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影業李捷:製造可能

2021-01-08 界面新聞

文|毒眸  張友發

編輯|吳燕雨

「再過幾年回頭看,這可能是阿里影業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發布。」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告訴毒眸。

在今年金雞電影節期間的發布會上,阿里影業官宣了內容廠牌「可能製造」和自製片單。此前李捷已經在專訪時,向毒眸表達了重回內容牌桌的決心。而現在,阿里影業落下了最重要的一枚棋子。

對阿里影業來說,這像一次破釜沉舟的戰略轉型,往前走,是成為千億公司的巨大想像力;停下來,則回到600億市場的常規拼圖。

可能製造擊穿壁壘的方法是「內容創新+用戶運營」。具體來說,是面向年輕用戶生產具備內容調性的電影,再加上人格化的帳戶運營,成為具備用戶黏性的內容廠牌。

李捷的布局著眼於未來,他認為下一代的電影公司可能成為年輕人的時尚品牌,當下的電影項目能夠逐漸積累起品牌效應,而不只關乎一城一池的票房得失。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影業總裁李捷

這個思路參考了國外擅長用戶運營和內容生產的電影公司A24,國內則借鑑了元氣森林、B站等網際網路氣質的傳統領域闖入者。

可能製造也勾連著網際網路長久以來改造電影的努力。在2016年時,他們曾嘗試用大IP和流量明星吸引年輕消費者,現在阿里影業的計劃則是為年輕用戶提供更個性化的內容消費。

在網際網路入局數年後,電影的生產邏輯一直沒有被顛覆。將概念落實為產業細節,並突破電影行業的慣性,是橫亙在阿里影業面前的問題。

但改變是行業需要的,即使沒有經歷線下停擺,增長放緩的電影業也需要思考吸引新增用戶、處理院網關係和對抗不確定性。阿里影業的探索能否為行業提出新的解決方案,是觀察可能製造的最大意義。

網際網路公司怎麼做內容

在發布會公布片單的環節,21部新片和的年輕導演的肖像照被整整齊齊地排列在大屏幕上。這距離阿里影業上一次批量發布片單,已經過去了整整四年。

在2016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初出茅廬的阿里影業一口氣發布了包含17部電影和2部電視劇的片單計劃。這些「大IP+流量明星」的頭部電影,是阿里影業做內容的第一個階段。

那時的李捷剛接手淘票票,和同事對內容都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後來和阿里文娛高層內部討論時,李捷拋出了「高地思維」的概念:任何一家公司進入一個行業必須有一個戰略切入點。而現階段阿里影業應該暫時放棄布局電影全產業鏈,而將電影票務和宣發作為切入點。

於是到第二年上影節,在其他電影公司忙著發布重磅片單的時刻,阿里影業將定位轉為電影行業的水電煤,暫時不進入內容賽道。此前相對獨立的淘票票成為戰略重點,內容劃歸到發行團隊之下,出去談內容合作也圍繞票務展開。

利用淘票票自下而上進入電影產業,是阿里影業此時的打法。到2018年第一季度,淘票票的市場份額峰值一度達到43.6%。這時候起,阿里影業也順勢加碼了內容。

2018年11月,阿里影業推出了「錦橙合制計劃」。此時正是國產片重新佔領市場優勢的時期。阿里影業也以合制的方式,在資金、宣發、平臺資源上為這些電影提供彈藥支持。比如今年上映的《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和《一點就到家》,就都來自「錦橙合制計劃」。

電影《我在時間盡頭等你》海報

在通過合制培養內容判斷力的同時,阿里影業還在著手培養年輕導演,嘗試打造人才梯隊,於是有了專注培養青年導演的「薪火計劃」。同時,這幾年在各大創投的探尋,也讓其儲備了一批年輕導演和電影項目。

為回到內容牌桌做了更充分的準備後,阿里影業也站在一個發展的新節點上。

擁有發行能力和優酷支持的阿里影業,已經為電影內容提供了重要的渠道。但李捷並不覺得安全,由於移動網際網路的便利性,吸引流量的已經不再是渠道,而是優質內容:「內容是最重要的,內容能打穿一切渠道。」

