大詩人相聚開封,同登吹臺飲酒賦詩。有一天,他們正在吹臺開懷暢飲,忽聽窗外傳來如夢如幻的琴聲。三人疑是師曠再生,不禁心生感慨。似醉非醉之間,李白即興賦詩,揮筆在粉牆上寫下了那首千古名作《梁園吟》。三位詩人走後,一位年輕貌美的白衣女子帶著丫環來到這裡。她雲髻高聳,裙裾飄飄,站在壁前反覆吟誦那氣勢磅礴的詩篇,如醉如痴,連僧人進房都未能覺察。僧人看到粉白的牆壁被塗得黑乎乎一片,心生怨氣,舉布欲擦,卻被這位姑娘攔住。經過一番交涉,她取出千兩銀子,買下此壁,保住了牆上的詩句。不久,李白聽說此事,深受感動,便託杜甫和高適作媒,娶這位宗氏才女為妻。宗氏就是李白的第四位夫人。

李白


這個「千金買壁」的傳說未必真有其事,但宗氏才女卻確有此人。據郭沫若考證,李白「在梁園也有家,往來於此,累十年之久。」宗氏的祖父名叫宗楚客,在唐高宗時曾做過宰相,後因依附韋後,被唐玄宗所殺。李白和宗氏結婚後仍四處漫遊,也常回家看看。直到安史之亂爆發,他才帶著宗氏與她的弟弟宗昂逃到江南避難,結束了「一朝去京國,十載客梁園」的生活。

我們已無法確切知道,詩人在十年間曾多少次回到這裡、每次在家裡住多久,但即便他是一葉任意漂蕩的孤舟,想必在疲憊的時候也會停靠到自己的港灣。家是思念的方向,是夢中的牽掛,是詩人漂泊孤旅中灑到床前的那縷月光。有了這個家,李白落拓失意的後半生,便有了一份無可替代的心靈慰籍。詩人余光中在《尋李白》中這樣寫道:

至今成謎是你的籍貫,

隴西或山東,青蓮鄉或碎葉城

不如歸去歸哪個故鄉?

關於李白的身世,歷來爭論頗多。按較為普遍的說法,李白祖籍隴西成紀,其先祖於隋朝未年被流放到西域。李白出生在中亞的碎葉城,五歲左右隨父親遷居四川江油縣青蓮鄉。他有感於「鐵杵磨成針」而發奮好學,「十歲觀百家」,「十五觀奇書」,還熱衷於劍術和縱橫術,青年時代就遊遍了蜀中名勝。

李白


26歲那年,李白仗劍走出巴山蜀水,開始了漫長的漂泊生涯。在湖北安陸,他與前宰相許圉師的孫女結婚,先後生下女兒平陽和兒子伯禽。此後8年,他對出仕為官滿懷自信,四處求仙訪道,結交各方人士,足跡踏遍近半個中國。後來,他又舉家遷往山東濟寧,仍然奔走於各地,向官員銳身自薦,苦苦尋求出仕的時機。不久,妻子許氏病故,李白又與一劉姓女子結婚,並遷居安徽南陵。但這次婚姻並沒有維持多久,二人分手後,李白與一山東女子再次結婚,還生下了一個兒子,名叫頗黎。

天寶元年秋天,唐玄宗接受玉真公主和道士吳筠的舉薦,徵召李白入京。此時,李白已經42歲了,正住在安徽南陵一個小山村裡。接到消息,他欣喜若狂,連忙烹雞置酒,高歌取醉,還寫下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的詩句,可謂意氣揚揚,躊躇滿志。他原以為,此去定可以酬其為帝王師、畫經綸策的的夙願,不料,現實無情地粉碎了他的夢想,他得到的翰林供奉不過是皇帝為附庸風雅而設的一個閒職。

唐玄宗李隆基


當時的唐玄宗在位已三十年,昏庸腐朽,縱情聲色,久疏朝政。這使李白感到萬分失望,他不能忍受「以俳優蓄之」的待遇,不甘心扮演一個跟在帝王、貴妃身後賦詩紀盛、歌詠昇平的角色,時常借酒澆愁,亦醉亦狂。即使這樣,他還是遭到了權貴的讒毀與排擠。「君王雖愛蛾眉好,無奈後宮妒殺人」,在朝僅一年零八個月之後,李白便懷著失望與悲憤走出了長安。

