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東亞人為什麼要學古詩詞、文言文?

2020-12-03 成都教育幫幫幫l

最近,遼寧瀋陽的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家小朋友背誦古詩詞的場景而上了熱搜,由於古詩詞對於小孩子來說晦澀難懂,背誦起來很難,小朋友背到後面急得哇哇大哭,「謝謝櫻桃?為什麼要謝謝櫻桃」,以孩子的理解水平他根本就沒有辦法理解詩的含義。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實這個小朋友背誦的古詩詞是清代顧貞觀的《柳梢青·花朝春分》,全文是:

乍展芭蕉。欲眠楊柳,微謝櫻桃。誰把春光,平分一半,最惜今朝。花前倍覺無聊。任冷落、珠鈿翠翹。趁取春光,還留一半,莫負今朝。

詞的大意就是作者看到芭蕉葉開,櫻桃花落,感慨春光易逝要珍惜當下。詩中的「微謝櫻桃」小朋友理解成了微微感謝櫻桃,故而背誦該詞的時候感覺晦澀難懂甚至莫名其妙。

其實不止是中國人被古詩詞或者文言文折磨,日本和韓國也會學習古詩詞和文言文!聽起來非常魔幻,有些人可能會想連中國人學古詩詞和文言文時都疲以應對,外國人怎麼會學習一門古外語。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實,日韓是離不開漢文教育的。眾所周知,古代日韓兩國受到中國文明很深的影響,尤其古代韓國,屬於中國封建王朝的朝貢體系,很長時間作為附屬國,在諺文未推廣之前,古代韓國的文字體系完全是漢語文言文,但是由於歷史原因,漢文教育逐漸淡出了韓國民眾的教育體系,現今,韓國除了少部分的專業人士或者有工作需要的人會接觸漢文之外,其他人完全看不懂中文,但是不普及漢文教育不意味著韓國完全摒棄了中文的使用,韓國的古籍、古建築、人名都離不開漢文,因為韓國的諺文使用時間比漢文短的多,所以現在韓國經常會遇到一些諺文無法替代漢文的場合,比如法律條文的書寫等,所以現代韓國人的漢文學習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說是非常熱門的。

而日本可以說是除中國以外,學習古漢語最普遍、最深入的國家。在日本高中,他們把本國古文和漢語文言文共同整理編寫在科目《高等學校古典AB》,就是分別是A、B、兩本書,其中每一本分為日語古文和漢語文言文兩部分。

日本在其中學習的篇目也都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論語》、《史記》等古典都會學,孔子、孟子、杜甫、李白等都是課堂座上客。因為日本古代就開始學習漢語文言文,甚至經過長年的積累,日本本土也有和漢語文言文一樣的作品以及古詩詞,漢文教育體系也非常完善,儼然已成為中華漢語文學的一個分支。到了現代日本也依舊將漢語文言文以及古詩詞列入中學教育必修科目,學習強度非常大,考試非常規範。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們中國人學習古文一般就是文言文翻譯成中文,解析古詩詞以及重難點字詞的釋義,而日本人也是一樣,就是不用將文言文翻譯成現代中文而翻譯成現代日文,文言文和現代日文語序之間的調整,以及重點字詞的日語讀法。

某一段時間,我國教育界曾經出現過要減少或者直接剔除古漢語教育的聲音,儘管在包括教育界在內的各界人士的聲討和反對中沉寂了下來,但是我們不禁要反思,漢語文言文以及古詩詞對中國乃至對東亞的意義在哪裡?擁有一個明確的現實意義,就不會再有人來反對中國古典文學教育。這就要談到文化根基的問題,誠然,中國古典文學教育並不能直接培養我們的生存技能,也不會直接影響社會生產力,但在萬千學科中,中國古典文學教育卻是塑造中國人靈魂的重要力量,有些學科可以給我們知識和技能,讓我們賴以生存,但古典文化教育卻會給我們心靈的歷練,打好我們的文化根基,這才會同世界文化交流碰撞的時候更有競爭力,更有話語權。