海外迪士尼和奈飛的競爭具有警示性。擁有大量IP的迪士尼,流媒體平臺Disney+上線一年多就收穫了8600萬訂戶,實現了從內容到平臺的跨越,而在失去迪士尼的內容後,作為渠道的奈飛必須深入充滿不確定的自製領域。

阿里影業決心回到內容牌桌,在繼續用「錦橙合制計劃」來參與主流商業電影之外,在自製的方向,必須去尋找一個存在差異化可能的內容賽道。

更重要的是,影視公司固有的商業模式也有很多痛點。項目制的電影生產抵禦風險能力弱,和用戶的聯繫隨機。作為一家網際網路公司,阿里影業想做的是更有用戶價值的內容平臺。

承載這個願景的,便是阿里影業此次發布的廠牌可能製造。

為未來生產

在李捷的計劃裡,可能製造會是一個年輕化的內容廠牌。

這是一個面向年輕用戶,並講述年輕人故事的內容廠牌。據介紹,這些故事將努力做到題材新穎、視角年輕、有溫度、有腦洞;這些「新銳有趣」的作品以及背後的年輕創作者,也有機會為中國電影市場的增長注入動力。

同時,為了和年輕用戶更高頻的聯繫,可能製造還會進行人格化的社交帳號運營,並生產廠牌的周邊產品。

廠牌化的思路並非空中樓閣,參照對象則是北美的A24公司。這家電影公司剛剛成立7年,但已經誕生了《機械姬》《月光男孩》和《伯德小姐》等兼顧文藝片氣質和市場收益的作品。

電影《月光男孩》

根據李捷的總結,A24在內容創作上以小博大,不做大IP和大明星電影。在人群上關注年輕人喜好,在營銷方式上完全採用網際網路渠道進行宣發方式。

有著龐大用戶運營部門的A24,更像是一家來自矽谷的公司。這反映了網際網路思維進入好萊塢的趨勢。奈飛和迪士尼最近的競爭,也顯示出矽谷和好萊塢正在進入彼此的賽道,並用各自的產業思維展開競爭。

如何用矽谷的思維做電影,這是A24帶給李捷啟發的地方:「A24認為自己是一家來自矽谷的電影公司,而這也是我們作為網際網路影業的發展方向。」李捷認為,國內的電影產業會隨著年輕消費者而迭代,與之相適應的內容品牌,也將應運而生。

A24代表的或許是某種未來。它不僅是電影廠牌,也是年輕用戶品牌。在其官方推特和YouTube帳號評論區,聚集了大量粉絲,A24也和許多潮流品牌推出了聯名。

A24周邊商店

既然認定了電影行業的迭代機會,阿里影業的種種布局也都都面向未來投資。

阿里影業現階段的自製對象不是主流大片。在內容上,為了滿足年輕的電影觀眾,可能製造有三大主題,當下青春,趣味人生和近未來科幻。

片單中的《野馬分鬃》就講述了當下青春的故事。大學即將畢業的阿坤,從車販手裡低價購得二手吉普車,這輛吉普車帶來了接二連三的挫折,也讓阿坤意識到了成長的代價和生命的無常。

電影《野馬分鬃》圖片來源:微博@電影野馬分鬃官微

這些關涉年輕人生活的作品,被李捷視作未來的主流電影:「這個類型在當下是文藝片,兩三年後可能是年輕人喜歡的潮流電影。」

阿里影業還尋找年輕導演,進行相對定製化的內容生產。《野馬分鬃》的導演魏書鈞通過《延邊少年》獲得第71屆坎城電影節短片特別提及,隨後在阿里影業支持下拍攝了《野馬分鬃》。

之所以選擇年輕導演,也是對可能性的投資:「投一個已知的東西一定不是核心競爭力,投未來才是。」

很多新銳作品屬於小眾類型,票房回報不一定可觀,但這也是可能製造來做早期品牌建設的必經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可能製造不只是未來投資,也關乎阿里文娛的當下的整體布局。阿里文娛的分發和IP衍生業務的下一步計劃,都需要可能製造來激活。

阿里魚的IP衍生業務已經開展了幾年,現狀是幾乎每部電影都想做衍生品,但大多片方又沒有耐心。阿里魚承擔了中間商的角色,沒有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而現在,衍生品和營銷業務會更加前置地進入可能製造的生產階段。李捷告訴可能製造作品《茉莉》的導演,電影的美術團隊從開始設計的時候,就要考慮和阿里魚一起工作,來開發所有圍繞電影的衍生產品。

