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博物院三大鎮館之寶之一 — 東坡肉石

2020-11-09 聖域黔首


東坡肉

王恩祥編輯整理

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七日


東坡肉石也稱紅燒肉石,是臺北故宮三大鎮館之寶之一,高5.73公分,寬6.6公分,原型是一塊天然的玉石,未進行任何的雕刻。



東坡肉:高5.73公分,寬6.6公分,此件肉型玉石乍看之下,就是一塊出鍋不久似乎都能聞出香味的東坡肉,不知者以其創意構思之巧妙,雕刻技法令人嘆為觀止,東坡肉石它其實是一塊天然的玉石,沒有經過任何人工雕刻,其色澤紋理全是天然形成,看上去是一塊栩栩如生的東坡肉、肉的肥瘦層次分明,肌理清晰,甚至連豬肉皮上面的毛孔都能看見,真正人間極品,價值連城,與玉白菜,毛公鼎共稱為「豬肉白菜鍋」組成臺北故宮三大鎮店之寶。




張家口「紅燒肉石」與臺北故宮東坡肉石「認親」。來自河北張家口的於瑞軍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心願,當天下午,他從大陸帶來的「紅燒肉石」終於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與該院的三大「鎮院之寶」——「東坡肉石」見面「認親」。於瑞軍通過電話和微信接受了中新社記者採訪。



於瑞軍稱,此次見面「認親」是在臺北故宮懸掛的大幅複製品——《清明上河圖》的背景下進行的。據臺北故宮工作人員方女士介紹,按照慣例,作為鎮院之寶——「東坡肉石」原件秘不示人,只有貴客才可能見到其複製品。複製品也是按照1:1比例複製。




於瑞軍分析說,臺北故宮所展示的「東坡肉石」可能是康熙年間由阿拉善王府第二任札薩克阿寶王爺進獻到宮中的。阿寶王爺曾於1712年和1714年兩次應召進宮面見康熙,帶去了大量瑪瑙水晶等禮物。此外,蒙古部落都有向朝廷進貢年禮的定製,俗稱「察給米德」。貢禮或年禮中有肉形石這些俏色瑪瑙是正常的。另外,關於「東坡肉」毛孔和皮色的問題,他認為是其表皮毛孔棕眼是純天然的,不會是人工打磨的。而且皮色也不應該是人工著色的。




據於瑞軍介紹,據內蒙古學者孛爾吉濟特達蘭太先生考證,他的這塊「紅燒肉石」也出自當年阿拉善王府。大陸學者楊伯達先生同意這兩塊「肉石」系「姊妹石」的提法,並題詞「天下肉形石、本系同根生」。




臺北故宮研究員鄧淑蘋女士同意於瑞軍的觀點並表示,從於先生收藏的這塊「紅燒肉石」上純天然毛孔的情況來看,自然中巖石表面的的確確有這種現象。以此推斷,「東坡肉石」的毛孔,也可能是天然形成的。



關於兩塊「肉石」互稱「姊妹石」的提法,鄧淑蘋女士同意楊伯達先生的看法。她表示,我們搞學術的人歡迎支持這種提法。這種提法不能科學界定,關鍵是社會的認可度。只要大家都接受,「姊妹石更顯兩岸一家親嘛。」

















