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詞奪理的孩子是耍心機嗎?讀懂孩子心理動機才更好應對

2020-12-04 糯豆包媽媽

「文/糯豆包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現在的孩子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嬌慣中長大,犯了錯就強詞奪理!

教育他吧,你一句他十句,越來越過分,能把人氣死;不教育,又怕孩子長歪了。

殊不知,孩子強詞奪理的背後暗藏者複雜的心理動機。

01案例

前幾天刷抖音,刷到一個辛辛苦苦工作的媽媽和兒子的對話。

媽媽說:「不好好學習,長大後很難找到工作!」兒子理直氣壯地說:「我可以放牛!」「如果不好好讀書,到時候牛少了一頭都不知道。」機智的媽媽並沒有放棄對孩子的教育。兒子想都沒想直接回答:「那我就放一頭牛!刷到的人可能一笑而過,有的甚至覺得這個兒子反應很快,但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孩子真能把媽媽懟的啞口無言。

在我看來,每個人難免會有不足之處,但是最令人討厭的就是這種強詞奪理,推卸責任的人。明明自己不夠努力,卻要找理由題出的太難了,明明自己遲到了,卻要抱怨老闆太苛刻了。

試想一個從小就強詞奪理,推卸責任的孩子,長大後能有出息嗎?今天我們一起來解讀孩子強詞奪理的心理動機,幫助父母從容面對,引導孩子改正這種行為習慣。

02強詞奪理的孩子是耍心機嗎?讀懂孩子心理動機才更好應對

孩子的任何一個行為都不是無緣無故出現的,之所以強詞奪理,是因為他可以把自己應承擔的責任推卸掉,並從中獲取利益。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不明事理,活在自己的虛假世界裡。

1)父母的壞榜樣

孩子是一張白紙,你的行為就是勾勒他人生的筆,到最後,孩子的行為和三觀,絕對都是你骨子裡的精髓。

父母往往會利用自己相對成熟的思維,和「父母唯大」論在孩子面前「強詞奪理」,比如在對待自己和孩子犯錯的態度上。如果孩子因為一些原因沒有完成作業,父母可能會嘮叨責備一天,而父母在面對自己沒有完成工作任務,或者這頓飯做的不是很好時,會找各種理由放過自己。

孩子如果說了父母一句話,父母就會有千百句話等著回答,因為在家太累了導致工作沒完成,因為一邊輔導他學習一邊做飯,所以做的不可口,甚至會說自己多不容易,孩子不理解。這件事雖然在當時就這樣結束了,可是長此以往孩子心有不甘:父母做錯了事可以找理由推卸責任,為什麼我要被責備。

強詞奪理的父母會養出叛逆的孩子,每個人都會犯錯,家長要做到嚴以律己,才可以養出懂事的孩子。

2)潛意識裡種下的種子

不當的教育方式給孩子潛意識裡種下了「強詞奪理」的種子,這種現象往往發生在老人身上。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父母和老人同時在撫養,很多又是獨生子女,老人對子孫的愛往往是過度的溺愛。

當孩子犯錯,父母教育時,老人總是從中阻攔,認為孩子還小,不應該對他這麼嚴厲。當孩子走路不小心摔倒時,老人會心疼的拍著地說:「都怪地不平,讓我孫子摔倒了。」但是成人的行為對孩子的成長發育會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長此以往,孩子會拿老人當擋箭牌,本來是自己原因造成的,卻用不知者不罪來推卸責任。

3)耍小聰明

孩子其實是很聰明的,和小夥伴打架,覺得把責任推卸給別人,自己就不會受到懲罰。沒有完成作業,只要說:「把作業落家了」老師就不會再追究,也就逃過一劫。

他們眼中的「小聰明」,殊不知在父母眼中就是推卸責任,和個人人格有極大關係,需要父母及時正三觀,加以引導。

孩子喜歡強詞奪理,推卸責任,說明他做錯了事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也就得不到改正,這個錯誤也會在他的強詞奪理中延續下去,嚴重了會事事以自我為中心,忽略他人的感受,影響到自己的人際交往,社會關係,甚至以後的個人發展。