走出長安,李白向東漫遊,一路悽悽惶惶、無限迷茫。被召進宮的恩寵已恍若隔世,才濟天下的宏圖大願也隨京闕城樓漸漸遠逝,今後的人生道路該如何走呢?疲憊與失落中,他讓流浪的長靴踏進了洛陽的街巷。於是,杜甫走進了他的視野。 此時,李白44歲,杜甫剛滿33歲。杜甫生於河南鞏縣一個官宦世家,祖父杜審言是武則天時期的著名詩人,父親杜閒為奉天縣令。杜甫自幼受到正統的儒家文化薰陶,七歲能寫詩,十四、五歲時便「出遊翰墨場」,與文士們交遊酬唱。24歲時,他到洛陽參加科考,卻未能及第。從此,他築居於洛陽與偃師之間的首陽山下,過著「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的漫遊生活。


李白與杜甫


也許前世有個約定,讓李白與杜甫終於在洛陽邂逅。他們意氣相投,一見如故,幾番把酒長談之後,相約汴州同遊。

他們或許並不知道,就在他們惺惺相惜、商定前往開封之際,同樣落拓失意的高適,正流浪在開封街頭。

高適自幼學書學劍,雄心勃勃,非常自負。與李白一樣,他也不屑於走科考入仕的常道,而寄希望於經人舉薦得到天子的賞識,一鳴驚人。20歲時,他曾西遊長安,首探仕路,結果無功而返。此後十年間,他居住在開封一帶耕田讀書,等待時機。後來,又北遊燕趙,試圖走從戎入幕而登仕途的道路,仍然失敗而歸。「兔苑為農歲不登,雁池垂釣心良苦。」兩次求仕失敗,使高適貧困潦倒,但悽草荒田掩不住他過人的才氣,他那雄健奔放的詩句早已讓他的名字遠播四方。

李白與杜甫


李白來了。杜甫來了。於是,三位詩人攜手登臨高臺,「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酣飲豪歌,慷慨懷古,在獵獵秋風中揭開了中國文學史上最為激動人心的一幕。 據說,文壇三傑吹臺相會之際,都曾寫下傳世詩篇。高適的《古大梁行》古樸豪邁,杜甫的《遣懷》沉鬱蒼涼,李白的《梁園吟》則氣勢磅礴、波瀾壯闊。正是這首《梁園吟》,讓宗氏才嘆為折服、如醉如痴,引出了一段流傳千年的佳話。 

吹臺相傳為春秋時期樂師師曠所築。漢孝文帝時期,深受寵愛的皇子劉武被封到開封為梁孝王。梁孝王在吹臺四周興建亭臺樓閣,遍植奇花異草,常在此飲酒作賦,因而得名「梁園」。

到了唐代,梁園的富麗堂皇早已湮滅,但開封作為全國的水運中心卻日漸繁華。也許是為開封迷人的風光所吸引,懷才不遇的三大詩人來到這裡,有了一次空前絕後的心靈對話。

杜甫


這次歡聚深深刻進了杜甫的心靈,他一生都在苦戀著這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動則寫詩感嘆,深情吟唱。直到晚年,他在詩中還這樣寫道:

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

兩公壯藻思,得我色敷腴。

氣酣登吹臺,懷古視平蕪。

揮手告別吹臺,高適東遊江蘇,杜甫西行長安,李白則繼續四處浪遊。一年之後,李白和杜甫雖然在山東又見過短暫的一面,但分手以後各自飄零,動如參商,再也無緣相見。

篤於情誼的杜甫對李白無日不忘,寫下了不少懷念李白的感人詩篇。贈李白、憶李白、懷李白、夢李白、寄李白,杜甫寫及李白的詩竟有十餘首之多,而且幾乎每首都是嘔心瀝血、情真意切的名作。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常相憶。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社會秋水多。

千載之後讀這些一往情深的詩句,仍然令人情動衷腸。文人歷來相輕,尤其是在年齡相近的男人。萍水相逢的男人可以產生深厚的友誼,但象杜甫這樣在夢中呼喊著李白的名字、醒來後情人般為夢中男人寫詩的,似乎絕無僅有。