王 恩祥編輯整理

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七日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三大鎮館之寶
    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對於大陸的大多數人而言,臺北故宮博物院久聞其名,卻難見其真容。 ——白巖松 熟悉兩岸文化的人也許都有這個印象:北京故宮的建築世界第一,臺北故宮的藏品世界第一。
  • 東坡肉石:渾然天成,栩栩如生,從故宮運走,為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東坡肉的名稱來源於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東坡,他才華橫溢,卻又仕途坎坷,被多次貶謫。一般人碰到這種境遇肯定是意志消沉,怨天尤人,不過蘇東坡的可貴就在於他樂觀的天性,在生死莫測、生計艱難的困境中仍有對美食孜孜不倦的追求。
  • 東坡肉石,渾然天成,栩栩如生,從故宮運走,為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東坡肉的名稱來源於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東坡,他才華橫溢,卻又仕途坎坷,被多次貶謫。一般人碰到這種境遇肯定是意志消沉,怨天尤人,不過蘇東坡的可貴就在於他樂觀的天性,在生死莫測、生計艱難的困境中仍有對美食孜孜不倦的追求。
  •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現在海峽兩岸交通十分便利,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寶藏,那是中國文化的經典之作。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
  • 一塊東坡肉 肉石
    鎮館之寶東坡肉形石 純天然精品肉形石。嚴格來說,現在就我本人所見過的肉石有很多,但真正神形皆具者寡。圖一為臺北故宮收藏的東坡肉形石,傳說是慈禧玩過的,圖二,三,四為藏友所藏的肉石。這倆塊肉石皮色非常接近,人家那塊皮子更好一些,但是他的白肉部分不夠白,這塊肉石皮子上的褶皺特別漂亮,而且比他那塊要大,尺寸11*9.5*5.5釐米,重量935克,接近一公斤。最主要的是價格沒有人家的貴。現與各石友共賞。
  • 臺北故宮有三寶,你知道是哪三寶嗎?
    大陸人去臺灣,一般來講沒有什麼特殊的事情,都會去臺北故宮博物院,而臺北故宮博物館裡有一些文物是需要排隊參觀的,其中就有翠玉白菜、東坡肉石,而排隊的多是大陸去臺灣旅遊團,翠玉白菜、東坡肉石、毛公鼎也被稱為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三寶。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可以,這很中國!
    臺北故宮博物院,依託清朝宮廷珍藏的歷史文物而建。抗戰爆發後,國民黨政府為保護紫禁城文物不被戰火毀壞,曾挑選其中的部分藏品打包運往南京。敗逃臺灣之前,將其中的一部分運到臺北。臺北故宮博物院中,的確有相當一部分珍品,其中各個品類的鎮館之寶,也確實稱得上是國寶。
  • 東坡肉石有何特殊之處,竟能與翡翠白菜、毛公鼎相提並論?
    在臺北的故宮中有三大鎮館之寶,分別是翡翠白菜,東坡肉石和毛公鼎。其中翡翠白菜因為慈禧的緣故廣為人知,當年慈禧在活著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這件藏品。而毛公鼎因為鼎內鑄有西周銘文,提供了西周晚年的政治史料而被賦予極高的歷史收藏價值。那這東坡肉石為何又能與二者相提並論呢?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玉白菜五花肉都排不上號,珍貴藏品來了解一下
    對於 臺北 故宮,每一個國人都有著難以言明的特殊感情。那段割裂的歷史讓許多珍貴的藏品都漂洋過海來到了 臺北 ,甚至有一種說法「 臺北 有文物沒有故宮, 北京 有故宮沒有文物」。很顯然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據說由於當年的海運能力有限,所以只挑選了故宮藏品中的六分之一運到了 臺灣 。為了安置這些國之瑰寶, 臺灣 當局特地建造了一座「新故宮」。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玉白菜五花肉都排不上號,珍貴藏品來了解一下
    為了安置這些國之瑰寶, 臺灣 當局特地建造了一座「新故宮」。臺北 故宮博物院於1965年11月建成開幕,依山而建,主體建築有四層,仿造 中國 傳統宮殿式建築,米黃色的基座與周圍的漢 白玉 欄杆相映生輝,最高處是一座閣樓,紅簷綠瓦,極富傳統色彩;院前廣場聳立著五間六柱沖天式牌坊,整座建築莊重典雅,頗具 中國 古典建築之美。
  • 海峽兩岸「肉石」大比拼
    淮北奇石展覽會上,各式各樣的肉石擺滿展臺。這些肉石惟妙惟肖,只憑肉眼去看真能以假亂真。展會上最吸引眼球的非這塊「天下第一肉石這塊肉石1米多長,半米寬,高40公分,重量足足有五百多斤。據稱,這塊奇石出自中國河南。
  • 三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一件是「紅燒肉」,一件現代技術無法複製
    三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一件是「紅燒肉」,一件現代技術無法複製隨著近年來考古工作的不斷推進,大量古代文物慢慢向我們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根據我國文物考古的規定,一般在哪裡出土的文物,都是放在當地的博物館進行保護及展出。
  • 臺北故宮三大鎮館之寶,其中2道居然是菜,大老遠跑去看這個?
    白巖松說過這麼一句話:「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但對於大多人而言,臺北故宮久聞其名,卻難見真容。」即便如此,北京故宮藏品仍要遠遠多於臺北故宮,只是因為兩者出自一家,且都是頂級博物館,才會常常被人拿來作比較。臺北故宮的藏品同屬中國文化遺世珍品的一部分,有機會十分值得去看看。
  • 臺北故宮博物館三大鎮館之寶,兩件人氣遠高另一件,卻飽受爭議
    歡迎來到溜溜達達看世界,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臺北故宮博物館的兩大鎮館之寶:肉形石和翠玉白菜。這兩件文物一直是臺北故宮博物館的人氣國寶,許多國內外遊客來這裡專門就為看它們,在對外宣傳的時候,」東坡肉形石、翠玉白菜和毛公鼎」也一直被列為三大鎮館之寶,但卻引起了很大爭議,毛公鼎實至名歸,但肉形石和翠玉白菜就藝術價值而言並不足以擔當鎮館之寶的重任。
  • 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
    國民黨撤離前精選文物,珍寶質量要超越北京故宮國立故宮博物院(National Palace Museum),即為「臺北故宮臺北故宮館藏文物國寶無數,親身前去方能一睹舊藏之精華。下面來看看臺北故宮十大鎮館之寶:西周:毛公鼎這件西周的毛公鼎通高53.8釐米,清道光年間於陝西省岐山縣周原出土
  •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什麼能成為無價之寶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什麼能成為無價之寶一說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很多人都去過,並參觀過。在歷史上,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珍藏的大批珍貴文物,被運抵到到了臺灣地區,後來在臺北修建了,以展出故宮文物為主的博物院,命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
  • 臺北故宮博物院裡的那些珍品,現在都怎樣了?
    來源| 精品課《河森堡:了不起的博物館》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英文: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毛公鼎的顛沛流離毛公鼎(Duke Mao Tripod)是西周晚期青銅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這個毛公是周宣王的叔公),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於陝西岐山(今寶雞市岐山縣),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如今,臺北故宮博物院已成為大陸遊客臺灣遊的必經之地,此岸的人們奔著翠玉白菜、東坡肉石和傳說中裝滿了一個山洞的國之重器與瑰寶欣然前往,一簇簇講著大陸各地方言的遊客擠在「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前合影,隱約仿佛一出弔詭的時間遊戲。
  • 臺灣故宮「肉形石」即將開啟赴澳洲之旅,「東坡肘子」等你回家
    雪梨新南韋爾士州美術館官網公布,2019年2月至5月,臺北故宮博物院文物將首次借展到南半球。對此,臺北故宮副院長李靜慧昨天也證實了該消息,屆時人氣文物「肉形石」將赴澳洲展出。肉形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蘿蔔白菜各有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