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影業總裁李捷:電影市場已經徹底去泡沫化,院線亟待整合

2020-12-12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 文/胡毓靖 編輯/莊怡)「今年電影行業徹底地去泡沫化了」。

7月25日,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後,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在內部溝通會上向觀察者網等媒體表示。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影業總裁李捷

6個月過去,「電影肯定不是資本追逐的行業了」。它成了一個「脆弱的電影行業」,資本會退去,觀眾也會重新審視電影作為消費品的必需性。

如何增加抗風險能力、重建產業成為了活下來的公司們必須思考的問題。李捷透露,目前整個影視產業內部正在資源重組,內容、宣發和院線都在進行協同整合。對於遭遇疫情重創的發行院線而言,集中影院資金和資源,加強抗風險能力,已經是關係生死存亡的大事。

國內大院線已經在談戰略合作,「整合已經在路上」,李捷透露。

具體到阿里影業內部,通過加大購票平臺淘票票和宣發平檯燈塔中的內容佔比,阿里影業正在「全力重回內容賽道」,繼續投資、引進國際優質電影,在國內則瞄準大檔期的頭部項目。

對於國內電影公司的老玩家來說,創痛與沉寂之後,仍是變動。

「電影行業從來沒有180天的『休克』」

反差是在一夜之間發生的。

疫情開始前,「很多人預測今年春節是更高的高峰,因為今年春節檔有《奪冠》、《唐人街探案3》、《緊急救援》,每年都是史上最強,但今年更強」,回憶起半年前,李捷仍記得那種生動的憧憬感。「有人還說(今年春節檔)能不能到100億、120億的票房。前幾天還在想票賣不過來怎麼辦,票務系統會不會出問題,結果後面是退票退不過來了」。

用李捷的話說,阿里影業過去6個月的工作,就是三階段:「春節檔撤片,4月中抗疫,到7月20日復工」。

1月到4月,阿里影業的工作都圍繞淘票票的退票展開。「前兩三天都快撐不住了「,「我們最高峰時墊付了2到3億退票款給影院」,李捷說。全部影片撤檔,「至暗時刻」之下,以淘票票為代表的票務平臺迅速實現集體退票,對於購票業務網際網路化程度不高的其他國際市場,都是很難實現的。

後疫情時代電影行業整體會出現什麼變化?李捷認為最重要的變化在於,「電影肯定不再是資本追逐的行業了」。「其實電影行業很脆弱」,李捷說,「現在很多資金上沒有實力,缺乏內容製作力的公司就會出局了」,此前,博納影業總裁於冬在電影節開幕論壇預估,今年停業的影院有3000至4000家。

李捷認為,國內電影行業的泡沫在2016年達到頂峰。2018年稅務風波後,影視行業逐漸進入「去泡沫化」的調整階段,「一個只有三四百億票房的市場有1000多家內容供應方,這肯定不符合真正的產業現狀。」李捷表示。

「今年則是徹底地去泡沫化」。李捷認為,在未來相當長一段事件內,「真正想堅守做好內容,有資金實力、核心業務能力的公司會留下來;有投機心理,把電影當資本來做的,應該會步步退出」,「這是一件特別好的事情」,李捷說。

對於停擺半年的影視產業而言,更大的挑戰來自於項目延期後的斷檔。

李捷認為由於原定春節檔及隨後2、3月份撤檔的部分電影會在下半年陸續上映,停拍、延遲的項目的波及效應將在明年暑期檔之後才會呈現。

這也意味著,明年暑假,觀眾可能會面臨一段時間的「片荒期」。

阿里影業全力重返內容賽道

電影市場是脆弱的。

疫情過後,增加電影行業的抗風險能力成為必須思考的問題。李捷認為過高的電影成本是電影的重要風險來源之一,25日上午的開幕論壇上,光線影業總裁王長田表示現在電影的平均製作成本增速超過了票房的增速,頭部影片的投資越來越大,電影面臨的風險就越大。

如何降低風險?科技是重要的緩衝器。

李捷反思後認為,「電影行業在新技術方面的準備,比起其他行業仍是十分欠缺的。很多行業都有各種創新方法來應對疫情,電影行業幾乎沒有」。

在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之前,淘票票剛剛進行了歷史最大改版,更新10.0版本,上線短視頻「快看」功能,邁出向觀影決策平臺的角色轉變;此外,新版還在站內加入在線看入口和「愛藝之城」的社區入口,強化與優酷的打通關係和與用戶的連接關係。

購票環節技術升級後,阿里影業的宣發陣地燈塔「衝擊播」也在疫情期間完成了產品迭代。7月18日,影院復工後首部上映的新片《第一次的離別》就通過「衝擊播」線上路演產品開啟首次售票,淘寶直播累計人氣超過514.45萬。

