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的一首七言古詩,著墨素淡,最後四句意境深遠

2020-12-04 品詩賞詞

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青年男女從相識、相愛,到最後走入婚姻的殿堂,既能留下一段美好的記憶,也是對雙方的一次持久的考驗。戀愛是美麗的,婚姻卻是神聖的,不可只為金錢而結婚,也不能只為戀愛而嫁娶。南宋的一位詩人就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下面介紹陸遊的一首七言古詩,著墨素淡,最後四句意境深遠。

浣花女

南宋:陸遊

江頭女兒雙髻丫,常隨阿母供桑麻。當戶夜織聲咿啞,地爐豆秸煎土茶。長成嫁與東西家,柴門相對不上車。青裙竹笥何所嗟,插髻燁燁牽牛花。城中妖姝臉如霞,爭嫁官人慕高華。青驪一出天之涯,年年傷春抱琵琶。

這首七言古詩寫於南宋淳熙四年,之前陸遊曾在成都城西邊的笮橋寓居,跟當地農民有較多的接觸。詩人以生動的筆觸,記下了他對農村生活的親切感受。「浣花女」,就是浣花溪邊的姑娘,浣花溪在成都西門外,離陸遊寓居的笮橋不遠。

開篇四句描寫浣花女的勞動生活,「江頭女兒雙髻丫」,勾畫出農家少女的純樸天真。古時少女頭髮編成兩個小辮,再綰結起來稱做雙髻丫。小丫頭從小就跟隨阿母學習採桑麻、坐機織布,有時還在地爐裡煎土茶。

農家兒女不僅從小懂事,而且勤勞樸實,詩人用「當戶夜織」四個字,就概括了小女孩的這些特點;而一個「咿」字,傳達出勞動的節奏和情韻。詩人以少女三次典型的勞動場景,表現出更多勞動婦女的平凡與樸實。

中間四句寫農村男女婚嫁風俗,這些農家小姑娘長大後就近擇婿,不出遠門。因為條件差不多,都是莊戶人家,誰也不嫌棄誰,但也同樣清寒素樸。出嫁那天,新郎家很近,走幾步就到了。「柴門相對不上車」,既表現了生活的艱難,也指農村婚嫁不講鋪張排場,一切從簡。

「青裙竹笥何所嗟,插髻燁燁牽牛花」,新娘穿著青布裙子,隨身攜帶竹製衣箱,三步兩步,如同散步,就嫁到夫家了,這在現代社會簡直無法思議。

而「何所嗟」三個字,並非嘆息彼此的清苦貧寒,而是恰好相反,她們對簡樸的婚嫁方式、和微薄的嫁妝非常滿意。少女還把牽牛花當作頭飾插到發上,燁燁生輝,既樸素又美好。詩人通過這些形象的描寫,表達出對勞動婦女的深情讚美。

最後四句是作者的想像,通過鮮明的對比,表達自己的愛憎褒貶。打扮入時的城市婦女濃施脂粉,珠光寶氣、面如朝霞;她們攀高結貴,愛慕榮華,爭嫁官家。

可結果那些達官貴人不重愛情,卻騎著青驪馬四處遠遊,自己卻落得被遺棄的悲慘境遇。一句「年年傷春抱琵琶」,刻畫了她們青春流逝,冷落孤苦,只好借琵琶的怨曲,訴說難言的幽恨和悲苦。

這首詩仿佛一幅生動的風俗畫,著墨素淡,卻散發出強烈的生活氣息。詩人懷著深摯感情,既表現出農家生活習俗,也藉助對比手法,突出了對不同階層婦女的愛憎感情。詩人讚美樸素的生活和純真的愛情,鞭撻那些崇尚攀比、愛慕虛榮的醜陋行為。

掩卷深思,物質條件固然重要,但愛情和婚姻如果一味地攀比,則會埋下禍根。就像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寫,「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美滿姻緣是生活中甜蜜的聯合,充滿堅貞和忠誠,以及相互的的幫助及義務。如果索取太多,最後也會以另一種形式償還。

