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李小龍,我們一定會想到銀幕中,他手裡揮舞雙截棍,把對手打到落花流水的經典畫面。
他師承葉問,但又不拘泥於詠春拳,自創了截拳道,同時,他與時俱進,通過拍攝功夫片,把中國功夫發揚光大。
我們眼中的他,是一個鐵血男兒,有著錚錚鐵骨,然而,我在看了《李小龍信札》這本書之後才發現,原來他也是一個喜歡出門遛狗,會獨自帶娃,又特別寵愛妻子的溫柔男子。
李小龍是如何做到在忙於事業的同時,還能做到兼顧家庭呢?我們今天就通過李小龍給妻子的信件,去尋找這個答案吧。
1.表達對彼此的愛和誇讚
從李小龍給妻子的信件中,我們很容易發現,他在每一封信中,都會向妻子表達自己的思念、愛或者讚美。
比如1965年李小龍的父親逝世,李小龍回香港料理父親的後事,在這段時間,由於是國際長途很貴,所以他們打電話的次數很少。
有一次,李小龍和妻子終於通了電話,李小龍就在後來的信件中說:「能跟你通上電話,真是再開心不過,聽到你的聲音我無比欣慰。我一直夢想著與你一起漫步香港的大街小巷,那一定很棒!」
在終於即將回美國,能夠和妻兒團聚時,他在信中對妻子說:「我有一大堆話要跟你說,簡直迫不及待想回家。「
當妻子去西雅圖時,他的信中也充滿了關愛,「保重,親愛的老婆「、「晚安,親愛的老婆,我愛你」等等。
當他在外地拍戲時,他會在信裡跟妻子說:「我想讓你知道,我想念你們、愛你們,盼著你們早日過來探班」、「保重親愛的」、「送上愛與吻」。
我曾經問過我男朋友:「你愛不愛我?」他說:「我愛不愛你,你難道還不知道嗎?」他覺得我在懷疑他對我的愛。
說實話,聽到這樣的回答還挺失望的,問他這個問題的時候,真的很想聽到一句:「愛你」的回答。因為,他上一次跟我說這一句話好像是兩年前追我的時候了。
再比如說,對方給你買了禮物,你很喜歡,但是沒有一點回應,沒有任何讚美,對方其實很難知道你心中的想法,不知道你是否喜歡。你就很可能打消了對方的積極性,下一次就不買了。
如果,這個時候,我們多一句讚美,多一句愛的關心,那對方的付出也能夠得到回應,他就會覺得自己的付出非常值得。
我們應該把我們的愛表達出來,讓彼此都能感受到對方的愛,讓彼此都有所期待。
2.生活需要儀式感
李小龍會認真記住妻子的生日,還有他們的每次結婚紀念日,並且會在這些重要的日子裡,為妻子準備禮物。除了這些重要的日子,李小龍出遠門時,只要條件允許,他都會給妻子買一些禮物帶回去。
就像在香港那次,李小龍在信中多次詢問妻子的頭圍、假髮尺寸,並且,他還跟妻子核對衣服尺寸,準備去專門給妻子挑一些衣服。除了這些,他還給妻子買了鑽戒,準備了她的生日禮物。
李小龍在泰國拍戲時,因為他們的七周年紀念日馬上就要到來,他還在繁重的拍攝工作中,抽時間為他們的七周年,挑選了一對戒指,作為他們的「夫妻禮物」。
李小龍是浪漫的,懂得在枯燥的生活中,用儀式感點亮婚姻。
雖然不是每一次的禮物都非常貴重,但是,這種用心準備的過程,確實是在向妻子傳達著自己的關愛。每一次的準備,每一次的用心準備,妻子都能感覺得到。
儀式感是婚姻的保鮮劑。熱戀的激情總會過去,準備共度一生的人,終究要面對重複而平淡的生活。這個時候,如果還想保證愛情的溫度,那就需要給平凡的生活準備一些驚喜,製造儀式感。
3.和妻子一起關注孩子的成長
雖然,當李小龍經常忙於工作時,家中很多家務和照顧孩子的重任落在妻子的肩上,但是,李小龍也不會覺得理所當然,而是無論身處何地,都在和妻子一起關注孩子們的成長。
在兒子李國豪出生之後,李小龍在給妻子的每一封信裡,都會問到兒子的變化和成長。
有一次,可能是妻子給他的信中沒有提及兒子,他就在回信中專門強調,「咱們的兒子國豪還好嗎?下次寫信時,記得跟我說說他最近的變化。」
在兒子五歲時,李小龍曾獨自帶著兒子來香港探親。他向妻子誇讚兒子連續四天沒有尿床,講述兒子無論見了誰,都要顯擺一下自己的身手。
他還會把早上六點和兒子一起起床、一起衝澡、兩個人睡一個房間、兒子爬到他的床上睡覺等等,這些生活中的小事,在信中分享給妻子。
後來,有了女兒香凝之後,李小龍每次在信中也都會問及女兒的情況。
李小龍在忙於事業的同時,也用自己的方式,給予了他的孩子們不可缺少的父愛。
現在很多夫妻的教育矛盾,就在於「喪偶式教育」,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溫柔如水的母愛,更需要堅實的父愛。
兩個人因為相愛走到了一起,那就應該一起去照顧愛的結晶。如果生下來孩子之後,父親做了甩手掌柜,什麼都不管,那母親的壓力就會非常大,就很容易產生家庭矛盾,進而,還會對孩子產生很不好的影響。
李小龍在這一點就做得非常好,即使在事業發展起來之後,工作排得很滿,他也總是會想盡各種方法,把妻子和孩子接來劇組,爭取和家人有更多在一起的時間。
和銀幕中的人物比起來,生活中的李小龍充滿了柔情,反而顯得更加可愛。
他是喜歡拿著雙截棍打打殺殺的李小龍,也是顧家帶娃的李小龍。他生活中其實還有很多面,如果你想了解他的更多,這本《李小龍信札》真的很值得一看。
喜歡我的話,請關注:天空的魚會飛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