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房改善,讓他家喜遷新居過春節——「今年我家有37口人吃年夜飯」

2020-12-10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訊 「2019年,我們家最大的喜事就是搬進了新房。2020年春節,將是我們在新房度過的第一個春節,不僅兒孫們都回來,就是我的兄弟姐妹也會來我家吃團圓飯,大家庭加起來有37口人呢,到時家裡擺上三四桌,肯定很熱鬧。」2019年12月31日上午,煦暖的陽光灑滿袁明國家的小院,也將66歲的老袁心裡照得亮堂堂。

袁明國是建湖縣恆濟鎮恆東村人,他家新房位於新型農村社區「恆東美麗鄉村」小區。舊屋是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老房子,水鄉農村標準的三間兩廚,老袁夫婦和兒子一家共五口擠住在一起。老宅「40歲」了,紅磚上的石灰開始剝落,牆體也有了裂縫,蘆葦編成席箔搭起的房頂不時掉灰。兒子兒媳在縣城買了房,平時家裡就老兩口。前些年,老袁掏錢修房,修牆、吊頂、刷塗料,「當時也沒想跨大步蓋新房,就想將就著住下去。」那時沒有衛生間、洗澡間,冬天上廁所還要跑出去,孩子們過節都不太願意回來。

2018年5月,村裡啟動農房改善工作,8月,「恆東美麗鄉村」新型小區動工建設,2019年6月25日新房交付,第一期132戶拿到了鑰匙。新房就建在舊屋原址上,老袁只掏了5萬元,就拿到這棟二層小樓。經過兩個多月的裝修,袁明國和老伴興高採烈地搬進了新家。記者走進小樓,只見3室1廳2衛,還有書房和儲物間,樓上樓下,乾淨整潔,一樓客廳擺放著嶄新的木質沙發和餐桌椅,西牆掛著的詠梅圖上寫著「家和萬事興」,樓梯拐角放著盆栽花草。乳白色的地板磚上,哪怕掉根頭髮都看得清清楚楚。

「沒有農房改善這個政策,我們哪會想到,自己這輩子還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老兩口住在一樓朝陽的房間,二樓留給兒子一家,15歲的孫子有自己單獨的臥室,學習娛樂設備齊全。老袁說,現在孩子們經常回來看看,只要時間允許,一住就不願走。

袁明國早年在恆濟鎮人力資源中心工作,後離職搞起了魚塘養殖,兩口子承包了七八十畝水面。2018年農房改善任務下達後,袁明國在村民中第一個報名搬遷,「有些人也很心動,但是拿不定主意,擔心最後蓋出來的房子不會像效果圖上『畫』得那樣好。我在政府裡工作過,篤信政府說到做到,所以率先報了名,村幹部都感謝我帶了個好頭。現在看到我搬進這麼好的新房,動作慢的村民還有點後悔呢。」新房建好後,老袁先籤先選。他將記者帶到屋前,「你看這路,多寬;前後樓間距這麼大,太陽一出來,家裡就有陽光。孩子們回來,車一直開到家門口。」

新房前,曬著過年搓湯圓用的糯米麵,綠化苗木在寒冬中依舊枝葉繁茂。原址建新房,故地新生活,規劃中更多溫暖的細節相繼落地,袁明國感覺「政府把許多事都想到了前面,給群眾的生活帶來更多方便」——門前道路邊就是電動車集中充電棚,不用擔心車子淋雨,而且充電安全;這兩天,小區的燃氣管道施工進入掃尾階段,大家燒年夜飯就能用上燃氣;雨汙分流管網,也正在緊張鋪設中。出小區,東側就是一大片菜地,刷上白漆的低矮籬笆將其切成整齊的一塊塊,每家搬遷戶分得半分田的小菜地,菜地中間是一條新修的水渠,方便村民取水澆菜。

住得舒心,生活方便,還有了更多家門口就業的機會。「去年我們的魚塘復墾,土地都流轉出去了,新的一年,我想去鎮上的農業園區找份工作,或者到南邊的水產養殖區幫幫忙,重拾老本行。這樣除了土地流轉所得,每年還能再掙上四五萬元。」袁明國說。

「老父親91歲了,我們兄弟姐妹7個,我排行老二。等到春節,我們大家庭聚在一起,是最幸福的事。」袁明國的腦海裡時常跳出四世同堂團圓歡樂的畫面,他說,自己特別期待這一天早點到來。

【2020祈願】

過去的2019年,我們家最大的喜事就是搬進新房,住上了和城裡人一樣的好房子。我們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感到很幸福。希望新的一年生活越來越好,我能在鎮上的園區找到一份工作,發揮餘熱,把時間填滿,一年多掙幾萬塊錢,提高生活質量。也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和我們一樣享受到政府紅利,早日住上新房,開啟新生活。

【專家點評】

江蘇省城鄉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崔曙平:「決不能讓群眾住著危房被小康」是蘇北農房改善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江蘇提出,用3年時間改善蘇北30萬戶農民的住房條件。截至2019年11月底,已經完成農房改善任務123701戶,惠及近50萬名蘇北農村住房困難群眾。