李捷認為傳統的基於影廳+媒體記者+稿件傳播的路演模式將逐漸被線上宣發所取代。藉由疫情的長線影響,李捷表示「今年下半年電影市場恢復之後,基於在線直播、短視頻的宣發手段將成為主流和標配,甚至即便疫情結束後,可能線下宣發活動會越來越被替代掉」。

此外,李捷還透露阿里影業目前正在試圖用區塊鏈的技術將電影物料的宣傳效果數位化,具體而言,就是要像顯示視頻觀看量一樣顯示海報的具體觀看量。

「今年我們能做出燈塔,明年還會有新的產品出來」,李捷自信表示。

事實上,阿里影業在誕生之初便是一家內容公司,但是由於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和傳統電影行業之間的壁壘,阿里影業在成立之初並未吸引到最好的電影人和電影項目。「但我們的長項是做平臺,我們有產品運營的能力」。

先做平臺,而後做宣發,轉而回歸內容。這是阿里影業的思路。

內容的具體布局方面,李捷透露阿里影業未來將專注優質國際電影的投資和引進。此前上映的《一條狗的使命》、《綠皮書》、《海上鋼琴師》和《何以為家》背後都有阿里影業的投資人身影,年初斬獲奧斯卡3項大獎、金球獎最佳劇情片的一戰題材影片《1917》也將於8月7日登陸院線。

另一方面,阿里影業將參與國內大檔期的頭部電影,進入合制和自製。今年即將上映的《我在世界盡頭等你》和《拆彈專家2》等就是阿里影業在這方面的率先嘗試。

作為阿里影業的總裁和優酷電影負責人,李捷也正在考慮網絡電影和院線電影的整合。

李捷認為當下國內網絡電影和院線電影的最大不同在於內容題材。依題材和訴求選擇發行方式,怪獸、盜墓系列走網大,追求視覺效果走院線。

由此進一步,李捷認為未來國內影院很快就會出現「雙線發行」,他直言「我不覺得這是什麼『洪水猛獸』,我甚至認為網絡電影做得越好,院線電影才會拍得越好。」

院線亟待整合,優秀電影人重回大公司

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開幕論壇上,來自不同領域的頭部影視公司達成了一個共識:保留影視產業體系內部資源的同時,重建產業。頭部影視公司給予中小影視公司資金的支援,中小影視公司提供優質內容和人才。

在李捷看來,影視行業急需整合的是院線。「中國是不是需要40多條院線,12000多家影院,7、8家影管集團?院線集中度不夠,直接導致院線對衝風險能力弱,中尾部的影城、尤其是單體影城,在疫情之後難以維繫。」李捷直言。

目前國內大院線已經在談戰略合作,「整合已經在路上」,李捷透露。

此外,李捷預測優秀的製片人和創作者將會逐漸回歸大公司,實現內容層面的整合。「儘管內容是以創意為主、高度分散的行業」,但是由於影視公司的輕資產重人才的行業屬性,優秀電影製片人和創作著回歸大公司和平臺的趨勢將會非常明顯。疫情重壓之下,資金和資源的壓力可能會轉變此前優秀電影人「自立門戶」的態勢,頭部創作者回歸頭部平臺,形成大公司下轄的「工作室機制和控股公司機制」。

在這方面,李捷透露,阿里影業正在開發獨立製片人計劃,在未來3到5月內和製片人進行開放式合作。

「整合最徹底的將是宣發層面」。由於發行公司遭遇重創,萬達、金逸2019年虧損達到20億。李捷透露「有許多都已轉行、退出,因而整合的趨勢非常明顯」,他預測發行公司將徹底重組,「頭部的發行公司不超過3到5家」。

在行業整合的大背景下,阿里影業也在進行內部整合。

春節檔前,阿里影業將淘票票和大麥網的地表團隊進行了整合,形成了目前國內地面發行規模最大的團隊。此外阿里影業和優酷、淘票票也正逐漸打通,線上和線下觀影場景的協同效應在疫情常態化下的價值也會大大凸顯。

但是,整合併不意味著阿里旗下所有業務的自由組合,而是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整合。

李捷強調,「我們不是尋求用戶和平臺的打通,比如我們從沒考慮過大麥網和退淘票票進行整合,也沒討論過優酷把所有(電影)票賣了。畢竟它們在不同的資本市場和上市公司架構裡」,

