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影業總裁李捷:都是電影,別強行分院線和網絡|紅星看金雞⑨

2020-12-12 紅星新聞

在今年金雞獎頒獎盛典系列活動期間,阿里文娛舉辦了一場主題為「有點意思」的電影內容戰略發布會。一個細節是:其發布片單時沒有刻意區分院線和網絡電影。實際上,今年有部分院線影片轉到網上播出曾引發爭論,但回過頭看,無論是國內,還是好萊塢,爭論已經變成思考。後疫情時代,電影人需要做的是讓路越走越寬。紅星新聞記者為此專訪了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影業總裁李捷。

院線和網絡只是發行方式的區別

對導演創作來講是融合的

阿里文娛電影在自己的「可能製作」新廠牌下,一口氣推出了20餘部自製影片。

近期,阿里影業公布了其最新的中期業績,其財務數據顯示,在報告期內(截止9月30日)獲得9.27億人民幣的收入,同比下跌38%。其中內容製作板塊收入增長加速,實現扭虧為盈。

部分新片海報

李捷表示,「我們也是為數不多會把院線和網絡年輕導演放在一起的,我們在這次發布會上比較明確的講出,未來院線和網絡只是一個電影發行方式的區別,不存在行業的區別,我不認為它是兩個行業,它們都是電影,它們承載了不同內容的調性,滿足了不同用戶的需求。」

今年,有部分院線影片轉到網上播出,引發關於院線和網絡的爭論,對此,李捷直言,「從阿里的角度來講,我們覺得院轉網是相對疫情來說的,你本來是上院線的,但是因為疫情影響不得不上網絡,我們講的院網協同是拍之後才會考慮它。我們的『可能製造』的『可能』就是這個意思,可能是院線可能是網絡。我們和導演講得很坦白,你不能夠要求這部電影一定在院線上。我的觀點就是不一定會有人強行區分院線和網絡,這是趨勢的問題。」

李捷認為:「今天院線電影和網絡電影,大家的從業背景有所不同,明顯能看到網絡電影更具用戶導向,院線電影導演更注重表達,未來我覺得它們會互相影響。網絡電影需要升級,必須掌握一些院線導演的基本技術和對內容的理解和講故事的能力。具有很強作者表達的年輕導演,也應該從網絡電影中看到怎麼去拍一些用戶喜歡的電影。」

李捷在發布會上講「我們永遠不要去低估(下)一個5年的趨勢」,令人印象深刻。他解釋,「其實3年前都沒有討論過,(那個時候)網絡電影都不叫網絡電影,叫網大、網絡視頻,今天都已經在討論它是什麼了。可能未來很多導演既拍院線放的也拍網絡放的(電影),還有可能會出現的是,有一些院線電影是無法實現更高票房的類型電影,比方說奇幻、驚悚會更明確的在網絡播放,這是我講的院網協同、類型分線,意思是院線內容和網絡內容未來對導演創作來講是融合的。」

「可能製造」的年輕導演亮相

和胡歌吃了三次飯

終於讓他走進李佳琦直播間

李捷曾經談到,自己曾在公司例會中反思,行業中還有哪些地方沒有被數位化。「阿里的基本邏輯是,我們會去分析一個行業的效率和資源分配的問題,供給側/消費側的匹配問題。發現有問題,我們就進去做數位化。」

每逢新片上映,傳統的電影路演一般是主創到各大城市的影城與影迷見面,非常辛苦。2019年年底,阿里影業通過「衝擊播」的方式,「在線」重新定義了「路演」——這是一種新形式的路演,直接在直播間藉助薇婭、李佳琦的號召力來做電影的宣發。

「我們當時說服薇婭和大鵬、柳巖做的『衝擊播』《受益人》,薇婭團隊特擔心,別一說電影大家都跑了,大家都是來買貨的,而且那個電影也不是大咖雲集的電影,薇婭說會不會出現人數下降?我們說試一試。確實效果遠超我們想像,6秒賣了11萬張電影票。」李捷說。

阿里影業在剛推出「衝擊播」的時候,電影行業對直播的認知還比較有限,推進的過程也挺艱辛:很多電影的主創一開始比較牴觸進直播間,認為那是網紅做得事。李捷不得不跟他的團隊一起,花時間說服電影內容方,例如當時宣發《南方車站的聚會》,這是典型的文藝類型片,而且熱度並不是很高。李捷為這件事飛到廈門和胡歌吃了三次飯,每次兩個小時做思想工作,終於讓胡歌走進了李佳琦的直播間,最終得到了直播在線人數1100萬,6.5秒賣了26萬張票的成績。

