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青年男女從相識、相愛,到最後走入婚姻的殿堂,既能留下一段美好的記憶,也是對雙方的一次持久的考驗。戀愛是美麗的,婚姻卻是神聖的,不可只為金錢而結婚,也不能只為戀愛而嫁娶。南宋的一位詩人就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下面介紹陸遊的一首七言古詩,著墨素淡,最後四句意境深遠。
浣花女
南宋:陸遊
江頭女兒雙髻丫,常隨阿母供桑麻。當戶夜織聲咿啞,地爐豆秸煎土茶。長成嫁與東西家,柴門相對不上車。青裙竹笥何所嗟,插髻燁燁牽牛花。城中妖姝臉如霞,爭嫁官人慕高華。青驪一出天之涯,年年傷春抱琵琶。
這首七言古詩寫於南宋淳熙四年,之前陸遊曾在成都城西邊的笮橋寓居,跟當地農民有較多的接觸。詩人以生動的筆觸,記下了他對農村生活的親切感受。「浣花女」,就是浣花溪邊的姑娘,浣花溪在成都西門外,離陸遊寓居的笮橋不遠。
開篇四句描寫浣花女的勞動生活,「江頭女兒雙髻丫」,勾畫出農家少女的純樸天真。古時少女頭髮編成兩個小辮,再綰結起來稱做雙髻丫。小丫頭從小就跟隨阿母學習採桑麻、坐機織布,有時還在地爐裡煎土茶。
農家兒女不僅從小懂事,而且勤勞樸實,詩人用「當戶夜織」四個字,就概括了小女孩的這些特點;而一個「咿」字,傳達出勞動的節奏和情韻。詩人以少女三次典型的勞動場景,表現出更多勞動婦女的平凡與樸實。
中間四句寫農村男女婚嫁風俗,這些農家小姑娘長大後就近擇婿,不出遠門。因為條件差不多,都是莊戶人家,誰也不嫌棄誰,但也同樣清寒素樸。出嫁那天,新郎家很近,走幾步就到了。「柴門相對不上車」,既表現了生活的艱難,也指農村婚嫁不講鋪張排場,一切從簡。
「青裙竹笥何所嗟,插髻燁燁牽牛花」,新娘穿著青布裙子,隨身攜帶竹製衣箱,三步兩步,如同散步,就嫁到夫家了,這在現代社會簡直無法思議。
而「何所嗟」三個字,並非嘆息彼此的清苦貧寒,而是恰好相反,她們對簡樸的婚嫁方式、和微薄的嫁妝非常滿意。少女還把牽牛花當作頭飾插到發上,燁燁生輝,既樸素又美好。詩人通過這些形象的描寫,表達出對勞動婦女的深情讚美。
最後四句是作者的想像,通過鮮明的對比,表達自己的愛憎褒貶。打扮入時的城市婦女濃施脂粉,珠光寶氣、面如朝霞;她們攀高結貴,愛慕榮華,爭嫁官家。
可結果那些達官貴人不重愛情,卻騎著青驪馬四處遠遊,自己卻落得被遺棄的悲慘境遇。一句「年年傷春抱琵琶」,刻畫了她們青春流逝,冷落孤苦,只好借琵琶的怨曲,訴說難言的幽恨和悲苦。
這首詩仿佛一幅生動的風俗畫,著墨素淡,卻散發出強烈的生活氣息。詩人懷著深摯感情,既表現出農家生活習俗,也藉助對比手法,突出了對不同階層婦女的愛憎感情。詩人讚美樸素的生活和純真的愛情,鞭撻那些崇尚攀比、愛慕虛榮的醜陋行為。
掩卷深思,物質條件固然重要,但愛情和婚姻如果一味地攀比,則會埋下禍根。就像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寫,「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美滿姻緣是生活中甜蜜的聯合,充滿堅貞和忠誠,以及相互的的幫助及義務。如果索取太多,最後也會以另一種形式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