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ôP攝影對話|傑出女性攝影大師:瑪麗·艾倫·馬克

2020-12-08 澎湃新聞

瑪麗·艾倫·馬克對印度孟買的妓女、西雅圖流離失所的青少年和對俄勒岡州一家州立機構的精神病人保持長期堅定而富有同情心的記錄,使她成為最出色的紀實攝影師之一。SCoP精選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文章與您一起來懷念這位卓爾不群的攝影藝術家。

Ram Prakash Singh with his elephant shyama, Great Golden Cirsus, Ahmedabad, India, 1990 © Mary Ellen Mark

Marlon Brando Kurtz,1976  © Mary Ellen Mark

馬克女士以《展望》(Look)和《生活》(Life)雜誌為起點開啟了她的職業生涯。她採用一種經典的紀實方式來拍攝通常晦澀難懂的題材,其作品也多見於黑白。早期她便對獲得拍攝對象的信任展示出了非凡的能力,同時也與拍攝對象中的許多人保持了長久的聯繫。

Contortionist with Her Puppy Sweety, Great Raj Kamal Circus, Upleta, India, 1989 © Mary Ellen Mark

1978年,曼哈頓卡斯泰利圖像出版公司展出了作品《81號病房》(Ward 81),這個展覽是關於馬克在俄勒岡州立精神病院一間戒備森嚴的女子病房裡拍攝的一組作品。她與病人在那裡相處了兩個月之久。與黛安·阿勃絲( Diane Arbus )所創作的怪誕的肖像相比,馬克女士與病人所發展的親密關係使她以一種去戲劇化的描述展現了人類在極端環境中真實的生存狀態 。

Ward 81, Oregon State Hospital,Salem, Oregon, 1976  © Mary Ellen Mark

Mother Teresa at the home for the dying, Mother Teresa’s Missions of Charity, Kolkata, India, 1980 © Mary Ellen Mark在她整個的攝影職業生涯中,她對「社會棄兒」的關注始終如一。她的影集《福克蘭之路:孟買的妓女》(Falkland Road: Prostitutes of Bombay 1981)以極不常見的彩色攝影展現了這群人的生存狀態。

Kamla behind curtains with a customer, Falkland Road, Mumbai, India, 1978  © Mary Ellen Mark

1983年為《生活》(Life)雜誌拍攝的項目中,她前往西雅圖拍攝一群無家可歸的青少年,一群由年紀尚輕的毒販、妓女和乞丐所組成的底層社會。這一景象在1988年出版的《街頭智慧》(Streetwise)中被栩栩如生地描繪。她與她的丈夫、電影製作人馬丁·貝爾(Martin Bell)共同將她的所見所聞拍成了電影,並獲得了1984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提名。

Rat and Mike with a gun, Seattle, 1983 © Mary Ellen Mark

Beautiful Emine posing,Trabzon, Turkey, 1965 © Mary Ellen Mark

The Damm family in their car, Los Angeles, 1987  © Mary Ellen Mark​​​​​​​

Craig Scamardo and Cheyloh Mather at the Boerne Rodeo, Texas, 1991 © Mary Ellen Mark

Girl jumping over a wall in Central Park, New York,1967 © Mary Ellen Mark

「我寧願死亡也不願受到束縛」馬克女士在《通行證》(Passport)一書的序言中對採訪者說。「我想盡我所能不錯過任何人生體驗,於我便是去體驗、去了解世界各地的人並拍攝他們。」

瑪麗·艾倫·馬克(Mary Ellen Mark)

1940 - 2015

瑪麗·艾倫·馬克(Mary Ellen Mark)的大量書籍、展覽和雜誌委託工作使她在世界範圍內贏得了極高的知名度。她在《生活》(Life)、《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紐約客》(The New Yorker)、《滾石》(The Rolling Stone)和《名利場》(Vanity Fair)等刊物上發表了許多的攝影文章和肖像作品。在過去的50多年裡,她四處奔走,拍攝的照片折射出高度的人文主義色彩。馬克女士被公認為我們最受尊敬和最有影響力的攝影師之一。 

