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究竟長啥樣?

2020-08-30 詩心痴語

「李杜」組合是盛唐詩人最傑出的代表之一。毫不誇張的說,這一「仙」一「聖」的不朽詩篇和他們的傳奇經歷,幾乎囊括了整個盛唐的興衰史。那麼歷史上的李白和杜甫究竟長什麼樣子呢?

仙氣十足、超級自信的李白

在唐代,有一個李白同時代的鐵桿兒粉絲,名叫魏顥,他把李白的一些詩歌整理成冊,稱作《李翰林集序》。在序中,他這樣形容李白,「眸子迥然,哆如餓虎,或時束帶,風流蘊藉」。這裡的「哆」讀chi,是張大嘴的意思。

整個句子的意思是,李白眼睛很亮,目光炯炯有神,發威的時候勢如下山猛虎(餓虎)。有時候發系頭巾、腰間束帶,穿戴得很整齊,盡顯讀書人風流儒雅之態。

李白


李白漫遊荊州時,曾給荊州長史韓朝宗(韓時)寫信自薦,即《與韓荊州書》,信中自我介紹說:

「白,隴(lǒng)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皆王公大人許與氣義。此疇(chóu)曩(nǎng)心跡,安敢不盡於君侯哉!……」

李白坦言自己「十五好劍術」,「三十成文章」,一點也不謙虛的說:雖然我身高不出眾,只有一米七,但是我的雄心壯志超出萬人之上。眾多王公貴族都被我的志向和氣魄所折服。

在寫給朋友的另一封信《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李白說自己「天為容,道為貌,不屈己,不幹人」。

咱不是一般人,儀容不俗氣度不凡,怎麼可能低聲下氣去求人呢?

寥寥數語,一個才華橫溢且超級自信的「詩仙」形象躍然紙上。

當時有一個著名的道士名叫司馬承楨(司馬子微),極力誇讚李白有靈氣,氣質超凡,「有仙風道骨」,李白把這件事記錄在《大鵬賦.並序》中。

餘昔於江陵,見天台司馬子微,謂餘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

賀知章讀過李白的《蜀道難》之後非常喜歡,第一次見到本人,幾乎驚為天人,呼其「謫仙人」。當即解下隨身佩戴的金龜交給酒店主人,要和李白開懷暢飲,不醉不歸。


可見李白這個人,個子不是很高,也就一米七左右,但是他精力充沛、氣勢很足,是一個超級自信的人。

尤其他眼睛特別有神,眉眼神情中充盈著智慧和靈動之氣,通身上下自帶著一股超然的「仙氣」。

有時候他不修邊幅,心情好的時候也樂意把自己捯飭成一個玉樹臨風的儒雅書生。經常隨身攜帶著一把寶劍,夢想著仗劍天涯、行俠仗義。

樂觀、自信、可愛,極富感染力。

憂鬱堅忍的杜甫

很遺憾,歷史上並沒有關於杜甫外貌的描寫。現在我們看到的杜甫畫像,其實是著名現代畫家蔣兆和先生的自畫像。

蔣兆和先生創作杜甫肖像圖的時候,查遍了相關的古籍資料,最終也沒有找到有關杜甫容貌的記載。深思熟慮之後,蔣先生以自身為模特,為杜甫創作了一副畫像,神韻、表情、氣度,無一不貼切無一不傳神,簡直把杜甫畫活了。

杜甫


蔣兆和先生


說起來,提到過杜甫容貌的詩大概也只有李白的《戲贈杜甫》了。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詩中提到杜甫戴著鬥笠頂著大太陽,一眼看去「太瘦生」。很清瘦,大概是又黑又瘦。

杜甫在《百憂集行》這樣描述自己:

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

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臥只多少行立。

強將笑語供主人,悲見生涯百憂集。

少年時代「健如黃犢」,登高爬梯一點不知道疲憊。五十歲時已經年老力衰,為了謀求一份養家餬口的差事不得不在人前強顏歡笑。


含辛茹苦、飽經滄桑,被生活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來。即使是過著這樣朝不保夕的日子,在他心頭分量最重的依然是民生疾苦。「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偶爾他也會在一貧如洗的時候玩一把黑色幽默:「翠柏苦猶食,晨霞高可餐。……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辛酸裡透著無奈,但是依然對未來的生活懷著憧憬。

