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人員檢查追回的「徐謂禮文書」。
警方繳獲的其他文物。
浙江在線09月13日訊日前,武義縣公安局經過歷時一年的專案偵查,成功偵破武義「12·28南宋徐謂禮墓」特大系列盜掘古墓葬案,盜掘南宋徐謂禮墓葬的程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獲歸案,成功追回國家一級珍貴文物———17卷南宋徐謂禮文書。同時,經過窮追深挖,抓獲了另外11名涉嫌盜竊古墓葬的嫌疑人和一名倒賣文物的犯罪嫌疑人,破獲發生在金華、麗水等地的宋、元及三國、兩晉時期古墓盜掘案20餘起,追回文物57件。該案是我省近年來破獲的最大系列盜墓案件。武義縣公安局為打擊文物犯罪、保護國家歷史文物做出了重大貢獻。
「徐謂禮文書」完整地保存了17卷共5萬餘字,詳細記錄了徐謂禮從中央到地方、從低級到中級歷官及其政務全過程,涉及中央制度的核心內容,是深入研究南宋中後期政治史乃至其他相關領域的第一手資料,實為前所未有的文獻發現,意義非凡,必將引起學術界的轟動。
武義縣城東郊,有座龍王山。岡丘綿延,樹木蔥蘢。龍王山下,永康江與熟溪匯合成武義江,往金華方向奔流。山下江面開闊,高高的蘆葦連成大片的青紗帳,白鷺翻飛,鳥鳴相聞。
龍王山上,有座龍王廟,背山臨水,香火很旺。龍王廟一側土名叫祠堂座的小山坡上有座荒墳,已經相當破敗,隱約有石砌的臺階。
「沒人知道那是誰的墓,從沒見過有人來祭拜,也沒聽到有過什麼動靜。」守廟已十幾年的81歲當地老人鍾日信,直到今年四五月份才聽說這個小山坡上挖出了珍貴的寶貝,省考古隊的隊員住進了龍王廟,還花錢僱他與老伴燒開水、打掃衛生。鍾日信老人曾興衝衝地跑去觀看古墓發掘:「那棺材剛抬出來時顏色還是緋紅緋紅的,很亮!」古棺在老人面前華麗閃現,顏色隨即變得黯淡。老人看呆了!
如今,小山坡已經被全面開掘過,用封土保護了起來,只有泥土中散落的幾塊「年糕磚」,隱約傳遞給尋訪者幾許神秘的信息。
這個小山坡,就是國家一級珍貴文物———「南宋徐謂禮文書」出土的地方。不過,最初發掘出這些國寶的並不是考古隊員,而是幾個盜墓賊。因此,在這一重大文物發現中,公安幹警成了重要角色。
神秘照片,引出驚天大案
去年春節,武義山城籠罩在一派祥和的節日氣氛裡。時任縣博物館館長的董三軍卻有些心緒不寧,他手裡有幾張前幾天別人拿給他看的照片,據說文物市場上正有人在為這張照片上的東西尋找買主。
董三軍剛見到照片時,非常震驚,第一反應是「不會有這種事情」!他忍不住仔細端詳,照片上是一幅鋪開的捲軸,上面寫著一些小小的字,記錄的似乎是宋代的事情。「如果是宋代的,哪怕是一片白紙都非常罕見,價值連城,難道這真的就是宋代的紙質文書?」董三軍被自己的想法嚇了一跳,下決心一定要把這件東西搞清楚。
他一邊查找資料,一邊與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宋代歷史文獻專家鄭嘉勵聯繫,請他務必儘快到武義走一趟。
去年3月,鄭嘉勵來到武義,董三軍鄭重地拿出照片,遞過去:「鄭老師,請您看看,這東西是真是假?」
鄭嘉勵接過照片,看了一會,沒說話,抬起頭來,疑惑地看看董三軍,想問什麼,沒開口。他抓起桌上的放大鏡,又反反覆覆端詳了好一陣子。
「怎麼樣?是真還是假?」董三軍緊張地小聲問。
過了好一會兒,鄭嘉勵一拍桌子,兩眼放光:「必真無疑!就是把全世界的宋史研究專家和學者請到一起,也造不出這樣的假文書!」
鄭嘉勵說,文書上記載的內容不是誰都能寫的,如果要造假,需要很全面的歷史知識,而這些知識今人是不具備的;從動機上考慮,造假是為了賣錢,造假者不會笨到花這麼大的精力去造徐謂禮這樣一個無名之輩的假。「南宋的紙質文書,又保存得這麼完整,是前所未有的珍貴文物。」他建議董三軍趕緊報案。
接到董三軍的報案後,武義縣公安局領導高度重視,當即成立了以副局長蔡高鳴、刑偵大隊長李浩、副大隊長陳海江、民警潘冠武為主要班底的專案組。
跨省追查,「富二代」臥底地下文物市場
唯一的線索就是那張照片,從何下手呢?刑偵隊員和董三軍等人分析,文書很可能來自近幾年被盜的古墓,盜墓者拍成照片尋找買家,如果找到最早擁有這張照片的人,就能找到文書的持有者。
可是,人山人海,怎麼找?