李捷透露,目前大麥網和優酷的綜藝正在進行音樂綜藝方面的能力打通探索;而影業和優酷將進一步在網絡電影製作領域發力,生產3到5部頭部優質網絡電影。

乘風破浪,劫後餘生,隨著復工取代「自救」,影視行業正在經歷一輪從內容製作、宣發方式到院線發行的全面震蕩與整合。

縱觀阿里影業在影視行業各個層面的布局,類比騰訊影業今年與貓眼娛樂、閱文傳媒及新麗傳媒的新動作,影視產業的資源重組和內部協同正在加速。

可以預見,在「徹底去泡沫化」後,重歸理性、重視內容可能是頭部影視公司最新的方向。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影業總裁李捷:3~5年,資本不再追逐電影行業
    日前,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影業總裁李捷與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坦誠布公地聊了聊疫情給行業造成的影視以及未來行業的變化、發展趨勢。款項墊付 最高峰墊付了2~3億元退票款「劫後餘生」,李捷用這個詞形容大家在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相聚。
  • 上影節專訪|阿里影業總裁李捷:未來中國電影產業將出現三大趨勢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 發自上海在今年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影業總裁李捷是一位引人注目的嘉賓。淘票票在一周之內完成了上影節29家影院320部佳片的上線、搶票工作,令世界電影人驚嘆。
  • 阿里影業李捷:製造可能
    文|毒眸  張友發編輯|吳燕雨「再過幾年回頭看,這可能是阿里影業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發布。」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告訴毒眸。在今年金雞電影節期間的發布會上,阿里影業官宣了內容廠牌「可能製造」和自製片單。此前李捷已經在專訪時,向毒眸表達了重回內容牌桌的決心。而現在,阿里影業落下了最重要的一枚棋子。
  • 阿里影業總裁李捷:都是電影,別強行分院線和網絡|紅星看金雞⑨
    在今年金雞獎頒獎盛典系列活動期間,阿里文娛舉辦了一場主題為「有點意思」的電影內容戰略發布會。一個細節是:其發布片單時沒有刻意區分院線和網絡電影。實際上,今年有部分院線影片轉到網上播出曾引發爭論,但回過頭看,無論是國內,還是好萊塢,爭論已經變成思考。
  • 阿里影業「重回牌桌」 | 對話李捷
    從2016年下半年調任淘票票算起,現任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已經經歷過四個春節檔了,然而從沒有哪年的春節,像今年這般艱難——按照電影行業的普遍預期,今年春節檔的大盤本有望衝擊100億,可是因為疫情的衝擊,讓整個上半年的美好預期都成了泡影。直到今天,回憶起過去半年前行業停擺的那一刻,李捷還是會感慨一句「不容易」。
  • 阿里影業:五年巡航 繼續「橙」長
    阿里大文娛電影業務負責人、阿里影業高級副總裁、淘票票總裁李捷如是說到,如今的李捷肩上擔著兩個擔子,阿里影業的電影宣發業務,及優酷的電影版權和網絡電影業務,在他看來,組織打通才能帶來業務的整合,「這背後釋放的信號是,阿里大文娛要把這部分業務進行強力組合。」
  • 阿里影業總裁李捷:未來要做新銳有趣的電影公司 | WISE2020新經濟...
    在新經濟之王主會場,我們邀請十年裡乘風破浪的創變者們,連接初創公司、網際網路巨頭、投資機構、地方政府、傳統企業等市場參與主體,一起回望中國新經濟快速崛起的十年,共同展望新經濟下一個十年的無限可能。 今年由於新冠疫情,全球的電影行業都受到了重挫。影片拍攝、院線觀眾、票房收入都受到影響。
  • 阿里文娛電影業務負責人李捷:未來不會強行區分電影內容是院線還是...
    在阿里文娛電影內容戰略發布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文娛電影業務負責人李捷這樣定義新推出廠牌「可能製造」。此次內容戰略發布,阿里影業推出了全新自製廠牌「可能製造」,嘗試通過題材內容加上精準的個性化營銷來以小博大;升級「錦·合制計劃」,擴大頭部效應;扶持青年影人的薪火計劃2.0全面升級,發展出「三好」版塊;推出淘秀光影,構成由燈塔+淘秀光影+黑馬營銷+阿里生態宣發組合,覆蓋了從數據洞察、策略輸出,到新媒體曝光、下沉觸達的營銷全鏈路。
  • 阿里文娛李捷:院網協同,為電影創作提供更多元的可能
    在新廠牌下,阿里影業一口氣推出了20餘部自製影片。 李捷認為未來院線電影導演和網絡電影導演會互相影響,「網絡電影需要升級,網絡電影導演必須掌握一些院線電影導演的基本技術、對內容的理解和講故事的能力。但是喜歡作者表達的年輕導演,也應該從網絡電影中看到怎麼去拍一些用戶喜歡的電影。」
  • 阿里影業燈塔平臺上線:要讓電影市場沒有難做的宣發