相關焦點

  • 傳奇女攝影師瑪麗·艾倫·馬克的謝幕|攝影|瑪麗·艾倫·馬克|女...
    其它獎項還有約翰纏餶古根海姆獎學金、 Matrix電影/攝影領域傑出女性獎、1994年德國攝影學會頒發的埃裡克∠坽門博士新聞攝影傑出貢獻獎。然而,Mary Ellen Mark的成功卻是艱難的,尤其是在一次拍攝了海洛因吸毒者的專題後,她對生活在邊緣上的小人物益發產生了巨大的同情心,從而在1966年起成為一位自由投稿攝影師,走上了一條數十年不變的社會紀實攝影的旅途。憑著對社會底層的關心和洞察力,35歲的她在1976年來到了俄勒岡州的精神病院,在其中唯一的女性禁閉室裡「禁閉」了36天。
  • 傳奇女攝影師瑪麗·艾倫·馬克
    對於中國人來說,瑪麗·艾倫·馬克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她的攝影作品曾在中國部分地區進行過展覽。9歲時,馬克就開始接觸攝影。 馬龍·白蘭度與瑪麗·艾倫·馬克在電影《現代啟示錄》中
  • 【SCôP | 攝影對話】愛德華·史泰欽:描繪現代時尚
    為更好的理解新展《後時尚時代》,SCoP帶大家回顧時尚攝影的前世今生!現代時尚攝影之父愛德華·史泰欽(Edward Steichen)曾說過:「攝影的使命是人與人、人與自我之間的互相闡釋。當觀者注視著圖片,而圖片中的被攝者回望著觀者。他們於是認識了彼此。」
  • 青春的原貌:肖像攝影師|SCôP攝影對話
    青春的原貌:肖像攝影師|SCôP攝影對話 2018-11-29 18: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攝影史上15位傑出女性攝影師,一個比一個厲害
    和歷史上許多事件一樣,攝影曾一度被認為是男性的專屬領域。但是,一些有著強大信念和熱情的女性攝影師,不僅使攝影從刻板印象的桎梏中解放出來,更讓它在藝術領域達到了更高的境界。 今天,我們很榮幸為大家介紹其中15位傑出代表。
  • 從天才神童到攝影大師,哈羅德·范因斯的傳奇一生
    本期攝影人物: 哈羅德·范因斯坦(Harold Feinstein) 1931年-2015年 或許15歲我們都還算個不懂事的小屁孩兒,但範因斯坦在這個年紀已開始職業攝影。
  • 攝影史上15位傑出女性攝影師,一個比一個厲害|姬達·塔羅|攝影師|...
    和歷史上許多事件一樣,攝影曾一度被認為是男性的專屬領域。但是,一些有著強大信念和熱情的女性攝影師,不僅使攝影從刻板印象的桎梏中解放出來,更讓它在藝術領域達到了更高的境界。今天,我們很榮幸為大家介紹其中15位傑出代表。
  • 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性攝影藝術家?
    我們從未被充分納入有關圖像製作的一般性對話中。女性已經在攝影領域中開拓出了一席之地,因為長期以來,女性在攝影領域的地位是如此之低,或者根本不存在,所以沒有被接管的威脅。我相信,隨著女性主導的「圖像一代」的出現,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改變。
  • 攝影大師們的自拍照
    對於傑出的攝影家而言,攝影已經不僅僅是他們觀察風光、社會和特定模特的渠道,更是他們自我思想的客觀再現。幾乎每一位攝影師都會為自己拍攝自拍照,就如同畫家的自畫像一般,是對自己技藝的反映與藝術風格的體現。尤其是女性攝影師,常常把鏡頭對準她們自己,並且扮演各種角色,以表達自我對生命的認同。
  • 瑪麗·艾倫·馬克:萬物之書
    瑪麗·艾倫·馬克:萬物之書 2020-11-27 12: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攝影構圖是一門藝術,看攝影大師都是如何構圖的?
    構圖決定著攝影作品的成敗。面對「成也構圖,敗也構圖」的攝影創作,如何發揮出構圖藝術的魅力呢?攝影者可以結合國際攝影大師進行構圖元素的了解。攝影大師構圖特點:1、實現元素之間的平衡用「攝影眼」看待世界,畫面由多種元素構成,結合人的視覺習慣,構圖的過程也是將畫面元素合理安排,實現所有元素平衡的過程。
  • 日本女性攝影的崛起 | 後挑釁時代的日本攝影
    日本女性攝影的崛起 | 後挑釁時代的日本攝影 2020-07-03 0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攝影大師們心中對攝影的定義
    每名創作者選擇的方式和目的都截然不同,換句話說每位攝影師都有自己對攝影不同的定義,「攝影是什麼」依然是一個永恆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攝影大師們究竟是如何定義「攝影」的?「攝影是一門觀察的藝術,它是關於在日常中發現有趣的東西,它和你看到的以及看的方式有關。」
  • 100張攝影大師的黑白人像,感受女性經典的魅力
    100張攝影大師的黑白人像,感受女性經典的魅力 2020-08-10 14: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商業攝影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意識
    商業攝影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意識陸哲萱商業攝影中,,仿佛只要花錢消費買了這款物品,攝影照片裡的女性人物也就屬於消費者了。在1960年代到1970年代之間,幾乎所有試圖跟上時代步調的品牌,都緊緊抓住了女性平權的熱點,作為傳播方式大頭的商業攝影領域也被這股女性風暴所影響,女性意識的覺醒,讓充滿魅力的單身女性形象在各類攝影作品中大量湧現。
  • 臺灣攝影大師阮義忠:攝影讓我回過頭正視生活
    臺灣攝影大師阮義忠:攝影讓我回過頭正視生活   中新社廣州4月8日電 題:臺灣攝影大師阮義忠:攝影讓我回過頭正視生活  作者 廖麗麗  「我很幸運,後來被攝影所吸引,它讓我回過頭來正視生活。
  • 全國攝影名家「對話雄安·攝影創作論壇」 在河北任丘舉辦
    中國日報網12月4日電(記者陸中秋)11月30日至12月1日,由北京電力企業家攝影協會主辦、河北億德電氣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全國攝影名家「對話雄安·農民工人題材攝影創作論壇」在河北任丘舉行。中國著名攝影大家朱憲民、王玉文兩位老師,就如何進行工人、農民題材攝影創作,服務對接雄安展開精彩「對話」。中國藝術攝影學會副主席張小蘇、常務理事馮兵及著名攝影家袁學軍、許志強、郝遠徵、徐波、石永亭、朱洪宇等出席論壇活動。學術主持由中國藝術研究院攝影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李樹峰擔任。
  • 羅森布拉姆版《世界攝影史》重磅來襲
    蜂鳥網首頁 > 大師作品
  • 通過f64小組攝影流派宗旨來解讀攝影大師韋斯頓精典作品
    世界著名攝影流派f64小組,純粹派攝影流派,最早出現在法國和德國,純粹派攝影家主張攝影應純粹地表現鏡頭的真實,反對人為地對畫面進行加工、修飾,畫面應反應攝影藝術的本質和特色。為了將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更清晰的展現在人們面前,純粹派攝影師們極大的發揮了鏡頭的巨大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