「這個行業中應該還有一些地方沒有被數位化,是什麼?我不知道。但唯一確定的是創新會持續下去。」李捷表示。

紅星新聞記者 張世豪 廈門報導 圖據活動主辦方

編輯 李潔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阿里影業總裁李捷:電影市場已經徹底去泡沫化,院線亟待整合
    用李捷的話說,阿里影業過去6個月的工作,就是三階段:「春節檔撤片,4月中抗疫,到7月20日復工」。1月到4月,阿里影業的工作都圍繞淘票票的退票展開。「前兩三天都快撐不住了「,「我們最高峰時墊付了2到3億退票款給影院」,李捷說。
  • 阿里影業李捷:製造可能
    文|毒眸  張友發編輯|吳燕雨「再過幾年回頭看,這可能是阿里影業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發布。」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告訴毒眸。在今年金雞電影節期間的發布會上,阿里影業官宣了內容廠牌「可能製造」和自製片單。此前李捷已經在專訪時,向毒眸表達了重回內容牌桌的決心。而現在,阿里影業落下了最重要的一枚棋子。
  •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影業總裁李捷:3~5年,資本不再追逐電影行業
    人才流失、資金退潮、線上直播爆發,未來電影從誕生到上線,也或許因為2020年而形成了新的業態。日前,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影業總裁李捷與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坦誠布公地聊了聊疫情給行業造成的影視以及未來行業的變化、發展趨勢。
  • 上影節專訪|阿里影業總裁李捷:未來中國電影產業將出現三大趨勢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 發自上海在今年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影業總裁李捷是一位引人注目的嘉賓。淘票票在一周之內完成了上影節29家影院320部佳片的上線、搶票工作,令世界電影人驚嘆。
  • 阿里影業「重回牌桌」 | 對話李捷
    從2016年下半年調任淘票票算起,現任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已經經歷過四個春節檔了,然而從沒有哪年的春節,像今年這般艱難——按照電影行業的普遍預期,今年春節檔的大盤本有望衝擊100億,可是因為疫情的衝擊,讓整個上半年的美好預期都成了泡影。直到今天,回憶起過去半年前行業停擺的那一刻,李捷還是會感慨一句「不容易」。
  • 阿里文娛電影業務負責人李捷:未來不會強行區分電影內容是院線還是...
    「這個廠牌不僅是一個內容廠牌,它還是一個有溫度的品牌,在社交媒體和短視頻、直播陣地都有可能製造影子,我們希望通過它嘗試建立和年輕用戶的連結。」在阿里文娛電影內容戰略發布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文娛電影業務負責人李捷這樣定義新推出廠牌「可能製造」。
  • 阿里影業總裁李捷:未來要做新銳有趣的電影公司 | WISE2020新經濟...
    今年由於新冠疫情,全球的電影行業都受到了重挫。影片拍攝、院線觀眾、票房收入都受到影響。本次大會也邀請到阿里影業總裁李捷為我們帶來《路過未來·下一代電影公司》的主題分享,聊聊他眼中的下一代電影公司以及未來的展望。 李捷表示,阿里影業未來想做新銳有趣的電影公司,聚焦當下青春、有趣人生、近未來科幻這三個方向。
  • 阿里文娛李捷:院網協同,為電影創作提供更多元的可能
    在新廠牌下,阿里影業一口氣推出了20餘部自製影片。人和故事是整個行業都稀缺的,中國電影在編劇方面稀缺性非常大。」 薪火計劃中導演的作品有的可能會上院線,有的會走網絡視頻,對此,李捷表示他們不會有所謂院線導演和網絡導演的分別,在他看來,院線和網絡也只是電影發行方式的不同,不存在行業的區別,「我不認為是兩個行業,它們做的都是電影,只是承載了不同內容的調性,滿足了不同用戶的需求。
  • 阿里影業:五年巡航 繼續「橙」長
    在他看來,「投資電影,做好宣發」正是阿里在做的事,即「在所有影視同仁的優秀影視作品基礎上,幫助做好宣傳、發行等業務」,換句話說,就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電影」。今年以來,打通淘票票和優酷算得上阿里影業邁出的重要一步。「熟悉阿里的人都知道,當組織架構變化時,背後自然有業務版圖的相關意圖。」
  • 阿里影業總裁李捷稱「被標題黨了」;恆大健康擬更名為恆大汽車...
