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肉石:渾然天成,栩栩如生,從故宮運走,為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2020-12-06 浮光掠影史海回眸

東坡肉的名稱來源於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東坡,他才華橫溢,卻又仕途坎坷,被多次貶謫。一般人碰到這種境遇肯定是意志消沉,怨天尤人,不過蘇東坡的可貴就在於他樂觀的天性,在生死莫測、生計艱難的困境中仍有對美食孜孜不倦的追求。

東坡肉就是他在貶官時期發明的美食,肥瘦交疊的五花肉被切成大塊的正方形或長方形,配以佐料,文火慢燉,出鍋的肉脆嫩爽滑、酥鬆爽口,滑而不膩、色味俱佳,後來這道菜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為東坡肉。

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之一的東坡肉石,看上去肉的肥瘦層次分明,肌理清晰,豬肉皮上面的毛孔也清晰可見,栩栩如生,讓人覺得都能聞到香味,而且更妙的是它居然是渾然天成,並未經過任何的雕刻,真正稱得上是人間極品,價值連城。

這塊東坡肉石出自內蒙古阿拉善左旗,清朝康熙時間被供入內府 。1949年國民黨敗退時隨同其它許多珍貴文物一起被運至臺灣。

相關焦點

  • 東坡肉石,渾然天成,栩栩如生,從故宮運走,為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東坡肉的名稱來源於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東坡,他才華橫溢,卻又仕途坎坷,被多次貶謫。一般人碰到這種境遇肯定是意志消沉,怨天尤人,不過蘇東坡的可貴就在於他樂觀的天性,在生死莫測、生計艱難的困境中仍有對美食孜孜不倦的追求。
  • 臺北故宮博物院三大鎮館之寶之一 — 東坡肉石
    王恩祥編輯整理 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七日 東坡肉石也稱紅燒肉石,是臺北故宮三大鎮館之寶之一,高5.73公分,寬6.6公分,原型是一塊天然的玉石,未進行任何的雕刻。,不知者以其創意構思之巧妙,雕刻技法令人嘆為觀止,東坡肉石它其實是一塊天然的玉石,沒有經過任何人工雕刻,其色澤紋理全是天然形成,看上去是一塊栩栩如生的東坡肉、肉的肥瘦層次分明,肌理清晰,甚至連豬肉皮上面的毛孔都能看見,真正人間極品,價值連城,與玉白菜,毛公鼎共稱為「豬肉白菜鍋」組成臺北故宮三大鎮店之寶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玉白菜五花肉都排不上號,珍貴藏品來了解一下
    故宮的展品主要以宋、元、明、清這四個朝代的藏品為主,在1949年故宮文物南遷到 臺北 的時候,重點放在元宋的書畫上,真正鎮館的絕世珍寶是範寬《溪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王羲之《快雪時晴帖》、蘇軾《寒食帖》等,只不過這些珍品多數只在特展時才有緣目睹。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玉白菜五花肉都排不上號,珍貴藏品來了解一下
    臺北 故宮博物院內收藏著65萬件藝術珍品,其中絕大多數源自 北京 故宮,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具有無可比擬且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擁有「中華文化寶庫」的美名。
  •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現在海峽兩岸交通十分便利,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寶藏,那是中國文化的經典之作。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
  • 臺北故宮有三寶,你知道是哪三寶嗎?
    大陸人去臺灣,一般來講沒有什麼特殊的事情,都會去臺北故宮博物院,而臺北故宮博物館裡有一些文物是需要排隊參觀的,其中就有翠玉白菜、東坡肉石,而排隊的多是大陸去臺灣旅遊團,翠玉白菜、東坡肉石、毛公鼎也被稱為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三寶。
  • 臺北故宮博物院三大鎮館之寶
    儘管這裡展出的文物是常換常新,但是有三件寶物始終沒有換過,這就是翠玉白菜、東坡肉形石和毛公鼎,它們被稱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離開青銅器展廳,我們來到玉器展區,去尋找另外兩個舉世聞名的寶物———翠玉白菜和東坡肉形石。這個玉器館的門口,有一行文字「比上帝還精巧」,我們於是進入了美侖美奐的雕刻世界。 白巖松:「我們現在到了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的旁邊,一個是翠玉白菜,一個是東坡肉,東坡肉是肉石,全世界67塊,這是其中比較大的一塊,它的底座都是純金做的。
  • 蔣介石敗退臺灣,帶走的哪些文物成了臺北故宮「鎮館三寶」?
    我們從內地去臺灣省觀光旅遊,必經的一站就是臺北故宮博物院,而臺北故宮博物館裡有一些文物是需要排隊參觀的,其中就有翠玉白菜、東坡肉石、毛公鼎,它們也被稱為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三寶」。其實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都是蔣介石敗退臺灣的時候從大陸運過去的,由於時間緊迫和運輸條件的限制,不可能全部運輸,於是蔣介石命人挑選精品運送,也就造成了現在這種局面。北京故宮博物館的文物數量遠超臺北故宮博物院,但是文物精品不如臺北故宮博物院多,而翠玉白菜、東坡肉石、毛公鼎就是典型的代表。
  • 東坡肉石有何特殊之處,竟能與翡翠白菜、毛公鼎相提並論?