相信每個家長的初心都是讓孩子成為人人喜歡,有責任感,有擔當的人,所以在孩子小時候,就要及時引導糾正這種不好的行為。

03家長如何應對

1)以身作則,不向孩子掩飾自己的錯誤

智慧的父母,不是靠強詞奪理,隱藏自己的錯誤,在孩子心中樹立「絕對正確」的高大形象。「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父母不是聖人,難免會犯錯,孩子在意的是父母面對錯誤的態度,在面對錯誤時可以坦然面對,主動承擔,而不是各種理由逃避狡辯。

2)製造溫和教育環境

心理學上有個效應叫「南風效應」,說「南風和北風比誰最厲害,可以把行人的大衣脫下來。北風使出全力刮,結果人們不僅沒有脫掉衣服,還因為寒冷而裹緊了大衣。而南風反其道行之,人們在它的徐徐吹動下,覺得很溫暖,於是解開了扣子,脫掉了大衣。」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倘若每次犯了錯父母都雷霆大怒一頓批評,時間長了孩子會因為害怕,而在犯錯時絞盡腦汁找理由逃避責任。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溫和一些,孩子也不至於強詞奪理,找藉口推脫責任。

3)培養孩子勇於承擔的性格

託爾斯泰說「一個人若是沒有了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有無責任心,將決定生活,家庭,工作,學習的成功和失敗,這在人與人的所有關係中也無所不及」

孩子之所以強詞奪理是因為缺乏責任心,父母應該從小注重孩子責任心的培養,避免過度保護,讓孩子從生活小事中學會獨立,對自己的事情負責。

4)孩子已經出現了這種行為,要及時糾正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父母要及時發現孩子的變化,及時糾正。如果孩子已經有了強詞奪理,推卸責任的行為,父母要學會與孩子共情,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去理解孩子的想法,然後和孩子一起探討問題的原因,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從根本上改正自己的錯誤,學會承擔責任。

有人說,每個有出息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好父母。孩子時期,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是發育不完全的。只有父母做出好的榜樣,才會影響並引導著他們走上正途。

在育兒的道路上,您是怎樣引導孩子承擔責任,避免強詞奪理的呢?歡迎留言一起探討。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擴展一:孩子「人來瘋」還是「人來躲」?4歲前這樣引導,收穫社交小達人