    重要資訊  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公開回應:「被標題黨了。」  @獵雲網 有媒體報導引用上影節開幕論壇視頻片段稱,「阿里影業總裁表示,短視頻衝擊下,下一代將接受不了過長電影」,引發影視行業人士關注。對此,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公開回應:「被標題黨了。」
  • 【獵雲早報】騰訊擬全資收購搜狗;阿里影業總裁李捷稱「被標題黨了...
    接下來會對相關事宜進行認真的討論和衡量,讓搜狗能夠持續為用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公開回應:「被標題黨了。」 @獵雲網 有媒體報導引用上影節開幕論壇視頻片段稱,「阿里影業總裁表示,短視頻衝擊下,下一代將接受不了過長電影」,引發影視行業人士關注。
  • 調性電影,你看嗎?
    作者:張友發;編輯:吳燕雨;題圖來自:豆瓣《野馬分鬃》「再過幾年回頭看,這可能是阿里影業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發布。」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告訴毒眸。在今年金雞電影節期間的發布會上,阿里影業官宣了內容廠牌「可能製造」和自製片單。
  • 基礎設施之上,阿里文娛開始構築電影內容的上層建築
    「從今天開始不會強行區分我們的電影內容是院線還是網絡,我們只是認為最好的是在最合適的渠道。」李捷表示。 阿里文娛電影在提供院線電影和網絡電影的多種可能。它們都是電影,在未來不會以內容質量區分,而只是渠道選擇的差異。電影方的選擇也不再是「不得已」,而是會根據自身類型和受眾進行主動差異化選擇。
  • 阿里影業五年「出海史」 專訪阿里影業副總裁何弭
    可以看到,阿里影業參投和負責宣發的海外影片連年迎來市場爆發,優異成績背後阿里影業的選片眼光和宣發經驗也引人好奇。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也採訪了阿里影業副總裁何弭,聽他講述《1917》的幕後故事及阿里影業的海外投資思路。
  • 阿里影業燈塔平臺上線:要讓電影市場沒有難做的宣發
    當國內電影購票線上比例在2018年已高達87%後,中國電影消費向線上轉移的趨勢顯而易見,隨之而來的,電影和消費者之間,內容產品與市場之間的連接,亦發生了重構性變化,影響用戶「要去電影院看什麼電影」的外界因素,已經從傳統的電影院,轉移到了更多維度的線上空間。
  • 阿里大文娛,相信別人的未來
    儘管蝦米音樂相關人士給出了 " 不予置評 " 的簡短回應,但幾乎所有人都默認,蝦米音樂 " 大限將至 "。 一時間," 阿里沒有文娛基因 "、" 別被阿里相中 "、" 阿里耽誤了優酷和蝦米 " 的評論甚囂塵上。似乎美團創始人王興的那句話真的要應驗," 阿里放棄大文娛已經是一件可以開啟倒計時的事了。"
  • 阿里影業開啟電影宣發未來 一站式營銷平臺「燈塔」上線
    4月19日,2018淘票票戰略發布會暨燈塔平臺啟動儀式在京舉行,正值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影展間隙,聚焦國內外知名電影人的關注。此次戰略發布會以「尋光追影」為主題,戰略布局阿里影業未來三年發展,即打造用戶運營、片方營銷和大數據三大平臺協同合力發展,完成行業宣發智能化的進化之路。
  • 阿里影業「三架馬車」布局電影數位化
    此前在線購票、選座的出現,使得「線上購票」成為電影行業數位化升級的第一站,目前電影市場線上購票率已經達到九成左右。曾經阿里巴巴旗下淘票票憑藉高額票補戰術成為市場龍頭。以淘票票為抓手,阿里巴巴影業集團(以下簡稱「阿里影業」)開始布局數位化宣發,目前在宣發端布局了淘票票、雲智和燈塔「三駕馬車」,成為網際網路公司布局數位化宣發新基礎設施的先行者。
  • 阿里影業:如何「擺渡」馬雲的電影夢?
    對於阿里這家網際網路巨頭而言,外界對於阿里影業的期待也就在於,他們會如何將阿里的電子商務、社交網絡、互動娛樂、LBS 增值服務等重要業務板塊整合在一起,阿里影業所隱含的挑戰也正在於此。但即便強大如阿里,也遭遇了出師不利的尷尬。阿里影業的前身文化中國是一家傳統的內容製作公司,業務和財物問題龐雜而混亂,行事和管理風格帶有明顯的江湖色彩。
  • 從騰訊影業到和和影業,網際網路宣發為何更偏愛「獨立發行公司」?
    白馬發行 股東合影值得一提的是,和和影業此前雖然並未在國內對專業發行公司進行資本布局,但其背後的第二大股東「阿里影業」,卻一直深耕網際網路宣發,以行業的「水電煤」自居。反觀在宣發層面錯失先機、判斷失誤的電影項目,票房成績往往不盡如人意。同樣是今年暑期檔備受矚目的作品,電影《動物世界》,無論是影片質量、演員演技,還是對於電影新類型的探索,都取得了國產電影突破性的成果。但卻因為在宣發層面遭遇勁敵,票房爭奪中早早敗下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