幾千年來,中國古典文化從中國發源,輻射整個東亞,有相同的文化薰陶,這是東亞各國無法抹去的現實,中國古典文化讓東亞三國成為世界上重要的文化圈,儘管在歷史的浪潮中經歷過風浪,所謂「君子和而不同」,我們應以相近的文化背景在未來進行更深入的合作,共同領導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要讀文言文?
    文言文從來給人一種刻板的印象。不只是刻板,而且似乎沒有什麼實際用途。早在上個世紀初,新文化運動便宣告了文言文的「下野」。從此,白話文登上舞臺,成為我們通用的書面語言。懂不懂文言文,都能在這個社會上生存。
  • 為什麼現在還有人在玩古詩詞,古詩詞難嗎,難在什麼地方?
    有朋友問我: 為什麼現在還有人在玩古詩詞?有些人說古詩詞很難,主要是難在哪個地方? 很顯然提問題的人對現代詩和歌詞沒有看法,主要的疑問是在於「古詩詞」。古詩詞是什麼?中國的古詩詞就是指古體詩、近體詩和詞牌。古詩詞和現代詩詞(現代詩、歌詞)的根本區別在哪?為什麼會讓人覺得古詩詞應該早就被掃進故紙堆? 古詩詞和現代詩詞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語言系統。
  • 為什麼要學文言文?老師說出3個原因,是你不愛學習文言文的原因
    2020高考語文各卷,文言文閱讀理解仍然是重點。每年的文言文分值都在上升。尤其是中考文言文閱讀理解,各地的標準雖然不一樣,但是從10分也提高到了20分,向高考文言文閱讀理解並進。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我們為什麼要學文言文?為什麼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背唐詩宋詞?
  •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文言文?
    作者:黃靜燕  我有一個偏見,覺得人如果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做一件事,他可能會做不好或者做得很累。所以,當我準備給高一的學生上《師說》和《詩經•採薇》的時候,我沒有馬上就講課,我先備了一節課,《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文言文》。因為我想,很多學生並不知道學習文言文的真正原因。
  • 為什麼要學文言文,而不學白話文?
    造謙學堂:上體造化,秉真造道,造福鄉梓,造育英才(季謙先生)我們應該給孩子高度的語文教育這時候我們應該讓他「讀經」。什麼是「讀經」?「經」是最高度的語文,是人類智慧的記錄。「讀」就是看這些記錄,所謂記錄就是文字。所以我們在自然語言之外,有文字的學習,總稱「語文」。人類是先學「語」,再學「文」。而人類的語言可以分成兩個層次:一是日常語言,叫做白話;一是提煉的語言,稱為「文言」(就是寫文章的語言)。
  • 學好文言文和古詩的方法一樣,先學字後學句,將心比心才能有共情
    不少同學都覺得,和古詩詞比起來,文言文很難學。光是實詞、虛詞等語法就能把人學迷糊了,而且古代人真的是這麼說話嗎?大家用文言文交流起來也太費勁了。我們的學生站在現代語文的基礎上看古代漢語,有不理解的地方很正常。知識學好文言文,其實和古詩詞的學習方法一樣,都是先疏通文字再理解句子,將心比心才能有共情,體會到古代人通過文字表達的情感。
  • 我們為什麼喜歡難懂的古詩詞,是物以稀為貴嗎?
    第一個問題: 為什麼感覺古詩詞這麼難懂,還會讓現代人崇拜和學習? 首先,古詩詞很難懂是個人感受,沒有普適性。在當代,一個正常接受高中語文教育的人對文言文詩詞的理解是沒有問題的。中國大部分詩人的作品在高中理解閱讀中來說並不難,當然特別有個人藝術特色的,比如李商隱之類的,懂起來相對複雜些。
  • 中小學課本裡多了許多文言文。孩子為什麼要學文言文?
    很多家長朋友們應該都知道,現在的中小學的語文課本中,與以往比有了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增加了多篇文言文以及唐詩宋詞。文言文對很多成人來說都看不懂,更別說是孩子。在現在大白話盛行的今天,為什麼還要去學習那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呢?不少家長朋友發出了這樣的疑問。
  • 為什麼少兒一定要學古詩詞朗誦?
    日常交流中說話流利的人,朗誦起來卻不一定有韻味;而朗誦水平高的人,要麼從小受薰陶有底子,要麼是在語言藝術領域鑽研多年,造詣頗深,能夠駕馭各種各樣的題材。而古詩詞朗誦,因為體裁、音韻、用詞、用典、技巧的不同,是朗誦中的重中之重和「難上加難」。哪裡重音,哪裡停連,作者作詩時是什麼樣的處境和心情,朗誦時應該運用什麼樣的情感...這些都是朗誦時令人頭大的難題,同時也是少兒朗誦教學時的難題。
