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戰場上,刺刀為什麼被禁止打磨鋒利?

2020-12-14 匠人工坊小刀匠

自古以來,日本人對刀劍的熱愛眾所周知,他們會把刀劍當做寶貝一樣對待。二戰時,日本軍隊在上戰場之前有個習慣,就是磨刀。

他們喜歡把刺刀打磨得鋒利無比,寒光閃閃,這自然,也就很容易暴露目標。太平洋戰爭期間,美軍對日軍區域突然發起了精準的炮擊,就是因為日軍的刺刀太過鋒利,刺眼的反光暴露了自己。

所以,這次事件之後,日軍配備的刺刀都是經過塗層或啞光處理的。

另外,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如果刀磨得太過鋒利,很容易刺進骨頭裡。

在白刃戰中,發生過不少士兵由於把刺刀磨得太鋒利而直接貫穿到敵人的骨頭裡,沒辦法及時拔出來的事件。

所以近戰中,武器就是自己的左膀右臂,耽誤一秒鐘的時間,對手就有可能反敗為勝。

同時,如果刀磨得太鋒利,還會導致刀的強度降低,刀的磨損速度也會大大提升。

在戰場上,刺刀最主要的功能不是要多鋒利,也不需要吹毛斷髮,它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殺人,讓對手喪失戰鬥力即可。因此士兵作戰前,一般各國都有規定禁止把刀磨得太尖、太鋒利。

更多精彩:

用千層餅的方式鍛造刀劍,會發生什麼?