杜甫


在李白的詩中,寫及杜甫,也有「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徵。」「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等表達友情的詩句,但遠沒有杜甫的詩深切感人。這可能與二人當時的名氣有關:李白已名震天下,而杜甫在世時詩名不顯。不過,我更願意相信這是性格使然,因為李白不是一個兒女情長的人。

李白狂傲不羈,超脫豁達。他一生都在流浪,一生都在結交朋友,卻從沒有哪個人能讓他長久地放在心上。年輕時,他認識了比他大11歲的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表達出在他詩中極少見到的欽佩之情;應詔到長安後,李白與賀知章交好,同為「酒中八仙」,賀稱李為「謫仙人」;有個名叫魏萬的年輕人,對李白十分崇拜,追隨他來到開封,隨後又到山東、到江浙,千裡迢迢苦追不舍,一直追到揚州才追上,李白大為感動,引為知己,還將詩稿相託付。然而,對這些朋友,李白也和對杜甫一樣,相聚時酒酣意濃,分手後極少牽掛。

李白


對朋友如此,他對妻子也顯得無情無義。李白長年遊蕩在外,在他的詩中卻幾乎找不到思念妻子的作品。「出門妻子強牽衣,問我西行幾日歸?來時倘佩黃金印,莫見蘇秦不下機。」在僅有的幾首寫及妻子的詩中,也都是這樣無情無義。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對李白來說,家在哪裡似乎並不重要,無非是漂泊中的一個驛站。他一生真正情有獨鍾、念念不忘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出仕為官。

李白浪跡天涯,目的並不是遊山玩水,而是尋找機會,希望能夠得到朝廷的任用。即使在從政失敗、走出長安以後,他仍然時刻渴望著重登龍門,再攝魏闕。

李白


安史之亂爆發時,李白正在江南漫遊。唐玄宗之子永王璘在江陵起兵,徵李白為幕佐。詩人以為建功立業的機會到了,滿懷熱忱地從戎入幕,卻糊裡糊塗地捲入了皇權鬥爭。為時不足三個月,永王兵敗被殺,李白被流放夜郎。經受15個月顛簸流離的流放,遇朝廷大赦,他才得以到回到江西南昌與夫人重聚。政治上兩遭慘敗,他並甘心也未死心。61歲這年,聽到李光弼出兵東南的消息,他按捺不住心潮的狂湧,前去投軍,不幸半路病倒,次年在貧困潦倒中死去,結束了他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

李白不適合於官場,他情緒衝動,耽於幻想,天真幼稚,放蕩不羈,這種氣質和性格,決定了他的仕途蹉跌和悲劇命運。他那激情浪漫的詩魂只屬於山水,妻子的溫柔纏綿留不住他,家庭的幸福溫馨留不住他,朋友眷戀相恤更留不住他。他忘記故鄉在哪裡,家園在何處,走了一生的迷途。