李捷對於內容分發也有著思考。基於阿里文娛電影業務雙平臺分發(淘票票+優酷電影)的能力,未來可能製造不會在創作之初,就區分所謂的院線和網絡電影,而是根據成品來選擇分發渠道。

按渠道特性分發內容,也是為了更好地抵禦風險。和海外做對比,迪士尼是唯一的院線和流媒體的雙平臺公司,並因此擁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而想要主動推動渠道能力和衍生品開發更進一步,阿里影業都需要從內容的中介變成「owner」,而這正是可能製造的生產價值。

可能和現實之間

最近李捷提出一種方案,將可能製造搬離阿里影業所在的大樓,和公司保持一個適中的物理距離,在業務上也以更加獨立的形態運作。

「燈塔和淘秀光影這兩個創新業務也是這麼做出來的,一個獨立的閉環業務團隊,辦公地點和公司保持一定距離,能夠相對脫離大公司的運作體系和流程束縛。」對李捷而言,要想實現內容創新,可能製造必須有獨立自由的發展空間。

之所以考慮這些舉措,也是因為李捷意識到,新廠牌會是比燈塔和淘秀光影難度大得多的一次內部創業。可能製造是阿里影業的又一次冒險,而這次冒險要比之前更大。選擇對未來的投資,就必須面對可能性和現實之間巨大的不確定。

在電影領域,內容創新就是最大的風險。可能製造的內容追求調性和市場性,但在現在的人才市場上,追求個人表達的年輕導演商業上不一定成熟,而類型片導演未必能拍攝打動年輕人的時代故事。

國內優秀的監製稀缺,也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製片人制度,黃建新在之前的採訪中告訴毒眸:「美國的電影制度是製片人制度,而國內大概一個明星就可以把這個制度一腳踢得粉碎。」

這讓優秀的青年導演案例更難被複製。中國既缺乏製片人制度,也缺乏美國那樣成熟的人才培養和獨立電影體系,而各大電影節創投的成材率還有待考察。

和這些有傳幫帶傳統的電影公司相比,阿里影業必須證明自身除了資金和宣發,也能夠幫助年輕導演的成長。

除了具體項目和創投,阿里影業也通過阿里生態的短片平臺新片場發現導演,並將一部分導演送到海外培養。挑選年輕導演時,李捷有著自己的判斷,涉及到過往作品、對自我表達的控制以及個人審美等維度。

李捷也在為這個計劃打造阿里影業的人才梯隊:廠牌負責人柳青伶是阿里影業最年輕的製片人,也是《野馬分鬃》和《茉莉》的製片人:「跟我們開會的時候,她的視角總是很獨特。」

穩定的內容產出是首要問題,用戶運營是另一個問題。形成人格化的品牌需要進行帳號運營,但一家電影公司如何在內容空檔期進行長尾內容生產,形成用戶黏性,沒有具體的答案。

在李捷看來,這個戰略中最大的風險還是內容的不確定性。即使A24這兩年也減少了優質內容的產出,內容公司只能對抗而不會消除不確定性。

《野馬分鬃》、《茉莉》和《九頂假髮的女孩》將是可能製造第一批推出的作品,它們的票房成績,被李捷看作內容戰略的一個節點,關乎著可能製造能否從「0」進化到「1」,並釋放後續的商業想像力。

這個1面臨很大風險。B站撬動年輕人群的是小眾的二次元內容,而可能製造沒有如此明確的內容支點。用PGC內容形成用戶黏性,並且是在製作周期長、內容要求高的電影領域,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一旦可能製造成為內容平臺,再加上淘票票、優酷和燈塔數字營銷平臺,李捷認為阿里影業就建立了對抗不確定性的體系:「不一定成功,風險也比較大,但一旦成功了,我們可能會是一個全新的、下一代的電影公司。」

