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女攝影師瑪麗·艾倫·馬克

2020-12-14 騰訊網

對於中國人來說,瑪麗·艾倫·馬克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她的攝影作品曾在中國部分地區進行過展覽。9歲時,馬克就開始接觸攝影。1967年,馬克從繪畫與藝術專業畢業,開始擔任攝影記者。

馬龍·白蘭度與瑪麗·艾倫·馬克在電影《現代啟示錄》中

1968年,她剛結束紐約街頭反戰遊行的拍攝,便獲得了一份拍攝劇照的工作——為阿瑟·佩恩導演的電影《愛麗絲餐廳》(Alice's Restaurant)拍攝。電影完成後,阿瑟和演員們對馬克的作品讚不絕口。1969年,馬克開始投入電影行業的攝影工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未來的40年裡,馬克為超過百部的電影留下了數以萬計的珍貴照片,成為了這個行業裡最出色的攝影師,其作品更是不斷被各大期刊和媒體刊登、報導。

在這些劇照攝影作品中,最著名的要數馬克在1975年為米洛斯·福曼導演、傑克·尼克爾森主演的《飛越瘋人院》所拍攝的劇照。該影片在美國俄勒岡州取景之後,為了更深入地了解精神病人的生活,馬克和一位女性文字記者一同住進了美國俄勒岡州一家以收容女性精神病患者為主的封閉式醫院。

4年後,她出版了以此為主題的《81號病房》(Ward 81)攝影集。隨著《飛越瘋人院》的大賣,《81號病房》這本攝影集也受到空前矚目。這本攝影集在當時引發的關注並不亞於電影本身——它不但改變了很多人對精神病症的看法,也改變了之後紀實攝影報導的角度與態度。幾十年後,臺灣當代著名攝影家阮義忠將馬克推介給中國攝影人,也一度掀起了國人關注並拍攝精神病人狀態的熱潮。

馬克的拍攝靈感大多源自她自身對人的興趣,尤其是那些生活在社會邊緣的人群,包括前面提到的精神病患者和印度的馬戲團、美國西雅圖離家出走的青少年、美國加州北好萊塢住在汽車裡流離失所的人們。

對此,馬克說道:「我個人比較反感純粹通過電腦技術處理製作出來的照片,那不是真正的攝影。而我願意成為一種聲音——那些失去聲音、沒有好的生活環境的人的聲音。」

通過相機,馬克讓那些不被看見的人們得到關注。1983年,她拍攝的西雅圖無家可歸的年輕人的一組圖片故事在Life雜誌上發表,標題為《迷失在街道》(Streets of the Lost),那一張張真實、冷峻的面孔和他們不為人知的故事撞擊著每個人的心靈。馬克之所以選擇在西雅圖拍攝這組照片,是因為西雅圖被稱為美國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如果在西雅圖的大街上有流浪兒童,那就意味著美國每一個大城市的街頭都會有這樣的身影。對此,馬克並沒有選擇旁觀,而是將自己又一次投身到拍攝對象的日常生活中,捕捉孩子們最脆弱的時刻。

除了拍攝之外,馬克和丈夫馬丁·貝爾(Martin Bell)共同為《迷失在街道》的主人公們拍攝了一部紀錄片,並獲得了奧斯卡獎的提名。2013年,夫婦二人回到西雅圖,籌集了超過85000美元的資金繼續拍攝後續的紀錄片,將其命名為《街頭:微笑的重新審視》(Streetwise: Tiny Revisited),並出版了相關書籍Tiny: Streetwise Revisited。

當馬克熱衷於那些具有諷刺意味、充滿奇異色彩的照片的時候,一個名叫Ahmedabad的印度馬戲團走進她的視野,成為她最喜歡的拍攝項目。當時馬克正在為一本畫冊拍攝,在6個月的旅途中,她拜訪了18個不同的馬戲團,但是最吸引馬克、最讓她感到神奇的還是印度的馬戲團。

照片上的馴獸師名叫拉姆·普拉卡什·辛格,左邊是他的大象夏瑪——馬戲團最重要的明星。馬克習慣讓拍攝對象自己選擇被拍攝的方式,於是馴獸師讓夏瑪用鼻子摟著他的脖子。從夏瑪的表情可以看出,它知道自己才是主角。「這是一對默契搭檔的肖像照。不過沒想到的是,在照片衝洗完後,我忽然發現夏瑪微微眯著眼睛,露出一絲狡黠和邪惡的眼神,這讓整張照片與眾不同,」