    同時,正如用手機終端,藉助移動網際網路購買電影票,已經成為國內用戶走進電影院的最主要方式,中國電影市場的飛速發展,也與如今網際網路平臺的崛起以及相關資本的推動密切相關。當國內電影購票線上比例在2018年已高達87%後,中國電影消費向線上轉移的趨勢顯而易見,隨之而來的,電影和消費者之間,內容產品與市場之間的連接,亦發生了重構性變化,影響用戶「要去電影院看什麼電影」的外界因素,已經從傳統的電影院,轉移到了更多維度的線上空間。
  • 阿里影業五年「出海史」 專訪阿里影業副總裁何弭
    可以看到,阿里影業參投和負責宣發的海外影片連年迎來市場爆發,優異成績背後阿里影業的選片眼光和宣發經驗也引人好奇。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也採訪了阿里影業副總裁何弭,聽他講述《1917》的幕後故事及阿里影業的海外投資思路。
  • 阿里影業開啟電影宣發未來 一站式營銷平臺「燈塔」上線
    同時,依託阿里巴巴構建的商業生態版圖,為電影片方和宣發公司服務的一站式電影宣發平臺——「燈塔」在現場點亮,被正式宣布啟用。「打通阿里生態內部體系,實現阿里多業務核心平臺間的相互整合,串聯起用戶不同的應用場景,將實現不同平臺業務板塊間的生態共振,這是阿里未來的戰略導向。」
  • 阿里大文娛,相信別人的未來
    押注網絡電影 阿里不會徹底放棄大文娛,一位優酷高管曾對阿里入股芒果超媒做出解釋," 這是投資部門的考量,就像阿里在電影業務上,可以投華誼兄弟、投博納影業,但不影響有阿里影業。" 然而,阿里影業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 基礎設施之上,阿里文娛開始構築電影內容的上層建築
    就像談及院網渠道時李捷說的:「首先它是一個好的故事,當是一個好的故事之後再去決定它放在哪個渠道上。」 好故事是什麼,用戶關注的題材是什麼,都是恆久的行業話題。本次發布會中李捷總結了幾大現象:頭部效應持續顯著;觀影儀式感更利好檔期訂製內容;動畫電影快速爆發;新類型、題材的「前所未見」創新內容佔據絕對頭部。
  • 懷斯曼 任終身名譽主席,優酷人文攜手阿里影業推出中國唯一紀錄...
    (原標題:懷斯曼 任終身名譽主席,優酷人文攜手阿里影業推出中國唯一紀錄電影培育計劃)
  • 「二分天下」的電影票務市場,淘票票與新貓眼誰會代表未來?
    許多的片方、影院方已經被逼迫站隊,在貓眼和淘票票之間二選其一。那麼究竟哪種票務平臺的模式會代表中國電影票務市場的未來?貓眼脫胎於美團的電影票團購業務,而淘票票的前身淘寶電影也是淘寶的電影票分銷入口。淘票票總裁李捷向數娛夢工廠表示:「以前我們兩家平臺很像,不論業務、產品、運營模式、思路都非常接近。從友商合併之後,我自己在內部經常講,我們已經到了一個分水嶺。」
  • 阿里影業總裁李捷稱「被標題黨了」;恆大健康擬更名為恆大汽車...
    新的一天已經開始,讓我們盤點一下昨夜今晨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消息吧。  重要資訊  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公開回應:「被標題黨了。」  @獵雲網 有媒體報導引用上影節開幕論壇視頻片段稱,「阿里影業總裁表示,短視頻衝擊下,下一代將接受不了過長電影」,引發影視行業人士關注。
  • 【獵雲早報】騰訊擬全資收購搜狗;阿里影業總裁李捷稱「被標題黨了...
    新的一天已經開始,讓我們盤點一下昨夜今晨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消息吧。 重要資訊 搜狗周一收盤股價暴漲48%,報8.51美元,同時搜狐股價在周一也暴漲39.96%,報15.55美元。
  • 阿里影業:如何「擺渡」馬雲的電影夢?
    根據一位阿里員工的回憶,有一次馬雲主動說到:「我哪天突然消失,誰也找不到我,大家急得團團轉。一周後我才告訴秘書,別人再問起,你就回答 『馬雲去拍電影演風清揚了』。」情感上有依託,戰略上能夠助力,阿里影業的成立顯得順理成章。阿里影業的獨立非執行董事李連杰透露在八年前,馬雲就和他有過阿里應該如何涉足電影產業的探討。但馬雲正式出手還是在 2014年。
  • 阿里影業參投的《綠皮書》拿下「小金人」 中國電影的奧斯卡資本局
    七個小時後,北京博納國際影城對《綠皮書》進行了提前點映,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華夏電影發行董事長傅若清、萬達院線總裁曾茂軍、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賽富亞洲管理合伙人閻焱、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伙人張穎等悉數到場,甚至連「老對手」貓眼電影執行長鄭志昊也在開畫前近半小時來到影院,這個放映廳堪稱當天國內影業「大咖」最密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