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彤彬讀毛澤東《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2020-08-29 彭彤彬

彭彤彬讀毛澤東《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該詩作於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十七日。是觀看《三打白骨精》戲劇後,閱讀了郭沫若所作詩,其力主千刀萬剮不識妖精錯責悟空而顯得愚鈍的唐僧後,有感而發,作出的和詩。

(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自從大地開洪荒以來,便活動著各種動物,後來出現了人,它們死去,屍骨成堆。

時間一長,便有妖氣環繞其間。

又經風吹雨打,電閃雷鳴,便生出各種妖孽,它們遊蕩於世間,作惡於世間。

這是從來就有的事。

(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

悟空除妖當然是正道。

要說唐僧愚純,不辨人妖,只講仁愛,怨恨悟空亂殺人,並責罰於悟空的錯誤行為,還不至於要千刀萬剮的,只要經過佛的教化與開導,還是可以認識錯誤並改正的。

但是,對於妖孽來說,是絲毫容忍不得的,放任它們在鬼界長期生存,它們的功力和法門會更厲害,它們一活動,世界要為之遭災,為之傾倒,那樣就不得了啦。

(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裡埃。)

悟空一而再,再而三,憤怒地奮力舉起重達萬斤的金箍棒,歷經曲折,終於滅了妖孽,讓宇宙中瀰漫的妖氣及霧霾,一掃而光,變得天空如玉樣蔚藍,空氣清新,陽光普照,真的是美好世界。

(今日歡呼孫大聖,只緣妖霧又重來。)

近百年來,我們歡呼世界誕生一個齊天大聖孫悟空。

為什麼呢?是因為中國乃至世界,百年魔怪舞蹁躚,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及資產階級在中外橫行,讓百姓遭殃。

你看,百年來,戰火紛飛,燒殺搶掠肆虐世界,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在這樣妖孽猖獗的時代裡,我們怎麼不思想不吹呼,這個世界出一個孫大聖,讓他的戰鬥,還民眾一個玉宇澄清的美好世界呢!!!