擴展二:「爸爸,我不能跟你一起洗澡」,女兒幾歲要避父,過來人告訴你

相關焦點

  • 孩子愛強詞奪理,歸根結底是利益作祟,可以從心理動機來緩解
    有一次孩子作業沒做完,卻拿著手機躲在角落裡打遊戲,被莉莉發現之後,莉莉嚴厲地訓斥兒子,兒子卻強詞奪理的說:「誰讓你把手機放那麼明顯,讓我看到了。」莉莉頓時啞口無言:難道我的手機就應該藏起來嗎?難道孩子不應該主動的去學習嗎?
  • 《小學生心理學漫畫》:一套孩子自己就能讀懂的專業心理書
    由於課業壓力重、課外活動少、教師教育方式、家長養育方式存在偏差等多方面的原因,學生間普遍存在情緒易激動,缺乏自信,心理承受能力弱等心理問題,嚴重者出現「校園霸凌」等極端行為。由此,2012年國家教育部發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4年印發《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標準》、2015年印發《中小學心理輔導室建設指南》,強烈呼籲重視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 如何讓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培養孩子的「心理理論」能力
    爸爸一進門才知道事情不妙,一進門就和達達媽媽解釋,可是媽媽就是不理他,最後的結局還是靠達達知道媽媽的生氣解決的方法,才緩解了這個氣氛。其實在我們的一個生活中,我們貌似都能擁有一個「讀心術」一樣,可以通過周圍人的一個行為舉止或者說話的語氣就能判定這個人是一個怎樣的想法。
  • 孩子的心理你真的能讀懂嗎?
    很多人對於自信來說沒有更好的強調過概念,其實自信來自於本身,更來自於孩子的內心。自信是成功的保障,其實自信更是克服困難的一種勇氣。如果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如果孩子沒有自信,那麼孩子很容易就遇到事情遇到困難就會一蹶不振。
  • 心理學:正確激活孩子的內在動機,實現孩子的自主學習
    老人拿出15美分,解釋說自己收入有限,只能給他們這麼多——雖然比之前少,但也還不錯,孩子們高興地收下了、 第三天,老人只給了孩子們5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說:「你知不知道我們在這裡玩的多辛苦,竟然才給5美分!」,然後,他們發誓再也不會來為他玩了。 於是,老人重新獲得了寧靜。
  • 假機靈不是真聰明,孩子「心機」的3大特徵,父母要學會正確引導
    文丨洛芸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作為父母,大家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機靈、聰明。機靈懂事的孩子總是很討人喜歡的。但是,現在很多孩子都出現了假機靈的問題,顯得十分地有「心機」。一、孩子「心機」行為的3個特徵,家長要注意很多父母對於辨認孩子是真聰明還是假機靈,還是比較迷茫的,不知道該如何區分孩子的行為。如果父母發現你的孩子有以下三個行為特徵,那麼就需要及時重視起來了。1.
  • 孩子扔東西的動機是什麼?好玩,好奇,挑釁,不小心或是秩序敏感
    他扔東西的動機是什麼?也許從以下五個方面能幫你解答困惑,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孩子扔東西的動機是什麼?孩子正在玩積木,自得自樂地玩著,我坐在旁邊靜靜地看著他,我並沒有打擾他。突然他拾起一塊積木扔出去,我看著他,「寶寶,你怎麼了?積木惹你了?怎麼扔東西了?
  • 美媒:中國兩歲孩子也是有心機的虛無主義者
    兩歲孩子也是有心機的虛無主義者中國孩子的考試成績或許令西方羨慕,但孩子們也面臨諸多挑戰——父母沉重的期望、同齡人中的性別失衡,以及空氣汙染的影響。這份清單還得加上一項:在變化的道德世界裡尋找方向。在中國人類學家徐靜(音)看來,中國正忍受道德危機的劇痛。
  • 孩子膽小怯懦,這是蛋殼心理惹的禍,學會這三招輕鬆應對
    文/園園媽育兒日記在現代社會人們教育孩子的時候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在這個社會裡會社交的人才才是真正被需要的。反觀現在很多孩子學習成績非常好,但是社交能力很差,不符合社會多元化的發展。很多家長也發現孩子和人交往總是很膽怯,和人說話不敢直視對方的眼睛,特別容易害羞,沒有了家長的陪伴,不敢和陌生人說話,面對孩子的這些種種膽小怯懦的表現,讓家長非常擔心孩子未來的社交問題。但是大家知道嗎?孩子會出現這些膽小怯懦的表現,都是孩子的蛋殼心理在作祟。
  • 以「孩子的心靈」應對入學