相關焦點

  • 戰場上刺刀為什麼不能打磨太鋒利?老兵:越鋒利,涼得越快!
    說起冷兵器,是戰場上很重要的一件武器裝備,不管是古代戰場還是現代戰場,有一款冷兵器是很重要的。在古代戰場上冷兵器的種類很多,有弓,箭,棍,鐮,戈等等。但隨著科技的發展這些也都被慢慢的淘汰了,但是有一款冷兵器是沒有被淘汰的,那就是「刺刀」。
  • 刺刀為什麼不能磨得太鋒利?日軍曾因為刺刀暴露目標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我們經常能在電視劇中看到士兵們拔出鋒利的刺刀殺死敵人的場景,但是在現實戰爭中,刺刀其實不能磨得太鋒利。這是為什麼呢?
  • 戰場上為何不能將刺刀磨鋒利?老兵給出答案:越鋥亮死得越快
    我們都知道,刺刀是白刃戰中的必備武器,可能有很多人認為,為了提升刺刀在戰場的殺傷力,將其磨得越鋒利越好,但其實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這一點許多上過戰場的老兵非常清楚,甚至於在戰場上將刺刀磨得越鋥亮死的還越快。
  • 為啥刺刀不能磨太鋒利?老兵:刺刀磨得越亮,自己死得越快
    常說「臨陣磨刀三分利」,那麼作為近代伴隨步兵作戰上百年的步槍刺刀,很多老兵卻會告訴你並不需要將刺刀磨的特別快特別鋒利,因為刺刀磨得越亮越鋒利,自己死得越快,那這種經驗又是為什麼呢?
  • 為何刺刀不能磨太鋒利?老兵血的教訓:刺刀越光亮,死得越快
    導語:為何刺刀不能磨太鋒利?老兵血的教訓:刺刀越光亮,死得越快大家腦海裡應該還有這樣的記憶場景:一名軍官大喊:上刺刀,準備格鬥!隨後就看到很多士兵掏出刺刀安在槍口上,等待衝鋒的號角,號角一響,就會有刺刀反光的畫面,之後就可以看到一個個士兵不畏生死一樣向前衝鋒。鏡頭一轉就是士兵與敵人扭打在一起的畫面,有時可以看到士兵用刺刀挑向敵人,有時可以看到士兵用刺刀戳向敵人。這樣想來按照常理去分析,士兵們肯定都希望刺刀越鋒利越好,一戳下去能輕易使敵人受到貫穿傷害就是理想狀態了。
  • 戰場上,為何刺刀不能磨太利?老兵:刺刀越鋥亮,自己死得越快
    無論我們看老電影還是連環畫,都會將刺刀與幾個形容詞深深聯繫在一起:「雪亮的」「鋒利的」刺刀。沒錯!刺刀作為一種從冷兵器時代一直沿襲到現代戰爭的武器,千百年來長盛不衰,當然有它不可或缺的作用,這種作用就是刺殺!
  • 刺刀為何不能磨得太鋒利?老兵:刺刀越鋒利,自己死得越快
    在日常生活裡,人們切水果、切菜、切肉都喜歡手中的刀快一些,因為刀快幹活的速度就快也省力氣,但是在戰場上卻恰恰相反。真正的戰場是血雨腥風只爭朝夕的,很多時候,僅僅是快了一秒,敵人便人頭落地,而若慢了一秒,自己便含恨黃泉。而越是鋒利的刀,越是那黃泉路上的催命符。
  • 真實戰場上,為何刺刀不能磨太鋒利?老兵:刺刀越鋥亮,死得越快
    而熱兵器取代冷兵器代表著戰爭的破壞力又提升一個檔次,雖然冷兵器因為射程短、威力小而被歷史所淘汰,但是在戰場上不代表著它就從此失去身影了,比如刺刀,甚至到目前為止,任然有一些國家會進行刺刀訓練。刺刀的誕生也是道路坎坷的,說起刺刀就不得不提一下槍的歷史,燧發槍在發明之後,在其因為各種原因而被士兵嫌棄,其中裝彈就是一個十分重大的問題,往往是並在開了一槍之後,沒有及時進行裝填子彈就被敵人的長矛殺死了,因此士兵就想要是裝備一桿長矛是不是也能進行反擊,就這樣刺刀便應運而生。
  • 上戰場前可別將刺刀磨得太鋒利,小心丟了性命
    刺刀最初的使用者是歐洲戰場的火槍手,他們當時使用刺刀就是為了防身。其實自古以來刺刀就是軍人勇猛的象徵,很多獎章和紀念碑上也經常有刺刀形象的出現。刺刀也算得上是貨真價實的冷兵器,但確實在步槍這個典型的熱兵器誕生後發揮了更強的作用,而且還是經常和步槍配合來使用。
  • 刺刀為什麼不能磨得太鋒利!中國多名戰士用鮮血得來的經驗
    以中國的95式刺刀為例,刀背上有一些鋸齒,可以進行對材料的切割,刀身上的孔子配合刀鞘使用,可以剪斷鐵絲網,刀鞘上則有磨刀石和簡易的開瓶器。中國的這款刺刀其實是對M9刺刀的一種仿製,其餘國家的刺刀功能也和中國的95式刺刀相差無幾。
  • 刺刀為何不能磨得太鋒利?老兵表示:刺刀越鋒利,自己死得越快
    在二戰當中,刺刀是不能經常磨的太鋒利的,如果大家注意看,就會發現,日軍在戰爭後期,特別是在太平洋戰場使用的刺刀,都是黑色和深藍色刺刀。而在抗戰初期,日軍使用的刺刀都是銀色的白光刺刀。閃閃發光,非常鋒利,但是為什麼最後,又都改成了黑色和深藍色刺刀呢?原因就是,日軍發現,鋒利的白光刺刀,在太陽下發光非常厲害,很容易暴露目標。無論白天和月亮比較亮的夜晚,白光刺刀都暴露出了容易暴露目標的缺點。因此,日軍從41年開始全面配備刀身是黑色和深藍色的刺刀。所以這樣的刺刀就不能經常磨刀,因為會把外面的顏色摩擦掉。