相關焦點

  • 陳子昂一首七言古詩,全篇卻一句七言都沒有,如今的小學生都會背
    唐朝的唐詩之所以興盛,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七言古詩的興盛。作為一種擁有著悠久歷史的詩歌題材,在唐代文人們的努力下,七言古詩逐漸成熟,並且達到了巔峰。其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李白的作品,李白正是七言古詩的忠實愛好者,他對這個題材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陸遊借夢抒懷,這首古詩質樸而不平庸,最後14字更令人讚不絕口
    陸遊是南宋傑出詩人,他時刻期盼收復河山,可惜壯志未成,令人嘆息。下面介紹的是陸遊借夢抒懷,這首古詩質樸而不平庸,最後14字更令人讚不絕口。九月十六日夜,夢駐軍河外遣使招降諸城,覺而有作宋代:陸遊殺氣昏昏橫塞上,東並黃河開玉帳。
  • 劉長卿一首很冷門的六言古詩,中間24個字意境悠悠令人沉醉
    依照我們對於古詩的了解,一般都認為五言詩和七言詩是最多的。雖然中國詩詞文學的源流《詩經》主要是以四言詩為主體的,但是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五言和七言為主流的經典詩詞作品。最成熟的莫過於五絕、七絕、五律和七律。
  • 這5首古詩詞,體現了十足的寂寞,最後一首意境深遠!
    這5首古詩詞,體現了十足的寂寞,最後一首意境深遠!今天小編來跟大家一起討論古詩詞,古詩用的詞字都是經過反覆推敲的,簡短的幾個字跟我們現代漢語有著很大的不同,這其中的意境背後的含義,要經過無數次的推敲,結合作者的心境才能完整的體會詩詞的意思。
  • 早春二月,南宋僧人憑一首七言揚名,其中一句膾炙人口,惹人喜愛
    南宋時期,有一位僧人,他的生平經歷和事跡材料已不可考,名字也很少有人知道,在同一時期,他也不在「中興四大詩人」之列,如果不是因為他的一首絕句,人們甚至不知道還有這樣一位詩人。今天我們就欣賞一下由南宋僧人志南創作的這首七言絕句,這首詩被編入《宋詩紀事》卷九三,作品的名字就叫《絕句》,我們也可以理解為無題詩。
  • 《唐詩三百首》中最獨特的一首詩,沒有一句七言,卻被列入七言卷
    全本分為八卷,以體裁分為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七言樂府、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七中。以詩歌的體式和句式各入其類,清晰明了。 但這三百多首詩中卻有一首詩很是獨特,這首詩僅僅四句,共二十二字,沒有一句七言的句式,但卻被列入七言古詩卷,實在令人疑惑。
  • 這首七言古詩,為什麼一句七言都沒有?卻成為人盡皆知的千古名篇
    作為一種擁有悠久發展歷史的詩歌題材,七言古詩在唐代走向了成熟,並迅速達到了最高潮。舉個例子,李白就是七言古詩的忠實愛好者,並對其發展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通過他浪漫主義的筆,七古被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七言古詩非常自由,包括形式、體裁、句法、韻律等都有很大的易動空間,而且它的藝術表現力相當強烈,這也是李白熱衷於七古的一大因素。
  • 作者名不經傳,一首古詩意境優美,最後6句更深蘊理趣
    這些古詩善於塑造優美動人的意境,作者把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鮮明、生動的藝術畫面,自然而然地表達出來。通過這種密切無間的結合,讓情與景水乳交融,從而達到一種浸透心靈的藝術效果。下面介紹的作者名不經傳,一首古詩意境優美,最後6句更深蘊理趣。
  • 古詩基礎知識:什麼是「言」、「律」、「絕」?
    古詩中的「言」、「律」、「絕句」有什麼區別?這是一些關於古詩詞的基礎問題。為初學者解答一下,高手請自行繞道。古詩中的「言」這個其實非常簡單,我們看一首詩,一句有幾個字,就稱其為幾言詩。這一時期,七言詩開始盛行,從樂府的發展可以看得更清晰。甚至於「七言詩」都無法滿足音樂發展的需要,在下層就出現了「曲子詞」——詞牌的前身。我們平時提到古詩,腦海中自然就想到了「五言」、「七言」,好像古詩只有這兩種文字長短的格式,其實並非如此。
  • 這首人人會背的七言詩,沒有一句是七言,卻成為不朽的千古名篇
    而唐朝的詩詞之所以能夠成為一種文化形式的名稱,也是因為它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雄奇飄逸的藝術風格、清綺絕豔的開闊意境而流傳千年,這種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七言古詩的興盛。在唐朝,因為有李白等眾多才華橫溢的詩人運用七言體作詩,所以將這一藝術形式推向了頂峰,也逐漸走向成熟,對後世的詩詞文化產生著深遠影響。熟悉和喜歡詩詞藝術的朋友都知道,七言詩詞的形式、句法、體裁和韻律等都非常的自由,極具表現力。