相關焦點

  • 阿里影業「重回牌桌」 | 對話李捷
    來到阿里影業的,多是處在上升期的、正在學習的創作者。與之相對的,阿里影業最大的優勢其實是從阿里集團傳承而來的「做平臺」的能力、產品運營的能力。「當時我們做的決定是,應該先把核心業務做起來,沒有核心業務就去做內容,是沒有抓手的。」李捷表示,在那幾年裡被併入阿里影業的淘票票,便成了公司選定的抓手。
  • 阿里影業總裁李捷:電影市場已經徹底去泡沫化,院線亟待整合
    用李捷的話說,阿里影業過去6個月的工作,就是三階段:「春節檔撤片,4月中抗疫,到7月20日復工」。1月到4月,阿里影業的工作都圍繞淘票票的退票展開。「前兩三天都快撐不住了「,「我們最高峰時墊付了2到3億退票款給影院」,李捷說。
  • 阿里影業總裁李捷:都是電影,別強行分院線和網絡|紅星看金雞⑨
    紅星新聞記者為此專訪了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影業總裁李捷。院線和網絡只是發行方式的區別對導演創作來講是融合的阿里文娛電影在自己的「可能製作」新廠牌下,一口氣推出了20餘部自製影片。近期,阿里影業公布了其最新的中期業績,其財務數據顯示,在報告期內(截止9月30日)獲得9.27億人民幣的收入,同比下跌38%。其中內容製作板塊收入增長加速,實現扭虧為盈。
  • 阿里文娛李捷:院網協同,為電影創作提供更多元的可能
    阿里文娛電影內容戰略發布會日前在第33屆電影金雞獎舉行,阿里文娛電影業務宣布推出全新的自製廠牌「可能製造」、對「錦橙/錦繡合制計劃」和「薪火計劃」進行2.0版升級、推出新片單,以及在宣發領域做全新布局。在活動之後,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文娛電影業務負責人李捷接受了媒體的採訪,回答了以上的熱點問題。
  • 上影節專訪|阿里影業總裁李捷:未來中國電影產業將出現三大趨勢
    李捷在上影節開幕論壇上對國內電影市場將在未來兩周恢復三分之二的預測,亦引人關注。李捷在上影節論壇上發言7月25日,錢報記者在上影節上對李捷做了採訪,這位網際網路電影公司大佬,暢談對中國電影市場的思考,以及阿里影業在內容創作方面的計劃。
  •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影業總裁李捷:3~5年,資本不再追逐電影行業
    日前,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影業總裁李捷與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坦誠布公地聊了聊疫情給行業造成的影視以及未來行業的變化、發展趨勢。款項墊付 最高峰墊付了2~3億元退票款「劫後餘生」,李捷用這個詞形容大家在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相聚。
  • 阿里影業總裁李捷:未來要做新銳有趣的電影公司 | WISE2020新經濟...
    本次大會也邀請到阿里影業總裁李捷為我們帶來《路過未來·下一代電影公司》的主題分享,聊聊他眼中的下一代電影公司以及未來的展望。 李捷表示,阿里影業未來想做新銳有趣的電影公司,聚焦當下青春、有趣人生、近未來科幻這三個方向。同時,他表示,院線電影和網絡電影的競爭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將會是兩種並存的影片發行方式。
  • 阿里文娛電影業務負責人李捷:未來不會強行區分電影內容是院線還是...
    「這個廠牌不僅是一個內容廠牌,它還是一個有溫度的品牌,在社交媒體和短視頻、直播陣地都有可能製造影子,我們希望通過它嘗試建立和年輕用戶的連結。」在阿里文娛電影內容戰略發布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文娛電影業務負責人李捷這樣定義新推出廠牌「可能製造」。
  • 阿里文娛電影「內容+科技」戰略升級,可能製造+淘秀光影亮相
    DoNews11月26日消息(記者 程夢玲)11月26日,在主題為「有點意思」的阿里文娛電影內容戰略發布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文娛電影業務負責人李捷分享了對行業的觀察和思考。李捷表示。發布會上,阿里文娛電影業務宣布推出全新的自製廠牌「可能製造」、對「錦橙/錦繡合制計劃」和「薪火計劃」進行2.0版升級、推出新片單,以及在宣發領域做全新布局。阿里文娛電影業務將通過一系列新內容、新廠牌、新營銷,以更包容開放的姿態在電影內容領域發力,全面布局未來。