馬克回憶起這張照片時說,「這張照片的寓意獨特,讓人聯想到人與動物共同的本性。夏瑪在以自己的方式與我溝通『我保持這個姿勢很久了,很累的,麻煩你快拍。』但不幸的是,就在拍完這張照片的幾個月後,夏瑪因食物中毒而死亡,拉姆的心都碎了,我也是。」

從攝影生涯開始的那一刻起,馬克便不斷遊走在兩個迥異的攝影主題之間:一個是關於電影場景和明星的主題,這些拍攝大多由好萊塢贊助,是一群生活奢華的人聚在一起進行電影創作的場景;另一個則是關於現實世界中最平凡的人的主題,馬克用相機表現他們日常生活的狀態,捕捉他們之間交往的方式,以及在邊緣的種種掙扎。然而可貴的是,馬克並沒有刻意去美化窮困的人們,也沒有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電影工作者。在拍攝過程中,她從來不摻雜自己的主觀判斷

也正是因為馬克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和以誠相待、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她才毫無懸念地獲得了包括由國際攝影中心設立的新聞無限獎、哈蘇基金會獎、哈蘇報導獎、Matrix電影及攝影領域傑出女性獎、德國攝影學會頒發的埃裡克·索羅門博士新聞攝影傑出貢獻獎、羅伯特·F·甘迺迪獎等在內的多項世界攝影大獎。

