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肉石
王恩祥編輯整理
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七日
東坡肉石也稱紅燒肉石,是臺北故宮三大鎮館之寶之一,高5.73公分,寬6.6公分,原型是一塊天然的玉石,未進行任何的雕刻。
東坡肉:高5.73公分,寬6.6公分,此件肉型玉石乍看之下,就是一塊出鍋不久似乎都能聞出香味的東坡肉,不知者以其創意構思之巧妙,雕刻技法令人嘆為觀止,東坡肉石它其實是一塊天然的玉石,沒有經過任何人工雕刻,其色澤紋理全是天然形成,看上去是一塊栩栩如生的東坡肉、肉的肥瘦層次分明,肌理清晰,甚至連豬肉皮上面的毛孔都能看見,真正人間極品,價值連城,與玉白菜,毛公鼎共稱為「豬肉白菜鍋」組成臺北故宮三大鎮店之寶。
張家口「紅燒肉石」與臺北故宮東坡肉石「認親」。來自河北張家口的於瑞軍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心願,當天下午,他從大陸帶來的「紅燒肉石」終於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與該院的三大「鎮院之寶」——「東坡肉石」見面「認親」。於瑞軍通過電話和微信接受了中新社記者採訪。
於瑞軍稱,此次見面「認親」是在臺北故宮懸掛的大幅複製品——《清明上河圖》的背景下進行的。據臺北故宮工作人員方女士介紹,按照慣例,作為鎮院之寶——「東坡肉石」原件秘不示人,只有貴客才可能見到其複製品。複製品也是按照1:1比例複製。
於瑞軍分析說,臺北故宮所展示的「東坡肉石」可能是康熙年間由阿拉善王府第二任札薩克阿寶王爺進獻到宮中的。阿寶王爺曾於1712年和1714年兩次應召進宮面見康熙,帶去了大量瑪瑙水晶等禮物。此外,蒙古部落都有向朝廷進貢年禮的定製,俗稱「察給米德」。貢禮或年禮中有肉形石這些俏色瑪瑙是正常的。另外,關於「東坡肉」毛孔和皮色的問題,他認為是其表皮毛孔棕眼是純天然的,不會是人工打磨的。而且皮色也不應該是人工著色的。
據於瑞軍介紹,據內蒙古學者孛爾吉濟特達蘭太先生考證,他的這塊「紅燒肉石」也出自當年阿拉善王府。大陸學者楊伯達先生同意這兩塊「肉石」系「姊妹石」的提法,並題詞「天下肉形石、本系同根生」。
臺北故宮研究員鄧淑蘋女士同意於瑞軍的觀點並表示,從於先生收藏的這塊「紅燒肉石」上純天然毛孔的情況來看,自然中巖石表面的的確確有這種現象。以此推斷,「東坡肉石」的毛孔,也可能是天然形成的。
關於兩塊「肉石」互稱「姊妹石」的提法,鄧淑蘋女士同意楊伯達先生的看法。她表示,我們搞學術的人歡迎支持這種提法。這種提法不能科學界定,關鍵是社會的認可度。只要大家都接受,「姊妹石更顯兩岸一家親嘛。」
王 恩祥編輯整理
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