  • 阿里影業五年「出海史」 專訪阿里影業副總裁何弭
    可以看到,阿里影業參投和負責宣發的海外影片連年迎來市場爆發,優異成績背後阿里影業的選片眼光和宣發經驗也引人好奇。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也採訪了阿里影業副總裁何弭,聽他講述《1917》的幕後故事及阿里影業的海外投資思路。
  • 阿里影業:五年巡航 繼續「橙」長
    他指出,此前阿里影業參與了《戰狼2》、《紅海行動》、《流浪地球》等有家國情懷的影片,如今時值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會一如既往地堅持主流價值觀,推出優質影視作品,為祖國獻禮。6月24日上影節閉幕,恰逢阿里影業成立五周年。在這一天,樊路遠給他的戰友們寫下了100個字:「各位同學,今天是阿里影業『五年陳』。
  • 阿里大文娛,相信別人的未來
    上述雲音樂人士向 ZAKER 新聞表示,阿里在雲音樂的存在感非常弱,很多新員工可能都不清楚阿里有投資過(雲音樂)。阿里對雲音樂的影響主要在於版權,被投之後,雲音樂成功拿下了滾石唱片和環球音樂等音樂巨頭的版權," 這些大唱片公司也想謀求 TME 以外的發展 "。
  • 【獵雲早報】騰訊擬全資收購搜狗;阿里影業總裁李捷稱「被標題黨了...
    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公開回應:「被標題黨了。」 @獵雲網 有媒體報導引用上影節開幕論壇視頻片段稱,「阿里影業總裁表示,短視頻衝擊下,下一代將接受不了過長電影」,引發影視行業人士關注。對此,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公開回應:「被標題黨了。」
  • 阿里影業總裁李捷稱「被標題黨了」;恆大健康擬更名為恆大汽車...
    李捷表示:我們希望發起放下手機,身體閱讀計劃,我們號召孩子們能定期放下手機,用身體感知好內容。  重要資訊  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公開回應:「被標題黨了。」  @獵雲網 有媒體報導引用上影節開幕論壇視頻片段稱,「阿里影業總裁表示,短視頻衝擊下,下一代將接受不了過長電影」,引發影視行業人士關注。對此,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公開回應:「被標題黨了。」
  • 基礎設施之上,阿里文娛開始構築電影內容的上層建築
    11月26日,阿里文娛電影在廈門舉辦了一場主題為「有點意思」的內容戰略發布會。會上阿里文娛電影不僅發布了大量頭部院線、網絡電影片單,推出全新自製廠牌「可能製造」,對錦橙/錦繡合制計劃進行了升級,還揭曉了在數月內異軍突起的MCN營銷機構淘秀光影,可以總結為新廠牌、新內容、新營銷。
  • 阿里影業燈塔平臺上線:要讓電影市場沒有難做的宣發
    所以在4月19日,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影展期間,2018淘票票戰略發布會的在京舉行,不僅對外界宣布了淘票票未來三年的戰略布局,更加值得關注的是,阿里影業「燈塔」平臺的正式上線,也以為電影片方和宣發公司服務的一站式電影宣發平臺定位,向符合時代需求的行業宣發智能化,邁出了重要一步。
  • 阿里影業開啟電影宣發未來 一站式營銷平臺「燈塔」上線
    此次戰略發布會以「尋光追影」為主題,戰略布局阿里影業未來三年發展,即打造用戶運營、片方營銷和大數據三大平臺協同合力發展,完成行業宣發智能化的進化之路。同時,依託阿里巴巴構建的商業生態版圖,為電影片方和宣發公司服務的一站式電影宣發平臺——「燈塔」在現場點亮,被正式宣布啟用。
  • 阿里影業「三架馬車」布局電影數位化
    以淘票票為抓手,阿里巴巴影業集團(以下簡稱「阿里影業」)開始布局數位化宣發,目前在宣發端布局了淘票票、雲智和燈塔「三駕馬車」,成為網際網路公司布局數位化宣發新基礎設施的先行者。 2018年4月20日,阿里影業在北京電影節期間宣布為電影片方和宣發公司服務的一站式電影宣發平臺「燈塔」正式啟動。
  • 懷斯曼 任終身名譽主席,優酷人文攜手阿里影業推出中國唯一紀錄...
    (原標題:懷斯曼 任終身名譽主席,優酷人文攜手阿里影業推出中國唯一紀錄電影培育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