還好,中國共產黨,世界共產黨,攜同各種進步力量,共同組成一個齊天大聖,他們帶領民眾,經過奮鬥,終於讓戰火平息,讓各國人民得到安定。

他們還要去與天地鬥,與自然鬥,讓民眾生活健康富裕。

相關焦點

  • 賞析毛澤東《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賞析毛澤東《七律·和郭沫若同志》王玉良 文·和郭沫若同志》這首詩是毛澤東和郭沫若七律看而作。毛澤東在廣州讀到了郭沫若的詩,認為詩裡將唐僧當作批判、打擊對象(「千刀當剮唐僧肉」),混淆了劇中人物的敵友關係,持論不甚妥當。
  • 毛澤東詩 七律 和郭沫若同志
    毛澤東作於1961年11月17日寫作背景一.國際背景蘇聯赫魯雪夫統治上臺後,他們首先在蘇共二十大上反對史達林的思想主張,這是形成現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分裂的開端。1959年9月蘇美戴維營會談以後,赫魯雪夫便採取了一系列步驟,惡化同中國共產黨的關係。
  •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堆。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域必成災。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裡埃。今日歡呼孫大聖,只緣妖霧又重來。現在的形勢,與62年的狀況差不多,更厲害,深有感觸,毛主席真偉大,領導中國人民渡過困境。我拜讀,認真抄上,請大家學習,欣賞。一起共度難關。
  • 毛澤東讀郭沫若詩文
    郭沫若表示,自己的看法在拜讀了毛詩之後是深入了一步,他請康生將這首再唱和轉送領袖以示認識的進步。康生即於1月8日致信毛澤東,毛澤東很快於12日覆信:八日惠書收到,極高興。請告訴郭沫若同志,他的和詩好,不要「千刀當剮唐僧肉」了,對中間派採取統一戰線政策,就好了。
  • 四.賞讀毛澤東詩詞十七篇(彭彤彬)
    四.賞讀毛澤東詩詞十七篇(彭彤彬) 0。如何賞讀毛澤東的詩詞?(2014-11-27) 毛澤東是偉大的社會革命家和實踐家,他有著崇高遠大的社會理想。讀他的詩,只看寫的什麼景色,寫的什麼事物,那太膚淺了。
  • 郭沫若與毛澤東的詩詞唱和
    我們如果要在文藝創作上追求怎樣才能使革命的現實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結合,毛澤東同志的詩詞就是我們絕好的典範。     在此之前,郭沫若還通過各種信息渠道,暢談對毛澤東詩詞的深刻體會,向外界傳達了自己對毛澤東詩詞的熱愛。當然,通過這種文藝切磋的方式,郭沫若理所當然地從此擔當了毛澤東詩詞的權威解詩人。
  • 毛澤東與郭沫若詩詞唱和,耐人尋味,還有一首詞的手書贈送周恩來
    這首詞是毛澤東1961年11月在廣州寫下初稿,12月回到北京後定稿。那時毛澤東讀陸遊的《卜算子·詠梅》,感到文辭好,但偏於消沉,於是一日三次寫信給讓秘書田家英,請他尋找詠梅詩詞,毛澤東前後讀遍了所能找到的詠梅詩詞。最終根據陸遊的《卜算子·詠梅》,反其道而用之創作完成。
  • 毛澤東與郭沫若詩詞唱和,耐人尋味,其中一首詞的手書贈周恩來
    那時毛澤東讀陸遊的《卜算子·詠梅》,感到文辭好,但偏於消沉,於是一日三次寫信給讓秘書田家英,請他尋找詠梅詩詞,毛澤東前後讀遍了所能找到的詠梅詩詞。最終根據陸遊的《卜算子·詠梅》,反其道而用之創作完成。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1962年1月12日,毛澤東將該詞及陸遊的詞一併回信給了康生,信中說:「八日惠書收到,極高興。請告郭沫若同志,他的和詩好,不要『千刀當剮唐僧肉』了,對中間派採取了統一戰線政策,這就好了。近作詠梅詞一首,是反修正主義的,寄上請一閱。並請郭沫若一閱。
  • 和郭沫若同志〈春節遊廣州花市 〉
    【朱德詩詞】《和郭沫若同志〈春節遊廣州花市 〉》《和郭沫若同志〈春節遊廣州花市 〉》①百花齊放遍城鄉【注釋】①郭沫若: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②百花齊放:1956年中共八大 「公開宣布大規模的疾風暴雨式的階級鬥爭基本結束」,在此前後,毛澤東向文藝界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政策。③心花:詩中指心境、心情。【賞析】這首七絕作於1959年2月,朱德時年73歲。
  • 汪建新:《七律·長徵》是第一首公開發表的毛澤東詩詞
    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務部主任汪建新做客人民網 (萬鵬 攝)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趙晶)今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同志誕辰今日下午,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務部主任汪建新教授做客人民網黨史頻道,以「讀不盡的毛澤東詩詞」為主題與廣大網友交流。 汪建新談到,毛澤東詩詞吸引並薰陶了幾代中國人,而且傳唱到了國外。海外學者尤其是詩界人士,都公認毛澤東是「中國的偉大詩人。」 早在1937年,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倫敦維克多·戈蘭茨公司出版了《紅星照耀中國》,首次向西方世界披露了《七律·長徵》。
  • 林散之草書精品《毛澤東詞 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賞析