憂鬱而堅忍。

魯迅先生一生愛憎分明,很少誇讚人。他對杜甫推崇備至,稱其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魯迅


其實杜甫真正長什麼樣子已經不重要了。也許就是蔣兆和先生畫的那個樣子 ,也許跟立志「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魯迅先生有神似之處。

毫無疑問,杜甫的一顆憂國憂民的赤膽忠心和他的偉大詩篇一起,將會一代代傳承下去,永存青史。

總結

大唐是一個充滿了傳奇色彩的時代,造就了無數的傳奇人物。李白和杜甫這一對好朋友正是這其中無比璀璨的兩顆明珠。

「詩仙」、「詩聖」的關輝,永駐人間。


相關焦點

  • 李白和杜甫,為何被稱為「詩仙」和「詩聖」,區別是什麼
    李白和杜甫,為何被稱為「詩仙」和「詩聖」,區別是什麼文/成長新視點序言: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化載體,更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源遠流長,群星璀璨。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人們之所以認可他的「詩仙」美稱,還是源於他詩歌的藝術風格。二、現實主義的傑出詩人,詩聖杜甫。杜甫,是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比李白小11歲,他們深厚的友情成為千古傳頌的文壇佳話。他青年的時候,和許多盛唐詩人一樣,都有過「裘馬輕狂」的漫遊生活,但是他的主要活動是在安史之亂以後。
  • 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的五言絕句,誰更勝一籌?
    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是中國最偉大的兩位詩人,是中國詩歌史上的兩座並列的高峰!李白浪漫、杜甫顯示;李白詩風汪洋恣意飄逸瀟灑、杜甫詩風沉鬱頓挫、雄渾有力;李白就像他的詩一般「人生得意須盡歡」、而杜甫則是「萬裡悲秋常作客」!二人的詩風、性格如同兩個極端,但卻將各自的風格發揮到了極致,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的五言絕句,誰更勝一籌?
    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是中國最偉大的兩位詩人,是中國詩歌史上的兩座並列的高峰!李白浪漫、杜甫顯示;李白詩風汪洋恣意飄逸瀟灑、杜甫詩風沉鬱頓挫、雄渾有力;李白就像他的詩一般「人生得意須盡歡」、而杜甫則是「萬裡悲秋常作客」!二人的詩風、性格如同兩個極端,但卻將各自的風格發揮到了極致,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文人錯綜複雜的關係
    唐代詩歌文化保羅萬象,達到了古典詩的頂峰,而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這兩個相差11歲的詩人分領的唐詩的最高峰.太白飄逸,子美沉鬱,性格迥異.李白和杜甫相比誰更勝一籌?李白杜甫誰才稱得上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
  • 李白的「詩仙」,杜甫的「詩聖」,分別是誰封的?原來差距這麼大
    李白與杜甫,一個「詩仙」,一個「詩聖」,是唐朝乃至於整個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那麼你有沒有想過,他們的「詩仙」、「詩聖」稱號,究竟是怎麼來的呢?本文,我們就來探究這個問題。 所謂「謫仙人」,意思就是被貶謫到人間來的仙人,極言李白之才,非凡人所能有。賀知章比李白年長42歲,是當時的太子恩師、文壇泰鬥,在士大夫階層以及民間鄉野,均有著極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所以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之後,李白的「詩仙」名號便逐漸確定了下來。