這次的農房改善有幾大特點:一是雪中送炭,突出兜底保障。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攻堅要求,優先解決貧困殘疾人家庭等「四類重點對象」的危房改造,對特別困難的群眾落實託底安置。二是「四化」同步,提升環境品質。同步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同步謀劃產業發展、同步加強社會治理,真正讓農民群眾出行更便捷、居住更適宜、生活更便利、收入更穩定,確保改善後農戶過上與時代同步的現代城鎮生活。三是注重特色,建設美麗鄉村。在農房改善的同時,突出專業指導,注重風貌塑造,延續地域文化和鄉土特徵。四是尊重群眾意願,發揮村民主體作用。是進城入鎮、集中居住還是原地改善,讓村民說了算;選什麼樣的戶型、種什麼樹,把選擇權交給村民。希望更多村民像袁明國一樣,早日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

記者 卞小燕 白 雪

見習記者 張文婧

相關焦點

  • 宿遷開展農房改善「選新房、住新居、過新年」活動
    宿遷網訊(記者 洪磊 通訊員 劉曉松) 日前,宿城區王官集鎮農房改善工作選房大廳內,燈籠高掛、人頭攢動,符合2019年度改善住房條件的農戶們帶著身份證、戶口本、搬遷協議等材料,前來選定新房。當前,全市各地正在全面加快農房改善項目建設,努力讓農民群眾儘快過上與時代同步的現代生活。新春佳節即將來臨之際,近期,宿遷在全市範圍內開展農房改善「選新房、住新居、過新年」活動,力求真正讓農民群眾「吃下定心丸、安心過佳節」。
  • 長治縣首批15戶易地搬遷貧困戶喜遷新居
    (原標題:長治縣首批15戶易地搬遷貧困戶喜遷新居)
  • 喜遷新居喝喜酒 災區「九鬥碗」開席嘍
    華西都市報訊(前勇 記者蔡宇)舉起裝滿美酒的酒杯,用勁吼出「新年快樂」和「感謝」……昨日,在地震極重災區彭州市新興鎮重建房「福陽苑」開席的「九鬥碗」溫馨而喜慶:80戶300餘位災區群眾領到了新房鑰匙喬遷新居,他們也是彭州市決戰「12·31」行動中首批搬入新房的受災戶。
  • 86歲抗美援朝老兵喜遷新居
    86歲抗美援朝老兵喜遷新居 2020-12-10 09: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徐州沛縣十萬農民喜遷新居 農村人居環境不斷優化
    去年整村搬遷後,800多戶農民告別一直在沉陷的老房,住上了新居。今年4月,經生態修復後,村裡在村莊原址種上「早玉米」,把塌陷地變成了良田。「要是在以前,今年夏天的幾場大雨,保準把全村泡水裡。」如今住進汪堂新村,村民張小梅對新生活很滿意。 和張小梅一樣,沛縣在去年有4080戶1.37萬百姓的住房條件得到改善。
  • 一家三口的年夜飯,簡單幾道菜,美味可口,吃得舒服又開心
    每年春節正是一家歡聚的日子,姐姐們都會帶家人回家團聚,一家子聚齊足足20多人,可熱鬧了。但是,今年春節遇到了特殊時期,我們所能做的最大貢獻就是大家家裡好好呆著,不串門,不聚會,為武漢祈福,希望疫情早日過去。所以,姐姐們也都不來了,各自家裡過年。今年的年夜飯也就我們一家三口。
  • 海西州都蘭145戶農戶喜遷新居
    近日,都蘭縣夏日哈鎮沙珠玉村整村搬遷項目145戶農戶喜遷新居。  都蘭縣夏日哈鎮沙珠玉村共145戶,總人口495人,為農業村。2011年通過土地流轉將全村3531畝土地用於種植枸杞,使得村裡產生了大量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
  • 2020春節:五個家庭團聚,十二口人二十道菜,看東北年夜飯都吃啥
    2020年春節全家團聚,這也是我們家族吃團圓飯人數最多的一次,共有12人,這麼大的家族其實是由五個小家庭而成。過年了,大家其樂融融,度過最開心的時刻。我們年夜飯有二十道菜,煎炒烹炸,都是具有東北風格的菜餚。海鮮大咖,螃蟹為主,但扇貝是我家老人最喜歡吃的,這道菜基本成了東北餐桌必備。
  • 大年初一|我家年夜飯
    用你的鏡頭告訴我們你那裡的春節是個什麼樣的!今天曬照片的主題是【我家年夜飯】除夕承載著一年裡最誠摯的期許蘊含著一年裡最濃厚的親情無論貧或富最香最美味的永遠是家的味道網友@親山近水:回農村老家過年,年夜飯吃的大都是產自村裡的真材實料。網友@笑擁孤獨:媽媽的味道。網友@若天無云:和家人在一起,就是「年」,就是「團圓」。
  • 今年春節這麼過
    更有甚者,2014年冬天,我們的老房子也在一把大火中化為灰燼。一夜之間一無所有,卻收穫了來自鄉親們的關懷。鄰居胡德民讓我們住在他家,在他家煮飯吃,其他人為我們送來了過冬的棉被衣服。那一年,我們家被評為貧困戶。生活困難,但我們沒有放棄。2016年,在扶貧幹部結對幫扶下,我通過務工有了收入。通過種植補貼,我家兩畝地全都種上了柑橘。