  • 孩子初一,考試時讀不懂文言文和古詩詞,該怎麼辦?
    為你們初一的孩子考試時讀不懂文言文古詩詞而著急。因為文言文古詩詞在未來的學習與考試中所佔的比例近乎語文的半壁江山。那該怎麼呢?首先,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不但家長自己不能急躁,更不能急孩子,心急喝不了熱糊塗,反而會把事情搞得更砸,弄得孩子對於學'習文言文古詩詞趣味寡然。要耐心和孩子一起查找原因,然後對症下藥,有的放矢。如果是課本沒有學好,加強課本學習,如果不會考試運用,強化靈活運用能力。
  • 古人為什麼用晦澀難懂的文言文,我們是否恢復使用文言文?
    從小學的時候我們都開始有接觸到文言文,我記得我最早學的是《學奕》。剛開始學這個的時候只知道全部是聽不懂的,很麻煩,要逐字逐句的翻譯才能明白。那麼古人為什麼要發明文言文呢,難道他們不覺得麻煩嗎?他們平常說話也是這樣的嗎?
  • 中小學生學習文言文的3個原則,不是做研究,只是學知識和考試
    除了老師說的死記硬背,我們還要做積累,把握3個學習文言文的原則,知識點積累好了,考試就不怕不會做了。家長們對學習古詩詞和文言文也有一個誤區,覺得語文考試越來越難,都是因為文言文考題越來越難,加上有一些節目的宣傳,讓家長認為,文言文古詩詞的學習是可以讓孩子的求學道路得到更多的選擇。
  • 傳統古詩詞在當代為什麼沒有一席之地?
    然後再加上「傳統」二字作為定語,「傳統古詩詞」就是指中國漢字文化大類目下,以文言文為基礎的詩歌形式,包括古體詩、格律詩、詞牌、散曲,是一類小而精緻的言志抒情的韻文。換言之,古詩詞是以文言文為結構基礎的藝術升華作品。
  • 學文言文別錯過小學關鍵期·都市快報
    記者 黃鶯 賀叢笑 近年來,文言文在語文學習和考試中,佔比越來越大。相比作文和現代文,文言文倒是容易拿分,甚至可以拿滿分。可是有些同學卻學不好文言文。他們接觸文言文太晚。 很多小學生家長會關注孩子的現代文閱讀,可是會忽略了文言文。而小學恰恰文言文啟蒙的關鍵期。
  • 初中課本裡,這3篇文言文「最難學」,班主任:咋教都不會
    上了初中之後就不一樣了,不僅學過的古詩詞都要會背、會默寫,還增添了很多要背的文言文。每天看著晦澀難懂的文言文,真是搞不明白,古人說話為什麼這麼「簡潔」,用短短的幾個字就把很多意思都說完了,搞得我讀都讀不明白。
  • 古詩詞有用嗎?我們為什麼要學古詩詞?學習古詩詞,從幾歲開始?
    一、詩詞可以給予我們力量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古詩詞?美國詩人約瑟夫·布羅茨基說:我堅信,一個閱讀詩歌的人要比不讀詩歌的人更難被戰勝。因為古詩詞可以給我們力量。每次到野外放羊時,都要背詩詞打發時光,即使在家給人加工塑料花,也時常讀詩背詞,讓詩就不覺得工作枯燥和勞累。藉由古詩詞的陪伴,白茹雲戰勝了癌症。同樣,又是詩詞,讓她在沉重的債務面前笑對人生,不懼困厄,走上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 。
  • 文言文很重要,難學怎麼辦
    有人讓這位語文老師傳授一下經驗,這位語文老師說,我教語文其實很輕鬆,高一就教學生文言文,這是漢語的精華;高二就教學生古詩詞,這是漢語的精華中的精華;高三就是對高考應試的方法加以點拔,並訓練一下高考作文。掌握了語文的精華,又掌握了高考應試的方法,高考的語文成績,會差到哪裡去呢?
  • 新年的第二天,中國正式廢除文言文,有的人反對,有的人支持
    古代的朝鮮人、日本人、越南人來到中國,聽不懂漢語的語音,但如果讀書識字的話,可以與中國人進行筆談,因為漢字曾經是東亞的通用文字,漢語的文言文則是古代東亞世界的通用語,文言文在古代東亞世界的地位,就相當於今天的英語在世界上的地位一樣。
  • 為什麼東亞人比歐美人矮小?
    問:今天,我們聊一個很有趣的話題,東亞人為什麼矮小。答:對。東亞人相對於歐美國家的人、黑人、阿拉伯人而言,身材最矮。我們中國人有出國經驗的都知道,到了歐洲和美國,經常發現,自己比白種人普遍要矮個10公分左右。問:這其實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常識理性告訴我們,凡事都有原因。
  • 有道詞典筆全新升級:語文課標詞、古詩詞、文言文……都能學
    近日,網易有道詞典筆實現全新軟體系統升級(以下簡稱OTA升級),加入語文學習功能,涵蓋目前中小學語文課標詞彙、古詩詞、文言文等權威、全面的語文學習內容。  有道詞典筆最新升級的語文功能,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涵蓋識字啟蒙、詞彙擴充、國學成語故事及古詩詞翻譯賞析等多類常見語文學習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