  • 刺刀不能磨太利!老兵血的教訓:刺刀越鋥亮,自己死得越快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刺刀是一種古老的武器,其歷史悠久但經久不衰,在現代戰爭中的一些槍械上依然裝備著。最早的刺刀是將其直接插入槍膛中,這樣長槍就變成了長矛,失去了槍的價值,後來經過改良,刺刀分成兩種形式安裝在長槍上,一種是套在槍膛前端,另一種是卡扣式,不管是哪一種形式,刺刀都曾廣泛的運用於戰場上。
  • 刺刀不能磨得太鋒利!抗戰老兵血的教訓:越鋒利,自己死得就越快
    後來聽一個參加反擊戰轉業的,他講的:拐角處迎面撞上一名越軍,條件反射一個突刺!把沒有刺刀的槍管捅進敵人肚子。後來戰鬥總結,平時的訓練應該改進,這時候最正確的反應動作應該是側身摟扳機,他是幸運的。他解釋:70年代平時練殺敵就是刺殺,所以戰場才有錯誤動作。每個戰術動作的錯誤只有戰場才會糾正。
  • 新兵入伍磨刺刀,老兵:不要磨得太鋒利,越鋒利,你就死得越快
    而刺刀不能太鋒利這條經驗,乍一看有悖常理,但仔細品來,卻能方知其中之奧妙。俗語曰: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在日常生活裡,人們切水果、切菜、切肉都喜歡手中的刀快一些,因為刀快幹活的速度就快也省力氣,但是在戰場上卻恰恰相反。真正的戰場是血雨腥風只爭朝夕的,很多時候,僅僅是快了一秒,敵人便人頭落地,而若慢了一秒,自己便含恨黃泉。
  • 刺刀不能磨太鋒利?竟然還有這說法
    所以常常會用到一些大刀、刺刀這些冷兵器。而這些刺刀,為了營造更好看的場景,刺刀都會亮光閃閃,鋥光瓦亮,但是在實際的情況之中,真的是這個樣子嘛?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雖然在我們的印象之中,刀總歸是要越鋒利越好的,但閃著這樣亮閃閃的白光,在天氣晴好的情況下會有反射的發生,如果是在進行潛伏任務,這樣的一道白光很可能被敵人發現,讓整個隊伍暴露,從而造成潛伏任務的失敗。
  • 新兵入伍磨刺刀,老兵稱不要磨得太鋒利,越鋒利就死得越快
    這句話也在告訴我們做人太過鋒芒容易遭人得罪人,唯有處事圓滑以退為進之人才能在社會上混得開。不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在一些這個名利場上,鋒芒畢露的人往往結局不盡如意。在戰場上亦是如此,鋒芒過剩的刀不見得就是殺敵的利刃,比如在影視劇中我們常常看見這樣一個場景,新兵入伍磨刺刀,老兵稱不要磨得太鋒利,越鋒利就死得越快。
  • 西方公認世界上最毒的刺刀:產自中國 56式三稜刺刀令人聞風喪膽
    相信很多軍力朋友們對軍刀這一武器還留有深刻的印象,儘管放在現在而言已經屬於過時的武器了,但是在曾經那個年代,是戰場上的重要格鬥武器,也是很多軍官身份的象徵。在抗日戰爭時期,往往我們是根據軍刀的配帶來判斷軍官的等級。
  • 刺刀不能磨太利!抗日老兵血的教訓:刺刀越鋥亮,自己死得越快
    刺刀越鋥亮,自己死得越快之前在和敵軍對陣的時候,我們戰士的武器都是非常落後的,但是就是靠著自己強大的氣勢以及必勝的決心,我們戰勝了這些敵人,獲得了最終勝利。在戰場上老兵用自己的鮮血得到了一個慘痛的教訓,那就是刺刀絕對不能磨得太利,刺刀如果越蹭亮,那麼就會讓自己死的越快,這其中到底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 刺刀為啥不能磨得太鋒利?老兵回憶:磨得越快,死得越快
    導語:刺刀為啥不能磨得太鋒利?老兵回憶:磨得越快,死得越快刺刀的誕生,最早源於歐洲戰場上火槍手們為了保護自身,而開發出來的一種武器。白刃戰中刺刀尤為重要,裝上刺刀的三八大蓋長度能超過一米五。所謂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刺刀的作用既然如此重要,是不是磨的越鋒利越好?老兵告訴我們:磨的越快,死的越快。
  • 戰場上的一代熱血名刀——削鐵如泥的美軍M9軍用刺刀
    刀身表面呈淺灰色,刃口部位經局部熱處理,鋒利無比。刀背上的扁孔套在刀鞘上的駐筍上並與之緊密配合,能剪斷直徑0.25in(6.35mm)鐵皮箍或肋狀鋼絲網。刀背上的鋸齒和銼齒堅硬而鋒利,可鋸穿飛機殼體,能鋸斷2in(50.8mm)厚的松木板和直徑1in(25.4mm)的硬木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