  • 你的年夜飯哪裡吃?嘉興餐飲市場今年有這些變化
    還有2個月就要過年了,除夕年夜飯,你打算在哪裡吃?近日,記者走訪餐飲市場了解到,嘉興市區一些知名酒店、餐廳除夕當天的包廂已基本訂滿。與往年相比,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今年年夜飯市場也呈現新的變化。晶暉酒店餐飲總監陳煥萍告訴記者,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酒店春節年夜飯預訂火爆已然成為慣例,「半年前就有人預訂年夜飯了,國慶假期剛過完,酒店的20個包廂就已經悉數訂完。」同樣,戴夢得購物中心酒店除夕夜的22個包廂也早在年中時被預訂一空,目前酒店25樓旋轉餐廳還有大廳年夜飯提供預訂。
  • 農房置換沒花家裡一分錢 兩間半老屋換兩套新房子
    今天第一個出場的是70歲的林存昌老伯,讓我們來聽聽他家的故事。  2012年,全市農房集聚改造建設新開工項目674個,用地面積1299.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068.7萬平方米;農房改造總戶數105349戶,新增農房集聚改造率6.15%。今年要實施農房集聚改造3069萬平方米,新增農房集聚改造率6.2%。  我家住在麗岙街道白門社區下章村,麗岙是遠近聞名的僑鄉。
  • 除夕夜,也要陪身邊的人吃年夜飯
    現在正在席捲全國的新型肺炎病毒,據報導有多名患者不幸辭世,武漢已被封城。臨近春節,又有多少人因此不能團聚。除夕,是我們中華民族迎接新年的傳統節日。這一天,特別是年夜飯,對於我們每個家庭來說,意義非凡,它不僅能讓我們團聚,還讓我們彼此增加了感情。
  • 57戶因災搬遷戶喜遷新居~
    57戶因災搬遷戶喜遷新居~ 2020-06-14 04: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蘇響水陳家港鎮:農房改善讓群眾安居樂業
    江蘇響水陳家港鎮:農房改善讓群眾安居樂業 2020-06-03 15: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路北東新村街道低保戶喜遷新居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高輝 弭堯)2月7日,路北區東新村街道的領導和社區幹部來到龍華裡益民園的低保戶家中,與喜遷新居的群眾一起吃團圓飯,慶祝我國傳統節日「小年」。  自2008年12月唐山市委、市政府啟動危舊平房改造以來,東新村街道上下統一思想,團結一致,在去年實現搬遷2756戶,8000餘人。目前,由於居民遷出後戶口仍在原地,為更好地管理和服務居民,街道提出了「人走茶不涼,服務更周到」的工作理念,把兩節困難群體慰問幫扶作為重點工作,截至目前共慰問兩地低保戶、殘疾人、孤老戶、困難黨員等共計304戶,慰問物品總價值8萬餘元。
  • 調查:年夜飯到底該在哪裡吃
    一些專家和市民表示,除夕之夜的年夜飯是春節活動中最重要的一項,是中國人全年吃得最長的一頓飯,是中國人最為看重的家庭宴會。因此,年夜飯還是在家裡吃為好。  年夜飯從家裡「搬」到飯店裡  「過春節呀,最不能缺的就是這頓年夜飯。可現在很多人都不願下廚煎炒烹炸了,太累!我家就是想圖個團聚、喜慶,更要方便。」
  • 日本過不過農曆春節?他們的年夜飯都吃什麼?
    不止是中國,亞洲的很多國家如韓國、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都有過春節都傳統。但只有日本沒有保持迎接農曆年新年這一傳統文化。
  • 今年你家年夜飯準備做些什麼菜呢?能否分享一下
    如今母親已去世,年夜飯除我家三口外,還有老父親和弟弟一家三口。近十多年來,年夜飯早已被我和老公承包了,要麼請大家在飯館裡吃,要麼在家做給大家吃。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什麼都不缺,平常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年復一年的年夜飯老模樣自然有些膩。所以,有時覺得做年夜飯如挑千斤重擔,勞心勞力且不說,還令人發愁。
  • 盤點明星家的年夜飯:黃曉明餃子裡放硬幣,他家的最豐盛
    盤點明星家的年夜飯:黃曉明餃子裡放硬幣,他家的最豐盛!時間過得好快,春節離我們也就還有幾個月的時間,說到春節,很多小夥伴們都十分期待春節的年夜飯,春節的年夜飯是一年之中一家人最為團圓的一頓飯。那麼說到這兒,明星家的年夜飯到底是什麼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