好在他還有詩,還有酒,「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相關焦點

  • 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文人錯綜複雜的關係
    唐代詩歌文化保羅萬象,達到了古典詩的頂峰,而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這兩個相差11歲的詩人分領的唐詩的最高峰.太白飄逸,子美沉鬱,性格迥異.李白和杜甫相比誰更勝一籌?李白杜甫誰才稱得上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
  • 李白為什麼是詩仙,杜甫為什麼是詩聖?誰名氣更大?
    詩仙、詩聖也不是說比誰名氣大什麼的,而是個人氣質、藝術風格和與社會價值的綜合評定。個人氣質,李白從出生到死亡都是撲朔迷離的,給人一種仙的神秘。至今關於他的出生都還處在爭論當中,有的說是西域碎葉城(就是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有的說是四川綿陽江油人,還有其他說法等等,沒有統一意見。
  • 詩仙和詩聖,為什麼李白一生豪放灑脫,而杜甫卻窮困潦倒?
    李白和杜甫一個被稱為「詩仙」,一個被稱為「詩聖」;但從兩人的詩中可以看出,兩個人的詩風完全不同。李白的詩風豪邁雄放、想像豐富、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屬於豪放派、浪漫派詩人。母親崔氏,在杜甫年幼時就故去,但崔氏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所以,杜甫青少年時期生活安定富足,教育良好。但後來隨著家道的中落和屢試不中,便有了此句「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十餘載」之言。後來,杜甫雖然通過一些手段謀得了一些官職,但都是小官小吏,這使得他大志難展。加之唐後期安史之亂的爆發,連年的戰爭,迫使杜甫在後半生一直過著顛簸流離的生活。
  • 李白和杜甫,為何被稱為「詩仙」和「詩聖」,區別是什麼
    李白和杜甫,為何被稱為「詩仙」和「詩聖」,區別是什麼文/成長新視點序言: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化載體,更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源遠流長,群星璀璨。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人們之所以認可他的「詩仙」美稱,還是源於他詩歌的藝術風格。二、現實主義的傑出詩人,詩聖杜甫。杜甫,是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比李白小11歲,他們深厚的友情成為千古傳頌的文壇佳話。他青年的時候,和許多盛唐詩人一樣,都有過「裘馬輕狂」的漫遊生活,但是他的主要活動是在安史之亂以後。
  • 唐代: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狂賀知章、詩佛王維、詩魔白居易...
    詩仙——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
  • 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那詩囚詩奴詩傑詩鬼詩豪詩狂又是誰?
    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那詩囚詩奴詩傑詩鬼詩豪詩狂又是誰?中國古代文學幾千年前的發展中,毫無疑問,詩是中國文學的代表。相信大家都聽過李白詩仙,杜甫是詩聖,那詩囚詩奴詩傑詩鬼詩豪詩狂又是誰?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 詩聖杜甫,詩仙李白:心靈相通的雙子星光照千古
    詩仙和詩聖總歸是有不同的美學情趣和詩歌本質:杜甫從儒家「仁愛」出發,歌唱世間的疾苦和滄桑,探查人類內心的悲哀;而李白卻更近於道家的「仙」,詩歌無論豪放或是婉約,都打上自己獨有的自由奔放的標籤,信手拈來的飄逸感,似乎人在世間、又在仙界。
  • 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的五言絕句,誰更勝一籌?
    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是中國最偉大的兩位詩人,是中國詩歌史上的兩座並列的高峰!李白浪漫、杜甫顯示;李白詩風汪洋恣意飄逸瀟灑、杜甫詩風沉鬱頓挫、雄渾有力;李白就像他的詩一般「人生得意須盡歡」、而杜甫則是「萬裡悲秋常作客」!二人的詩風、性格如同兩個極端,但卻將各自的風格發揮到了極致,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的五言絕句,誰更勝一籌?
    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是中國最偉大的兩位詩人,是中國詩歌史上的兩座並列的高峰!李白浪漫、杜甫顯示;李白詩風汪洋恣意飄逸瀟灑、杜甫詩風沉鬱頓挫、雄渾有力;李白就像他的詩一般「人生得意須盡歡」、而杜甫則是「萬裡悲秋常作客」!二人的詩風、性格如同兩個極端,但卻將各自的風格發揮到了極致,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詩仙和詩聖,為何杜甫的兒子被餓死,李白卻富得流油?
    詩仙和詩聖,為何杜甫的兒子被餓死,李白卻富得流油?大唐時期,國富民強,由此也誕生了許多自由豪放,浪漫寫意的詩人,而最被後人所熟知的,恐怕就是杜甫和李白這兩位了,他們一位被稱作詩聖,而另一位被稱為詩仙,在二位雖然在年齡上有差距,但都是同時期的人物,杜甫還跟隨過李白出門找仙人,摘仙草,煉丹藥,從文學創作來說,他們是不相伯仲的,名氣也都很大,官場上也都不得志,但有意思的是,同樣是名揚四海的詩人,李白就可以喝酒吃肉,