    在臺北的故宮中有三大鎮館之寶,分別是翡翠白菜,東坡肉石和毛公鼎。其中翡翠白菜因為慈禧的緣故廣為人知,當年慈禧在活著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這件藏品。而毛公鼎因為鼎內鑄有西周銘文,提供了西周晚年的政治史料而被賦予極高的歷史收藏價值。那這東坡肉石為何又能與二者相提並論呢?
  • 一塊東坡肉 肉石
    鎮館之寶東坡肉形石 純天然精品肉形石。嚴格來說,現在就我本人所見過的肉石有很多,但真正神形皆具者寡。圖一為臺北故宮收藏的東坡肉形石,傳說是慈禧玩過的,圖二,三,四為藏友所藏的肉石。這倆塊肉石皮色非常接近,人家那塊皮子更好一些,但是他的白肉部分不夠白,這塊肉石皮子上的褶皺特別漂亮,而且比他那塊要大,尺寸11*9.5*5.5釐米,重量935克,接近一公斤。最主要的是價格沒有人家的貴。現與各石友共賞。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可以,這很中國!
    臺北故宮博物院,依託清朝宮廷珍藏的歷史文物而建。抗戰爆發後,國民黨政府為保護紫禁城文物不被戰火毀壞,曾挑選其中的部分藏品打包運往南京。敗逃臺灣之前,將其中的一部分運到臺北。臺北故宮博物院中,的確有相當一部分珍品,其中各個品類的鎮館之寶,也確實稱得上是國寶。
  • 臺北故宮三大鎮館之寶,其中2道居然是菜,大老遠跑去看這個?
    白巖松說過這麼一句話:「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但對於大多人而言,臺北故宮久聞其名,卻難見真容。」即便如此,北京故宮藏品仍要遠遠多於臺北故宮,只是因為兩者出自一家,且都是頂級博物館,才會常常被人拿來作比較。臺北故宮的藏品同屬中國文化遺世珍品的一部分,有機會十分值得去看看。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為了文物安全,故宮博物院準備組織文物南遷。1933年1月山海關失陷後,故宮博物院決定將故宮部分文物分批運往上海。至5月15日先後運走文物5批,共13491箱,約20萬件(套)。包括書畫、瓷器、銅器、玉器以及文獻等大量珍貴文物。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如今,臺北故宮博物院已成為大陸遊客臺灣遊的必經之地,此岸的人們奔著翠玉白菜、東坡肉石和傳說中裝滿了一個山洞的國之重器與瑰寶欣然前往,一簇簇講著大陸各地方言的遊客擠在「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前合影,隱約仿佛一出弔詭的時間遊戲。
  • 海峽兩岸「肉石」大比拼
    淮北奇石展覽會上,各式各樣的肉石擺滿展臺。這些肉石惟妙惟肖,只憑肉眼去看真能以假亂真。展會上最吸引眼球的非這塊「天下第一肉石這塊肉石1米多長,半米寬,高40公分,重量足足有五百多斤。據稱,這塊奇石出自中國河南。
  • 臺灣故宮鎮館之寶將到南京
    身為世界上收藏中國文物最豐、最精的博物館之一,臺北故宮向來就是各方人士心馳神往之地。9月,臺北故宮被「搬」到南京,當月20日起,在古色古香的晨光1865凡德藝術街區,翠玉白菜、毛公鼎等鎮館之寶將一一呈現。說起臺北故宮的館藏,不少人首先會想起翠玉白菜,它是臺北故宮鎮館之寶,身價號稱過億。
  • 三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一件是「紅燒肉」,一件現代技術無法複製
    在這些珍貴文物中,又有極少一部分,其歷史文化以及考古價值驚人,有些甚至以現代技術都無法複製,被各大博物館當成鎮館之寶來珍藏。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三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第一:東坡肉石東坡肉石也叫做東坡肉形石,是臺灣省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之一,也是每一個遊客不惜大排長隊也要參觀的文物之一。它本身是一塊天然玉石,出自內蒙古,經過清代的一位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將其製作為東坡肉的樣子。
  • 這5大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富春山居圖》墊底,第一價值連城!
    這卷名畫歷盡滄桑,在解放前夕運往臺灣,歸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這5大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富春山居圖》墊底,第一價值連城!4.趙幹《江行初雪圖》,全卷描寫長江沿岸漁村初雪情景,表現出江南初冬漁民和旅行的生活情況,繪景畫人均極為傳神。圖中樹石筆法老硬,水紋用筆尖勁流利,天空用白粉彈作小雪,表現出雪花的輕盈飛舞。
  • 奇石:臺北故宮「東坡肉」的「姊妹石」
    此件肉形石與翠 玉白菜和毛公鼎並稱臺北故宮的鎮院三寶。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 這一席話使我大吃一驚。我在北京故宮工作50多年,曾經不止一次查閱《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承做活計清檔》以及貢檔和相關奏摺,竟然沒有發現有關肉形石的線索,而於瑞軍先生卻找到了有用的信息,我深感愧疚。
  • 奇石:臺北故宮「東坡肉」的「姊妹石」
    此件肉形石與翠 玉白菜和毛公鼎並稱臺北故宮的鎮院三寶。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這一席話使我大吃一驚。我在北京故宮工作50多年,曾經不止一次查閱《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承做活計清檔》以及貢檔和相關奏摺,竟然沒有發現有關肉形石的線索,而於瑞軍先生卻找到了有用的信息,我深感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