「地下文物市場我們從沒有接觸過,要進去很難,辦案人員也不是內行。」李浩說,思來想去,最後決定採用「釣魚」方案:把長得又高又帥的民警潘冠武扮成一個喜歡古董的「富二代」,通過可以信任的中間人,到市場上去搜集信息。
接下來的兩三個月,民警尋訪了浙江省內各個城市的古玩市場,又到安徽、福建、江西等地的文物市場去找,排查了好幾百人後,反饋回來的信息是,有四五十個人持有或曾經見過這張照片,而源頭可能是一個叫「阿興」的永康人。
一個業餘收藏家告訴「富二代」:「照片是『阿興』帶來的,他說這寶貝是從武義的古墓裡挖出來的,放了好多年,急著想出手……」還有人透露,「阿興」給照片上的東西開出的價是120萬元……
奪寶目標從各地文物市場縮小到永康、武義。專案組推斷,作案人是武義本地人的可能性很大。民警對「阿興」進行了側面調查,發現他是永康方巖人,專門做古董生意,與一些武義人有過神秘來往。一路追查,與「阿興」聯繫特別頻繁的,是武義履坦人程某。
鎖定目標,嫌疑人浮出水面
各方面的線索漸漸聚集到程某身上。經調查,程某沒有正當職業,近幾年專門學習文物知識,還學過易學相術,與人接觸總是很神秘。最可疑的是,他曾到當地打鐵鋪定製過一件特殊的鐵器———洛陽鏟,那是專業的挖墓工具。
「富二代」還套出了準確消息,程某手上就有文書,但文書有很多卷,分別由好幾個人保管,互相之間保密。
接下來,就是要與程某進行直接接觸,打聽出文書的下落。「當時我們有三種擔心:公開抓捕怕打草驚蛇,珍貴的文書會被銷毀;收網太早,怕找不到文書,文書體積很小,容易藏匿,如果放在野外就更難找;收網太晚,怕文書已經流失到海外。」專案組想到了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並分別設計了相應的預案。
通過中間人,潘冠武與程某見了面,此後,或見面或打電話,兩人接觸頻繁。
潘冠武說,程某手裡有各種寶貝,很想知道能值多少錢,私下向人東打聽西打聽,他心裡可能也沒什麼底。
程某又是個特別謹慎的人,到底與哪些人共同保存著文書?文書存放在什麼地方?「富二代」怎麼都套不出答案,只能由民警在外圍深入調查,一個多月後,另外3個嫌疑人浮出了水面。
其中一個姓楊,他與程某關係密切,兩人每次見面都很隱蔽,要把門關起來說話,這在武義農村是很反常的現象。而且,楊某會看風水,這不正是盜墓者特別需要的「特殊本領」之一嗎?
另外兩人也露面了:曾以盜竊文物罪被判過刑的王某和湯某。王某是個不到150釐米的小個子,特別瘦,幾乎每個盜墓團夥都需要這樣一個適合鑽進墓穴掏東西的人。
智擒嫌犯,13卷出土文書震驚專家
嫌疑人發現了4個,但文物一直沒出現。大隊長李浩有點著急,給潘冠武發出指示,利用文物販子急於出手的心理特點,開出比其他買家高一點的價格,想辦法與文物見面。
「富二代」出了個比別人稍高的價格,超過100萬元。程某很動心,答應帶真貨給他看。
「你放了好幾年,那些寶貝都要放壞了吧?」「富二代」套話。
「放心,保存得特別好。」程某說,「我們也不是傻子,古墓是2005年挖的,文書拿出來的時候套著一層宣紙,外面還封著蠟。我們拿出來後也沒有馬上打開,就用黑色塑膠袋包好,密封起來,隔絕空氣,防止氧化。」程某對自己的技術津津樂道。
2011年7月,程某應「富二代」的要求,帶著一卷文書到上海。「富二代」愛不釋手,要求看全部文書。程某說文書共有13卷,分別放在5個人手裡。
這邊,辦案人員周密地部署抓捕計劃。對方非常小心,撲空的次數不是一兩回。有一次,警方請了個中間人約程某到永康一家咖啡館喝茶,並安排3個行動小組分別在路口守候,見機行事。那個中間人太緊張,打電話時聲音都發抖了,程某很老練,說自己手裡根本沒有這樣的東西。警方撲了個空。
機會終於來了。2011年12月下旬,警方獲知程某等人要與一個買家驗貨,分別放在幾處的文書也會集中保管的消息,趕緊制定了周密的抓捕方案。12月28日,統一抓捕行動展開,程某等人非常警惕,提早一個多小時就到驗貨地點去查看,而且還留了一手:並沒有把全部文書帶來。
「驚心動魄!」董三軍用一個詞來形容。
12月28日晚開始行動,次日凌晨2時,民警在驗貨地點抓獲了3名犯罪嫌疑人和部分文書。經突擊審查,民警又趕到存放剩餘部分文書的楊某家,將他抓獲。29日凌晨4時,13卷文書悉數追回。