  • 李白的「詩仙」,杜甫的「詩聖」,分別是誰封的?原來差距這麼大
    李白與杜甫,一個「詩仙」,一個「詩聖」,是唐朝乃至於整個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那麼你有沒有想過,他們的「詩仙」、「詩聖」稱號,究竟是怎麼來的呢?本文,我們就來探究這個問題。 所謂「謫仙人」,意思就是被貶謫到人間來的仙人,極言李白之才,非凡人所能有。賀知章比李白年長42歲,是當時的太子恩師、文壇泰鬥,在士大夫階層以及民間鄉野,均有著極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所以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之後,李白的「詩仙」名號便逐漸確定了下來。
  • 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究竟長啥樣?
    毫不誇張的說,這一「仙」一「聖」的不朽詩篇和他們的傳奇經歷,幾乎囊括了整個盛唐的興衰史。那麼歷史上的李白和杜甫究竟長什麼樣子呢?寥寥數語,一個才華橫溢且超級自信的「詩仙」形象躍然紙上。當時有一個著名的道士名叫司馬承楨(司馬子微),極力誇讚李白有靈氣,氣質超凡,「有仙風道骨」,李白把這件事記錄在《大鵬賦.並序》中。餘昔於江陵,見天台司馬子微,謂餘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
  • 「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的尊稱為何會是他?
    唐朝產生了精彩紛呈的唐詩,也產生了眾多的詩人,一些出色的詩人也獲得了獨有的尊稱,比如大詩人李白被後世尊為「詩仙」,杜甫則被後世尊為「詩聖」。在唐朝當世,也有一位大詩人的名聲並不低於李白和杜甫,同樣的,他也被後世尊為「詩佛」,他就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王維。
  • 李白名氣比杜甫大,為什麼李白是詩仙,而杜甫卻是詩聖?
    在唐朝的詩歌史上,李白以汪洋恣肆一般的狂野的浪漫主義精神,被稱為詩仙,而杜甫則以深沉的憂患意識和對唐朝社會的深刻觀察,被稱為詩聖。這是唐朝詩歌的兩座高峰。一個仿佛天上的仙人,一個是地上的聖人,他們共同閃耀了唐詩的天空。問題是,到底是仙人厲害,還是聖人厲害?
  • 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的差別
    前面說過,杜甫猛烈的追慕李白,但李白的反應有些冷淡,也不是說李白無情無義,實在是李白與杜甫的性情差異太大。李白的詩清新飄逸,杜甫的詩厚重沉鬱。李白為詩仙,李白的詩,確產有一股仙氣,而杜甫為詩聖,杜甫的詩能映民間疾苦。李白與杜甫,語言風格就不一樣。人們常拿相似內容題材的李白《渡荊門送別》和杜甫《旅夜書懷》來比較:李白: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杜甫: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這語言風格有明顯差別。後來清朝的洪亮吉評論說,李白寫詩,像不沾紙,就是飄逸了;而杜甫寫詩,像力透紙背,那就是厚重。
  • 詩聖給詩仙的詩:杜甫深愛著李白,就像月亮仰慕太陽
    詩聖給詩仙的詩:杜甫深愛著李白,就像月亮仰慕太陽一、春日遐想春日午後,捧著厚墩墩的《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品味他們那光昌流麗、照耀古今的作品。詩仙李白,如清風白雲、九天飛鶴、萬裡雲鵬;詩聖杜甫,如豐碑華表,巍巍青山、滾滾長江。太陽,月亮,用壯美和靜美,美麗著人間。
  • 詩聖杜甫PK詩仙李白:千古名句對決,誰更勝一籌?
    我們知道,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兩座珠穆朗瑪峰。兩人到底誰高誰低呢?這是千年來爭論不斷又沒有公論的話題。但其實,兩人之間有過一場隔空PK,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詩仙領先一步,但詩聖略勝半籌。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來看下面這兩首詩。
  • 詩仙是李白,詩聖是杜甫,那詩神和詩鬼是誰呢?
    從小背古詩,那個時候就知道了李白鬥酒詩百篇的故事,也知道了李白被譽為「詩仙」。
  • 作為詩壇的泰山北鬥,為什麼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
    大唐詩壇,名家輩出,群星璀璨:王維、孟浩然、白居易、王昌齡、王之渙、李商隱、杜牧……如果在其中選出最傑出的代表,李白和杜甫無疑是公認的「絕代雙驕」。經常有人問:作為詩壇的泰山北鬥,為什麼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他們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 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的一次正面PK:千古名句對決,誰更勝一籌?
    提到古詩,我們首先映入腦海的必定就是兩個名字——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作為中國詩歌藝術史上最為高聳的兩座山峰,李白的風格浪漫飄逸,杜甫的風格沉鬱雄渾,到底孰強孰弱,世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是這兩位神人之間曾有過一場沒有硝煙的對決,對決的結果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