  • 李白和杜甫為什麼會分別被稱為「詩仙」和「詩聖」?
    李白和杜甫是中國詩詞界兩大泰山北鬥,韓愈曾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明確提出"論詩以李杜為準",他認為李杜是達到了盛唐詩歌最高境界的。
  • 詩仙和詩聖,為何杜甫的兒子被餓死,李白卻富得流油?
    詩仙和詩聖,為何杜甫的兒子被餓死,李白卻富得流油?大唐時期,國富民強,由此也誕生了許多自由豪放,浪漫寫意的詩人,而最被後人所熟知的,恐怕就是杜甫和李白這兩位了,他們一位被稱作詩聖,而另一位被稱為詩仙,在二位雖然在年齡上有差距,但都是同時期的人物,杜甫還跟隨過李白出門找仙人,摘仙草,煉丹藥,從文學創作來說,他們是不相伯仲的,名氣也都很大,官場上也都不得志,但有意思的是,同樣是名揚四海的詩人,李白就可以喝酒吃肉,
  • 詩聖杜甫,詩仙李白:心靈相通的雙子星光照千古
    詩仙和詩聖總歸是有不同的美學情趣和詩歌本質:杜甫從儒家「仁愛」出發,歌唱世間的疾苦和滄桑,探查人類內心的悲哀;而李白卻更近於道家的「仙」,詩歌無論豪放或是婉約,都打上自己獨有的自由奔放的標籤,信手拈來的飄逸感,似乎人在世間、又在仙界。
  • 李白名氣比杜甫大,為什麼李白是詩仙,而杜甫卻是詩聖?
    在唐朝的詩歌史上,李白以汪洋恣肆一般的狂野的浪漫主義精神,被稱為詩仙,而杜甫則以深沉的憂患意識和對唐朝社會的深刻觀察,被稱為詩聖。這是唐朝詩歌的兩座高峰。一個仿佛天上的仙人,一個是地上的聖人,他們共同閃耀了唐詩的天空。問題是,到底是仙人厲害,還是聖人厲害?
  • 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的差別
    前面說過,杜甫猛烈的追慕李白,但李白的反應有些冷淡,也不是說李白無情無義,實在是李白與杜甫的性情差異太大。李白的詩清新飄逸,杜甫的詩厚重沉鬱。李白為詩仙,李白的詩,確產有一股仙氣,而杜甫為詩聖,杜甫的詩能映民間疾苦。李白與杜甫,語言風格就不一樣。人們常拿相似內容題材的李白《渡荊門送別》和杜甫《旅夜書懷》來比較:李白: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杜甫: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這語言風格有明顯差別。後來清朝的洪亮吉評論說,李白寫詩,像不沾紙,就是飄逸了;而杜甫寫詩,像力透紙背,那就是厚重。
  • 杜甫是如何獲得「詩聖」之名的,「詩聖」與「詩仙」哪個更勝一籌
    自李白「詩仙」之名一出,文學史上便留下了大量盛讚他們的美稱雅稱:詩聖杜甫、詩佛王維、詩魔白居易、詩鬼李賀、詩狂賀知章、詩星孟浩然……然而也有例外,詩囚孟郊、詩奴賈島的稱號並不能算是溢美之詞,反而有點戲謔嘲諷的味道。當然後人賦予他們這些稱號,側重點是不同的。有的是基於詩人在詩歌史上的貢獻,有的是基於詩人詩歌的風格特點,有的是基於詩人在詩歌史上的地位。
  • 詩聖杜甫PK詩仙李白:千古名句對決,誰更勝一籌?
    我們知道,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兩座珠穆朗瑪峰。兩人到底誰高誰低呢?這是千年來爭論不斷又沒有公論的話題。但其實,兩人之間有過一場隔空PK,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詩仙領先一步,但詩聖略勝半籌。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來看下面這兩首詩。
  • 李白杜甫一個詩仙,一個詩聖,為何不能進唐宋八大家之中?
    李白和杜甫兩位可以說是我們所接觸的故事中,聽到名字的頻率最多的兩位詩人了。 他們兩位在詩詞上的成就可以說是無人能比,並且對後世的深遠影響無法估量。李白,這位處在盛唐這一浪漫主義氣息十分濃厚的時代背景下的詩人,他的天賦才能得以完全彰顯,是個不折不扣的詩才,因此被譽為"詩仙"。
  • 詩聖給詩仙的詩:杜甫深愛著李白,就像月亮仰慕太陽