  • 古詩中的「言」、「律」、「絕句」有什麼區別?
    古詩中的「言」這個其實非常簡單,我們看一首詩,一句有幾個字,就稱其為幾言詩。如最早的詩《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這就是二言詩。因為詩歌是隨著音樂的複雜而發展的,所以每一句詩的字數也跟隨著音樂變多。
  • 李賀的一首古詩,意境變幻,詩鬼作品的風格果然非凡
    下面分享李賀的一首古詩,意境變幻,詩鬼作品的風格果然非凡。夢天唐代:李賀老兔寒蟾泣天色,雲樓半開壁斜白。玉輪軋露溼團光,鸞珮相逢桂香陌。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前四句敘述作者夢入月宮的過程,李賀想像奇特,詩人的筆下,一切都形變了,猶如以宏觀的眼光看事物。他把月亮看成玉制的車輪,且能輾著露珠,放出晶潤的光輝。而「鸞珮相逢」,仿佛是一種真實的感受,這種虛擬的場景生活化,更令人如臨其境。詩人繼續敘述自己同仙女的談話。
  • 柳宗元的一首七言古詩,比喻生動,最後14字值得細讀
    下面分享柳宗元的一首七言古詩,比喻生動,最後14字值得細讀。 後四句抒發種柑的感慨,作者希望柑樹早日開花結果。因此,他首先想到的是柑樹的成長:「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 這兩句是說:多少年才能聞到它像噴雪般的花香?
  • 《五月初二日苦熱》是一首七言古詩,也是一首別具一格的牢騷詩
    《五月初二日苦熱》楊萬裡人言長江無六月,我言六月無長江。只今五月已如許,六月更來何可當!船倉周圍各五尺,且道此中底寬窄!上下東西與南北,一面是水五面日。日光煮水復成湯,此外何處能清涼?掀篷更無風半點,揮扇只有汗如漿。
  • 蘇軾一首七言詩,不管正著讀還是倒著讀,都是意境深遠!
    蘇軾一首七言詩,不管正著讀還是倒著讀,都是意境深遠!說起古代的詩人們,小編非常佩服杜甫,因為他一直有著舍小我為大我的精神,即使自己生活再貧苦,他也願意為了人民付出自己的一切。作為「詩聖」,杜甫他一生寫的詩肯定不少,在這些詩裡,七言詩佔的數量也不少,,蘇軾一首七言詩,不管正著讀還是倒著讀,都是意境深遠!對於我們從小到大學的古詩,大家想必一點兒都不陌生。大家都知道古代有一個大詩人,號稱「詩仙」,那就是李白。同時大家應該對另一個號稱「詩聖」的人更不陌生,那就是杜甫。
  • 陸遊一首抒發懷才不遇古詩,最後14字堪稱是宋朝的讀書無用論
    作為南宋最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陸遊的壽命可謂很長,但是他的人生也相當坎坷。既然是愛國主義詩人,那麼在他的詩詞當中,難免會有很多對於人生豪情、報效國家的志向表達。陸遊一首抒發懷才不遇古詩,最後14字堪稱是宋朝的讀書無用論雨餘溪水掠堤平,閒看村童謝晚晴。竹馬踉蹡衝淖去,紙鳶跋扈挾風鳴。三冬暫就儒生學,千耦還從父老耕。識字粗堪供賦役,不須辛苦慕公卿。
  • 宋代才子七歲時寫下一首古詩,短短四句,卻暗含了他一生的命運
    比如宋代有位才子,七歲時寫下一首古詩,短短四句,卻暗含了他一生的命運。或許他自己當時並不清楚,這首古詩對於他來說意味著什麼,但是在今天看來,此詩仿佛就是他整個人生的縮影。他所走出的每一步,似乎都在以這首詩中,所透露的精神作為宗旨,從來未曾有過偏差。
  • 陸遊最經典的一首詩,短短的四句,卻是寫出了人生最大的遺憾!
    古人們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譬如南宋時期的陸遊,他一生就轟轟烈烈,雖然他也是一個普通的人,可是他一生心繫天下,始終是保持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樂觀的心態,也是當時最堅定的主戰派;從他身上我們最是能夠感受到他的愛國熱情,正是他的這一份愛國熱情,也使得他顯得與眾不同,自然也就比別人更加偉大。
  • 第十章 七言古詩的作法
    明清以來的詩論家,對於七言古詩的劃分有兩種意見,一種是認為七古、七言歌行二者同體,可以互相替代,如胡應麟《詩藪》云:「七言古詩,概曰歌行。」王士禛《古詩選》就徑直分五言詩與七言詩歌行鈔兩部分。明清詩話評論中,將七古與七言歌行相互代稱,其例更是不勝枚舉。而另一種意見則認為,七古與歌行在體性上存在分別,這種分別而且甚大。
  • 陸遊最有意境的一首詩,頷聯還是千古名句,通篇美得猶如一幅畫!
    陸遊是南宋時期最著名的一位愛國詩人,他的詩大多寫得很傷感,作為當時最堅定的主戰派,一直是受到了別人的壓制和排擠,這也使得他內心無比的傷感,創作出來的作品那自然就很是憂愁,例如晚年一首經典的七言絕句《示兒》,寫盡了內心的無奈,還有人生的遺憾,整首詩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但是讀來卻令人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