    筆精墨妙——林散之草書精品《毛澤東詞 滿江紅 •和郭沫若同志》賞析(林散之草書收藏家、林散之草書鑑賞家 王罡)賞析提要:林散之草書巔峰時期的精品之作:運筆流暢,剛健渾厚,俊偉茂潤,開合得體,行氣如虹。書法大師郭沫若說:「林散之的書法,代表中國!」日本現代碑學派巨擘青山杉雨稱讚:「草聖遺法在此翁。」林散之代表作有《中日友誼詩》、《許瑤詩 論懷素草書》、《自作詩 論書一首》等。《中日友誼詩》被譽為「林散之第一草書」。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這是毛澤東詞《滿江紅 •和郭沫若同志》的一部分。
  • 《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手跡四種
    1963年元旦,《光明日報》副刊《東風》發表了郭沫若「有雄文四卷,為民立極」的《滿江紅》詞作一首,郭的新作引發了毛主席的唱和。毛主席與郭沫若有著近三十年的詩交,詩詞唱和一共有五次,《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是兩人第四次唱和。二文革時期,《毛主席語錄》與《毛主席詩詞》兩套「紅寶書」並駕齊驅風行一時。
  • 毛澤東《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詩詞、書法盡顯偉人風範
    一、作品原文《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同年郭沫若填《滿江紅》一詞,藉此表達中國人民面對反華勢力,團結一致,堅持鬥爭的必勝信念,同時也歌頌了毛澤東、毛澤東思想堅強的中國人民。毛澤東讀後當即作此和詞。主席高昂的時代巨人的頭顱,對幾夥蒼蠅、螞蟻、蚍蜉等害人蟲,投以蔑視的目光,並意氣風發,大義凜然,發出了戰鬥的號召。該詞以小見大,「小小寰球」起筆,氣勢恢宏,境界壯闊。在浩瀚無垠的茫茫宇宙中,地球不過是一個小而又小的行星而已。
  • 為何郭沫若的詩文、書法,最愛使用毛澤東詩詞?
    郭沫若郭沫若的這幅對聯,上下聯內容都使用的是毛澤東詩詞名句「春風楊柳萬千條」是毛澤東詩詞《七律·送瘟神》中的句子,「風景這邊獨好」是《清平樂·會昌》中的句子,「飛起玉龍三百萬」是《念奴嬌·崑崙》中的句子,「江山如此多嬌」是毛澤東著名詞作《沁園春·雪》中的句子。
  • 彭彤彬讀毛澤東巜賀新郎·讀史》
    彭彤彬讀毛澤東巜賀新郎·讀史》原文:解讀:(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後來人類發現了煉銅,用銅作武器作工具,又後來人類發現了煉鐵,用鐵作武器作工具,這都使得人類可更容易地製作工具武器,並且它們更尖銳鋒利,從而引來了巨大的變革,他們可更快更多地戰勝敵人搶奪地盤,可更多更快地殺死動物以供食用,可更多更快地翻泥土砸石塊鋸樹木,去開墾土地種植糧食和蔬菜,去建立更好更高級的居處,去消除動物自然敵人對自己的威脅和危害,讓自己過得更輕鬆舒適安全些。
  • 毛澤東詩詞的字斟句酌
    《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一句,就有「革命精神翻四海,工農踴躍抽長戟」「革命精神翻四海,工農踴躍揮長戟」兩種寫法。專家潤色:採得百花釀成蜜毛澤東的詩詞成就舉世公認,但他卻很低調,與詩友平等交流,切磋詩藝。柳亞子、黃炎培等人每有新作,都會寄給毛澤東,毛澤東則以詩回贈,而回信中常有「錄呈審正」這樣的謙辭。
  • 魏文伯藏毛澤東手稿 《滿江紅和郭沫若》被發現
    在今年12月26日毛澤東同志誕辰115周年之際,可能是毛澤東詩詞《滿江紅和郭沫若》最早的手跡版本在滬上被發現。毛澤東曾稱讚「文伯同志有能力」。陸致極說,他們也不清楚魏文伯是如何獲此手跡的。目前魏文伯所藏詩稿看上去是複製品。根據慣例,私人手中的毛澤東手跡都上交中央檔案館收藏,而檔案館則複製一套給對方留念。毛澤東《滿江紅和郭沫若》過去所見手書有4幅,而魏文伯所藏者與之各有細節不同。魏文伯早於1980年逝世,令此手稿留下許多未解之謎,願有識之士鉤沉解惑。
  • 詩人毛澤東的廬山情思
    毛澤東先後於1959年、1961年和1970年四次登上廬山,並欣然賦詩《七律·登廬山》和《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抒發深厚情懷和獨特感觸。毛澤東的兩首廬山詩,曾被賦予過多的政治意味,充滿神秘色彩。今天,我們揭示兩首詩的來龍去脈,不僅能擺脫無限拔高的窠臼,真正回歸詩詞藝術審美,也有助於人們更理性地看待廬山的歷史風雲。
  • 《七律.和周士釗同志》一詩,彰顯毛澤東最瀟灑、最豁達的人生觀
    毛澤東寫於1955年10月的《七律.和周士釗同志》這首詩,一掃前人消極低沉的調子,以積極、豁達的態度,泰然面對時光的流逝,即使韶華不再,也不悲觀。彰顯出偉人人生的瀟灑、從容和自信。《七律.和周士釗同志》春江浩蕩暫徘徊,又踏層峰望眼開。風起綠洲吹浪去,雨從青野上山來。尊前談笑人依舊,域外雞蟲事可哀。
  • 讀《沁園春.雪》見毛澤東的胸懷
    毛澤東,一個偉大的人物;毛澤東,改變了中國的歷史;毛澤東是新中國的締造者,同時毛澤東也是一個詩人。毛澤東一生政冶和軍務繁忙,但他應然能抽出時間來賦詩寫詞抒發情懷,他的詩涵蓋許多領域。這是毛澤東1936年2月他和彭德懷,率領紅軍長徵部隊到達陝北清澗縣袁家溝,準備渡河東徵時,毛澤東為了視察地形,登上海拔千米的塬上,白雪皚皚的塬地展現在他眼前時,不禁感慨萬千,豪情滿滿,詩興大發,寫下了這一首最經典的,最可代表毛澤東大氣魄、大胸懷、大見識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