「拿到文書後,我們立即起程去杭州。12月29日清晨6時,我們到達杭州,6位專家已經在等候。鑑定工作立即進行,一個小時後,鑑定結果就送出來了:『國家一級珍貴文物』!兩小時後,6位專家出來了,手舞足蹈地告訴我們:『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省最重大的文物發現』!」董三軍說,他當時聽得熱血沸騰。專家告訴他,文書詳盡記錄了徐謂禮歷次轉官的經歷,字跡工整,保存完好,出土的宋代紙質文物像這樣保存極為完好的,前所未見,對研究古代官制、葬制、紙張製造等意義重大,極其珍貴,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北上追繳,國寶文書終成完璧
「看到文書的時候,我們都驚呆了!13卷文書完好無損,字跡清晰,紙張摸起來像現在的牛皮紙,很厚,很硬。」李浩說。
今年1月4日,省博物館的12位專家齊聚武義,對古墓和文物再次進行考察、鑑定,大家驚嘆不已。專家說,這樣的文物,如果流落到國外,後果不堪設想。想從國外的文物市場上買回來,至少要花幾個億,而且,如此珍貴的文物,收藏者一般不會拿出來賣。
經過審訊,警方又了解到一條重大線索:還有4卷內容相對獨立的文書在北京的一個買家手中。
程某交代,他曾經把17卷文書以70萬元的價格賣給北京一個買家。沒過多久,那買家就要求退貨,說北京的「文物專家」認為這些文書不值錢。他想當禮物送人,竟沒人要,因為文書上既沒有名人印章,也沒有名家落款。
由於程某沒能把70萬元全部退回去,北京買家把13卷還給程某,自己留下了4卷。
今年7月5日,武義警方掌握準確信息後,派員到北京,將流散的4卷「錄白告身」追回。至此,徐謂禮文書的「告身」、「赦黃」、「印紙」三部分共17卷終於完整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這夥人分工明確,手法熟練,我們斷定他們不是第一次作案,所以,繼續深挖!」李浩大隊長不忙收兵,要求繼續追查。通過審訊,警方又抓到了11個盜墓者,他們分別結夥,在金華、麗水等地盜掘宋、元及三國、兩晉時期的古墓20餘座,掠獲的57件珍貴文物被收繳。
至此,這個古墓盜竊案真正結案,目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移送至檢察機關。
重回古墓前
要求拍照留念
這個盜墓者
還藏著什麼心思
2011年12月29日,當警方把省文物鑑定中心的「國家一級珍貴文物」鑑定報告給程某看時,他並不相信這個結果。北京買家的退貨,對程某的打擊相當大,他覺得這些文書雖然值錢,但無論如何也稱不上「國寶」。
因為與程某接觸過多次,潘冠武對他的了解比較深:「我去過程某住的地方,就是很簡陋的出租房,柜子後面、床下面都有不少瓶瓶罐罐,一看都是古代的東西。房間裡還有很多考古方面的書籍,我誇他是業餘文物專家。他說自己對瓷器比較有研究,都是自學的,一件瓷器屬什麼年代,一眼就能看出個大概,不過對文字的東西了解不多。」
對這些文書,程某很看重。剛出土時,因為文書相當潮溼,他吩咐其他同夥不準打開密封的蠟,兩個月之後才打開來看。分開保管後,所有文書都是用塑膠袋密封,存放在暗處。
龍王山古墓搶救性發掘清理結束後,民警帶著程某到墓葬原址去辨認現場,看到清理後的徐謂禮夫妻合葬墓規模非凡、構造精緻,加上聽專家介紹了文書的情況,程某信服了。他嘆了口氣,喃喃地說:「是真的,是真的!」
程某請求民警潘冠武幫他在墓前拍張照片:「留個紀念,等我坐牢出來以後再給我,你幫我保管好。我挖到過這麼值錢的東西,這寶貝還在我家放了6年,也算值了。」
潘冠武說,程某等人都有一個發財夢,想通過盜掘古墓一夜暴富,但多年來其實過得並不好,也沒有幾個人能真正擺脫生活困境。
程某告訴專家們,當年王某到這小山坡上挖筍時,看到有青灰色的石頭臺階,懷疑是古墓,就叫來了楊某、程某等人,踏勘風水,確定古墓方位、打盜洞的位置等。他提醒專家,他們盜墓時,見到棺材裡的屍骸上還裹著衣服,有好幾件,有人想去拿,他不讓,說要蓋回去,「方便以後考古學家確定古墓的年代」。誰知,在他們之後,又有兩批盜墓賊光顧這個古墓,其中有個見衣物還不錯,就拿到河裡去洗,洗爛了,就丟了。
聞者無不嘆惜。古墓清理過程中,考古工作者的確在棺材內發現了一些織物殘片,目前已由中國絲綢博物館取樣,結果將在研究完成後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