相關焦點

  • 傳奇女攝影師瑪麗·艾倫·馬克的謝幕|攝影|瑪麗·艾倫·馬克|女...
    2015年5月25日,傳奇女攝影師Mary Ellen Mark在美國紐約因病醫治無效,離開了這個她一直用攝影所關懷的世界,也離開了她所摯愛一生的攝影生涯。當Mary Ellen Mark離我們而去時,傳奇在此正式結束。
  • SCôP攝影對話|傑出女性攝影大師:瑪麗·艾倫·馬克
    瑪麗·艾倫·馬克對印度孟買的妓女、西雅圖流離失所的青少年和對俄勒岡州一家州立機構的精神病人保持長期堅定而富有同情心的記錄,使她成為最出色的紀實攝影師之一。SCoP精選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文章與您一起來懷念這位卓爾不群的攝影藝術家。
  • 瑪麗·艾倫·馬克:萬物之書
    瑪麗·艾倫·馬克:萬物之書 2020-11-27 12: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據說這是攝影師一定要看的8部電影
    在下面八部電影中,八位攝影師在各自不同的人生階段,陷入完全不同的人生境遇,也完成了迥然不同的成長蛻變。NO.2《安妮·萊柏維茲的浮華視界》Annie Leibovitz: Life Through a Lens身價最高攝影師的傳奇人生導演:芭芭拉 · 萊伯維茲Barbara Leibovitz
  • 值得你去認識的15個當代的傳奇攝影師
    如果問,你心目中當代的傳奇攝影師名單,會包括誰?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單,但有些名字,基本上總會出現,例如布列松、安塞爾·伊士頓·亞當斯、羅伯特·卡帕、戴安·阿勃絲等等,而來自 Resource Magazine 的一份清單,則特地挑選了較不被視為傳奇的攝影師 (雖然有幾個都已經很有名了),覆蓋多個領域,如紀實、街頭、人像、生態等,部份攝影師已經或將會被記入史冊,這裡有來自他們的簡評,都值得認識和了解一下1) Nadav
  • 從天才神童到攝影大師,哈羅德·范因斯的傳奇一生
    他曾跟隨著名的紀實攝影師尤金·史密斯(W.Eugene Smith)工作了一段時間,為史密斯的專集《匹茲堡》做了大量排版工作。 豌豆 史密斯這樣評價範因斯坦:「他是一位非常罕見的攝影師,他總是將我們熟悉的事物用驚豔的視角、震撼及誠實的方式呈現出來,我被深深打動。」
  • 高原,中國最傳奇的搖滾女攝影師
    拍《戀戀紅塵》時,高原客串女主角高原,當代最富傳奇的女性攝影師。作為搖滾圈的知名女攝影師,高原這個名字具有一定的標誌性。20世紀90年代,她是老狼MV《戀戀風塵》中舉著相機的青澀女孩,她是中國搖滾圈黃金十年群體的親密朋友,當然她更是搖滾音樂界旗幟鮮明和年輕有為的攝影師。唐朝樂隊的丁武是她拍攝的第一個搖滾人,面孔樂隊是她拍攝的第一個搖滾樂隊,此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崔健、竇唯、何勇、張楚、高曉松、周迅、樸樹、梁朝偉、王家衛、杜琪峯……都被她的鏡頭所記錄。
  • 索菲·卡爾:《因為》 | 女攝影師
    索菲·卡爾:《因為》 | 女攝影師 2019-09-18 0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Ruth Harriet Louise:好萊塢女攝影師
    早幾天是好萊塢第一位女攝影師Ruth Harriet Louise出生日的110周年(13 Jan 1903 –12 Oct 1940)。她在1925年受聘於米高梅公司(MGM),並成為他們人像影樓的首席攝影師,而且是當時唯一及第一位好萊塢女攝影師,年齡僅僅是22歲。
  • 傳奇攝影師完美遵循黃金分割構圖 簡直了
    傳奇攝影師Ansel Adams(安塞爾·亞當斯),出生於美國舊金山,曾被時代雜誌(TIME)做過封面人物,是美國生態環境保護的一個象徵人物,他的攝影書已印了上百萬冊
  • 足跡已遍及全球 EOS傳奇專訪攝影師姜平
    佳能EOS,這個傳奇一般的名字已經走過了25個年頭,在25年中,EOS為攝影家、 攝影師、攝影記者、器材發燒友、攝影愛好者、普通人、各種人的攝影提供了堅實穩定的器材平臺,在一張張用佳能EOS拍攝的作品背後,有著數不盡的故事。現在,讓我們與職業 攝影師們一起分享EOS的故事,共同見證EOS的傳奇。
  • 盤點國內女攝影師,江一燕也榜上有名
    陳漫 :目前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時尚攝影師,日薪十萬的國際大牌御用攝影師,從2003年出道至今,她的作品登上過國內外各大時尚雜誌封面。貝克漢姆,王菲,周迅,徐克等,娛樂圈已被她拍了個遍,更是範冰冰的指定攝影師,她們合作的不少封面大片,也讓範冰冰一躍成為時尚界領軍人物。由於陳漫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從小受到美術的薰陶,她的作品在服飾妝容場景造型上都形成的別具一格的特點。她對美的理解和時尚的把握無疑是非常準確的。
  • 他是戈達爾,傳奇攝影師的導演
    他在《筋疲力盡》裡創立的全新美學:手持攝影,街頭實拍,對人工布光的潔癖式拒斥,激勵了一整代想要用最低成本拍出劇情長片的影人,也讓老派攝影師對他側目而視。他隨心所欲的畫面風格,塑造了新浪潮導演一系列早期傑作的外觀與內在氣質,從特呂弗的《射殺鋼琴師》、《祖與佔》,到雅克·德米的《蘿拉》,概莫能外。
  • 凱特.溫斯萊特主演傳奇戰地攝影師李.米勒傳記片《李》,明春開拍
    凱特·溫斯萊特主演的時尚界傳奇人物&戰地攝影師李·米勒傳記片《李》(Lee)定下導演:知名攝影師艾倫·庫拉斯(《暖暖內含光》),有望明年春開拍。米勒的傳奇,多重身份~伊莉莎白·「李」·米勒身份眾多,1920年代她遇上出版大亨康泰·納仕,成為《Vogue》的模特、封面女郎和時尚界寵兒,後去往巴黎拜師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曼·雷,並與他開啟了一段師生戀,她的時裝攝影圈朋友們包括畢卡索、胡安·米羅、保羅·艾呂雅等大師。
  • 傳奇搖滾攝影師吉姆·馬紹爾去世 享年74歲
    網易娛樂3月26日報導 據國外媒體報導,傳奇搖滾攝影師吉姆·馬紹爾(Jim Marshall)在美國當地時間3月23日晚去世,享年74歲。
  • 追尋影像之美 EOS傳奇專訪攝影師李少白
    佳能EOS,這個傳奇一般的名字已經走過了25個年頭,在25年中,EOS為攝影家、攝影師、記者、發燒友、愛好者、普通人、各種人的攝影提供了堅實的器材後盾,在一張張用佳能EOS拍攝的作品背後,有著數不盡的故事。現在,讓我們與職業攝影師們一起分享EOS的故事,共同見證EOS的傳奇。
  • 女攝影師修道院實拍修女生活(高清組圖)
    女攝影師修道院實拍修女生活(高清組圖) ( / 27)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07-20 女攝影師Toni Greave的作品《Radical Love》是一個展現「信仰的力量」的攝影項目,描述修道院中修女們互助互愛,虔誠信仰的生活,也是Toni最受好評的作品之一,在這個攝影故事中,年齡最小的修女僅
  • 女攝影師修道院 揭秘修女真實生活 (組圖)
    女攝影師Toni Greave的作品《Radical Love》是一個展現「信仰的力量」的攝影項目,描述修道院中修女們互助互愛,虔誠信仰的生活,也是Toni最受好評的作品之一。  女攝影師Toni Greave的作品《Radical Love》是一個展現「信仰的力量」的攝影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