    一路走來,許多家長發現,是孩子教會了大人慢下來、等一等。在入學準備過程中,孩子就是那隻小蝸牛,每一小步都是他人生感悟的積累。作為家長,如果能靜下心來了解孩子的想法,家長或許就不會太過焦慮,孩子也會更輕鬆一些。童眼觀入學「入學」對於幼兒園畢業班的孩子已不陌生,他們對於「上小學」充滿複雜的情感。不同的情感深處隱藏著因人而異的入學需求。
  • 孩子為何厭學?潛意識性厭學或是成因,6步幫孩子消除厭學心理
    具有潛意識性厭學情緒的孩子在意識上能夠發現學習對自己的重要性,但在學習過程中卻出現一種矛盾心理,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拖延症及學習動機不足等現象,一些害怕上學的孩子甚至會出現心因性的軀體疾病,一到上學時間就身體不舒服,讓老母親們感到沒轍。
  • 但凡學會這點心理知識,孩子也不至於要追著餵飯
    在育兒過程中,有很多不解之謎,例如為什麼孩子就是不吃飯,他不餓嗎?大家好,今天是育兒內容的第14期,我是善於剖析孩子問題,還能給好學父母答題解惑的淅淅爸。開篇之前,我提一個問題:你認為自己是「新手父母」嗎?
  • 一個人是心機重還是單純,看這3個方面就知道了
    有些人會打著單純的幌子耍心機,不知道你在職場中有沒有感同身受。特別是當遇到利益問題是,有些人的這種行為就相當的明顯和突出了。這幾乎成了職場上的一種正常習慣,所以才導致好多人對這種心機報以愛理不理的態度,其實自己的這种放任不管是對自己的不負責,因為這樣會助長愛耍心機人的投機取巧心理。那麼該如何去判斷一個人是心機重呢,還是單純呢?
  • 讚賞給予孩子信心,但具備內在成就動機,孩子才會真·自信
    而更有意思的是,當孩子完成這件事情後,老師的讚揚和家長的肯定,會幫助他們進行更好的鋪墊,下一次參加類似的比賽時,孩子會更加清楚自己應該做什麼。慢慢的,孩子不管大小事,都會有清晰的目標,也會表現出更加強大的執行力。
  • 10句話送給耍心機的人
    1、耍心機的人註定活得辛苦,因為太容易被別人的情緒左右。 3、不要到處耍心機,別人不說不表示就看不明白,只會從心裡更鄙視你的人品。
  • 孩子有虛榮心?別急著批評!教你如何讀懂他們言行背後的心理密碼
    所以虛榮在大部分人心中是不折不扣的貶義詞,尤其對於父母來說,當看到孩子有攀比心和過度消費等虛榮表現時,往往就開始捉急,擔心孩子會沾染上更加不良的行為習慣。不能說這是杞人憂天,畢竟孩子在言行上已經有了苗頭,但對於大多數人都有的這個性格弱點,也不必視其為洪水猛獸。而孩子一些有虛榮心的表現,只是因為少了大人的含蓄和虛偽,比較顯而易見罷了。
  • 讀懂孩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成績
    可是作為一名家庭教育指導師,我的職業素養告訴我打孩子,罵孩子只會加重孩子厭惡學習的心理。不能打不能罵,那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答案是讀懂孩子的性格特點,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引導孩子學習。所以,能說她不愛學習嗎?也不能,對不對,但是如果不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我家老二就很容易被定性為喜歡開小差,不遵守規則,寫字不認真等等,一堆臭毛病的孩子,而不會把她看成是一個創意十足的孩子。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讀懂孩子。那如何才能讀懂孩子的性格特點呢?答案是學習相關方面的理論。
  • 漫話心理障礙案例,在孩子的心理問題上,退一步更好
    母親的確是不願意自己的兒子變成一個女兒,不論別人說重男輕女也好,擔心孩子也罷,最終不都是愛著孩子的嗎?在國內對跨性別人群抱有異樣眼光,甚至厭惡的人存在不少,再加上老年人對於性別的看法相對古板,擔心孩子和自己被周遭的人指指點點也就無可厚非了。
  • 孩子叛逆如臨深淵,走進孩子的心理就會化險為夷
    如果家長在孩子叛逆期處理不當,或可能造成下面的不良影響:1、叛逆心理增強。在叛逆期,如果家長一味壓制,或是想通過高高在上的「權威」來迫使孩子聽話,那麼,十有八九會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強。一旦處理不當,甚至還會有悲劇發生。
  • 孩子做事太被動?父母利用「CAR」心理需要模型,培養孩子積極性
    但從第三天就開始嫌棄孩子了:「一放假就是玩,還不趕快去寫作業!」想必大部分父母都有這樣的煩惱,孩子做事太被動,父母催一催,他就動一動;父母不催,孩子很少會積極主動去做。於是,很多孩子到了開學前一天,才火急火燎地趕作業。做事情拖延、沒效率,不僅影響學習,在以後的工作中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