    詩聖給詩仙的詩:杜甫深愛著李白,就像月亮仰慕太陽一、春日遐想春日午後,捧著厚墩墩的《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品味他們那光昌流麗、照耀古今的作品。詩仙李白,如清風白雲、九天飛鶴、萬裡雲鵬;詩聖杜甫,如豐碑華表,巍巍青山、滾滾長江。太陽,月亮,用壯美和靜美,美麗著人間。
  • 李白活得恣意,杜甫卻窮困潦倒,詩仙和詩聖到底有啥不同?
    我們都知道盛唐時期出了很多精彩絕豔的詩人,不過要說唐代有名的詩人,相信大家都知道李白和杜甫。雖然他們都是千年難得一遇的奇才,可是兩人的生活狀況還是有很大區別的。詩仙活得肆意,可以揮斥千金買酒喝,而詩聖卻窮困潦倒到只能喝濁酒,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詩仙和詩聖,為什麼李白一生豪放灑脫,而杜甫卻窮困潦倒?
    李白和杜甫一個被稱為「詩仙」,一個被稱為「詩聖」;但從兩人的詩中可以看出,兩個人的詩風完全不同。李白的詩風豪邁雄放、想像豐富、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屬於豪放派、浪漫派詩人。母親崔氏,在杜甫年幼時就故去,但崔氏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所以,杜甫青少年時期生活安定富足,教育良好。但後來隨著家道的中落和屢試不中,便有了此句「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十餘載」之言。後來,杜甫雖然通過一些手段謀得了一些官職,但都是小官小吏,這使得他大志難展。加之唐後期安史之亂的爆發,連年的戰爭,迫使杜甫在後半生一直過著顛簸流離的生活。
  • 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的一次正面PK:千古名句對決,誰更勝一籌?
    提到古詩,我們首先映入腦海的必定就是兩個名字——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作為中國詩歌藝術史上最為高聳的兩座山峰,李白的風格浪漫飄逸,杜甫的風格沉鬱雄渾,到底孰強孰弱,世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是這兩位神人之間曾有過一場沒有硝煙的對決,對決的結果如何呢?
  • 「詩仙」李白灑脫,「詩聖」杜甫深沉,他們第一次相遇做了什麼?
    「詩仙」李白灑脫,「詩聖」杜甫深沉,他們第一次相遇做了什麼?不知道你是否會常常想起,與某位朋友初次相見的情形,又或者是與偶像第一次相見時的場景。有這麼兩個唐朝偉大的詩人,一個是「詩仙」李白灑脫,一個是「詩聖」杜甫深沉,他們第一次相遇做了什麼?李白和杜甫的初遇,很簡單,卻令無數的文人們為之激動和嚮往,這就是李白和杜甫的相遇。李、杜二人可以說各佔唐詩的半壁江山,這樣的人物,有著什麼不一樣的會面呢?他們相遇後做了哪些事情呢?首先要說到相遇的時間,那是公元744年,那時候的李白四十三歲了,而杜甫三十二歲。
  • 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為何唐宋八大家沒有他們倆?
    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為何唐宋八大家沒有他們倆?11-23 09:59 來源:有畫說藝術 原標題:李白是詩仙
  • 詩歌繁盛的唐朝,有豪邁的詩仙李白,也有憂鬱的詩聖杜甫
    唐朝寫詩的不光有詩人,更有詩聖、詩鬼、詩仙。李白的詩在唐代排了第一,在我看來就是永遠第一了,現在沒有,今後也不會有了,因為唐代已經沒有了,孕育李白的環境也沒有了。李白生性狂妄豪放,詩句通常極為誇張,當頭上長了幾根白髮時,杜甫寫出的是「白頭搔更短」,而到了李白的筆下就成了「白髮三千丈」,要知道,銀河落九天才不過「飛流直下三千尺」,他的頭髮就已經三千丈了,這是何等的氣魄。李白和杜甫,一個詩仙一個詩聖,李白的年齡比杜甫大了11歲,但是從詩中看來,李白永遠是一個翩翩少年,而杜甫永遠是一個憂鬱的老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